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豆皮粉营养风味改良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国内豆皮资源大量浪费与研究深度不够的现状,寻求简便、低成本方法使豆皮高值化。通过焙烤制备豆皮粉风味改良剂,由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将豆皮粉添加到面包中,进行感官评定和持水性测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豆皮粉风味改良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180℃,烘烤时间10 min,粉碎细度200目;通过感官评定和核磁共振CPMG实验发现,豆皮粉添加量为2%时的面包具有大豆特有的香味,弾柔性好,有嚼劲,同时持水性较好。制备的改良剂具有大豆特有豆香味,富含膳食纤维,颜色、细度与高筋面粉相近,适量添加可改善面包品质,可以作为营养风味改良剂添加到面包等食品中。  相似文献   

2.
黑大豆营养功能及开发豆皮色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黑大豆的营养功能,特别是豆皮的抗氧化功能。分析了"粤引大豆一号"新品种的营养价值,比较黑大豆、黑米及黑玉米中生物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发现黑大豆明显强于后者;对不同粒型、不同产区黄大豆、黑大豆的总酚、总花色苷含量进行比较,发现黑大豆极显著高于前者。阐述了黑豆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机制,最终提出了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生物色素在营养研究上的重大意义,并对大豆今后的育种目标、种植基地和季节的选择,以及对采用微化技术加工其相关产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提取大豆皮果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法提取大豆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测定大豆皮果胶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酶法提取大豆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 L),加酶量2%,提取温度50℃,缓冲液p H 4.6,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提取条件下,大豆皮中果胶物质的平均提取率为7.2%。经鉴别试验和相关理化性质测定,酶法提取的大豆皮果胶具有GB 25533—2010规定的果胶凝胶特征,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1.2%,酯化度为57.2%,属于高甲氧基果胶。  相似文献   

4.
小麦麸皮和大豆皮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麸皮是小麦加工中的副产物,含具有生理活性的膳食纤维、低聚糖和酶等成分。大豆皮是大豆制油厂的加工副产品,其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是人类膳食纤维的理想来源,同时也可从中提取过氧化物酶;大豆皮经高温处理后,得到的豆皮碳可作为油脂精炼过程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吸附剂等。综述了小麦麸皮和大豆皮的用途,以及提取其内容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工厂制取大豆油所得副产物大豆皮为研究对象,采取酶碱结合法提取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对其进行粉碎改性处理,考查其改性处理所得到的膳食纤维细粉加入到制作高膳食纤维面包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细粉对面包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膳食纤维面包的最优配方为大豆皮膳食纤维细粉添加量7%,VC添加量170 mg/kg,DATEM添加量20 g/kg,木聚糖酶添加量6 000 U/kg;在此条件下进行加工的膳食纤维面包口感和保健作用较好,且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疗作用,已被很多实验所证实。世界各国均将膳食纤维作为"第七营养素"进行开发研究。主要介绍了从大豆中获得以豆皮和子叶为原料的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膳食纤维对人体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对膳食纤维的定义、组成、物化特性、分离制备及生理功能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从事膳食纤维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及内蒙占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500万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玉/豆套作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玉/豆套作模式中不同玉米株高与幅宽的空间配置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玉米植株高度与大豆干物质积累量、LAI和NAR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矮秆玉米下的大豆开花后平均干物质量分别比中、高秆玉米下的大豆高26.05%和29.16%,LAI分别高7.68%和27.49%,NAR分别高36.86%和40.30%.比较不同幅宽的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幅宽1.67m/0.83m(大豆/玉米)下的大豆花后平均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幅宽下的大豆27.84%~42.61%,LAI高6.89%~31.68%,NAR高4.1%~30.37%.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的储藏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宏 《中国种业》2006,(3):38-38
大豆种子含有较高的油分(16%~23%)和蛋白质(42%~50%),在高温、高湿、机械损伤及微生物的综合影响下,很容易变性,影响种子的生活力.总结近年来储藏大豆种子的实践经验认为,要保证大豆种子质量必须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毕业后回村创业,26岁的程梦醒将祖传豆皮制作手艺发扬光大,短短3年,就把豆皮作坊发展成为湖北省应城市最大的豆皮加工企业。2016年年底的一天,在应城市春华养生豆皮有限公司的烫制生产线上,热气腾腾的豆皮一出锅,负责摊铺的工人就忙着进行晾晒。"我要把养生豆皮做成乡亲们的致富产业,带动家乡父老一起发家致富。"五谷杂粮豆皮是程梦醒全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和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藜(Chenopodium album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甜菜(Beta vulgaris 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饲养草地螟,测定不同食料植物对草地螟幼虫的营养利用及中肠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灰菜的3龄幼虫,其相对生长率(0.91)、近似消化率(63.89%)显著高于取食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的;取食灰菜、大豆的食物利用率(分别平均为24.65%、24.96%)、食物转化率(分别平均为38.70%、41.41%)之间差异不显著;取食苜蓿的食物利用率(10.63%)和食物转化率(25.89%)显著低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大豆的5龄幼虫其体内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向日葵的5龄幼虫其中肠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植物的;取食灰菜和大豆的中肠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植物的。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灰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第一生产大国,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缩减,至90年代初中国已由大豆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加入WTO后,由于大量进口,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东北三省的黑、吉、辽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拥有丰富的大豆品种资源,大豆总产量占全国的45%~50%,面对入世的冲击,应立足我国大豆(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三省86份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对蛋白质、脂肪含量的评价分析,为选择适合不同加工用途的大豆品种及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要想长期安全储藏大量谷物,必须弄清谷物装入立筒库时的分离和在储藏中的结块原因,并采取适当的防止措施。为此,用立筒库储藏进口大豆,对分离和结块状况进行了实仓研究,对作为储藏物的整粒大豆、破裂大豆、杂质、豆皮、粉尘进行了各种物性实验,并且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了防止分离和结块的措施。其要点如下: 1、用4,000吨立筒库储藏美国产进口大豆,分别对进库时和出库时破裂大豆和杂质的总比例经常变化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大豆入库阶段产生分离的情形。出库时破裂豆和杂质的总比例经常变化与入仓时不同的原因,作者把储藏物出库的流动图型假定为漏斗状的流量作了说明。 2、用10,000吨立筒库保管大豆两个月后,对立筒库下部残留的块状物进行了取样  相似文献   

14.
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穴播及际条播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使地膜大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 ,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 ,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 31 .3% ,增收 1 8.9%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 .1 6kg/ (mm-1·hm-2 ;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 2 3.3% ,增收 1 5 .0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0 .92kg/ (mm-1·hm-2 )。  相似文献   

15.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膜保鲜鸡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室温下贮藏,经大豆分离蛋白膜处理的鸡蛋保鲜期至少延长2周.通过干耗率、气室高度、蛋黄指数三因素对贮存6周的鸡蛋进行综合质量评定,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保鲜效果最好的因子组合为:4.0%大豆分离蛋白、1.0%甘油、0.05% Na2SO3、0.2%TG酶.最佳条件中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鸡蛋保鲜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Na2SO3浓度,甘油含量对鸡蛋保鲜作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钦州口岸2006~2008年进口大豆中检出杂草的情况,对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的杂草检出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检疫性杂草检出率为100%,美国大豆疫情最严重,不同来源国大豆中杂草种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在R4、R6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大豆荚果分配比率分别比玉米晚播时高32.4%,17.9%和26.3%,23.9%;大豆产量较玉米晚播时高75.7%。玉米中播时衔接不同播期的大豆,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比率和产量均在大豆早播时最高,在R4、R6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荚果分配比率比大豆晚播时分别高195.4%,58.5%和33.9%,26.7%;大豆产量较大豆晚播时高出128.7%。在玉米/大豆间作下,玉米中播(5月30日)间作大豆早播(5月30日),即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时,可提高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分配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发现进境阿根廷大豆中曼陀罗籽(Datura spp.)含量超过了我国<植物油料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此后,广东、天津、江苏等检验检疫局又先后多次检出阿根廷大豆中曼陀罗籽含量超标.进境阿根廷大豆中频频出现曼陀罗籽含量超标的事件对我国大豆贸易及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对阿根廷大豆中曼陀罗含量超标事件进行回顾,并分析其对我国大豆贸易及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豆单株荚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大豆种质资源中也是一个变异范围较广的性状,为了有助于大豆单株荚数分子选择育种,以大豆多荚材料C025和少荚材料JD18为亲本,以通过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亲本及遗传群体进行2 a(太原2017、太原2018)表型性状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利用已知的大豆SSR遗传图谱,结果显示,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QTLs 33个,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2%~56. 4%;通过元分析整合最终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23个QTLs,其中有5个QTLs(q PN. C2-3、q PN. I、q PN. C2-4、q PN. C1和q PN. L)与前人的研究重叠,分别位于C2、N、C1这3条染色体上;其余18个QTLs是研究发现的控制大豆单株荚数新的QTLs(q PN. D1a、q PN. N、q PN. C2-1、q PN. C2-2、q PN. M、q PN. A2-1、q PN. A2-2、q PN. K、q PN. O-1、q PN. O-2、q PN. B1、q PN. F、q PN. B2、q PN. E、q PN. J、q PN. D2-1、q PN. D2-2、q PN. G)。q PN. A2-1、q PN. C2-4和q PN. C1(贡献率分别为56. 4%,29. 5%,35. 4%)这3个QTLs可被多环境重复检测且贡献率较高,因此,其可以作为主效QTL进行后续大豆单株荚数分子研究。由于大豆单株荚数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且由多位点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研究检测到一些新的QTLs,并且也验证了一些前人检测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同时整合目前比较完善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