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南方炎热的夏季,羊舍结构和饲养密度是决定羊舍小气候环境条件的关键因素。为了正确评价羊舍类型和合理设计饲养密度,在最热月连续12 d检测了南方地区常见的双坡顶漏缝地板有窗封闭式羊舍、单坡顶漏缝地板半开放式羊舍和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移动式羊舍的空气环境参数。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移动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等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低于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P<0.01);与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半开放羊舍空气温度略低,相对湿度显著较高(P<0.05),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当饲养密度降低1倍时(0.95只·m-2),有窗封闭羊舍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空气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降低;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半开放羊舍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分析认为,移动羊舍夏季小气候环境明显优于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各有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夏季降低饲养密度能有效改善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8,(7)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家兔因汗腺不发达,常因炎热而吃食少,抗病力降低。尤其仔兔、幼兔的球虫病发病率很高,危害也很大。现将夏季家兔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降温防暑夏季兔舍要求遮光通风,防日光直射,室内兔舍通风良好。温度超过30C 时,可采用地面泼水降温,露天兔舍应搭设凉棚,种植瓜类、藤蔓植物等,以遮荫防暑。平养兔舍,地面可经常铺垫干沙等;  相似文献   

3.
<正>通风降温很重要夏季要做好牛舍内的降温工作,盛夏可以在牛舍上方悬挂遮阳网,避免太阳暴晒,同时应该将门窗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在温度过高时,应该开启牛舍内的电风扇、水帘或空调等降温设备,使牛舍温度保持在20℃~25℃,这是肉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也可以在肉牛养殖场内以及周围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用于改善肉牛养殖场内外的小气候,降低一定的温度,营造适合肉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热带地区温度和季节对青紫蓝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于2015—2016年测定青紫蓝种用獭兔的主要繁殖性能,并分析温度和季节与其相关性。[结果]随月份温度的升高,母兔的平均窝产仔数增多,月份温度与母兔的平均窝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月份温度与仔兔30日龄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春、秋季母兔平均窝产仔数和初生成活率最高;冬季仔兔30日龄断奶成活率最高,仔兔30日龄断奶成活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温度和季节对青紫蓝獭兔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一、小环境因素规模养兔与传统养兔的最大不同就是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小环境,主要是指家兔生存空间的小气候指标,如湿度、温度、通风、光照、噪音、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等。根据笔者调查,我国规模型兔场在环境控制方面大多数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高密度饲养和通风不良带来的高湿度、气体污浊和有害微生物浓度的增加,使兔舍小气候恶化而导致家兔抗病力降低,给疾病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南方炎热的夏季,羊舍结构和饲养密度是决定羊舍小气候环境条件的关键因素。为了正确评价羊舍类型和合理设计饲养密度,在最热月连续12 d检测了南方地区常见的双坡顶漏缝地板有窗封闭式羊舍、单坡顶漏缝地板半开放式羊舍和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移动式羊舍的空气环境参数。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移动羊舍空气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等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低于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P<0.01);与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半开放羊舍空气温度略低,相对湿度显著较高(P<0.05),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当饲养密度降低1倍时(0.95只·m-2),有窗封闭羊舍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空气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降低;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半开放羊舍主要环境参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分析认为,移动羊舍夏季小气候环境明显优于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半开放羊舍和有窗封闭羊舍相比各有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夏季降低饲养密度能有效改善有窗封闭羊舍和半开放羊舍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畜禽舍纵向通风技术最先在蛋鸡、肉鸡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牛舍、猪舍的应用也逐步增多。与传统的横向通风技术相比,纵向通风具有舍内气体分布均匀、气流速度较大、空气新鲜、消除氨气滞留死角、减少对吹和对吸等优点,可有效改善夏季畜禽舍内环境。一、纵向通风的类型纵向通风可分为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类型。采用此项技术首先需要合理选用设备。应根据畜禽养殖品种、舍内结构和面积以及养殖规模进行科学计算,合理选择风机型号。畜禽舍纵向通风系统的阻力一般在15~30帕,应采用相近压头的风量型风机,以得到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羊舍类型及饲养密度对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羊舍类型及饲养密度对山羊主要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舍内小气候环境参数的关系,选择单坡顶漏缝地板半开放羊舍、双坡顶漏缝地板有窗封闭式羊舍和移动式羊舍共3种羊舍以及单坡顶漏缝地板半开放羊舍3个饲养密度组,分别测定所饲养的安徽白山羊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及舍内的部分小气候环境参数。结果显示,移动式羊舍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半开放羊舍组和封闭羊舍组,移动式羊舍组所测的舍内小气候环境参数均较优于其余2组。封闭羊舍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舍内氨气浓度极显著高于半开放羊舍组和移动式羊舍组(P<0.01)。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羊舍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羊舍类型及饲养密度对所测安徽白山羊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各羊舍组别羊群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舍内小气候环境参数的测定数据,研究认为以移动式羊舍内小气候环境较优,更利于羊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发酵床养猪对猪生产性能及饲养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16.35±2.33)kg的三元杂交(本地白♀×大约克♂)猪18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次重复,每重复8头公猪,7头母猪。第1组对照组:传统水泥地圈栏;第2组试验组:发酵床圈栏(负压抽风);第3组试验组:发酵床圈栏(负压抽风﹢水帘降温),试验期为150d。结果表明,试验2、3组与试验1组比较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29%、13.34%;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78%、6.06%;发病率降低了14.52%、19.35%;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2.61%、3.55%;猪胴体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猪肉检测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0.
水帘降温对鹅舍内不同位置环境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帘降温系统对鹅舍内环境参数的影响,在设有水帘降温系统的鹅舍内,于风机端、水帘端及中部大门位置分别选取离地0.6、1.2和1.8m9个测量点,测量水帘的开关对温湿度、CO2、粉尘、总菌数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帘系统开启时,环境总体温度不超过30℃,湿度85%~90%,CO2显著高于关水帘时(P<0.05),粉尘含量明显低于关闭水帘时;在不同区域内,鹅舍的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近,均表现为开启水帘时,靠近水帘位置的西端细菌数量较低,且显著低于关闭启水帘时(P<0.05);在0.6和1.2m处,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表现为关闭水帘时高于开启时,且总细菌数量在1.2m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水帘降温系统能有效地控制鹅舍内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西兰白兔与福建黄兔杂交群体的杂种优势。[方法]对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及其正反交群体共80个个体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4个家兔群体的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分别为1 817.20~2 308.60、914.10~1 231.50和985.99~1 315.20 g。公兔群体中,福建黄兔×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最高;母兔群体中,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最高。4个家兔群体的腿肌剪切力和背最长肌剪切力分别为25.11~40.44和18.02~26.44 N。其中,新西兰白兔公兔群体腿肌剪切力最低,而新西兰白兔母兔群体背最长肌剪切力最低。腿肌失水率和背最长肌失水率分别为33.43%~41.52%和31.79%~39.01%。其中,新西兰白兔公兔群体腿肌失水率最低,而福建黄兔公兔群体背最长肌失水率最低。[结论]杂交群体在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上表现出部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朱河水  查光明  惠参军  李科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41-9941,9960
[目的]研究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家兔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研究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对家兔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的影响。[结果]氨基甲酸乙酯麻醉10 min后,家兔呼吸频率下降50%,与麻醉前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此后呼吸频率呈缓慢下降趋势。麻醉后家兔体温开始下降,45 min后达到最低值(37.0℃),与麻醉前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此后体温略有上升。麻醉后家兔心率总体上呈降-升-降的趋势,20 min后家兔心率降至206次/min,此后心率有所升高,但麻醉45 min后心率又呈下降趋势。[结论]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家兔呼吸频率、体温和心率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生理试验中麻醉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苏子提取物(EPS)对家兔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苏子提取物低剂量组(0.1 g/ml)、中剂量组(0.5 g/ml)、高剂量组(1.0 g/ml)血清中的TC、TG、LDL-C、HDL-C及肝匀浆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EPS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提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降低肝匀浆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结论]EPS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兔消化系统中内源性纤维素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取兔子消化系统中的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底物浓度均是0.625%,最适显色时间5 min,最适pH值分别是4、6、7、6,最适温度是4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兔饲料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家兔绒毛的显微形态结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单根家兔绒毛,从尖部到根部对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检测其纤维直径.[结果]家兔绒毛的毛尖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中部一般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根部无髓质层,鳞片层呈麦穗状.这是家兔绒毛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动物纤维的比较研究及种类鉴别.兔毛具有发达的髓质层,纤维直径与髓腔列数成正相关.绒毛一般为单列,粗毛为多列.单根兔绒的尖部最细,中部变粗,根部又变细,且各部分直径差异较大,外形生长特性呈纺锤形.[结论]利用生物显微镜法鉴别不同动物毛皮及其产品种类是较为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兔肉草腥味的去除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对菇味兔肉香肠的原料配方进行研究,以研制出可食率高、营养、方便的产品。[方法]以兔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平菇,制作出菇味兔肉香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去除兔肉草腥味试验和原料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添加0.04%的β-环糊精、1.2%的白糖和1.2%姜可有效去除兔肉的草腥味;菇味兔肉香肠最佳原料配方为肥瘦比2∶8,平菇添加量27%,淀粉添加量7%,在80~85℃的温度下蒸煮50 min香肠质量较高。[结论]研究可为兔肉加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兔粪堆肥过程中的辅料选择、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兔粪、稻草和食用菌渣为原料,采用人工翻堆的方式进行高温堆肥,研究兔粪堆制过程中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及高温发酵机制。[结果]经过35 d的堆腐,堆体含水率、总有机碳含量和C/N逐渐下降,全氮含量逐渐升高,堆体进入腐熟阶段;从试验组取部分堆肥加入5%面粉后堆体温度逐渐升高,进入2次发酵,堆体pH值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回升,其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C/N变化不明显。[结论]水溶性速效碳源是堆肥后期微生物繁殖的限制因子,适时提供水溶性速效碳源可加速物料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8个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荧光-多重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和比利时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8个兔品种在18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兔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18 5~0.548 9。福建黄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548 9;苏系长毛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418 5。平均遗传杂合度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将8个兔品种分为3大类: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九疑山兔和闽西南黑兔聚为第1类群,新西兰白兔和福建黄兔聚为第2类群,比利时兔为第3类群。[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兔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饲喂不同碘添加量的饲粮,探讨饲粮碘添加量与家兔肌肉、肝脏中碘蓄积量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健康家兔84只,按性别对等原则分成7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碘,屠宰后测定肌肉和肝脏中的碘含量。[结果]随着饲粮中碘添加量的增加,肌肉和肝脏中的碘含量随之增加。当饲粮中碘添加量为0.2和0.4mg/kg时,试验组肌肉和肝脏中的碘含量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饲粮中碘添加量大于0.6ms/kg时,试验组肌肉和肝脏中的碘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碘添加量与家兔肌肉、肝脏中碘的蓄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家兔Myh7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规律研究。[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Myh7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兔Myh7的序列进行深入分析。[结果]Myh7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有Myosin_N和MYSc_class_II这2个结构区域,其中MYSc_class_II是肌球蛋白重链家族特有结构域。MEGA软件分析家兔Myh7分子进化,发现其与人、猩猩等物种间同源性较高,与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一致。定量分析显示:在整个肌肉发育过程中,Mhy7表达量在腿肌中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背肌中的表达量相对波动较大,而在11周龄时出现表达量上升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yh7基因在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为研究家兔的肌肉发育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