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大豆高蛋白品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豆高蛋白品种有389份,占1489份品种资源的26.1%。全省60.8%的县(市、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盆周丘陵和山区,尤其是与川西南山区和川西高原接壤的盆周丘陵和山区;雅安地区、涪陵地区和乐山市大豆高蛋白品种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的效果,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分析了离子注入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后代中高蛋白含量植株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8个高蛋白含量植株的HMW-GS谱带数目发生了变化或着色增强。A-PAGE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9个高蛋白含量植株的醇溶蛋白谱带数目及着色强度发生了变化。说明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普通小麦后代中的高蛋白含量植株在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基因位点上可能出现了变异。  相似文献   

3.
尽管当今大豆优质育种已经派生出不少内容,诸如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44%的高蛋白育种。油分含量高于21%的高脂肪育种,高含硫氨基酸育种,亚麻酸含量低于3%的脂肪酸优质育种,但由于技术设备和各种优质育种目标对人们生活相关程度的不同,目前,我国大豆的优质育种仍以高蛋白和高脂肪含量为主要目标。现将我省大豆高蛋白育种和研究情况作一小结。一、高蛋白大豆品种资源的筛选和评价从事高蛋白育种,品种资源是基础。我们早在80年代初就抓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经分析,江苏省1217份大豆地方品种的蛋  相似文献   

4.
朱国富  夏英萍 《大豆科技》2006,(2):33-33,42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大豆生产与世界大豆生产的差距;阐述了安徽省发展高蛋白大豆在品种资源、生态条件、科研水平及生产规模、交通运输、加工转化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发展高蛋白大豆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籽粒高蛋白形成过程中特有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高蛋白栽培大豆为对照,对两类材料整个生育期叶片氮同化物相关指标,及根瘤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γ1)和豆血红蛋白基因(Glba)表达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大豆间存在明显差异。R3之后,栽培大豆比野生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野生大豆叶片GSA在R3之前增长明显,R3之后下降缓慢。整个生育期间野生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要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根瘤中GSγ1表达量在R3之前明显高于栽培大豆,R3期之后相反。从V6开始直到成熟,栽培大豆根瘤Glba的表达量都要高于野生大豆。说明野生大豆生育前期氮代谢各种物质的合成代谢较旺盛,而且能长时间的保持叶片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是籽粒高蛋白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技术将半野生大豆高蛋白DNA转移到栽培大豆,获得了一批优良的高蛋白品系及群体。研究表明.利用该技术是资源创新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包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可有效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本实验对向面包粉中单独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和添加大豆蛋白及乳化剂(硬脂酰乳酸钠,SSL)混合体的面包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又对添加最大量大豆分离蛋白的面团进行了流变学特性和焙烤品质的研究,结果显示,添加了5.0%大豆分离蛋白及0.5%SSL的面包的焙烤品质最优。对生产高蛋白和功能性面包产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大豆种植的分布及建国后50年的大豆生产发展概况,较详细地论述了安徽省大豆生产的九大特点:(1)大豆种植遍布全省;(2)以夏大豆生产为主;(3)以一年多熟制为主;(4)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5)集约化种植水平较低,品种类型多;(6)加工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7)品种资源丰富;(8)大豆育种水平先进;(9)大豆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发展。文中还指出了安徽省大豆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豆组织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类似于肉类的口感,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组织蛋白具有类似肉及高蛋白的特点,开发一种营养、方便的素食制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研究采用均匀设计法来设计实验,通过感观评定结合质构分析确定最佳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大豆粗蛋白微量快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高稻、麦、大豆等作物蛋白含量的研究近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但在品质育种研究中,如何从杂交后代或诱发突变群体中快速筛选出高蛋白含量的株系是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凯氏定氮法是分析蛋白质的经典方法,但对大量样品分析筛选有困难。进口设备操作简便,但价格昂贵,不便普及。我们在大豆诱变育种研究中,三年的实践,在Pinckncy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粗蛋白微量快速分析法。此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取样少、准确度和稳定性都较好,适用于大豆高蛋白株系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油82~10的应用及高蛋白高产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夏大豆高蛋白中间材料中油82~10作高蛋白基因源,育成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及高蛋白品系.育种实践证明,选择低纬度地区的夏大豆品种(系)作高蛋白基因源,创造高蛋白中间材料,采用本地丰产材料进行修饰回交,是高蛋白、高产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蛋白材料匮乏及选育方法单一是辽宁省高蛋白大豆育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为探索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创新有效途径,本研究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辽04Q086、辽08020、辽05086和辽06Q003高蛋白品系为母本,与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蛋白品种沧豆10号进行有性杂交,并对亲本及杂交F_2代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诱变处理,分析了不同剂量辐射诱变对不同受体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系与沧豆10号杂交衍生的F_3代植株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5.0%。4个大豆品系经辐射诱变(~(60)Coγ-14000和~(60)Coγ-16000)衍生的M_1代中,低蛋白高脂肪类型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42.5%和40.0%。然而,以杂交F_2代种子为受体进行不同剂量辐射诱变衍生的M_1代植株中,高蛋白低脂肪类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0%和27.5%,蛋白质含量最高达47.0%。本研究表明,以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蛋白大豆杂交,并结合辐射诱变选育高蛋白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氮是大豆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主要通过大豆根部-根瘤体系等一系列途径转化为籽粒蛋白。大豆籽粒蛋白含量远高于其它作物,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大豆籽粒蛋白的特性和分类、综述了其主要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高蛋白大豆为主要育种目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大豆的营养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寻找最佳的播种时期,满足黑龙江垦区生产高蛋白大豆的需要,利用3个黑龙江省东部主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和东农42,进行8个播期栽培试验,探讨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成熟期无影响,而对生育期有影响,大豆生育期因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农艺性状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提早或延迟播期使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减小;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产量有影响且差异显著;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播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低,但各播期间差异不明显。在黑龙江东部地区高蛋白大豆的适宜播期是5月8日至5月14日。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大豆品质入手,依据大豆化学品质与地理分布、环境条件、地理状况、土壤类型、气禾躜件与大豆商品贸易和利用的关系,把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区域分成三大区,即东西部高油大豆生产区(Ⅰ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西部高油大豆产区(Ⅰ区-A)与东部的高油大豆产区(Ⅰ区-B);中部与东南部的高蛋白生产区(Ⅱ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中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A)与东南部高蛋白生产区(Ⅱ区-B);北部与东部沿江地区的蛋白油分平衡区,该区分成二个亚区,北部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A)与东部沿江地区蛋白油分平衡区(Ⅲ区-B).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我国高蛋白大豆进一步推广利用,本文选用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21、冀豆12、荷豆12和齐黄34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高蛋白大豆品种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品质和产量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等植株生长性状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单株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单荚粒数及荚长等性状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单株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群体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22.5万株·hm~(-2)~25.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而脂肪含量总量则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品种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趋势,冀豆21和冀豆12高产的最佳密度是22.5万~25.5万株·hm~(-2),荷豆12和齐黄34高产的最佳密度是19.5万~22.5万株·hm~(-2)。这说明,适宜密度有利于高蛋白大豆植株生长及株型构建,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籽粒产量的增加,该研究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0-2006年黑龙江省实施大豆良种工程,六年共中标41个品系,包括高油品系29个,高蛋白品系11个,特用大豆品系1个.审定推广高油品种16个,平均含油量22.84%;高蛋白品种5个,平均蛋白含量44.91%;加工用无腥味大豆品种1个.2006年推广面积59.67万hm2,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大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GA3活性在不同基因型大豆差异,但活性高峰期和总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系)间是相似的。高蛋白和中蛋白含量的品种在籽粒粒发育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GA3活性在不同高蛋白和中蛋白品种的iPAs和IAAI舔生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出现两个高峰期,而低蛋白品系的IAAK人出现一个高峰期。中蛋白品种的iPAs活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品种。而低蛋白  相似文献   

20.
黑农35号大豆在内蒙古阿荣旗的表现内蒙古阿荣旗职业中学石贵铎,陈维居内蒙古阿荣旗气象局田时英黑农35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培育的高产、高蛋白(蛋白含量45.24%)双优品种。已在1990年命名推广。为了探讨黑农35在内蒙古的生育及产量表现,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