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目前推广的5种不同禽流感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的比对分析;对麻花鸡群以不同免疫剂量进行接种,比较分析了疫苗剂量对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N28株)、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H9N2Re-2株)抗体水平高,效果稳定,这3种疫苗为乌鲁木齐市麻花鸡禽流感防控中的疫苗首选;不同免疫剂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禽流感疫苗接种剂量为0.5ml。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当前应用的Re-8株种毒相关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野鸟源H5N8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效果,本研究将重组禽流感病毒(AIV)H5亚型Re-8株灭活疫苗(H5N1亚型,Re-8株)和重组AIV(H5+H7)灭活疫苗(H5N1Re-8株+H7N9 H7 Re-1株)分别以0.3 m L/只的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免疫3周时进行HI抗体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上述2种疫苗免疫的SPF鸡血清中针对H5亚型Re-8株抗原的HI抗体均在8 log2以上,以105E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途径攻击野鸟源H5N8病毒BHG/QH/2/16和BHG/Tibet/3/16后,所有免疫组鸡在14 d观察期内均全部健活,不排毒,而对照组鸡在攻毒后4 d内全部发病、死亡、排毒。现地免疫重组AIV H5亚型三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Re-8株)的商品蛋鸡直接进行HI抗体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免疫蛋鸡血清中针对Re-8株抗原的HI抗体平均滴度为8.3 log2,以相同攻毒方式和剂量分别攻击2株H5N8病毒后,免疫鸡也获得完全免疫保护,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本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重组AIV H5 Re-8株抗原的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控野鸟源H5N8流感病毒,为我国及其他国家H5N8亚型禽流感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经反向遗传方法构建的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进行研究.将Re-4株接种SPF鸡胚后37℃培养72 h,鸡胚存活,无病变,HA滴度达29;以0.1 mL(106.0EID50/0.1 mE)的剂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7 d后血清HI抗体转阳,无任何症状,也不排毒;SPF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以Re-4重组株为种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3周后平均HI抗体效价达8.75 log2:免疫鸡对亲本强毒株CKSX/06,以及变异株CKNX/06和流行株GSGD/96攻击提供完全保护.以上结果表明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对SPF鸡胚和SPF鸡无致病性、适合鸡胚增殖、抗原针对性强,并且以该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是研制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山西变异株的理想疫苗种毒株.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禽流感(H5+H9)二联灭活疫苗(H5N1Re-5+H9N2Re-2株)免疫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2 000只宁都黄鸡平均分成2组,按宁都县养殖户目前广泛应用的免疫程序,组一于20日龄进行免疫,组二分别于20日龄、60日龄进行免疫,每组分别于60、120日龄随机选取25只鸡采血,分别检测H5N1Re-5和H9N2Re-2的HI抗体,观察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针对宁都黄鸡(120d出栏)的生理特性,组二的免疫程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对预防H5N1和H9N2禽流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控2006年以来出现的H5亚型7.2分支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免疫鸡群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流行,我们构建了重组AIV Re-4疫苗株,研制出含有重组AIV Re-4株的H5亚型二价系列灭活疫苗,并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有效地控制了其流行。2012年我国北方地区再次出现7.2分支病毒引起的HPAI疫情。为评估现有H5亚型二价系列灭活疫苗对该分支病毒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首先通过SPF鸡进行免疫攻毒试验评估。结果表明,分别以每羽份(0.3 mL/只)的Re-5+Re-4株和Re-6+Re-4株重组AIV H5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3周后针对重组AIV Re-4株的HI抗体均达到8 log2以上;经鼻腔接种7.2分支AIV CK/NX/2/12株(100 LD50)攻毒后,免疫鸡均获得完全保护,即无任何临床症状和排毒现象,而对照组SPF鸡全部发病死亡。此外,以哈尔滨当地养殖场中免疫H5亚型AIV灭活疫苗的48只商品蛋鸡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商品蛋鸡血清中针对重组AIV Re-4株HI抗体平均滴度为8.3 log2,采用相同方式攻毒后也获得完全保护。本研究结果表明,Re-5+Re-4株和Re-6+Re-4株重组AIV H5二价灭活疫苗均能够对H5亚型7.2分支病毒的攻击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理想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宿主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接种方式配合不同菌液浓度接种不同胚龄鸡胚建立感染模型,将90枚SPF鸡胚随机分成9组,每组10枚,分别为A、B、C、D、E、F、G、H、I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以气室接种、蛋壳接触接种的方式对不同胚龄(11和14胚龄)SPF鸡胚接种不同浓度(1×103、3×103、9×103、3×105、9×105 CFU/mL)的鸡白痢沙门氏菌C79-3菌株。每天观察情况直至出雏,待雏鸡孵出后按组分笼饲养,每隔12 h观察1次,连续观察7 d,观察各组雏鸡的临床症状、死亡情况,观察期结束对死亡和存活雏鸡进行剖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各模型组均有雏鸡出现明显的鸡白痢病症状并死亡,相较于其他模型组,以11胚龄蛋壳接触感染方式接种9×105 CFU/mL的C79-3菌液的F组和14胚龄气室感染方式接种3×103 CFU/mL C79-3菌液0.1 mL的H组,鸡胚出壳率较高,可分别达到80%和90%,出壳雏鸡呈现明显鸡白痢病特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盲肠膨大、卵黄囊吸收不良;组织病理切片可观察到肝脏、盲肠、心脏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病率分别100%和88.8%,并且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分别达70%和90%。本研究结果表明,以11胚龄蛋壳接触感染方式接种0.1 mL 9×105 CFU/mL的C79-3菌液和14胚龄以气室感染方式接种0.1 mL 3×103 CFU/mL的C79-3菌液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建立稳定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宿主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估杭州市余杭区禽流感的免疫效果,笔者于2010-2012年连续三年间定期对辖区内的种禽场、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和交易市场活禽开展抗体水平检测,为禽流感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检测结果表明,鸡Re-4,鸡Re-5及鸭Re-5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20%,86.21%及86.12%,达到国家规定合格率70%的标准。尤以种禽场抗体检测合格率最高,达92.77%,全年1-12月份抗体合格率波峰则出现在5月(89.38%)、9月(93.64%)和12月(97.97%)。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鸡胚源H5N1亚型Re-6株、鸡胚源H5N1亚型Re-6+Re-8株灭活疫苗、细胞源Re-6+Re-8株灭活疫苗及水禽专用H5N2亚型D7株灭活疫苗4个产品对番鸭的免疫效果,分别取四种疫苗分别免疫20日龄番鸭,125只/组,免后35日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4种疫苗免疫后用Re-6抗原检测抗体依次分别为8.1log2、9.3log2、8.9log2、7.0log2,用Re-8抗原检测抗体分别为1.5log2、9.9log2、8.7log2、7.5log2,用D7抗原检测抗体分别为0.3log2、7.6log2、5.6log2、6.5log2。四种疫苗免疫效果由高至低依次为:鸡胚源H5N1亚型Re-6+Re-8株灭活疫苗细胞源Re-6+Re-8株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灭活疫苗鸡胚源H5N1亚型Re-6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rChIL-6)在商品鸡体内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7株)免疫增强作用,将rChIL-6与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7株)采用肌肉注射方式免疫57日龄麻鸡,分别在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第7、14、21、35、42天,检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Re-6、Re-7)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与灭活疫苗同时注射rChIL-6组比单一注射疫苗组的H5N1 Re-6抗体滴度可提高1.6 log2,Re-7抗体滴度可提高1.8 log2。提示rChIL-6对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7株)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低致病性禽流感是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1)引起的以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常常并发大肠杆菌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给养禽业造成严重损失。下面介绍一例肉杂鸡发病后的诊治经过。1发病情况2016年11月13日,张寨镇唐楼村一户规模养殖场新进20000余只817肉杂鸡,大棚内饲养,按防疫用药程序接种新城疫(7、21日龄)、传染性法氏囊(14日龄)、弱毒活疫苗和禽流感H5亚型三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Re-8  相似文献   

11.
本产品由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而成。主要成分与含量:含灭活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Re-5株和H9N2亚型Re-2株,灭活前鸡胚液的HA效价均≥9log2。  相似文献   

12.
对共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II型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S1)冻干疫苗进行安全性和最适免疫剂量的研究。取冻干疫苗,加生理盐水恢复至冻干前体积,分别取0.1 mL经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1周龄SPF鸡,接种剂量为1.0&#215;10^5PFU,接种后3 d出现局部反应,5 d局部肿胀达到最大,接种鸡无其它全身反应,精神、食欲以及发育等均不受影响,说明重组病毒对实验鸡是安全的。将重组疫苗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后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4周龄SPF鸡,接种剂量为1.0&#215;10^1-1.0&#215;10^4PFU,免疫后3周攻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X4株。结果表明,在接种剂量为1.0&#215;10^2-1.0&#215;10^4PFU的剂量范围内均可以使全部实验鸡产生局部反应,并对IBV的攻击形成保护,降低免疫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保护率达到73%以上;1.0&#215;10^1PFU接种实验鸡后,仅有5/11的鸡出现局部反应,对IBV攻击的发病保护率为64%,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反应与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之间具有相关性,根据疫苗生产使用实际情况确定传染性支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的最适免疫剂量为10^3PFU。  相似文献   

13.
不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对三组肉鸡进行禽流感免疫效果观察,首免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二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结果表明: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的免疫效果比接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的效果好;首免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二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的效果比仅接种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LV)对禽流感(AI)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接种ALV HLJ09DH02株后,于21日龄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8)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8),免疫后与未感染ALV的免疫对照鸡同时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ALV后HI抗体滴度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未感染ALV的免疫对照组(p0.05)。感染ALV后,免疫Re-8灭活疫苗及其对照组攻毒后的排毒鸡数分别为4/10和0/10,存活率分别为90%和100%;感染ALV后,免疫r LH5-8活疫苗及其对照组攻毒后的排毒鸡数分别为10/10和0/10,存活率分别为0和100%;未感染ALV的AI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ALV对AI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建议加强种鸡ALV的净化,降低对AI等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鸡胚接种ALV-J相关急性纤维肉瘤浸出液对胚体及雏鸡的致病性,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肉瘤浸出液分别经5日龄胚卵黄囊、11日龄胚绒毛尿囊膜、1日龄雏鸡腹腔接种,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SPF鸡胚及雏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5日龄卵黄囊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死胚率为14/30,肿瘤发生率为8/14; 11日龄绒毛尿囊膜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引起鸡胚死亡率为17/30,肿瘤发生率为6/17.对雏鸡的致病性比较表明,绒毛尿囊膜接种的13只出壳雏鸡全部死亡,有11只出现肿瘤.结果提示,绒毛尿囊膜接种的致病性不仅高于卵黄囊接种,也高于1日龄雏鸡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不仅肿瘤发生率高,且发生得更早、更快,可作为这种急性纤维肉瘤进一步作人工造病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将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VgB)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加入适当的保护剂制成冻干疫苗.取3批冻干疫苗,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经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14日龄和50日龄SPF鸡,接种剂量为5 × 106PFU,接种后3天出现局部反应,5天局部肿胀达到最大,接种鸡无其它全身反应,精神、食欲以及发育等均不受影响,说明重组病毒对试验鸡是安全的.取其中的200003批疫苗,用生理盐水作210-2~210-5稀释后,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40日龄SPF鸡,免疫后4周分别攻击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鸡痘病毒102株,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对试验鸡翅内侧皮下接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在接种剂量为210-2~210-40.1ml/鸡的范围内可以使全部试验鸡产生局部反应,当接种剂量为210-50.2ml/鸡时可以使部分试验鸡(5/15)产生局部反应,鸡体对重组疫苗的最小反应剂量为210-40.1ml(相当于1000PFU).攻毒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当接种剂量为210-40.1ml(相当于1000 PFU)时可以使免疫鸡产生可靠免疫力,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鸡痘病毒102株的攻击,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些结果说明,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反应与重组疫苗的免疫效力之间具有相关性,疫苗对接种鸡的局部作用反应了疫苗的免疫效力,我们研制的重组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0 PFU,这就为我们进一步考察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5种不同的禽流感疫苗以不同免疫剂量、不同免疫次数接种乌昌地区三黄鸡,定期检测禽流感免疫抗体,结果表明,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Inactivated Vaccine of Avian Influenza(H5N2)和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H9N2 Re-2株)等3种疫苗均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抗体,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和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H5亚型)的免疫抗体十分低下。经不同免疫次数的比较试验表明,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Inactivated Vaccine of Avian Influenza(H5N2)和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H9N2 Re-2株)二次免疫的H5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经一次免疫的抗体水平,且免疫持续期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株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中国2006年山西、宁夏2省(区)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的代表毒株——A/chicken/Shanxi/2/2006(H5N1)(CK/SX/06)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特征,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其8个基因片段与中国传统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GS/GD/1/96(H5N1)存在较大差异,属于新的基因型——山西鸡型;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其在抗原性方面与GS/GD/1/96同样存在较大变异,将其命名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以106EID50.0.1 mL-1剂量将该病毒经鼻腔接种4周龄SPF鸭以评价其对水禽的感染能力,结果表明其不感染鸭;常规方法接种BALB/c小鼠以评价其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和致病能力,结果表明其能感染小鼠,但不引起死亡,呈低致病力。说明该类型高致病性H5N1 HPAIV目前仅危害鸡,不具备感染水禽的能力,感染哺乳动物但不致死。该类型病毒的出现与流行为中国禽流感的免疫与防制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新型重组禽流感(H_5+H_7)三价灭活苗对父母代种鸡场的免疫效果,选择了五家公司的禽流感三价灭活苗产品,分别免疫9日龄的SPF鸡,并以厂家进行分组(分别是A、B、C、D、E组),对照组为F组;采集免疫前后血清,检测H_5N_1(Re-11、Re-12、Re-8)和H_7N_9(H_7-Re2、H_7-Re1)抗体效价,分析不同公司疫苗产品在鸡上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对照组鸡血清H_5N_1(Re-11和Re-12)和H_7N_9(H7-Re2)的HI抗体均为0;免疫1周后所有免疫组鸡的禽流感抗体开始上升,4周左右抗体效价达到高峰;产生抗H_5N_1(Re-11)的HI抗体最好的是A组;产生抗H_5N_1(Re-12)的HI抗体最好的是D组;产生抗H_7N_9(H_7-Re2)的HI抗体最好的是E组;不同厂家禽流感三价苗产生禽流感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三价灭活苗同时可以产生抗H_5N_1(Re-8)和H_7N_9(H_7-Re1)的有效抗体。本研究对鸡场免疫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用骨型白血病患鸡抗凝全血接种 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腔 ,诱发本病获得成功 ,经X线摄片检查 ,检出发病率为 4 1 3% (19/ 4 6 ) ,其中重度阳性率为 4 2 11% (8/ 19) ,可早在 2 1日龄X线检出病变 ,其中最早有2例于 15日龄临床上已表现出症状。同时用患鸡血腹腔接种 1日龄雏鸡 ,同样诱发出本病 ,X线摄片检查发病率为36 79% (39/ 10 6 ) ,其中重度阳性率为 10 2 6 % (4/ 39)。与腹腔接种法相比 ,两种接种方式所获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重度阳性率差异显著 (P <0 .0 5 )。对人工诱发病鸡作禽白血病特异性血清学诊断 ,其中羽髓琼扩试验 (AGP)检出阳性率为 4 4 9% (4/ 8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为首次试用于OP ,检出阳性率为 12 3% (15 / 12 2 )。另对 12 0例生产鸡群老龄鸡进行诊断性普查 ,放射学阳性检出率为 34 17% (41/ 12 0 ) ,AGP试验阳性检出率 1 6 7% (2 / 12 0 ) ,ELISA试验阳性检出率 4 17% (5 / 12 0 )。表明血清学的AGP与ELISA法对OP不敏感 ,可致能反映OP病变存在的X线阳性鸡大量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