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梨形虫病是由马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类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尤其在新疆发病率更高,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对区域性马产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为了解2018年新疆昭苏养马区域马梨形虫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昭苏县18个乡镇的马全血及血清各858份,采用PCR和间接ELISA分别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的18个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2.12%、13.87%和2.80%;间接ELISA检测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0%、10.14%和2.56%;不同年龄阶段筛查结果显示,在6岁以下的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较高,并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年龄阶段马匹的马梨形虫感染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次获得的昭苏县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一线数据,可为当地养马区域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马焦虫病是由焦虫纲驽巴贝斯焦虫(亦称马焦虫)和马巴贝斯焦虫(亦称马纳塔焦虫)寄生于马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类原虫病。  相似文献   

3.
<正>马驽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马驽巴贝斯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也称马焦虫病、梨形虫病,主要症状是高热、贫血、黄疸。现将本人经历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2015年04月30日,普兰店市城子坦办事处金厂村农户王某致电,家养5匹马,出现发热、不爱吃食、流汗的感冒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马泰勒虫(Theileia equi,旧称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是马梨形虫病的主要病原。据报道马泰勒虫病比驽巴贝斯虫病有更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1]。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隶属于泰勒科(Theileriidae Levine)泰勒属(Theileria),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体内,临床以稽留热、贫血、黄疸等为  相似文献   

5.
马类巴贝斯虫病主要侵害马、骡、驴。病原是由驽巴贝氏虫(旧名马焦虫)和马巴贝氏焦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发病急、发热、黄疸、贫血、出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马焦虫病是通过蜱来传播的马属动物的原虫病。病原体属于巴贝斯焦虫科贝斯属的马巴斯焦虫(又名纳塔焦虫)或驽巴贝斯焦虫又名马焦虫)。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贫血、黄疸、溢血和呼吸困难等。马、驴、骡均可感染,夏秋季流行。对养马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7.
马驽巴贝斯虫病由驽巴贝斯虫(Babesiaca—balli)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病原为驽巴贝斯虫,传播媒介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和草原革蜱(D.nuttalli)o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的马属动物中流行着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的疫病,70—80年代,  相似文献   

8.
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病是马属动物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针对马驽巴贝斯虫病的ddPCR检测技术.利用马驽巴贝斯虫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测试了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及灵敏性,对30份可疑样品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南北疆部分疫区马匹携带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抗体情况,运用实验室已构建保存的地方虫株重组Bc48为靶抗原,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Bc48转化至BL21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出36 KDa的重组蛋白。经KCl法切胶纯化重组蛋白后作为rELISA包被抗原,对阿克苏、伊犁、和硕等7个区域的随机采集样品(n=256)进行马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c48重组抗原能够精确识别马驽巴贝斯虫标准阳性和阴性血清;所检测的临床样品中,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19.5%,其中,南疆2个地区(和硕、阿克苏)马驽巴贝斯虫病阳性率分别为30%、9%;北疆5个地区(昭苏种马场、伊犁卡拉苏、洪纳海乡、阿尕什敖包乡和富蕴县区域)马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12.5%、17%、5%和35%。本次调查结果为新疆驽巴贝斯虫防控措施及疫苗和驱虫药的使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病的流行情况,通过PCR方法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504份马血样中,54份血样为阳性,阳性率为10.71%。其中北疆昭苏种马场、阿勒泰、吐鲁番托克逊马驽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20.61%、5.17%、0;巴音布鲁克牧场、和静地区马驽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0和8.59%。从阳性样品中都检测到了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片段,与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9%。X≤3,3X≤6,6X≤9,X9四个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率分别为9.76%、10.53%、11.21%和11.6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昭苏种马场与阿勒泰、巴音布克牧场分别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巴音布鲁克牧场与和静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昭苏种马场与吐鲁番托克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地方差异不显著。各个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的研究数据可为研究新疆马驽巴贝斯虫分布特点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类家畜驽巴贝斯虫病是由梨形虫纲、驽巴贝斯虫(Basia caballi)寄生于马类家畜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类血液原虫病。虫体大于宿主红细胞半径,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尖端相连成锐角形,每个虫体有两团染色质。该病主要的传播者是硬蜱。笔者自1999年5月开始,先后参与天水市秦州区、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等地发生的大家畜驽巴贝斯虫病的诊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诊断及防治体会总结如下。1流行特点1.1具有地域性特征。从村民居住较为集中村庄的牲畜发病情况看,如果有一家的牲畜发病,该村其它人家就会陆续零星出现发病情况,但不一定是与之相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北疆养殖马区域马匹感染驽巴贝斯虫情况,笔者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ELISA)与血涂片镜检法相结合的试验法,对伊犁和巴州两地区马匹随机抽样(N--454),进行驽巴贝斯虫病血清学调查。经c-Elisa调查发现,驽巴贝斯虫状况(呈抗体阳性)总感染率为33.2%;其中北疆4县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率分别15.8%、7.9%、5.7%和2.6%;南疆和静县感染率为O.4%。经血液涂片检查发现极少部分抗体阳性全血发现虫体,其总阳性率6.6%。无临床症状的马匹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说明该地区存在‘传染源'、传播蜱虫,故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发表的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18S rRNA保守基因序列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核酸混合物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用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对采自昭苏种马场的马疑似病例全血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单重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对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核酸扩增出大小为529 bp和789 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羊泰勒虫、牛巴贝斯虫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阳性DNA被稀释1×108倍时均能检出其相应目的片段;对采集的46份马疑似病例血样进行PCR诊断,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0.4%(14/46),马泰勒虫感染率为41.3%(19/46);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单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临床感染隐性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是导致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并引起血液原虫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着马属动物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概述马属动物巴贝斯虫病由马巴贝氏焦虫和驽巴贝氏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心肺机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并呈现出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等特点,一般每年的1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但是到5、6月则很少见到该病的发生。易感动物是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患病的马属动物通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机体迅速消瘦、持续高热(可达42℃)、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心肺功能障碍等。处于患病后期的马属动物会出现严重的心衰症状,体力不支,被蚊虫叮咬的地方还会持续出血,并且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5.
马梨形虫病是马梨形虫(亦称驽巴贝斯虫)经媒介蜱传播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马梨形虫病在我县近年呈散发性流行,在该病的治疗中,笔者在抗原虫的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452 bp核苷酸片段,建立了检测驽巴贝斯虫病的PCR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出0.01 fg/μL驽巴贝斯虫DNA模板。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6个巴贝斯虫株中,仅驽巴贝斯虫株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马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莫氏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45份马属动物血样进行检测,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测得驽巴贝斯虫病的阳性率为26.67%(12/45),与显微镜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R检测方法可显著提高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地区马驴骡感染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8个地区马、驴、骡三种动物(n=969)进行了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显示:梨形虫总抗体阳性率为5.47%,其中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为4.75%,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4.85%,两者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为4.13%;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云南马、驴、骡存在梨形虫感染,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动物的马梨形虫感染程度不同。本研究结果为马驴骡梨形虫病的流行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驽巴贝斯虫病是由驽巴贝斯虫 (Bcaballi)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的血液原虫病 ,严重危害养马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在寄生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中常用的虫体抗原有纯化难、制备有限、部分交叉反应等缺点[2 ] ,而重组抗原作为诊断抗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制备简单、易纯化等优点[3 ,4] 。本试验以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 ,用ELISA法对延边地区驽巴贝斯虫病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旨在为制定驽巴贝斯虫病的有效防制措施提供较为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1 材料与方法诊断抗原 …  相似文献   

19.
马焦虫病是一种以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血液原虫病,其病原为驽巴贝斯虫。此病发病率非常高,致死率低,患病马精神沉郁,怀孕母马常发生流产。治疗此病先需用盐酸丫啶黄、1%的贝尼尔溶液、10%的咪唑苯脲等驱虫药对患病马匹体表的蜱虫进行扑杀,再清除病马体内的毒素,可以使用强力解毒敏或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兽药排出驽巴贝斯虫及其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1):111-113
马梨形虫病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尤其是慢性病例长期携带病原-带虫状态。为了解阿勒泰富蕴县放牧马携带马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状况,采用血清学-竞争ELISA方法 (以血液涂片为辅),对放牧马(n=233)进行了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2种虫血液循环抗体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富蕴县放牧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为13.30%,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17.58%,两者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为2.15%,说明该县放牧马感染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2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在试验抽样病例中几乎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均呈隐性感染状态。因此带虫的放牧马随时有被蜱虫叮咬散播病原的危险,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