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糙米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模拟仓试验表明,安全水分的糙米在15℃以下低温和20℃以下准低温条件下储藏20个月,其储藏品质顺序为:低温仓、准低温仓、CO2仓、O3仓和常温仓。低温储藏糙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糙米品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糙米,可以安全地保持糙米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低温仓和常温仓小麦进行储藏品质指标和食品工艺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低温与储粮品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小,而常规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人工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储藏大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常温储藏过夏大米陈化程度比准低温高得多。在目前机械制冷低温储粮不易推广的情况下,准低温储粮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又易于实施的储粮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储存在常温仓、低温仓内的小麦品质指标测定,找出与储藏时问相关的敏感指标变化规律,提出了常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小麦合理的储藏期和轮换周期.  相似文献   

5.
大米低温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鹏程  叶真洪  陈兰 《粮食储藏》2010,39(1):17-20,28
将2006年、2007年收获的稻谷分别加工成精白大米和标一大米,在15℃、17℃、20℃及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储藏1年。结果表明:试验大米在15℃、17℃、20℃的条件下,均可保质储藏1年,常温条件下的试验大米不能安全度夏;在15℃、17℃、20℃的温度条件下储藏,同种试验大米的品质变化差异较小,影响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大米的加工精度;大米除在15℃情况下不发生害虫生长繁殖外,17℃、20℃和常温均不能避免害虫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6.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供试3种糙米(粳米、杂籼米和纯籼米)分别放在低温、常温、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储藏,定期测定其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浸出液电导率呈增加趋势,低温储藏的增加最小,真空储藏的次之,常温储藏的增加较大,高温储藏的增加最大;低温、常温和真空储藏条件下丙二醛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温条件下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浙江省多种不同优质水稻品种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储存质量,研究内容有助于优化高温高湿地区稻谷的储存方法并建立有效的标准.7种不同的优质晚稻谷分别通过常规储藏、准低温储藏和充氮储藏一年后进行储存品质评估,检测指标包括脂肪酸值、食味品质、发芽率、新鲜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通过检测储藏前后的稻谷储存品质指标,对比了三种储藏方式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不同温度储藏条件下,优质稻的糊化温度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在储藏6个月的条件下,优质稻糊化温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是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优质稻糊化温度变化极显著.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上、中层优质稻糊化温度均低于常温储藏条件下的糊化温度,下层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随储藏温度不同变化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下层的粮温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因此可以得出,采用控温技术可以影响每层粮温,从而影响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温度与上层糊化温度呈显著性相关,对中层糊化温度有影响.采用控温可使下层粮温变化趋势接近一致,因此下层优质稻的糊化温度随储藏温度不同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15%,10%水分的粳谷,采用四种储藏温度(15℃、20℃、25℃、常温),八种储藏形式(露天散装、露天包装、仓内散装、仓内包装密闭、磷化氢低剂量1g/m3、28/m3、对照)储藏三年.试验证明,粳谷品质的变化与储藏温度、储藏年限、储藏形式有关。低温15℃、准低温20℃条件下储藏,稻谷的品质变化效慢,储藏三年后,粳谷粘度12cst,脂肪酸值17mg/100g,品尝回归评分70分.30℃常温条件下包装稻谷储藏三年后,稻谷粘度6cst,脂肪酸20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8分.散装稻谷三年后,稻谷粘度4cst左右,脂肪酸25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5分左右.根据品质指标,初步得出各种储藏模谷的安全储藏期,15℃、20℃条件较谷可以储藏3年以上,常温条件包装稻谷可以储藏2~3年,散装稻谷可以储藏1.5~2年。  相似文献   

10.
粮食在低温或准低温条件下储藏,既能降低粮食干物质损耗,保持粮食品质,又可有效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并能实现真正的绿色储粮;同时,也为盛夏季节粮食管理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文就实现低温或准低温储粮谈谈个人观点,供广大储粮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华南地区气候条件,在高温季节,通过采用空调制冷等综合控温技术手段,合理控制仓温粮温,基本实现了准低温、低药量储存大米,有效地延缓了大米品质劣变,抑制了虫霉活动。  相似文献   

12.
优质稻谷保鲜储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烘干机干燥到水分为15%左右的优质籼稻在准低温条件下储藏10个月;将水分为17%的同种优质籼稻在低温条件下储藏13个月。在储藏期间定期测定和稻谷品质有关的13项检测项目。稻谷在储藏期间未发现发热、生霉、生虫等现象,色泽、气味正常,各检测项目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结束与试验开始的数值变化不大,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可以认为稻谷在储藏期间品质一直新鲜。提出保鲜储藏的合理储藏期和保鲜优质籼稻品质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方气候特点实施准低温储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元  董文章 《粮食储藏》2010,39(6):19-21,27
低温储粮既能降低粮食干物质损耗,保持粮食品质,又可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实现真正的绿色储粮;同时也为夏季仓储保管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央储备粮日常仓储管理工作中,根据北方气候特点,结合本地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因地制宜,经过不断摸索,逐步总结出一套"冬季冷冻,春抓密闭,夏季通风,秋防结露"的管理模式。使库存粮食常年保持在低温或准低温状态下储存,取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储备粮管理工作规范、经济、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低温储粮技术提高仓储效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如何运用低温储粮技术,提高仓储效益,是摆在广大粮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我库经过多方探索,利用机械通风与谷物冷却机配合使用的方法,使粮温常年保持在准低温状态下,既保持了粮原有品质,又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现已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科学合理运用机械通风技术,同时辅以隔热保冷密闭措施,可使储粮较长时间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不仅能有效抑制害虫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危害,减少或避免化学药剂的熏蒸;还能有效预防和消除储粮的发热霉变,延缓粮食的品质劣变,确保粮情稳定,达到保质保鲜,实现绿色安全储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下稻谷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储藏稻谷的试验表明:稻谷的发芽率、粘度和脂肪酸值等指标均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不同。高温条件下稻谷的陈化速度最快,不利于粮食储存与保鲜;变温条件下品质陈化速度次之;而低温条件下的稻谷品质指标变化最小,都与原始数值相差无几,说明在低温下储存能够很好保持稻谷原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7.
高大平房仓空调控温储粮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永  赵国飞  叶明  徐荣山 《粮食储藏》2009,38(4):37-38,48
通过分析储粮生态区的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采用空调制冷为主要控温技术手段,并结合“四合一”储粮新技术,合理控制仓温粮温,实现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18.
在大型粮仓安装中央空调进行大米过夏试验,结果表明,接的完全水分的大米在准低温空调仓内过夏,品质变化不大,降水效果明显,采用中央空调制冷效果好,费用低,大大优于窗式空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温高湿储粮区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控制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我库的仓房设施及储存条件,通过在仓房粮面空间安装温控机,在高温季节进行机械制冷,实现上层粮温可控,确保整仓粮食达到准低温储粮的目的,避免粮温快速变化,影响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