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拖拉机在运输途中时常会遇到复杂的道路环境,需要频繁变换拖拉机速度,且往往在行驶中不停车的状态下进行换挡变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安全行车的保证,这就要求拖拉机手能够熟练的掌握换挡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合器传递扭矩的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控制方法。以乘坐满意的冲击度最大值为约束条件,对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速度进行控制,利用推迟点火提前角与停缸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发动机的工作与离合器的分离或接合相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换挡品质,延长离合器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车辆质量参数对最佳换挡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解析法求解了不同质量参数条件下的车辆动态三参数换挡规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车辆最佳换挡点差异的动力学基础,指出自动变速系统换挡规律应能够自动适应车辆使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将质量参数作为换挡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
轮式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时,也可以像汽车一样采取不停车换挡。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减少机件磨损(换档打齿),也解决了高档不能起步的问题。其操作方法如下。(1)低挡换高挡换挡前要加大油门提高车速,然后踏下离合器踏板并迅速摘挡,使变速杆处于空挡位置,同时减小油门,抬起离合器踏板并停留片刻后,再迅速踏下并将变速杆挂入高一级挡位。最后,一边放松离合器踏板一边加大油门,使拖拉机继续行驶。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离合器踏板踏下2次,抬起2次,所以被许多机手称之为“两脚离合器”。轮式拖拉机采用此法换挡,是有一定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自动变速器模糊换挡及其控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为研究对象,引入模糊控制技术,将经验知识和数学过程结合起来,根据专家经验建立模糊控制规则,依据自动变速器的实际工况确定输入和输出参数,并对输入量进行模糊化和模糊推理,对输出量进行解模得到模糊控制表,以实现对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决策控制。最后进行模糊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机械自动变速器(AMT)对于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运行工况均具有较理想的换挡品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技术,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广大驾驶员共同的心愿。本文就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技术进行探讨,供广大驾驶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AMT车辆坡道换挡策略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根据换挡后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转速识别坡道行驶工况、根据当时的车速选择合适挡位的坡道换挡策略,并在装有AMT的某重型载货汽车上进行了坡道换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坡道行驶过程中,虽然初次选择的挡位不一定能适应该坡道,但通过连续降挡或跳跃式降挡最终总能选择适合于该坡道的挡位。利用车辆现有的传感器,坡道换挡控制策略实现了坡道换挡控制,不仅满足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的需要,而且使控制系统硬件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8.
液力机械传动车辆模糊换挡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实现车辆换挡操纵的自动化,在车辆模型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立了液力机械传动车辆换挡控制的原则。等于模糊理论,建立了由基本模糊换挡策略和模糊修正模块所组成的模糊换挡控制方案,并进而设计了模糊换挡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模糊换挡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轮式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时,也可以像汽车一样,采取不停车换挡。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和减少机件磨损(换挡打齿),也解决了高挡不能起步的问题,现将其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8挡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8挡自动变速器工程化应用,通过建立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换挡品质的关键控制因素。针对4种基本换挡类型,确立了换挡离合器及发动机控制的理想曲线。基于PI滑差控制和发动机协同控制理论,提出了快速充油、扭矩相及惯性相3个阶段的控制策略。搭建台架与整车试验测试环境,在极限状态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换挡控制策略正确、可行,具有工程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CIVIC的一个老车主,我会对新CIVIC的车主说:“我嫉妒,我很嫉妒,我喜欢那个和法拉利类似的换挡拨片,而你有,我没有。”  相似文献   

12.
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器换挡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器通过控制多组湿式摩擦离合器之间的转矩传递来实现不停车换挡,具有不会因超载使发动机熄火、起步性能好、能降低外载荷突然变化所引起的传动系统振动与冲击等优点。换挡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时序是影响拖拉机换挡平顺性和操作舒适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换挡过程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引入变速器输出转速和输出转矩作为拖拉机生产率和动力性的评价指标,弥补了传统换挡品质指标不能对拖拉机性能进行评价的不足。运用动力学原理构建动力换挡变速器模型,研究了不同换挡重叠时间下的离合器载荷、滑摩功与功率特性,确定了动力换挡变速器换挡品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提出以动力换挡变速器输出转速变化幅值为指标来优化换挡重叠时间与离合器接合油压,通过仿真验证了拖拉机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优化算法所选择的换挡参数受拖拉机牵引载荷变化影响较小,变速器输出转速过渡平稳,可减少负向输出转矩的产生,避免换挡过程中拖拉机减速或动力传递中断,提高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3.
EQ6110客车电动AMT换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客车换挡特点和原型车及C220发动机的特性,基于AVL Cruise软件建立了客车仿真模型,提出了适合于该客车电动式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不降低原车动力性的条件下,设计的双参数换挡策略与单参数换挡相比可降低油耗2.4L/(100km),节油率达6.7%。单参数速度换挡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换挡策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机》2001,(2):27-27
笔者在与拖拉机手接触中发现,有些机手驾车的习惯是先离后刹,特别是新机手,减速时先踩离合器,而且摘挡或是挂低速挡行驶时,脚也总不松开离合器,问其原因,说是图换挡方便。这个习惯很不好,会大大缩短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盘点双离合     
桂檬 《农村机械化》2014,(11):42-44
目前市场上采用双离合变速器的车型越来越多,而双离合变速器的优点也十分明显,如换挡速度快、动力损失小、换挡过程冲击较小。很多汽车厂家都有双离合变速器,这些变速器的名称可能不一样,但它们的原理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姜斌 《农业机械》2023,(4):57-61
对动力换挡拖拉机和无级变速拖拉机主要技术特点进行介绍,根据国外知名试验室测试数据进行作业性能和经济性对比分析,对两种拖拉机在我国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控制系统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力机械传动工程车辆遇到高强度载荷效率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新的换挡规律。按照预先设定的经济型换挡规律,利用推导出的不同挡位下换挡点的通用公式,可将变矩器的效率限定在某一理想范围内。获取对换挡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控制来达到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其跟踪效果良好。通过台架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箱通过控制多组离合器之间的转矩以实现换挡动力不中断。基于拖拉机整个动力流传递方向,对其中的动力换挡模块进行建模。对参与换挡的两对离合器分为3种状态,建立动力学方程,分阶段求出车辆加速度。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仿真模型,提出基于发动机反馈协调控制的动力换挡策略,仿真结果显示,该策略能够有效减小速度的损失和减小车辆冲击度。  相似文献   

19.
工程机械模糊神经网络挡位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结合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工程机械换挡决策的模糊神经网络(FNN)方法,改造后的模糊控制系统具有了知识自动获取功能,能更好地适应工况环境。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挡位决策方法可以根据操作工况环境实现正确的变速箱挡位决策,并依据工况环境的变化调整换挡策略,为智能化工程机械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性能变化和牵引阻力波动等时变因素对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PST)换挡策略的适应性具有巨大威胁。为了构建动态精准模型和应对负载波动,以提高PST换挡策略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自适应换挡策略。一方面,将发动机状态变化视作内部干扰,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对虚拟PST发动机进行实时校准,结合PST机理模型,实现对PST的实时动态精准建模。另一方面,将牵引阻力波动视作外部干扰,提出基于深度Q网络(DQN)的换挡策略生成方法。在实时动态精准建模和换挡策略自动生成两个机制的协同作用下,实现换挡策略的自适应调整。最后,开展了犁耕工况下的虚拟PST训练仿真及本文方法与模糊自适应方法的车速跟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转矩和燃油消耗率跟踪误差均值不超过7.28N·m和1.55g/(kW·h),实现了对物理PST的动态精准建模。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发动机和牵引阻力的变化导致模糊自适应方法的换挡点和模糊规则不再完全适用,换挡表现逐渐变差,而本文方法的换挡表现和车速跟踪效果全程良好,其车速跟踪误差均值、燃油消耗率均值和总换挡次数分别为0.0125m/s、229.76g/(kW·h)和42,比模糊自适应方法分别减小0.91%、11.14%、34.38%,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