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鲜玉米秸秆:鲜甘蔗稍:鲜木薯渣(3:1:1)为微贮饲料原料;对照组(CK不添加菌液),试验组为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经发酵45 d后,通过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分析和品质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饲料的气味、色泽、质地和水分差异不大,均达到优秀品级;各试验组饲料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稍有降低,但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15%、34.23%、32.23%和49.58%,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61%、16.24%、13.90%和19.81%,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饲料的无氮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料的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52%、26.31%,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饲料的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1.57%、15.78%,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80%、17.17%、15.21%和23.54%,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饲料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47%、19.70%、15.30%和26.64%,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微贮饲料原料添加5%的菌液、糖化48 h,一层玉米秸秆、一层木薯渣、一层甘蔗叶稍、压实密封发酵能保证发酵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微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降低微贮饲料粗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2.
杨建华 《中国饲料》2023,(16):77-80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发酵物对水稻秸秆饲料酸化和降解的影响。试验共5组:对照组(不做发酵处理)、试验组1(益生菌)、试验组2(益生菌+纤维素酶)、试验组3(益生菌+木聚糖酶)和试验组4(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将各组水稻秸秆置于避光干燥的条件下15℃?贮存10?d。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此外,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显著下降22.71%、34.54%和26.35%(P <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0.05),同时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 <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苦味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而甜味氨基酸(脯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及酿酒酵母联合发酵复合植物性饲料原料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78只体重[(17.73±0.11)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湖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羊(均为公羔)。对照组饲喂全价颗粒饲粮,试验组在全价颗粒饲粮中添加2 kg/t发酵复合植物性饲料原料。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肉比(F/G)差异均不显著(P >0.05)。(2)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4.58%和16.10%(P < 0.01)。(3)试验组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了29.20%(P < 0.05)。(4)试验组瘤胃液pH极显著降低了4.43%(P < 0.01)|氨态氮(NH3-N)及异丁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67.63%和189.24%(P < 0.05),其他指标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组瘤胃液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09.03%、123.47%和140.89%(P < 0.01)。综上所述,全价颗粒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性饲料原料能提高育肥湖羊对纤维的消化利用率,同时可以改善育肥湖羊的瘤胃发酵。 [关键词] 发酵复合植物性饲料原料|育肥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发酵棉粕的常规营养成分、棉籽肽含量及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未发酵组)、试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1)、试验Ⅱ组(酿酒酵母)及试验Ⅲ组(枯草芽孢杆菌-1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检测各组棉粕样品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钙(Ca)、磷(P)、棉籽肽含量和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DM、CP和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对照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试验Ⅲ组ADF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1);3个试验组Ca和P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②各试验组之间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4.02%、75.59%和75.44%;③各试验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其中试验Ⅰ组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最高;3个发酵试验组1 000 u以下的棉籽肽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9.41%、77.61%和84.58%。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的作用下,通过固态发酵能显著改善棉粕的营养价值,为棉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能比饲料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发育的影响。选取1 800只黑水虻幼虫,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A1组、A2组、A3组、A4组、A5组、A6组分别饲喂蛋能比为11.23、12.01、14.03、14.54、15.12、16.09 g/MJ的饲粮。幼虫全部变为预蛹时停止试验。结果表明,A4组黑水虻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黑水虻幼虫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约为40%。A4组、A5组黑水虻幼虫体内缬氨酸、亮氨酸及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黑水虻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当饲粮蛋能比为14.54、15.12 g/MJ时,可增加黑水虻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改善幼虫体内氨基酸组成,有利黑水虻繁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评估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对青贮大麦营养成分和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将收集的全株大麦萎蔫24 h后,使其干物质含量达到481.34 g/kg,然后切成3~5 cm,分为3份,每份4个重复,对照组直接加入2 mL/kg水,植物乳杆菌组接种1.0×106 CFU/g植物乳杆菌,EM菌剂组接种0.5×106 CFU/g商品EM菌剂。每个处理的牧草在微生物接种后,-20℃保存,用于分析养分含量。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塑料桶中青贮(3 kg/10L),在青贮14周后对青贮料进行取样,分析其营养成分含量、发酵指标和好氧稳定性。结果:EM菌剂组青贮大麦的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2.54%和9.38%(P<0.05),而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粗蛋白质分别降低了4.50%和7.31%(P<0.05),粗脂肪分别降低了26.59%和20.94%(P<0.05)。大麦通过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发酵后pH、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M菌剂组青贮大麦丙酸含量显著提高272.22%(P<0.05),乳酸含量显著降低72.44%(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组青贮大麦乳酸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16.85%和16.03%(P<0.05)。植物乳杆菌组青贮大麦酵母菌数量较EM菌剂组显著提高了8.86%(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用植物乳杆菌和EM菌剂对大麦进行青贮可以改善发酵品质,降低发酵产物pH和氨氮浓度。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EM菌剂|青贮大麦|营养成分|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添加剂对禾本科混合牧草青贮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分离于青贮原料牧草天然附着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mundtii)作为添加剂,进行披碱草和老芒麦混合牧草青贮发酵特性的研究。试验分4个处理:球菌组(Em)、杆菌组(Lp)、球菌+杆菌组(EL)、对照组(Con,不添加)。实验室常温发酵。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Em、Lp以及EL组均明显降低青贮pH(P〈0.05)。(2)Em与Lp以及EL组都明显增加乳酸含量(P〈0.05),以及乳酸与乙酸的比值,其中EL组增加效果最显著(P〈0.05);此外3个添加组丙酸及丁酸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3)EL组显著降低青贮中NH3-N含量(P〈0.05),Em、Lp组也有降低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4)添加乳酸菌可以降低青贮DM的损失量,与对照组相比Em、Lp以及EL组DM的损失量分别降低了38.4%、43.4%、23.4%。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可以改善试验牧草青贮发酵品质,球菌+杆菌组(EL组)对试验牧草青贮品质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菠萝加工废弃物(菠萝渣),增加菠萝产业附加值,用黑水虻处理菠萝加工废弃物,研究黑水虻幼虫对菠萝渣的转化效率,从而为菠萝加工业废弃物处理提供参考。试验设计8种不同处理,其中麸皮设置4个水平(10%、20%、30%、0%),玉米粉设置2个水平(0、10%),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0.10%。以菠萝渣发酵产物作为饲料分别饲喂黑水虻幼虫,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 g幼虫,研究添加不同配比的麸皮、玉米粉和复合枯草芽孢杆菌组合的辅料添加对菠萝渣发酵及其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黑水虻干虫营养品质、菠萝渣转化效果及减量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辅料麸皮和玉米粉整体比例增加,菠萝渣发酵产物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提高,除水分外,其他营养成分整体水平也逐渐提高。且在菠萝渣含量相同时,单独添加麸皮的发酵产物其粗蛋白、总磷、粗脂肪含量高于同时加麸皮与玉米粉相比的发酵产物,但前者的粗纤维比后者低;相同辅料配比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处理与对照相比,粗蛋白、粗纤维含量降低。(2)不同辅料配比的菠萝渣饲喂黑水虻幼虫后,T1组(80%菠萝皮渣+10%麸皮+10%玉米粉+0.10%枯草芽孢...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2%、4%、6%和8%植物乳杆菌制剂(占青贮原料鲜重比例),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剂组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随着植物乳杆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加pH值不断下降,LAP 6%组和LAP 8%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15和4.01;各试验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P 6%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乙酸和丁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LAP 2%组发酵品质良好(42分,1级),其他各组发酵品质优等(45~48分,1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贮,LAP 6%组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咖啡渣,提高咖啡渣的营养水平和饲用价值。采用鼠李糖乳酸杆菌、罗伊氏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布拉迪酵母菌等为发酵菌种,分别将不同比例的尿素、麦麸添加到咖啡渣中进行28 d的厌氧发酵,检测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氨态氮和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含量,评估咖啡渣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1)添加尿素的三个处理组感官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乙酸、氨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0.5%组和1.0%组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63.28%和68.97%,1.5%组发酵咖啡渣的尿素氮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56.96%(P <0.05);(2)添加不同麦麸处理组的pH均低于对照组(P <0.05),粗灰分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5%与15%麦麸处理组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3.88%和5.99%(P <0.05)。添加1.5%尿素可以显著提高发酵咖啡渣的尿素氮含量,添加麦麸可以改善发酵咖啡渣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15%麦麸可以显著提高发酵咖啡渣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亲鸽饲粮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乳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发育及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192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乳鸽和96对产蛋日期相近的7月龄亲鸽,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乳鸽和4对亲鸽,每对亲鸽以“2+2”哺育模式哺育乳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5%、1.0%、1.5%黑水虻幼虫粉组分别饲喂含0.5%、1.0%和1.5%黑水虻幼虫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黑水虻幼虫粉组乳鸽28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0.05);0.5%、1.0%黑水虻幼虫粉组血清IgM和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回肠SOD1、SOD2和CAT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肠道绒毛高度、绒隐比和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Claudin-...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72头130日龄、健康且初始体重相近((76.0±0.5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4%(4%组)和8%(8%组)的黑水虻幼虫粉,通过调整日粮配方,3组日粮的蛋白含量和代谢能一致。于正式试验的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食糜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revotella、Clostridium cluster IV和Roseburia的数量(P0.05),而降低了Escherichia coli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Prevotella和Bifidobacterium的数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和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中乳酸、总短链脂肪酸和乙酸的浓度(P0.05),同时,日粮添加8%黑水虻幼虫粉还降低了戊酸的浓度(P0.05);对于氮代谢产物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总生物胺、尸胺、腐胺、精胺、对甲酚和苯酚的浓度(P0.05),而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尸胺和苯酚的浓度(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可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部分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有益代谢物的浓度,降低潜在致病菌的数量和氮代谢化合物的浓度,表明一定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发酵棉粕的常规营养成分、棉籽肽含量及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未发酵组)、试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1)、试验Ⅱ组(酿酒酵母)及试验Ⅲ组(枯草芽孢杆菌-1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检测各组棉粕样品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钙(Ca)、磷(P)、棉籽肽含量和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DM、CP和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对照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试验Ⅲ组ADF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3个试验组Ca和P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各试验组之间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4.02%、75.59%和75.44%;③各试验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Ⅰ组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最高;3个发酵试验组1 000 u以下的棉籽肽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9.41%、77.61%和84.58%。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的作用下,通过固态发酵能显著改善棉粕的营养价值,为棉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组:对照组,TMR;试验1组,TMR+0.5%复合益生菌1(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物);试验2组,TMR+0.5%复合益生菌2(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纤维分解菌复合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个贮存罐,调整TMR含水量为50%,密闭发酵,试验期30 d。分别在发酵第0、3、5、7、15和30天测定TMR中霉菌毒素、pH、铵态氮、有氧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发酵第30天时,对照组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2组TMR各时间点3种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标;②各组TMR有氧稳定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发酵第3、5、7、15、30天,试验1组有氧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③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各试验组pH呈下降趋势,各处理TMR的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第7~30天,试验1组pH、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发酵第30天,两试验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7~30天,试验1、2组TMR的C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NDF和ADF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发酵第7~30天时,试验组NDF和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有利于延长TMR贮存时间,强化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损失。由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预干处理、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灌浆期106号和107号饲用谷子为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用新鲜及预干处理的谷子调制青贮;利用2种不同含水量的谷子调制的青贮中,无添加为对照组(CK),添加1%糖蜜和0.2%植物乳杆菌的混合制剂为试验组(M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30 ℃室温环境中发酵45 d。开封后测定青贮干物质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乳酸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预干处理极显著(P<0.01)提高2种饲用谷子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pH值,显著(P<0.05)提高106号饲用谷子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106号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干物质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的新鲜和预干青贮ML组的pH值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组,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结论]预干处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留,但对青贮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青贮乳酸发酵,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乙酸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有效合理地开发桑枝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方法]试验以新鲜的桑枝叶为原料,对不同微生物组合青贮桑枝叶的发酵品质进行研究,试验分3个组,自然发酵组(对照组)、自备菌剂微贮组(试验组Ⅰ)、商品菌剂微贮组(试验组Ⅱ),每组设3个重复。30 d后测定各组青贮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的CP含量差异显著(P0.05);NDF和A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pH相比,试验组Ⅰ、Ⅱ均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丙酸、丁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中氨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最终得出,添加米曲霉(XMS01)、植物乳杆菌(XMS02)、植物乳杆菌(XMS03)、枯草芽孢杆菌等可提高桑枝叶青贮CP、乳酸和丁酸的含量,显著降低NDF和ADF含量,改善桑枝叶青贮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究蓖麻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黑水虻幼虫分为3组,分别是豆粕组(SM组)、50%豆粕和50%蓖麻粕组(SCM组)以及蓖麻粕组(CM组),每组3个重复,测定幼虫存活数、体重和体长等,检测分析幼虫和虫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等变化。试验期12 d。结果显示,CM组虫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显示,蓖麻粕对幼虫肠道细菌的主要类型、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P>0.05)。CM组的黑水虻幼虫生长更快,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M组(P<0.05),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蓖麻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更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孙永 《中国饲料》2021,1(16):17-20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处理方法对青贮高粱发酵品质、体外消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将收割的全珠高粱切割成2 cm,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高粱青贮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T1~T3组高粱在青贮过程中分别加入0.1 mg/g纤维素酶,105CFU/g植物乳杆菌及0.1 mg/kg纤维素酶+105CFU/g植物乳杆菌,发酵30 d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和T3组青贮高粱中乳酸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8.96%和9.70%(P<0.05),但T1~T3组青贮高粱中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77.78%、72.22%和77.78%(P<0.05)。T3组青贮高粱中干物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33%(P<0.05),而T2和T3组青贮高粱中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12%和18.04%(P<0.05)。T2和T3组青贮高粱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T1组(P<0.05),而T2组青贮高粱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和T1组分别显著提高了9.71%和15.06%(P<0.05)。T2和T3组青贮高粱乙酸含量较T1组分别显著提高64.16%和72.60%(P<0.05)。甲烷排放量以L/kg干物质表示时,对照组和T1组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当以L/kg有机物表示时,对照组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0.1 mg/kg纤维素酶+105CFU/g植物乳杆菌可改善青贮高粱的发酵品质,降低体外甲烷排放量。 [关键词]青贮高粱|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72头130日龄、健康且初始体重相近((76.0±0.5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4%(4%组)和8%(8%组)的黑水虻幼虫粉,通过调整日粮配方,3组日粮的蛋白含量和代谢能一致。于正式试验的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食糜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revotellaClostridium cluster IV和Roseburia的数量(P<0.05),而降低了Escherichia coli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PrevotellaBifidobacterium的数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和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中乳酸、总短链脂肪酸和乙酸的浓度(P<0.05),同时,日粮添加8%黑水虻幼虫粉还降低了戊酸的浓度(P<0.05);对于氮代谢产物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总生物胺、尸胺、腐胺、精胺、对甲酚和苯酚的浓度(P<0.05),而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尸胺和苯酚的浓度(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可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部分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有益代谢物的浓度,降低潜在致病菌的数量和氮代谢化合物的浓度,表明一定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