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养猪》2021,(4)
猪圆环病毒1型(PCV1)于1974年首次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于1998年分离确定,之后引发一系列猪病综合征的PCV2成为研究焦点。近5年,被认为具有致病性的全新基因型猪圆环病毒不断快速出现(PCV3,2016年;PCV4,2019年),PCV2、PCV3也不断变异形成新的亚型甚至亚群,PCV流行毒株日趋复杂。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猪圆环病毒的发现、变异、感染、流行、诊断、疫苗等研究最新进展,为猪圆环病毒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后会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s),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市场上推出了PCV2灭活疫苗、嵌合疫苗和亚单位疫苗。PCV2变异较快,主要临床流行毒株从PCV2b逐渐演变为PCV2d,现有商业化疫苗免疫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论文就近年来国内外PCV2传统疫苗、新型基因工程疫苗、PCV2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控及疫苗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猪圆环病毒2型在衣壳蛋白234氨基酸发生突变提高病毒毒力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给猪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有两个基因型:PCV2a和PCV2b。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出现PCV2b基因型病毒的衣壳蛋白的ORF2区域发生突变的毒株。对新出现的PCV2b基因型突变株毒力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把它和PCV2a、PCV2b基因型毒株进行比较,调查突变病毒的毒力是否更强。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PC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环状DNA病毒,根据抗原性和基因型的不同,可分为猪圆环病毒l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其中PCV1普遍认为无致病性,而PCV2和PCV3可造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断奶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仔猪的先天性震颤(CNS)等疾病,同时会引发免疫抑制,诱发其他疫病暴发,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主要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状况、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结合近年来的论文,回顾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史,整理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和监测情况,提出了我国猪圆环病毒病具有感染率高、流行面广,表观健康猪群带毒率较高,感染率稳步上升以及经常与其他多病原共同感染的流行特点;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相对保守,流行的毒株类型逐渐从基因型2a转向2b,并已出现基因型2d的流行以及不同基因型之间经常发生基因重组等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了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措施(一)病原学分析我国流行毒株主要为PCV2b,新的病毒基因型也不断出现。(二)传染源与传播途径1.病猪的粪尿、鼻腔能排毒。2.带毒公猪的精液(检测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文收集2012~2016年间16株贵州PCV2流行毒株和NCBI上报道登录的35株PCV2序列作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本次所分析的各PCV2毒株之间核苷酸变异率较大的分别为ORF6(32. 22%)、ORF10(29. 63%)、ORF2(24. 11%)、ORF5(21. 60%)、ORF7(20. 00%);遗传进化表明,贵州省16株PCV2序列中3株为PCV2a型,5株为PCV2b型,8株为PCV2d型;其中PCV2d型已经逐渐过渡成为贵州省的主要流行毒株,且同种基因型之间ORF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相对较高。表明PCV2流行毒株之间由于基因型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免疫力或致病力的改变。该结果以期为贵州省PCV2的防控、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态势和毒株的基因变异情况,从北京、江苏、湖北等地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PMWS)患病死亡猪中采集肺脏、脾脏和淋巴结等组织,将PCR鉴定为阳性的病料在PK-15细胞上进行增殖培养,成功分离到6株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分别命名为B07、B12、HB、LHW、LPC和NJ。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LPC基因组全长为1766 bp,其余均为1767 bp;6个毒株序列之间同源性高达96.0%~99.9%,6个毒株与参考毒株序列的同源性为94.4%~99.8%。PCV2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B12、HB、LHW、LPC和NJ为PCV2b亚型,B07为PCV2d亚型,从而证实PCV2b亚型毒株成为我国猪群中分离率较高的流行毒株,并且我国猪群存在PCV2d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河北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及其毒力,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实验(IPMA)对从保定、唐山和衡水分离的3株PCV2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PCV2-BD1A、TSh1和HSh1.以PCV2 Cap基因为靶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3个分离株进行了基因型鉴定,结果分离株BD1A和TSh1为2H基因型,分离株HSh1为2I基因型,提示2H基因型仍然是当前河北地区PCV2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通过与已知PCV2强毒株(PCV2-40895)Cap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推测PCV2-BD1A、TSh1和HSh1 3个分离株均为强毒力PCV2.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优势基因型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株基因型的变化,本研究对1999年~2009年NCBI中登录的556个PCV2分离株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2002年所登录的PCV2的优势流行毒株为基因A型(PCV2A);从2003年开始基因B型(PCV2B)逐渐为优势流行毒株,在PCV2分离株中基因B型所占比例,2004年为95.4%,2007年~2009年均超过76.0%。2003年~2009年国内的PCV2分离株有287个,其中250个为PCV2B,37个为PCV2A,表明PCV2B是国内猪群中的主要优势毒株。通过建立PCV2A和PCV2B PCR检测方法,对70份临床病料的检测显示,PCV2检出率为34.29%(24/70),基因型均为PCV2B,无PCV2A的检出,表明PCV2B为检测猪群中的主要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1.
以热敏感品种顶峰(Pinnacl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胁迫下(35℃/30℃,昼/夜)施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黑麦草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胁迫造成黑麦草生长减弱,膜透性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糖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转化酶)基因在短时间内(5d)表达显著上调,随后下降;外源施用GABA显著缓解了高温对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光合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率(Gs)、蒸腾速率(Tr)、CO2羧化效率(CE)、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光化学效率(Fv/Fm)、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RuBP再生速率(Jmax)、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升高,而气孔限制值(Ls)、CO2补偿点(C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降低。施用外源GABA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叶片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值,缓解了高温对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抑制,增强了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水平,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含量,因此有效的提高了黑麦草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长沙生态动物园动物感染的寄生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了57种动物的粪样。结果表明:长沙生态动物园动物寄生虫感染率为52.63%,其中食草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阳性率为50%,食肉类动物感染率最高,感染率达76.9%。动物园动物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有球虫、吸虫、线虫、绦虫等,其中线虫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蒜中抗病毒的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DADS)在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效果,以弱毒疫苗株CVI988/Rispens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获取大量的MDV,感染雏鸡建立模型。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等方法,探讨DADS在鸡体内抗鸡马立克氏病毒的有效浓度范围以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DADS浓度为250,500,750μmol/m L时能有效降低雏鸡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同时也有降低病毒拷贝数的作用。所以3种浓度的DADS能在疾病早期有效抑制患马立克氏病鸡肝脏肿瘤生长并具有体内抗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是病毒学界的研究热点。单颗粒示踪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单个病毒入侵细胞的动态行为,有助于解析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综述单颗粒示踪技术用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不同过程,有助于动物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和新型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的研发。文中主要论述单颗粒示踪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该技术用于病毒和细胞亚结构的标记方法和进展,以及单颗粒示踪技术在动物病毒入侵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总结现阶段单颗粒示踪技术在病毒学发展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羊毛虱形态结构和分子标志,用电子显微镜和三维立体显微镜观察了采自山羊的山羊毛虱形态结构,测定了其18SrDNA和cox1基因序列,并基于比对,揭示其序列特点。形态观察发现,触角3节,第1节短粗,第2、3节细长;中胸气门1对,位于前胸两侧;腹部有气门6对;跗节3节。序列分析显示,本样虱、山羊毛虱、具边毛虱和牛毛虱四者的18SrDNA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不适于做种间鉴定。cox1序列极不保守。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是定植在畜禽肠道内且具有益生作用的菌群,了解其研究和应用动态,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饲用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饲用乳酸菌在畜禽和水产动物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锌作为动物机体一种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加强机体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研究的日益深入,文中通过阐述有机锌作用、功效以及在哺乳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探究有机锌单独添加对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的影响,旨在探究锌对动物机体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啤酒糟的饲用价值,开发啤酒糟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啤酒糟采用碳酸钠和双氧水进行预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啤酒糟制备低聚木糖饲料添加剂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5.5,木聚糖酶201 U/g,纤维素酶248 U/g,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 h时,啤酒糟中低聚木糖含量为23.8673 mg/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石门土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540只55日龄、体重[(0.75±0.02) kg]相近的健康石门土鸡母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和600 mg/kg BS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1~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提高趋势(P>0.05); 15~28 d和1~28 d时,各组间的ADFI、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 0.05)。2)与对照组相比,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300、600 mg/kg BS组的腹脂率有提高趋势(P>0.05);各组间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4 d时,3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 <0. 05); 14和28 d时,300、600 mg/kg BS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 <0.01)。4)与对照组相比,300、600 mg/kg BS组石门土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均有提高趋势(P>0.05),300 mg/kg BS组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的回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BS提高了石门土鸡的屠宰性能,增强了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79±0.25)g的健康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015%、0.030%、0.060%、0.120%和0.180%核苷酸的饲料。试验期60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核苷酸显著降低了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草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活性及补体3(C3)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可提高草鱼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核苷酸添加水平在0.082%~0.150%时,草鱼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