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磷胁迫[0mmol/L(P),砂培]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在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两叶期并未发挥出其基因型潜力的优势;四叶期,磷高效基因型的侧根数、侧根长、根系吸收面积、茎叶干重等性状的受抑制程度均显著低于磷中、低效基因型,而地下干重、根冠比却受到了较中、低效基因型更强的诱导作用。综合评价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综合值(评价磷效率特性的综合指标)显著高于磷中、低效基因型,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磷胁迫能力,但磷高效基因型并非所有性状都表现突出;四叶期可作为大豆耐低磷胁迫的筛选期,根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衡量磷效率特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磷胁迫[0mmol/L(P),砂培]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在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在两叶期并未发挥出其基因型潜力的优势;四叶期,磷高效基因型的侧根数、侧根长、根系吸收面积、茎叶干重等性状的受抑制程度均显著低于磷中、低效基因型,而地下干重、根冠比却受到了较中、低效基因型更强的诱导作用。综合评价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综合值(评价磷效率特性的综合指标)显著高于磷中、低效基因型,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磷胁迫能力,但磷高效基因型并非所有性状都表现突出;四叶期可作为大豆耐低磷胁迫的筛选期,根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衡量磷效率特性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在低磷和高磷两个供磷水平下,以6个不同玉米基因型种子为材料,对玉米基因型生物性状和磷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下,玉米基因型的相对主根长和相对根冠比均比盆栽试验低,相对干重和磷效率均比盆栽试验高,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试验方法间相对主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干重和磷效率均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苗期磷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伟  黄宇  叶祥盛  徐芳森 《作物学报》2008,34(12):2152-2159
设置低磷P1 (5 μmol L-1)和高磷P2 (1 000 μmol L-1)处理水培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的135个株系及亲本的幼苗, 以地上部干重(SDW)、根干重(RDW)、根冠比(R/S)、主根长(AMRL)、地上部磷积累量(SPU)、总磷吸收量(TPU)、磷利用效率(PUE)作为耐性指标, 调查群体各株系和亲本间对缺磷反应的差异, 并对各性状参数与磷吸收、利用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1) 低磷胁迫严重抑制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 所调查的各性状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的变异系数较大;(2) 2种处理条件下, 各株系的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和主根长4个性状均表现出显著分离, 并呈现正态分布,低磷处理的分离更为明显;(3) 相关性分析表明, 相对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可以作为磷效率的主要评价指标,为了避免遗传因素影响, 还应考虑低磷处理下基因型各性状的绝对差异;(4) 通过上述筛选指标,确定065﹑102﹑070为候选的极端磷高效基因型, 105﹑076﹑011等为候选的极端磷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在两个供磷水平下,以2个磷高效玉米基因型*082和178和2个磷低效玉米基因型掖107和7922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效率玉米基因型在低高磷之间的相对生物学指数、相对根系分泌物指数、叶片的两种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相对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以及相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其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的相对生物学指数、相对根系分泌物指数和叶片的相对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均比磷低效基因型高,而相对丙二醛含量比磷低效基因型低。表明磷高效基因型比磷低效基因型具有较强的低磷忍耐能力、分解吸收磷能力、活性氧清除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磷含量与植物铁的吸收密切相关,为研究供铁充足条件下不同P∶Fe配比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农艺性状和磷/铁利用率的影响,本文以前期筛选到的磷高效和磷低效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式和裂区设计研究不同P∶Fe比对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并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对不同P∶Fe处理的响应,以解析农艺性状与大豆体内磷/铁利用率的关系,从而为磷、铁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 R5期,磷高效基因型在各处理下的株高、茎粗、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增长相对较快,且均大于磷低效基因型;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在P∶Fe比为100∶100处理下的R5期单株根干重较低,而百粒重较大。此外,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籽粒磷利用率在P∶Fe比为1000∶100时降至最低。(2)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磷高效基因型R5期的茎粗与叶片铁利用率呈正相关关系,而磷低效基因型R5期的地上部干重与叶片磷利用率呈负相关关系。(3)R8期单株地上部干重和R3期叶片磷利用率的增加有助于磷高效基因型单株粒重的增加,而R3期单株根重的增加反而会导致磷高效基因型单株粒重的下降。R3期株高、R3期和R8期地上部干重的增加都有助于磷低效基因型单株粒重的增加,而R3期、R5期和R8期的茎粗以及R5期叶片铁利用率的增加反而导致磷低效基因型单株粒重下降。而且, R8期单株地上部干重对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直接正向贡献均最大。(4)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发现,P∶Fe≤100∶100时,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在P∶Fe比为100∶10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当P∶Fe≥500∶100时,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在P∶Fe比为1000∶10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综上,鼓粒初期可以作为筛选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铁供应充足情况下,应考虑到土壤磷素累积和植酸对磷素效率影响问题,无论是磷高效还是磷低效基因型施P∶Fe比达到1∶1时整体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大豆苗期磷效率与其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大豆苗期磷效率特性,研究大豆磷效率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本试验选用4个“磷低效”大豆基因型D03、D05、D17和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D31、D34、D37和D38,采用土培试验,设高、低磷两个处理,对大豆基因型磷效率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4个磷高效基因型苗期的植株吸磷量的优势均较明显,D34表现出较强的磷吸收能力,但是有3个磷高效基因型,磷利用效率的适应性并未表现出优势,只有D37表现出较强的磷利用能力。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大豆磷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由吸磷能力的强弱来决定的,(-P)处理明显大于(+P)处理。吸磷量和磷的利用效率对磷效率直接影响均较大,但吸磷量贡献更大,而间接影响均较小。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的适应低机理是不同的,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  相似文献   

8.
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甜菜根系形态及根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三种不同抗磷胁迫能力的基因型甜菜种质材料‘品14’、‘品17’和‘品20’,通过液培和沙培法对低磷胁迫下甜菜根长、根冠比、根系H+及有机酸分泌等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磷胁迫对甜菜根系的形态特征影响显著,与正常磷营养水平比,各基因型甜菜的根系长度和根冠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其中抗磷胁迫能力最强的‘品20’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2)甜菜根系主要分泌草酸、乳酸、马来酸及反丁烯二酸,其中大部分为草酸和乳酸,在低磷胁迫下,只有抗磷胁迫能力最强的‘品20’此两种酸的分泌达到显著增加水平;(3)不同基因型甜菜受磷胁迫后,近根区生长环境变化各异,其中抗磷胁迫能力最强的‘品20’H+的分泌量的增幅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为材料, 调查磷高效和磷低效品种的生理指标,测定大豆生育期地上器官干物重,分析光合特性及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 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均以磷高效品种较高, 磷高效品种光合作用较强,CO2同化能力较高。各生育期, 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均在结荚期达到高峰而后下降, 但磷高效品种下降速率低于磷低效品种。磷高效品种的单株和群体均具较高光合效率及生长参数, 并受磷浓度影响较小, 主要原因是其植株吸收磷量较多, 有利于植株体内磷素平衡, 即便在低磷条件下也有相对较强的光合能力,令其在低磷、中磷和高磷条件下都有较高的产量和籽粒磷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秧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郭再华  贺立源  徐才国 《作物学报》2005,31(10):1322-1327
选取4个典型耐低磷水稻基因型99011、508、580和99112,并以2个磷敏感基因型99012和99056为参照,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磷处理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耐低磷基因型对3种难溶性磷源(有机磷、铝磷和磷矿粉)吸收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处理,6个基因型生物量和根干重基本上均为全磷处理(P)>对照+铝磷(CK+Al-P)>对照+磷矿粉(CK+RP)> 对照(CK);4个耐低磷基因型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大于2个磷敏感基因型;对于根冠比,耐低磷基因型580和99011为对照+磷矿粉(CK+RP)>对照+铝磷(CK+Al-P)> 对照(CK)> 全磷处理(P),耐低磷基因型508、99112和磷敏感基因型99012为CK> CK+RP> CK+Al-P > P,磷敏感基因型99056为CK+Al-P > CK+RP > P>CK;缺磷处理,秧苗活化吸收难溶性磷源的能力均为OP> Al-P> RP,且不同基因型的分解吸收能力对OP为99011> 508> 580> 99012> 99112> 99056(表2),对Al-P为580> 99011> 99112> 508> 99056> 99012(表3),对RP为580> 99112> 99011> 508> 99012> 99056(表2)。此外,缺磷即CK处理,508对低浓度的磷吸收最多(表2和表3),而580对磷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表3),这些特征可能也是它们耐低磷的重要贡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磷营养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磷水平下(常磷、低磷、缺磷)水稻基因型间苗期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处理间苗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磷胁迫下的相对总根长、相对根数、相对平均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叶片数达到极显著差异,相对苗高、相对地上部干物重、相对地下部干物重存在显著差异。与常磷处理相比,磷胁迫明显抑制分蘖发生,苗高、叶片数、地上部干物重和发根数下降,下降程度随磷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而磷胁迫明显促进单根生长,根冠比增加,且随磷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磷水平下苗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也不相同。研究表明,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耐低磷胁迫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2.
水培条件下,以彩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中棉所81号(深棕)、中棉所82号(深绿)和普通白棉品种国欣棉3号为材料,研究3个不同的磷素(KH2P2O5)水平:缺磷(0 mmol·L-1)、低磷(0.5 mmol·L-1)和适磷(1mmol·L-1)对棉花苗期根系形态、根冠比、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极显著提高了棉花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缺磷严重抑制了棉花根系的生长,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棉花根系生长得以自我调节,减轻了胁迫的影响。低磷处理后10 d,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均以白棉提高的最多;处理后20 d则以浅棕棉提高的最多。缺磷胁迫下,白棉和深棕棉在处理后20 d根系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相比于处理后10 d加重,而其他品种则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抑制程度减轻。不同品种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光合速率差异的表现均是浅棕棉白棉深棕棉深绿棉。随着磷素供应水平的降低,白棉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光合速率也逐渐降低,而两个棕色棉的光饱和点则表现为低磷缺磷适磷。表明白棉能耐短期的磷素胁迫,浅棕棉和深绿棉能耐较长期的磷素胁迫,深棕棉对磷素胁迫较钝感。  相似文献   

13.
缺磷胁迫对黑籽南瓜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1/2单位日本园试配方为基本营养液,在温室内培养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幼苗,测定正常供磷处理和缺磷胁迫下黑籽南瓜幼苗在根系生长、根系形态和根系分泌物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磷高效种质创新和耐低磷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缺磷胁迫后21 d,黑籽南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根冠比增大;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数、根横径和根体积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根系吸磷量和磷转运率下降,根系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百分数增加,根系磷利用效率显著增高.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可能与其磷吸收效率密切相关,是黑籽南瓜幼苗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变化.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缺磷胁迫后21 d,黑籽南瓜幼苗根系分泌的化合物种类组成类似,主要由酚类、芳香烃类、酯类、胺类、烯烃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但缺磷胁迫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成分多于正常供磷处理,邻苯二甲酸二(1丁基2异丁基)酯等8种化合物是缺磷胁迫下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的特有成分.缺磷胁迫后黑籽南瓜的自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Thirty diverse genotypes of bread wheat were evaluated for seed vigour index, germination percentage, root length, shoot length, root‐to‐shoot length ratio, coleoptile length and osmotic membrane stability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was observed for all the characters. Discrimination among the genotypes on the basis of mean values was better under normal than under moisture stress conditions, indicating suppression of variability under moisture stress conditions. Comparison of mean performance under normal and osmotic stress condi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seed vigour index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rait, followed by shoot length,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root length. The root‐to‐shoot length ratio, however, increased under osmotic stress. The magnitude of genetic components of variance and heritability were, in general, lower under osmotic stress tha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ll the characters except germination percentage, shoot length and coleoptile length showed considerable genetic variability. Heritability in the broad sense was also moderate to high for all the characters under both environments. Due to high heritability and genetic advance great benefit from selection can be expected for the osmotic membrane stability of leaf segments and root‐to‐shoot length ratio. Moderate progress can be expected from root length and seed vigour index. Correlation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osmotic membrane stability of the leaf seg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rait, followed by root‐to‐shoot ratio and root length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traits.  相似文献   

15.
燕麦根系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在燕麦苗期,研究了磷素充足供应和缺磷胁迫两种条件下根系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d的缺磷胁迫,燕麦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充足供磷处理,但根系总长并未表现为缺磷处理显著低于充足供磷处理,而且根冠比、比根长却表现为缺磷处理显著高于磷素充足供应处理。缺磷条件下比根长的增加与根轴直径的减小是一致的,因此根轴横向生长减弱可能是导致缺磷燕麦根系比根长增加的原因。由于比根长的增加意味着消耗同样的同化产物,却可以形成具有较大吸收范围的根系,因此燕麦根轴直径减小、比根长的增加是燕麦对缺磷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16.
以12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用蛭石为培养基,分别用氮浓度为5 mmol/L与0.1 mmol/L 的营养液养处理一个月后,测量鲜重、根长、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后不同品种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但叶绿素a/b升高,所有品种根冠比升高.所有品种的光合速率在低氮胁迫下不同程度降低。综合评价得出:龙谷31、龙谷25、晋谷41、冀谷31耐低氮胁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Chelator-buffer culture solution)进行培养试验,对缺锌条件下3种小麦基因型(绵阳19、邯6172、新麦13)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对P、Cu、Fe、Mn营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4种指标,即锌效率(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之比)、相对冠根比(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冠根比之比)、缺锌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干物质量,对3种小麦的耐缺锌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锌缺乏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生长量明显降低,而根系依然能保持相对较强的生长发育能力;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缺锌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邯6172的耐性最强;在缺锌胁迫条件下,小麦地上部Cu、Fe、Mn含量及Cu/Zn、Fe/Zn、Mn/Zn均明显升高,地上部锌含量与Cu、Fe、Mn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锌缺乏能够促进Cu、Fe、Mn在地上部的累积。与此相反,锌缺乏条件下小麦P含量及吸收量均明显降低,地上部磷、锌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但与Cu,Fe,Mn相似,缺锌后P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升高。同时,对缺锌耐性最强的小麦基因型邯6172在锌缺乏条件下,地上部Cu、Fe、Mn含量的升高与P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是3种供试小麦中最大的,似乎表明小麦对锌缺乏的耐性大小与对Cu、Fe、Mn的吸收能力及与对P吸收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