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澳大利亚杂交松在广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inus caribaea)引种区域对比试验表明,杂交松能适应广西的自然条件,并表现出优良的速生丰产性状。杂交松的生长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其平均公顷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大34.93%、82.44%和174.98%。杂交松年均树高和年均胸径生长量都超过了广西马尾松速丰林生长指标,适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3.
前 言 浙江引种原产美国南方的湿地松(Pinusi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开始于1947年。多年的引种结果证明,湿地松、火炬松和晚松(P.serotina)不仅比马尾松生长快,而且对马尾松毛虫具有一定的抗性,因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每年都从美国进口种子,而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纤维含量4551%~6192%,纤维长度达44~6.5mm(周政贤等,1989),是造纸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但由于湖北省本地种源的马尾松在干形、材性、速生丰产性、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不如南方种源的高州马尾松(李传志,1983),因而湖北及其它省市已从广东大量引种高州马尾松。为更好地掌握高州马尾松的生长规律,确定其造纸工业原料林的合理密度和经营管理措施,笔者对高密度高州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1 试验地点与材料高州马尾松…  相似文献   

5.
太子山林管局引种广东的马尾松已有18年,现保存中幼林4.2万亩,一般生长良好。据1975年12月29日调查,1958年栽的广东马尾松平均高7.78米,平均胸径17.46厘米;优势木高10.5米,胸径24厘米。与湖北马尾松比较,广东马尾松不仅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而且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抗虫力强等  相似文献   

6.
两广马尾松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我局从广东茂名调种栽培的马尾松已有25年。实践证明,马尾松南种北调不仅可以成林成材,而且可以增产。现将两广马尾松(以下简称两广松)的栽培情况汇报如下。一、引种经过广东马尾松(以下简称广东松)于1956年首次引种到湖北。那年湖北松种减产,为满足造林需要,从广东调进大批种子,分到我太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马尾松的商品林经营效益,发挥其地理种源的遗传作用,我站于1997年开始引种育苗,翌年实施桐棉马尾松和本地马尾松种源造林对照试验,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部份经切根处理培育的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8.
塔山林木引种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建国以来,尤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引种工作有了较快的进展,先后引进了日本落叶松、柳杉、马尾松、杜仲、乌桕、杉木、水杉等树种。其中日本落叶松、柳杉、马尾松、杜仲、乌桕、杉木、水杉目前生长旺盛,亦计划逐步扩大栽植面积。为促进林木引种工作的更大发展,今将几种主要引种林木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湿加松在福建高海拔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海拔900 m以上山地引种湿加松,并以马尾松、秃杉、杉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5 a试验观测表明:湿加松1~3年生树高、胸径(地径)生长明显高于杉木、秃杉、马尾松,其差异显著;但4~5年生湿加松与马尾松、秃杉、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2004年,遭遇特大寒流,急剧降温达到-5℃,持续时间3 d,湿加松普遍受冻,冻死率达50%。说明福建省高海拔山区引种湿加松的适应性及速生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1.
对引种的湿加松示范林进行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1hm2的湿加松示范林样地内有2种有害生物危害,即马尾松毛虫(发病株率86%)和桃蛀螟(发病株率8%),湿加松平均每株有马尾松毛虫11条,感病指数达到4级;桃柱螟数量较少,只有个别树上有虫,感病指数为1级。通过化学防治手段,采用热力喷雾机进行林内大面积喷放,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未来发生类似情况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引种湿加松苗期生长表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加松是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加勒比松(Pinuscaribeaea)的杂交种。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湿加松(Pee×Pch=Pinuselliottiivar.elliottii×caribeaeavar.hondurensis)F2子代一年生实生苗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生长优势,其平均苗高34 8cm,比湿地松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大74%;平均地径0 48cm,比马尾松大52%;3种松树的根系生长表现无显著差异,但湿加松地下部分鲜重显著大于马尾松,地上部分鲜重极显著大于湿地松和马尾松。四川省引种湿加松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从数量、空间分布、立地条件、年龄结构、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和保护现状等方面对远安县马尾松古树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全县共有马尾松古树184株,其中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8株,三级古树175株.分布在该县所辖7个乡镇的6个乡(镇)中,指出茅坪场镇是该县马尾松古树及古树群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易平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3):182-185
对桂北黄冕林场引种的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试验林的生长性状及产脂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同龄的马尾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进行生长性状及产脂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造林方式和抚育管理条件下,杂交松的生长性状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在产脂量上,湿地松产脂量最高,其次为...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火炬松是亚热带速生树种。木材材质优良,干型好,可以采割松脂,产脂量比马尾松高,我国南方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引种,现已有10个省区栽植,并已开始用材和采脂。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我省较大的引种湿地松、火炬松(群众称国外松)。引种地理范围从北纬28度到31度,分布在省内16个地(市)近40个引种点。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各点由领导、工人、技术人员组成三结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尾松是我国松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主要用材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在马尾松分布的南方十四个省(区)内,气侯、地貌、土壤等生境条件差异显著,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生产力的各类马尾松种群。通过马尾松种源试验,广泛收集种源资源,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在金华红土丘陵地区(金华县林场)引种造林十多年来生长良好。与当地乡土树种马尾松比较,无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14年生以前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同时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马尾松强。  相似文献   

18.
5种松树造林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樟木头林场引种的4种松树及马尾松7年生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加勒比松巴哈马变种和湿地松具有良好的冠形和干形,有一定的生长潜力;而马尾松的树高生长虽然较快,但自然整枝较差。树干不通直,且虫害较严重。抗性差;加勒比松古巴变种的抗逆性差。生长速度慢。三级木比例大,适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美国火炬松第3代种子园不同家系育苗与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美国火炬松(Pinus taeda)第3代种子园优良家系引种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家系苗高、地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对1年生火炬松苗高、地径生长性状与混合马尾松家系进行t检验,表明:火炬松表型好,苗高、地径生长性状显著优于马尾松,经过选育后可显著提高现实增益。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东部滨海风砂土地区先后进行松类、相思和余甘子等16个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获得成功的有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余甘子等6个树种。湿地松造林面积已达660多公顷,丰产林11年生树木的生长量每公顷达273立方米,比丘陵地生长好,比一般造林增产63%。其余几种松树也比丘陵地的马尾松生长好(砂地马尾松比丘陵地生长差)。余甘子3年就开花结实,生长良好,又为滨海砂地增加了新的造林树种。以上树种的引种成功,充分的利用了砂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