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于4种不同类型的甜叶菊品系叶表面,考察外源激素处理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糖苷含量及糖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霉素处理组同对照组相比,处理后株高、节长显著增长,且节间伸长效果主要集中在茎秆中部,叶长显著变短、叶宽显著变窄,叶长宽比值增大,单株干叶产量下降;赤霉素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即随着赤霉素处理浓度增大,表现出一定的株高增加,叶长、叶宽减小的趋势。(2)就提高植株糖苷含量而言,100 mg/L的GA处理(A1)提高了SR1型甜叶菊的RA苷的含量,100 mg/L和300 mg/L GA提高了SR3品系ST苷含量,300 mg/L GA提高了SR2品系ST苷含量。(3)就糖苷产量而言,由于各处理下其干叶产量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所有GA处理中,除300mg/L的GA处理显著提高了SR2的ST苷产量外,其余GA处理均不利于甜叶菊RA或ST糖苷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666.7 m2施用20、30、40、0 kg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8∶18∶18)4个不同处理的施基肥水平,对甜叶菊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666.7 m2施30 kg基肥的条件下一级分枝数、单株茎干鲜重、单株叶干鲜重、干叶产量和RD、RF、RC、DA及总糖苷的含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叶宽、RC糖苷和总糖苷均无显著差异。本次试验结果为正确掌握甜叶菊对肥料的需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适合当地生产需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叶菊品种(系),由综合性状较好的‘甘引1号’和‘甘引4号’杂交选育出高RA苷甜叶菊新品系‘GTJ-101’。2017—2019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TJ-101’干叶平均产量达6 241.24 kg/hm2,RA苷含量为12.17%,分别较对照‘谱星1号’平均增产5.69%、增加3.15个百分点;总苷含量为19.22%,RA苷/总苷含量为63.32%,分别较对照‘谱星1号’增加4.14和3.51个百分点,品质及农艺性状均较稳定。‘GTJ-101’适宜于甘肃省河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四川引种甜叶菊的糖苷含量变异及优良单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引种至四川的经无性繁殖的46个甜叶菊单株(按表型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的Rebaudioside(RA苷)和Stevioside(St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试图筛选出高RA苷含量、高RA/St比例的糖用型或高St苷含量的药用型甜叶菊单株,并基于RA和St糖苷含量对46个甜叶菊单株进行聚类分析,以探讨糖苷含量与植株的田间表型特征的关联。结果表明:46个甜叶菊单株的RA苷含量变幅为0~10.56%,St苷含量变幅为2.90%~20.97%,基于RA和St苷含量进行聚类可分为9类,与根据田间表型特征的分类不尽相同。共筛选出3个高RA糖苷(9.55%~10.56%)、高RA/St比例(2.0~3.1)的RA型优良单株SR2-1、SR2-2、SR25和2个只含St糖苷的甜叶菊单株SR5和SR6,为不同用途甜叶菊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了解甜叶菊的生态适应性,为甘肃甜叶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从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引进7个甜叶菊品种进行引种鉴定试验,通过对参试材料的生长特性、产量和甜叶菊糖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西北地区可以广泛种植;引进的ZS-2干叶产量和茎秆产量都最高,达4801.50 kg/hm2和5647.33 kg/hm2;ZS-1的莱苞迪苷A和总苷含量都高,分别为7.69%、12.39%,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ZS-1甜叶菊糖苷产量最高,可以作为主栽品种在河西推广栽培,ZS-2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山5号品种是以中山4号(高RA苷含量)为母本,中山3号(St苷中等含量)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甜菊新品种。中山5号品种平均株高88.7cm,叶绿色,叶缘锯齿宽且深裂,形为柳叶形,叶长平均10.38cm,叶宽平均2.91cm;茎嫩枝端及叶柄部被毛,自然分枝能力较强;干叶平均产量262~297kg/667m~2;2010年对植株有效成分检测结果:糖苷总含量为12.77%,St苷含量为12.67%,RA苷含量为0.02%,St苷/总苷含量达99.22%,为St苷超高含量品种,高St苷是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K326为对照,采用小区试验对8个烤烟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移栽后35 d,供试品系叶片数、株高、茎围、最大叶长与叶宽存在差异。 ZYH-4叶片数最多(13.6片),DZ-4株高最高,茎围除YQ-1和ZYH-4外其他品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K326,MT-2、SX-1、ZYH-5叶长和叶宽显著高于K326。(2)移栽后60 d,供试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 MT-2叶片数最多(24.3片),除YQ-1与MT-2外其他品系株高显著高于对照K326;WY-1茎围最大(11.16 cm),SX-1的叶长最长(83.8 cm), MT-1叶宽最宽。(3)供试品系产量变幅为1863~3380.85 kg/hm2。产值、产量、均价和上等烟率表现最好的是MT-2。(4)聚类分析表明,MT-2、DZ-3、YQ-1、SX-1、WY-1的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品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甜叶菊生长及其糖苷积累的影响,以连作2年为对照,研究连作8年后甜叶菊的生长指标、养分含量及甜菊糖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长期连作显著降低株高、茎粗及分枝数,其中株高和茎粗分别比连作2年下降21.84%和35.81%,分枝数比连作2年减少2.2个;连作8年后单株茎、叶干质量仅为连作2年的40.95%和42.32%;除硼元素外,长期连作显著改变植株氮、磷、钾、钙、镁、锌、铜、铁和锰元素的含量,但连作8年后单株养分积累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种元素单株养分积累量茎叶总计连作8年比连作2年降低16.42%~77.27%;连作8年丰富了叶片中糖苷组分并显著增加甜菊糖苷的相对含量,连作2年和连作8年的糖苷总含量分别为8.50%和16.30%,但主要糖苷组分STV和RA的单株积累量仍显著低于连作2年,连作8年STV和RA占总苷含量分别比连作2年降低4.98、7.94个百分点,RC增加1.29个百分点;单株积累量STV和RA分别比连作2年减少39.06%和32.87%。综上,连作不利于甜叶菊生长,抑制植株养分和叶片糖苷积累,但对微量糖苷组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剑麻单叶农艺性状与鲜叶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剑麻叶片4种主要农艺性状叶长、叶宽、叶厚、鲜叶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片鲜叶重离散程度较大,叶长与叶宽居中,叶厚离散程度最小。4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叶宽与叶厚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长与鲜叶重相关系数最高,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2.213x-928.18(R=0.8816;r_(0.01)≥0.254),表明剑麻叶长与产量间存在高度关联,该特性将为剑麻生长模型和产量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选用3个优质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割苗对再生大麦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及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割苗提高了干麦苗产量,但显著影响了再生麦的农艺和产量性状。除旗叶宽和茎粗外,割苗降低了再生麦的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穗长,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再生麦的秸秆与籽粒产量以1叶1心和3叶1心两个阶段割苗最高,5叶1心期割苗最低,但5叶1心期割苗的干麦苗产量最高。在3叶1心前割苗,再生麦的籽粒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干旱下农艺节水措施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农艺节水措施在甘蔗应对季节性干旱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粤糖94-128’为材料,设置地膜覆盖+有机肥(T1)、保水剂+有机肥(T2)、蔗叶覆盖+有机肥(T3)、蔗叶覆盖+保水剂(T4)4个处理,以常规种植为对照(CK),研究不同农艺节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和出苗率、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光合活性和根系指标以及经济性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前期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地膜覆盖>蔗叶覆盖>无覆盖;T1处理出苗率最高且显著高于CK。2015年,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增加株高(18.1%)和+1叶长(30.6%),T4处理显著增加茎粗(21.8%),而T2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宽则显著降低;T1处理显著增加+1叶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和叶片SPAD值(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值),T3处理显著增加+1叶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其余各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T1、T2、T3、T4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94.5%、-37.0%、53.4%、79.9%;T3处理显著增加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数,T2处理各根系指标则显著降低;T2和T3处理单茎重高于T1处理,但有效茎数远低于T1处理,有效茎数高是T1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T3处理增幅最高。2016年,与CK相比,甘蔗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但与2015年相比,T1处理农艺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而T2处理则呈上升趋势;各处理+1叶的ΦPSII均呈下降趋势;T1、T2和T3处理总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而T1和CK则呈上升趋势。T3处理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显著高于CK,主要是由于细根增加所致;T4处理有效茎长显著高于CK,但茎径和单茎重并无显著差异,产量差异源于有效茎数的差异;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田间锤度且各处理的田间锤度与2015年比呈上升趋势。综上,农艺节水措施主要通过在旱季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而提高甘蔗出苗率从而增加有效茎数,并通过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促进根系生长以应对季节性干旱,进而保障后期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2.
史新海  赵格 《玉米科学》2003,11(2):059-061
通过对山东省1990~2000年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山东省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粒数、穗行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和抗病性.山东省1990~2000年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株高和千粒重呈上升趋势,小斑病和大斑病基本呈平稳发展趋势,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生育期的变化则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P、K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时期橡胶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时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时期橡胶草的叶长、叶宽、叶形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橡胶草植株在生长期时主要受N的影响,且生长速度较快;到现蕾期不仅受N的影响,开始逐渐受P的影响;在开花期和结实期时受P的影响最为显著,且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其中花葶长度和花葶数量受P影响最为显著,花序大小除了受P影响外,受K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叶长与叶宽、叶形指数、株幅、花葶长度、花葶数量、花序长度及花序宽度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叶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幅、花葶长度、花葶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株幅与花葶长度、花葶数量及花序宽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花葶长度与花葶数量和花序宽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粗、单株穗干重、单株粒干重、穗轴粗、子粒长、株高、叶片宽、生育期、百粒重、行数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上叶夹角、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等对产量增加直接作用最大;穗粗、密度、穗干重、百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的提高、株型的改善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冰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以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F2群体为试验材料,在已构建的冰草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多QTL模型法对茎粗、叶长、叶宽、分蘖数、茎叶比、叶片数、小穗长、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试验共检测到13个QTL,分布在1、2、3、4、5、7共6个连锁群上,其加性效应各不相同,遗传贡献率变化范围为10.1%~33.9%.在13个QTL中,有1个与株高相关QTL、1个叶长相关QTL,1个单株鲜重相关QTL,2个单株干重相关QTL,1个叶宽相关QTL,1个分蘖数相关QTL,2个茎粗相关QTL,1个叶片数相关QTL,2个茎叶比相关QTL,1个穗长相关QTL.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推广烟田稻草覆盖还田技术,2012年在湖南郴州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稻草覆盖还田量对烟田土壤温度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影响土壤温度,6月中旬以前表现为“降温”效应,之后表现为“调温”效应;稻草覆盖可使烤烟成熟期推迟1~2 d,可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稻草还田量为4000 kg/hm^2表现最好;稻草覆盖可使烟株旺长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对提高中上部叶的单叶重、叶长与叶宽有一定作用;稻草覆盖对烤烟单叶重、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无明显影响,但有一定增产增效作用,以还田量4000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8个柱花草品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TPRC 2001-47、TPRC 2001-46和TPRC 2001-71的综合表现最好,其中有6个品系优于对照热研2号。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分析结果与柱花草的实际表现一致。不同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不同,7个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干物率>第1分枝日平均生长速度>株高日平均生长速度>刈割时株高>越冬存活率>刈割时第1分枝长>草丛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