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 spotted fever grouprickellsia,SFGR)是引起斑点热 ( spotted fever,SF)的一组病原体。斑点热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危害特别严重。该病主要通过蜱螨的吸血活动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人被携带有 SFGR的蜱、螨叮咬而感染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局部  相似文献   

2.
<正>蜱是一类寄生在动物体表的吸血寄生虫,隶属于蜱螨目、蛛形纲、蜱总科。蜱是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已有80余种。斑点热(spotted fever,SF)就是经蜱传播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洛杉矶斑点热、北亚热、纽扣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哈边境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利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对艾比湖湿地游离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血红扇头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并应用Mega5.0软件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哈边境地区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电泳阳性率36.84%(56/152),BLAST分析显示,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为Rickettsia raoultii,与从匈牙利患蜱传染的病人肿大淋巴结中分离获得的R.raoultii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Gen Bank登录号为JQ798904)。结论是新疆艾比湖湿地游离蜱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存在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机动物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检测微小牛蜱体内携带立克次氏体的种类,无菌条件下提取微小牛蜱总DNA,以设计的引物RPCS.569P/RPCS.1262n和通用引物RPCS.877P/RPCS.1258GCn扩增立克次氏体gltA基因,DGGE电泳分离,选取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之卵、饱血雌成蜱、半饱血雌成蜱、雄成蜱内均只含2种立克次氏体;测序、分析显示分离菌为立克次氏体属斑点热群。说明微小牛蜱具有潜在斑点热病源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发表的长角血蜱16SrRNA序列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唐山地区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抽检样本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315份蜱DNA样本中检测出25份阳性样本,阳性率为7.94%;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地区长角血蜱携带立克次体同处于一个分支,与日本株立克次体同源性最高(93.30%),其次是福建株立克次体(92.11%),黑龙江立克次体绥芬株(90.45%)、虎林株(90.42%)。结论得出唐山地区蜱传斑点热感染较严重,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地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可能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陕西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羊源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本试验采集了288份羊源蜱样本,采用形态学观察鉴定蜱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巴贝斯虫18S rRNA、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和无形体16S rRNA的基因序列,并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所收集蜱样本中各类病原体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经鉴定288份羊源蜱样本均为长角血蜱。陕西省144份长角血蜱中携带巴贝斯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0.69%、21.53%和77.78%,且巴贝斯虫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均与无形体复合感染;其中长角血蜱中携带Babesia microti、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s、Uncultured Rickettsia sp. QH-122、Rickettsia endosymbiont of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Uncultured Anaplasma sp. ZJ06/2009、Anaplasma marginale、Anaplasma capra共7种病原体。辽宁省144份长角...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青海省蜱种分布及蜱传立克次体感染情况,试验在青海省20个县市开展蜱传立克次体流行病学本底调查,应用布旗法采集1 294只蜱,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有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674只,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462只,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158只。通过扩增gltA和ompA基因筛查立克次体阳性蜱样品,发现青海省蜱传立克次体总体感染率为3.90%。青海地区蜱传立克次体主要包含4种,斯洛瓦立克次体(Rickettsia slovaca,0.72%)、饶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0.87%)、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1.97%)、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 sp. DnS28,0.08%)。说明青海血蜱为青海省优势蜱种,蜱传立克次体在青海省的感染率较高,应做好青海省蜱传立克次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嗜群血蜱属硬蜱科血蜱属嗜群血蜱 ( H .concin-na Koch) ,为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体外寄生虫 ,以吸血为生 ,因为该虫与病原微生物是共生关系 ,是森林脑炎、蜱媒斑点热、野兔热、布鲁氏菌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同时可致蜱传蜱瘫症 ;据《兽医大学学报》1 990 ( 1 )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青海省天峻地区青海血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率及遗传进化特点,根据已发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青海省天峻地区青海血蜱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并对测定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316个青海血蜱标本样品池中共检测到31个阳性样品,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带菌率为9.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TJ013与立克次体福建分离株FUJ98(AF169629)、黑龙江立克次体HL-93(AF179364)、HL-054(AF179362)及日本立克次体YM(U43795)处于同一分支;SFGR Omp 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TJ013与立克次体福建分离株FUJ98(AF169629)同源性最高,为95.49%;与黑龙江立克次体绥芬分离株HLJ-054和虎林分离株HL-93的同源性均为91.44%;和日本立克次体YM同源性为90.24%。表明青海省天峻地区青海血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及动物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0.
观察蜱传病症,森林脑炎、莱姆病与斑点热病症多重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出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这一时间段某院接收并治疗的蜱传病患者38例,给全部患者施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其病症病原体的血清抗体情况.结果:在全部38例蜱传病患者中,出院以前依据临床治疗恢复、好转、并未好转、死亡四大级别实施分区.全部患者痊愈、好转、并未好转、死亡的患者分别24例、11例、2例、1例,总有效率是92.11%.全部患者罹患3类病症多重感染的概率较高,而森林脑炎伴莱姆病的患者总共21例,占比55.26%;森林脑炎伴斑点热的患者总共9例,占比23.68%;莱姆病伴斑点热的患者总共7例,占比18.42%;3类病症共同感染的患者总共2例,占比5.26%.结论:蜱传病症多发区域中蜱传病症多重感染的情况极为普遍,因此,给这些区域中的蜱传病症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予以参照无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羊蜱蝇巴尔通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情况,采集藏绵羊体表羊蜱蝇,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羊蜱蝇总DNA,PCR扩增巴尔通体gltArpoB基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和OmpB基因,对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及构建进化树,从而确定羊蜱蝇感染巴尔通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种类及感染率。在石渠县的4个乡镇总计采集到407只羊蜱蝇成虫,4个乡镇均检出了Bartonella melophagi,总感染率为14.0%(57/407)。在阿日扎镇、呷衣乡和长沙贡马乡检出了Rickettsia raoultii,总感染率为11.1%(45/407),且长沙贡马乡感染率显著高于阿日扎镇和呷衣乡(P<0.05);在新荣乡检出了Rickettsia sp.,感染率为6.6%(8/121)。本次试验中,未发现混合感染。石渠县藏绵羊源羊蜱蝇携带巴尔通体和立克次体,首次在石渠县藏绵羊源羊蜱蝇中检出了B.melophagiR.raoultiiRickettsia sp.。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评估蜱媒病在广东省的传播风险,对该地区3个生境点(湛江、汕头、清远)的牛体寄生蜱进行了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体表检视法和布旗法分别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牛体表寄生蜱和牛舍环境周围游离蜱样本共109只,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检测。通过特异PCR方法分别检测无形体、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5种主要病原携带情况。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09只蜱虫样本均为微小牛蜱,其中湛江样品中检出6份无形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5%(6/109);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均检测阴性。研究表明,广东省牛体寄生蜱种类相对单一为微小牛蜱,携带有阳性蜱传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提示:广东省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更深入的生态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青海省天峻地区青海血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率及遗传进化特点,笔者根据已发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 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青海省天峻地区青海血蜱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并对测定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316个青海血蜱标本样品池中共检测到31个阳性样品,SFGR带菌率为9.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TJ013与立克次体福建分离株FUJ98(AF169629),黑龙江立克次体HL-93(AF179364),HL-054(AF179362)及日本立克次体YM(U43795)处于同一分支;SFGR Omp 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TJ013与立克次体福建分离株FUJ98(AF169629)同源性最高,为95.49%;与黑龙江立克次体绥芬分离株HLJ-054和虎林分离株HL-93的同源性均为91.44%;与日本立克次体YM同源性为90.24%。说明青海省天峻地区青海血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防治措施,以免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经流行病学调查,甘肃省中部地区羊血液原虫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为羊泰勒虫.该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严重危害牛羊等家畜的蜱传性血液原虫病.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灭蜱.为此我们在羊血液原虫病高发的四个县选用倍特、螨净、虫克星、碘硝酚和灭蜱灵5种药物进行了羊只体外灭蜱药物的筛选与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5.
奶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或泰勒虫寄生于牛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原虫病.该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尿热.在陕西关中地区多发生泰勒氏焦虫病,其典型特征是高热稽留、严重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并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初形成发病高潮.7月中旬以后发病减少.该病对牛的危害很大,奶牛最易感,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永靖县羊血液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 2 0 0 0年对永靖县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等调查 ,查明其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 ;该病流行于东部和西南山区 7乡 38村。羊泰勒虫感染率为 5 0 .1%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2 5 .4%、5 5 .9% ;绵羊无浆体感染率为 5 9.6 %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5 0 .9%、6 1.7% ;发病季节为 3~ 5月份 ;发病年龄为 1岁 (含 1岁 )内羔羊 ,尤以 2~ 5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有的高达 6 3.9% ,致死率达 5 7.8%。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调查发现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 3属 4种 ,共采集鉴定 15 45只 (森林革蜱 5 86只 ,草原革蜱 39只 ,青海血蜱 2 6 8只 ,麻点璃眼蜱 6 42只 )。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羊泰勒虫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 ,绵羊无浆体传媒为草原革蜱。麻点璃眼蜱在我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南疆部分地区不同蜱种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情况,采用PCR技术扩增16S rDNA基因和SFGR外膜蛋白A(OmpA)基因,进行蜱种鉴定及SFGR检测。对测序阳性样本进行BLAST序列分析,应用DNAStar和Mega 6.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从新疆南疆9个县市共采集蜱1 340只,其种类包括3属4种,分别为图兰扇头蜱、边缘革蜱、银盾革蜱、亚洲璃眼蜱;在随机挑选的90份蜱DNA样本中共检测出57份SFGR阳性样本,其中阿拉尔市十一团、七连地区的阳性样本均来自犬体表寄生蜱,其余地区的阳性样本均来自绵羊体表寄生蜱。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树显示,此次检测的亚洲璃眼蜱、边缘革蜱携带的SFGR与GenBank公布的SFGR疆内株Candidatus R.barbariae(登录号为MG668832.1)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图兰扇头蜱携带的SFGR也同疆内株R.massiliae、R.conorii、Candidatus R.barbariae(MG668831.1、KP214024.1、MG668832.1)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而银盾革蜱携带的SFGR与国外株R.raoultii(KT805295.1)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并首次于新疆南疆绵羊寄生银盾革蜱中检出饶氏立克次体。本试验为该地区蜱传立克次体病的研究及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犬巴贝斯虫病是巴贝斯虫科、巴贝斯虫属的原虫,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较重.随着国内宠物犬饲养数量增加,应对巴贝斯虫感染情况予以重视.该病经蜱传播,又称"蜱热"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死亡率高.本文采用输血和应用特效抗巴贝斯虫药三氮咪和咪唑苯脲等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为该病的诊治找到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羊泰勒焦虫病在甘南州6个县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和流行,经流行病学和传播媒介的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查清了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发病时间为3~5月份,秋季发病时间为8~10月,传播媒介主要是青海血蜱,根据该病流行特点、蜱类活动时间,在疫区内有计划的开展灭蜱,并结合药物定期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本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蜱在吸食动物血液的同时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重要的人兽共患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东省特殊的气候、地理资源环境和饮食习惯不但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为新的蜱种和蜱媒病传播提供了方便。目前广东省分布流行的蜱种主要涉及6属21种,已经证实存在的蜱传病有莱姆病、Q 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和人粒细胞无形体。论文就广东省蜱的种类分布以及蜱传病的流行概况做一综述,为广东省蜱传病的防控措施制定及传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