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片式抛送器功耗与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求得了叶片式抛送器功率消耗的理论计算式,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好;提出了抛送器的理论效率,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理论效率与叶片安装角、叶轮转速、抛送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抛送器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就小麦与麸渣在叶片式抛送器内的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物料质点沿叶片的滑移运动微分方程,求得了其近似解,并结合物料流动分布带的测定与高速摄影试验观察,对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物料在叶片式抛送器内的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小麦与麸渣在叶片式抛送器内的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物料质点沿叶片的滑移运动微分方程,求得了其近似解,并结合物料流动分布带的测定与高速摄影试验观察,对理论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青饲机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碎滚筒是青饲机切碎器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切碎性能、抛送性能及功率消耗。因此对切碎滚筒及动刀片的合理设计,是青饲机设计的关键。本文设计研究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经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9HS-170型黄贮饲料收获机(一代样机)田间试验存在的甩刀易损坏、传动系统转速不匹配、抛送装置入口堵塞等问题,对该机具切割滚筒及传动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以提高工作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改善整机的作业性能。在传动系统切割滚筒主动链轮、螺旋输送器主动带轮及抛送装置主动带轮中,通过增设离心式离合器结构,保证机具平稳起动、运行,防止负荷过载而损害零部件。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了甩刀转速及排列密度,并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甩刀结构与排列方式、机具传动方案进行了改进。根据国家标准对改进后样机进行田间作业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使用可靠性、标准草长率及收获损失率分别为91%、88.3%、2.6%,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降低抛送装置的抛送功耗,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抛送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叶轮转速、物料含水率、叶片倾角等影响作业质量的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抛送功耗的显著顺序依次为叶轮转速、物料含水率、叶片倾角;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叶轮转速1 600r/min、物料含水率63%、叶片倾角后倾9°,对应的比功耗919.89m~2/s~2,且各性能指标与理论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5%。研究结果可为抛送装置的结构完善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型青贮饲料收获机滚筒切碎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切碎滚筒是青贮饲料收获机的重要工作部件,直接影响收获机的功率消耗、切碎性能及抛送性能。本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分析了滚筒切碎器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切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较优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试验研究表明:滚筒转速和喂入量是影响功耗的重要因素,饲草的切碎均匀度与滚筒转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免耕播种机的抛送装置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机叶片式抛送装置气流流场的分布情况以及抛料管道气流速度的影响因素,采用FLUENT对抛送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流速度沿叶轮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升高;圆形壳体出料口外侧的气流速度较内侧处的高;模拟所得结果和试验值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抛送叶轮的转速越高、叶片直径越大,各测点的气流速度就越大,越有利于秸秆物料的抛送;当叶片数为4、叶片倾角为后倾10°时,更有利于秸秆物料的抛送。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9R-40型揉碎机抛送段工作中易出现排料堵塞现象,进行揉碎机抛送段的性能分析,并结合工作特点、物料本身的物理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在抛送段入口处加环形挡板、改变抛送叶片安装角从而提高抛送效果,降低转速从而提高度电产量,为以后揉碎机的设计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4QZ-30型青黄贮饲料收获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将双圆盘切割器、强制顺序喂入机构和刀盘式切碎器有机地设计组合,并利用刀盘体高速旋转产生的惯性气流和叶片的作用力对青贮饲料进行抛送。通过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研制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调整方便,并可以进行铡切干秸秆固定式作业的中型青、黄贮饲料收获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响应面法的仔猪配奶罐搅拌器数值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仔猪配奶罐中搅拌器参数对奶水搅拌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双层桨叶仔猪配奶罐,采用CFD数值模拟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转速、层间距、桨叶角度和离底距离为优化参数,以搅拌功率、混合时间和平均温升速率为响应指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仿真试验,建立响应指标的回归模型,得到双层桨叶搅拌器的最优参数值。结果显示:转速和桨叶角度对搅拌功率的影响极显著,转速、层间距、桨叶角度和离底距离对混合时间影响极显著,转速对平均温升速率影响极显著,层间距和桨叶角度对平均温升速率影响显著,其中转速对搅拌器性能影响最大;响应面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通过响应面回归模型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为转速80 r/min、层间距170 mm、桨叶角度30°、离底距离100 mm。与优化前相比,搅拌功率减小27.08%,混合时间减小70.15%,平均温升速率提升9.57%,且湍流动能云图分布和温度云图分布明显优于初选模型。  相似文献   

12.
单轴卧式全混日粮混合机工作原理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单轴卧式全混日粮混合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在其工作原理分析上,重点对转子轴上安装的叶板进行了物料的受力与运动分析,据此通过试验确定了叶板相位角及转子转速,并阐明了单轴卧式全混日粮混合机的混合机理。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ingle-shaft horizontal total mixed ration mixer was discussed. For studying the mixing principle, the analysis of force and motion of the material on the paddle were made, and paddle angle and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rotor were determined by the experiment, the main mixing ways wer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纵轴流风筛式清选装置,对水稻进行清选试验研究,目的是研究贯流风机转速、筛面倾角和鱼鳞筛开度对清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参数为:筛面倾角6°,鱼鳞筛开度为8mm,贯流风机转速为900r·min-1。  相似文献   

15.
气动旋转式吹灰器由气动吹灰器和吹灰控制器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吹灰器发出脉冲气流吹灰,同时吹灰管作用隙式转动,其吹扫时间和间隙任意设定,并由吹灰控制器控制吹灰器脉冲的发射,计时,计数,实现顺序启停控制,该气动式吹灰器除耗能少,吹灰效果好,控制灵活,使用可靠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检修方便等优点,经在黄岛油库热媒炉及山东输油二处加热炉上投入使用,可提高炉效1%-3%。实践证明,该气动旋转式吹灰  相似文献   

16.
阐述和说明了锅炉房引风机,鼓风机的降噪原理,特性,设计方案选择和计算及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热泵除湿木材联合干燥系统中,PK1570型空气集热器的采光面积为75.53m~2,在北京地区4~11月,天气晴好、无大风时,集热器的供风温度可达到40~70℃,平均供热量14~25kw,风机的电耗为2.5kw,利用太阳能的节能率≥20%。1989年8月,仅用太阳能干燥5cm厚、15m~3的红松,在12d内,含水率由31%降到14.4%,能耗为19.6kw·h/m~3,,成本为21.9元/m~3。  相似文献   

18.
对长江重庆江段渔获物统计分析表明,上层性鱼类继续减少,鲤鱼产量下降,底层性鱼类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白鲟保持了一定种群数量,铜鱼年龄结构变化不大,长吻(?)资源减弱,小型个体种类数量上升,一些珍稀鱼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The mechanism of voltage gating in K+ channels is controversial. The paddle model posits that highly charged voltage-sensor domains move relatively freely across the lipid bilayer in response to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competing models picture the charged S4 voltage-sensor helix as being shielded from lipid contact by other parts of the protein. We measured the apparent free energy of membrane insertion of a K+-channel S4 helix into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 and conclude that S4 is poised very near the threshold of efficient bilayer inser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ddle model is not in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charge content of S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