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5年7-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6口养殖生产池塘内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池塘水质和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所研究的池塘中,3口(B1、B2和B3)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2口(S1和S2)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乌鳢,1口(S3)投喂冰鲜鱼养殖乌鳢。试验结果:8月11日—9月4日,池塘B1内大口黑鲈体质量增加62 g/尾,池塘S1内乌鳢体质量增加113 g/尾,池塘S3内乌鳢体质量增加31 g/尾。研究期间,池塘S1和S2水中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底泥总磷(TP)均高于池塘B1、B2、B3;池塘S3水中TAN、活性磷酸盐(PO_4~(3-)-P)、TN、TP和底泥TN、TP、POC高于池塘S1和S2,但水中NO_2~--N、NO_3~--N、COD_(Mn)和TOC均低于池塘S1和S2。结果表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和乌鳢可正常生长;投喂配合饲料时,乌鳢池塘水中TN和TOC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表明乌鳢养殖池塘中有机质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生态基养殖池塘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以放置生态基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池塘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实验方法,研究了生态基对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的水质及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期间,生态基可显著降低池塘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总氮及总磷含量(P0.05),但对亚硝态氮、磷酸盐、底泥总氮和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投入是系统能量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对照组和实验组总输入能的53.26%和55.02%,其次为浮游生物生产,两组分别为45.92%和44.22%;浮游生物呼吸是能量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对照组和实验组总输出能的60.01%和56.68%,其次为养殖生物收获,两组分别为28.78%和31.99%;生态基实验组生物净产出能、光合能转化效率、饲料能转化效率及总能量转化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和单位净产量耗总能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大口黑鲈池塘放置生态基能改善池塘环境,有效提高系统产出量及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实验组(添加芽孢杆菌池塘)与对照组(普通池塘)水体和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两种池塘水体和底泥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8、9月实验组池塘水体中TN、NH_4~+-N和NO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底泥中的NO_3~--N、NH_4~+-N、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池塘水体中发酵单胞菌属(Zymomonas)、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和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这些细菌群落中,脱氯单胞菌、噬几丁质菌属有去除硝酸盐的作用,发酵单胞菌属、玫瑰单胞菌具有脱氮的功能。实验组池塘水体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中优势细菌群落中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Geothermobacter、Haliscomenobacter与硝酸盐、总磷呈负相关性,与氨氮、总氮呈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通过向池塘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变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池塘理化因素的调节。研究结果为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7—9月大口黑鲈生态养殖池塘微生物与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及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天津某大口黑鲈生态养殖池塘7—9月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养殖区和微生态区表层水理化指标进行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池塘微生物多样性在7—9月发生变化,底泥微生物α多样性始终高于水样和毛刷。各样本中优势菌均包含变形菌门;水体中蓝细菌门在9月发展为优势物种;毛刷样本各月份优势菌不同,9月时厚壁菌门比例最高。水体理化指标在7—9月发生变化,养殖和微生态区水体氨氮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高值,9月时两区域的总氮、正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pH和总碱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态区水体中硝态氮含量与毛刷中根瘤菌科丰度显著负相关;养殖区和生态区水中亚硝态氮含量分别与底泥中红杆菌科和毛刷中Norank_o__norank_c__Nitrospira丰度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7—9月生态池塘水质及微生物的调控和二者相关的后续研究及修复水质功能菌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罗非鱼高密度养殖水质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共生原理的鱼菜共生技术,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展为期126 d的"罗非鱼-水蕹菜"共生调控池塘水质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pH值、总磷(TP)、硝酸盐氮(NO~-_3-N)含量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含量升势趋缓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共生模式分别将氮、磷的利用率提高了13.5%和6.4%,显著降低了池塘排污系数(P0.05),将尾水中总氮、总磷含量由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提升为一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网箱养殖区水体氮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樟湖库湾网箱养殖区和非网箱养殖区共设置5个站位,每月采集1次表、底层水,测定和分析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含量(NO_2~--N),并以探讨网箱养殖区不同水层各形态氮的季节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NO_3~--N和底层水体中TN含量高于对照区,但表层水体中TN和NH_4~+-N年平均含量低于对照区;养殖区和对照区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均以NO_3~--N为主,其次是NH_4~+-N,NO_2~--N最少,TN和三种无机态氮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网箱养殖区表层水体中各形态氮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对照区除表层水体中TN与NO_3~--N、底层水体中TN与NH_4~+-N极显著相关(P0.01)外,其余形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冬季苦草分解速率及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冬季苦草腐败分解速率及其氮、磷损失规律。结果表明:苦草腐败释放的磷大部分被底泥吸附,少量进入水体;释放到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和硝态氮(NO3--N)数量也较少;底泥减缓了苦草干重损失速度,而加快了TN和TP损失速率;苦草分解过程中磷的释放速率比氮快;苦草腐败分解具有阶段性,前36d分解迅速,以后分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群落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殖环境微生态调控。在不同季节采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池塘水样,分析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水体中微生物对各类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月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和菌群结构不同于其他采样时间,养殖鱼类种类对池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不大。不同采样时间的池塘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同一采样时间不同养殖鱼类池塘的理化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1月尼罗罗非鱼池塘中的NH4-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且显著高于4月和7月(P<0.05);1月TP含量显著高于4月、7月和10月(P<0.05)。1月斑点叉尾鮰池塘的TP和NO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月份(P<0.05)。Biolog-Eco微平板技术检测到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碳...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冬季苦草腐败分解速率及其氮、磷损失规律。结果表明:苦草腐败释放的磷大部分被底泥吸附,少量进入水体;释放到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和硝态氮(NO3--N)数量也较少;底泥减缓了苦草干重损失速度,而加快了TN和TP损失速率;苦草分解过程中磷的释放速率比氮快;苦草腐败分解具有阶段性,前36d分解迅速,以后分解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地区密养淡水鱼塘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塘养殖是珠三角地区淡水渔业生产的主要形式。2012年5月~12月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等该地区几种主要密养淡水品种鱼塘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体理化环境因子,并选取pH、溶解氧(DO)、非离子氨(NH3)、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等10项因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负荷比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池塘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4种密养淡水鱼塘营养盐负荷高问题突出,NH3、NO3^--N、NO2^--N、TN和TP为池塘中的主要污染因素;草鱼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和TN,其污染负荷合计为37.58%;云斑尖塘鳢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NO3^--N和TN,其污染负荷达59.37%;大口黑鲈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NH3、TN、NO3^--N和NO2^--N,其污染负荷高达66.80%;乌鳢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TN、NO3^--N、TP和NH3,其污染负荷达59.43%;对CODMn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池塘水体中还原性有机质含量高;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所有池塘水体均为"重污染"等级,并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基塘氮磷的含量分布及与水质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珠江三角洲顺德基塘水和底泥样,测定NH4+-N、NO3-N、NO2——N以及水体中的TOC、DO、BOD,研究基塘水体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测定结果表明,氮几种形态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但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差别很大.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比亚硝酸盐氮含量高,底泥中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升高,表明底泥对硝酸盐氮释放通量较大.氮和水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DO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TOC与总氮呈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总有机碳与氮相关性显著;回归方程显示水体环境中的氮主要和BOD关系密切.总氮与硝酸盐氮呈正相关,与亚硝酸盐氮呈负相关;基塘水体有效态无机氮的变化主要是由硝酸盐氮决定.磷和水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DO与正磷酸盐呈正相关,BOD与正磷酸盐呈负相关;COD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养池塘中伊乐藻(Elodea nuttalli)管理对藻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5日在上海泖港地区河蟹精养池塘进行试验。实验设置处理组(控制植株高度30 cm)和对照组(控制植株在水面以下20 cm)。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水质理化因子与Chl-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照组水体Chl-a的平均浓度是处理组的4.66倍(P0.01),且TP、PO_4-P、T、pH、DO和SD都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两组的Chl-a浓度与TP、PO_4-P、T、pH、DO呈显著的正相关,与SD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处理组Chl-a浓度还与NO_3-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COD_(Mn)、NH_4-N、NO_2-N、TN、TN/TP不相关,说明营养物质特别是TP和PO_4-P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藻类的生长,河蟹精养池对伊乐藻的管理比常规处理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相邻两个池塘分别设置固定采样点,作为对照区(非养殖区)和实验区(海蜇养殖区),并在5月的中旬、7月中旬以及9月中旬(即海蜇放养前期、海蜇养殖期间(6月初至8月下旬)以及海蜇采收后),分别采样水样后测定溶解氧DO、氨氮NH_4~+-N、硝氮NO_3~--N以及叶绿素Chl a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海蜇养殖对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实验点表层和中层DO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DO显著低于其他月份,这与水温升高、浮游生物耗氧及有机质分解加速有关。由于海蜇的扰动作用,7月份实验点底层DO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实验点表层和中层略低于对照点的(P0.05)。池塘实验点和对照点NH_4~+-N、Chl a含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水层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海蜇对浮游生物的捕食作用,水体中藻类含量升高,因此7月份实验点表层和中层水体中Chl 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7月份和9月份池塘中NH_4~+-N显著高于5月份的,并且7月份实验点的NH_4~+-N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均与海蜇扰动作用相关。夏秋季节水温上升,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消耗大量的NO_3~--N,因而7月份和9月份NO_3~--N显著低于5月份的(P0.05),并且7月份实验点中层NO_3~--N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  相似文献   

14.
张玉平  刘金金  张芬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2):1448-1463
为综合评估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2016-2019年对上海地区36个养殖场池塘采集沉积物样品360个,检测和分析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及重金属Cu、Zn、Pb、Cd、Cr、Hg和A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池塘0~10 cm层和10~20 cm层沉积物中TN、TP、TOC及各重金属均值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层沉积物(干重)中TN、TP和TOC平均含量分别为(873.37±352.45)mg/kg、(685.66±199.66)mg/kg和(6.62±3.05)mg/g,三者相关性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池塘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物质的累积量较低,磷累积量相对较高,均低于其他地区高产池塘。池塘沉积物中Cr、Cd、Cu和Hg样品超标率分别为6.42%、3.21%、4.13%和1.38%,Zn、Pb和As无超标现象。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整体上处于清洁等级、低潜在生态危害状态,预测不会引发生物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L,亚硝酸盐≥0.2 mg/L时,开启外循环。经过142 d养殖,1200 m2跑道池,2000 m3水体,共收获大口黑鲈45104 kg,养殖成活率94%,产值191.7万元,利润36.38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相邻两个池塘设置固定采样点,分别作为实验点(海蜇养殖区)和对照点(非养殖区),并于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即放养海蜇前期、海蜇养殖期间以及海蜇采收后,采集沉降物和底泥样品,分别测定沉降物中的氨氮、叶绿素a、总有机物TOM以及沉降物的沉降速率SR和底泥中的氨氮、硝氮、叶绿素a以及总有机物TOM含量的月份变化情况,探讨海蜇养殖对池塘沉降物和底泥中营养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对照点底泥中叶绿素a外,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项营养盐指标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月份实验开始前,实验点和对照点的各项营养盐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海蜇养殖高峰期),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项营养盐指标变化较大。由于海蜇的生理代谢和生物扰动作用,实验点沉降物的NH_4~+-N含量及沉降速率SR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沉降物的Chl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同时,实验点底泥中NH_4~+-N、NO_3~--N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底泥中Chl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9月份,由于海蜇的收获,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的NH_4~+-N、Chla含量及沉降物的S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点底泥中的TO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可能与海蜇收获后水体及底泥中有机物残留量较高有关,然而底泥中其余各项营养盐指标在实验点和对照点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颡鱼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黄颡鱼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测定了水体总磷(TP)、磷酸盐(PO4-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氨氮(NH4-N)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TP全年变化范围为0.08~1.17mg/L,5月份TP含量最低。PO4-P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27mg/L,10-12月份PO4-P含量较高为0.24~0.27mg/L。NO3-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11.67mg/L,8月和11月份形成2个峰值;NO2-N全年变化范围为0.02~0.48mg/L,10月份呈现最高值0.48±0.01mg/L。NH4-N全年变化范围为0.06~2.02mg/L,5月份呈现峰值。溶解态无机氮(DIN)全年含量为0.43~11.76mg/L,且从全年氮平均含量进行考察,NO3-N、NH4-N和NO2-N分别占DIN的78.16%、16.72%和5.12%,N/P比值在5月和11月份出现2个峰值。黄颡鱼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一株自筛选的光合细菌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浓度处理组(菌液添加浓度分别为7.5×10~2、1.5×10~3、3×10~3、6×10~3、9×10~3、1.2×10~4、1.5×10~4 cell/mL),并以无添加组为空白对照,检测其对罗非鱼池塘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含量的影响,研究其对水产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周期为9 d。结果显示:各处理组水体的COD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NH~+_4-N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NO~-_2-N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果表明,该光合细菌以1.5×10~3~3×10~3 cell/mL施用时,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COD和NH~+_4-N含量,但是对于NO~-_2-N没有降解或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阳澄西湖及其入湖港口的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阳澄西湖湖区及其入湖港口的水质现状,为其后续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选取湖区6个位点和4个港口,于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监测其水质,逢单月月初采样;监测的水质参数包括水深(H)、酸碱度(pH)、溶解氧(DO)、透明度(SD)、悬浮物(TSS)、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总磷(TP)、活性磷酸盐(PO■-P)、叶绿素a (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有机碳(TOC)。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水体主要污染因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湖区TN、TP对Chl-a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阳澄西湖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均值为57.9,主要水质参数的时空分布表现为枯水期(5-7月)优于丰水期(11-1月),湖区优于入湖港口,北部优于南部。湖区TN和TP年均值为2.63 mg/L和0.217 mg/L,Chl-a年均值为21.74μg/L,且以9月最低。主成分分析显示,NH~+_4-N、NO~-_2-N、PO■-P、TP、TN是湖区水质主要的污染因子,TP、NH~+_4-N、NO~-_2-N、TN是港口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阳澄西湖的Chl-a浓度与TN呈正相关(P0.01),与TP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且相关系数为负值。研究表明,阳澄西湖的Chl-a对营养物质的响应不灵敏,后续治理中需加强对外源氮磷的拦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进行了重盐碱地池塘高密度养殖淡水鲳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体pH平均值为8.40,加注新的黄河水显著降低了水体pH值;低DO出现在高温季节的8月份;COD_(Mn)平均值为15.78 mg/L,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份水体铵态氮含量较高,9月份亚硝酸态氮含量较高;磷酸盐含量先逐渐下降,后逐渐升高并在8月份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底泥中TN和TP先下降,后逐渐上升,且TP变幅较大;全盐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加注新水可降低底泥全盐量。试验池塘鱼类每667m~2净产量为111.38 kg,纯利润4893.10元,产出投入比为1.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