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了解4种藏兽药提取物抗细菌性腹泻病的效果,指导兽医临床治疗该类疾病。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纤毛婆婆纳、松萝、苦参、独一味4种藏兽药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屎肠球菌、中间耶尔森氏菌、黏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肠沙门氏菌肠亚种、粪肠球菌、阪崎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14种常见致泻性菌的抑菌效果,再利用正交设计软件对纤毛婆婆纳、苦参、松萝和独一味4味藏兽药进行组方优选,同时利用临床分离菌布利丹沙门氏菌建立小鼠细菌性腹泻模型。根据4种藏兽药优选组方的LD50将组方分为高(0.060 g/mL)、中(0.030 g/mL)、低(0.020 g/mL) 3个剂量组对建立的小鼠细菌性模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4种藏兽药对大部分试验致泻性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松萝对所有试验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种藏兽药的优选组方高剂量对小鼠细菌性腹泻表现出最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临床该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了引起猪腹泻的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对24种抗菌药、5种复方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杆菌,有的且产生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均产生耐药;对粘杆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s)降低,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猪腹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兽医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兽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制剂将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设计了8种单提复配中草药配方、6种共煎中草药配方以及12种中西药复合配方,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3种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优选出了最佳配方7A(中西药复合配方)。该配方对3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本试验制备了4种救必应提取物,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耐药大肠杆菌传代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效果最好。提示,救必应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具有体外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了8味中草药提取物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8种中草药对7种食源性致病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盐肤木提取物对所有食源性致病菌均有较高抑制活性;臭椿对4种致病弧菌抑菌活性较好,MIC均在7.81 mg/mL以下;连翘则对致病真菌抑制活性较强,对3种病原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青海省达日县3个藏羊养殖场中采集到羔羊腹泻的粪便10份,将分离得到的细菌纯化培养后进行进一步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0份粪便中共检测出大肠杆菌10株,发现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分离得到的致病原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2种抗生素高敏,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丁胺卡那霉素中敏,对常用的抗生素普遍具有耐药性,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筛选出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该次所筛选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筛选的敏感抗生素种类较少,对大多数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在今后防控过程中需要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逐渐提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且临床上,疾病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单一用药往往难以有效控制疾病,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缓解或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对混合感染或不能进行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还可扩大抗菌范围。而药物代谢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结合模型可以有效综合药物、机体和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因此,作者通过介绍联合用药的优势与问题,抗菌药物PK/PD的分类及PK/PD对联合用药给药方案的优化与指导,总结现阶段兽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兽医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查明致北疆地区某牧场犊牛腹泻的病原,对脱水濒死10日龄新生犊牛进行剖检,无菌采集充血肠系膜淋巴结2 份。[方法]通过采用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考察、PCR鉴定等方法来分离鉴定致病菌,并对分离致病菌株进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分离鉴定分离出4 株大肠杆菌,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K99、Sta、irp2、Eae基因分别在163 bp、314 bp、301 bp、552 bp处有清晰条带,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哌酮、链霉素、庆大霉素敏感,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犊牛腹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建议采用对因治疗,并配合提高抵抗力的中兽药进行。  相似文献   

11.
33株临床分离菌的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标准菌株2株和临床分离菌株共33株,采用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测定6种抗生素对33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33株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6种抗生素的平均敏感率为27.7%,平均耐药率为64.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茵作用最强的是氯霉素,敏感率为82.6%,MIC50为2 mg/L,MIC90为64 mg/L;耐药性最强的是青霉素,耐药率达10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平均耐药率高达80%,抗茵作用最强的为新霉素,但其敏感率仅为40%.33株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
畜禽泻痢性疾病是畜禽常发病,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分别测定了复方中药制剂水提液、药典四黄止痢颗粒水提液和西药对照药物复方阿莫西林溶液对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猪沙门氏菌SM2和鸡大肠杆菌O18、O37、O39,鸡沙门氏菌SM1、SM503)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物对9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的抑菌效果,对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抑菌直径大小顺序分别是复方阿莫西林溶液、复方中药制剂和药典四黄止痢颗粒水提液。表明复方中药制剂对畜禽肠道致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该类病原菌引起的下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引起湘西北地区某肉牛养殖场犊牛腹泻发生的致病菌种类并分析其耐药性,采用常规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4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奥复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22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结果为养殖场科学诊断和治疗犊牛腹泻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蒲公英提取物联合多种药物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以期应用于临床,减少抗菌药的使用量,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兽药残留。试验选取3种来源(河北,东北,北京)的蒲公英提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3种不同来源的蒲公英提取物的主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选取后期试验所需的蒲公英提取物来源。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种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最小抑菌浓度),随后测试蒲公英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是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蒲公英提取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含有单咖啡酰酒石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但含量比例不同。随之测得不同来源蒲公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临床用药前有必要进行药敏试验科学精准的选择更合适的药物。蒲公英提取物与金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联合用药,对金葡菌的体外抑菌实验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体外能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曲靖地区仔猪腹泻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曲靖地区仔猪出现腹泻的细菌性病因,对5个养殖场148份出现仔猪腹泻症状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114份,阳性率为77.03%;沙门氏菌(Salmonella)26份,阳性率为17.57%,混合感染率为17.57%.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其中11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97株呈多重耐药性,占总菌数的85.09%,26株沙门氏菌中20株呈多重耐药性,占总菌数的76.92%.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当地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部分仔猪继发感染沙门氏菌,两种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芪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以确定黄芪提取物的体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通过灌注黄芪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种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黄芪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alf diarrhea in a large scale dairy farm i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correspo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By investigating the incidence of calf diarrhea in the field, rotavirus, coronavirus,E. coli F5 (K99),Cryptosporidium parvum, coccidia and Salmonella were detected through experimental diagnosis, and the suspic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isolated and cultivated,which was identified with morphology and serology, simultaneously sensitive antibiotics were screened according to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which contained 18 kinds of common antibio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laboratory tests basically ruled out the possibility of E. coli F5 (K99), rotavirus, coronavirus, Cryptosporidium parvumand coccidia infection, and the isolated suspected bacteria had Salmonella colony characteristics and bacterial morphology, which showed positive reaction to Salmonella O polyvalent A-F serum, so we had identified that it was Salmonella diarrhea.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Salmonella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ceftriaxone, gentamicin, cephradine and amikacin, which could be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bove all,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nd better control effect was achieved. This study initiall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almonella of calf diarrhea, with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hogens of calf diarrhea.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山西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通过对该场犊牛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可疑病原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F5(K99)、小球隐孢子虫、沙门氏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分离并培养了可疑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血清学鉴定,选取18种常见抗生素,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结果显示,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基本排除大肠杆菌F5(K99)、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小球隐孢子虫和球虫感染的可能性,分离的可疑菌具有沙门氏菌的菌落特征和细菌形态,并与沙门氏菌O多价血清A-F呈现阳性反应,确诊该病原主要为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拉定、阿米卡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可推荐用于临床治疗。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初步为犊牛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参考,对犊牛腹泻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