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振杰1号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振杰1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阐述了振杰1号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振杰2号是由山东省聊城市种子管理处武振杰研究员选育而成的紧凑型、高产、抗倒、活秆成熟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6年已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2006001),并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申请号为:20060052.4)。振杰2号由山东汇德丰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1产量表现2004~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启东市玉米品种更新,提高玉米产量、品质,2009年特进行了玉米品比试验,筛选出"振杰1号"、"苏玉19号"为适合启东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需要,利用引进的国外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选育出株型紧凑、耐密性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是振杰1号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振杰2号是山东聊城华丰玉米研究所以京89作母本,Lx980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西北5省14个试点区试平均产量14535.8kg/hm2,比对照沈单16增产7.4%,居10个参试品种之首;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364.8kg/hm2,比对照沈单16增产9.4%。籽粒容重689g/L,粗蛋白8.93%、粗脂肪3.69%、粗淀粉72.65%,属优质高产春玉米。适宜我省河西地区及海拔1600m以下的同类地区种植,重点介绍了振杰2号在河西地区春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品种选择 选用聊玉18、聊玉22、振杰2号、郑单958、浚单20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针对该玉米区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需要,利用引进的国外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选育出株型紧凑、耐密性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是振杰4号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色素万寿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份供试万寿菊的农艺性状、色素含量及理论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花瓣产量及叶黄素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蒙菊的干花瓣产量最高(1891.35 kg/hm2),士杰3号次之(1831.35 kg/hm2);叶黄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常规2号(1.778 g/kg)、赤菊1号(1.648 g/kg)及士杰3号(1.623 g/kg),叶黄素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3号(2.999 kg/hm2)、蒙菊(2.361 kg/hm2).从农艺性状、色素含量综合分析,士杰3号是优良的色素万寿菊生产栽培品种;蒙菊次之,可加大种植密度应用;士杰常规2号、赤菊1号、猩红4号可作为育种亲本再经进一步选育或培育,有望成为优良的育种原材料或常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4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法”,分别研究了“速渗1号”(SUSHENYIHAO)、“好湿”(High-Speed)、“杰效利”(JIEXIAOU)及“捷润”(JIERUN)4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环境安全评价。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速渗1号”、“好湿”、“杰效利”及“捷润”对斑马鱼的【|C如值(96 h)分别为135.0,17.4,11.3和5.9 a.i.mg/L,即前3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对斑马鱼毒性表现为低毒,“捷润”为中毒。  相似文献   

11.
双莲鸡生长发育与曲线拟合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莲鸡是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品种,为了解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为其遗传资源保护和品系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双莲鸡母鸡0~17周龄体重生长情况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曲线均能较好地拟合双莲鸡生长曲线。经分析比较发现,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的双莲鸡母鸡生长曲线效果最佳(R2=0.997),其拐点为(5.199,420.399)。3种模型对双莲鸡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是可行的,通过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可及时掌握双莲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发现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烟草废弃物中分离出一株能大量生产有机硒的微生物菌株。采用细菌分离筛选方法选育出单菌种,用无机硒配制发酵液,进行有机硒转化效果试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种形态特征,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一系列生理化学反应观察其生理生化特征。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确定物种归属。结果表明,该菌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种的新菌株。该菌可将700 mg/L亚硒酸钠全部转化为水溶性有机硒,用于水稻根外喷施,水稻对该发酵液发酵生产的有机硒利用率最高达64.12%,稻米中总硒含量最高达0.432 mg/kg,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最高达84.9%。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评价系统的编码语言为C#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0环境下编译,数据库通信及操作采用ADO.NET技术,Excel文件操作采用NPOI技术。该系统将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及种植模式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进行数据管理,并从不同角度对农业面源污染数据进行展示、分析统计、评价。系统实现依据登录用户等级展示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及分析评价结果。系统可以对不同农业污染源产生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系统的估算结果可以保存至文档,展示的数据都可以导出在Excel文件,用户可以通过导入Excel文件新增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影响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因子及机理,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a(2013~2015年)对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横径年生长量及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有关;在果实年生长量方面,纵径有8~10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8~9次生长高峰期。在果实日生长量方面,纵径有5~7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7~9次生长高峰期。(2)柑橘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横径年生长量和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年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负相关。(3)柑橘幼果大小与成熟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呈显著相关。生产上以选留大的幼果效果最好,其次是选留较大幼果。建议把幼果大小作为柑橘疏花疏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甘蓝ROH1与EXO70A1的表达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自交不亲和材料甘蓝为研究对象,分析ROH1的组织表达、ROH1与EXO70A1的相互作用及其是否参与甘蓝生殖发育。【方法】从甘蓝花蕾中克隆出ROH1和EXO70A1,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ROH1的表达特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分析甘蓝授粉后1 h内ROH1和EXO70A1的表达量和二者的相关性;分别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EXO70A1重组“诱饵”质粒和以pGADT7为载体ROH1的重组猎物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株,利用缺陷型培养基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确定ROH1和EXO70A1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在甘蓝中ROH1为单外显子基因,编码含39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与拟南芥ROH1对比发现,甘蓝ROH1序列内存在一个连续 16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它在甘蓝的雄蕊(花药)、花柱、幼茎、幼根及叶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明显,其中,在幼叶、花柱和雄蕊(花药)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幼根和幼茎中的表达量较低;甘蓝授粉后柱头中ROH1的表达量在1 h内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其中,以授粉后30 min的表达量最低,授粉后1 h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而EXO70A1在授粉后1 h内的表达呈现出“下降-上升”的趋势,并以授粉15 min 时表达量最低,授粉后1 h时的表达量最高;二者表达的动态变化说明ROH1和EXO70A1参与了甘蓝的生殖发育;ROH1与EXO70A1的表达量趋势线呈现出负相关性,并在30 min时出现了重叠区域,预示ROH1与EXO70A1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成功构建pGADT7-ROH1和pGBKT7-EXO70A1酵母表达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载体pGBKT7-EXO70A1无自激活能力,融合菌株同时激活4个报告基因(AUR1-C、MEL1、HIS3 和 ADE2)的表达,表明花药中ROH1和花柱中的EXO70A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甘蓝的ROH1和EXO70A1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呈现出负相关性,ROH1可能通过调节EXO70A1在柱头的分泌影响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温度、矿质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汉松和五针松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罗汉松来说,其花粉的萌发和生长最适温度是30℃,最适矿质元素浓度分别是Mn 5 mg.L-1、Ca 20 mg.L-1、B 15mg.L-1、Zn 10 mg.L-1、Mo 1 mg.L-1,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分别是GA36 mg.L-1、2,4-D6 mg.L-1;对于五针松来说,其花粉萌发和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矿质元素浓度度分别是Mn 15 mg.L-1、Ca 15 mg.L-1、B15mg.L-1、Zn 10 mg.L-1、Mo 1 mg.L-1;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分别是GA312 mg.L-1、2,4-D 6 mg.L-1。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西瓜蔓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及其5 种配比对西瓜蔓枯病菌的毒力;并在田间测定了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西瓜蔓枯病防效。结果表明: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及5:1、3:1、1:1、1:3 及1:5 混配对西瓜蔓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是17.6、0.22、0.68、0.63、0.35、0.28、0.26 mg/L;共毒系数分别是182.70、134.63、124.16、104.33 和101.29。在西瓜蔓枯病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较好防效,推荐剂量为200~400 mg/L。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5:1、3:1 及1:1 配比对西瓜蔓枯病具有增效作用,1:3和1:5配比具有相加作用。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可用于防治西瓜蔓枯病。  相似文献   

18.
在筛选出合适的富含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茶叶原料基础上,开展提取和分离纯化试验,获得配套工艺和参数,得到高纯度EGCG单体。结果显示,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0(g/m L)条件下浸提60 min,茶汤中EGCG含量较高;浸提液用聚酰胺树脂纯化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1 BV/h、料液浓度为20 mg/m L、解吸流速为1 BV/h,分别用1 BV的水、1 BV 20%的乙醇溶液以及1 BV 80%的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两次柱层析制得的EGCG纯度为95.21%,得率仅为0.276%。该方法绿色无污染,对提高湖北省秋茶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娜  贾景丽  周芳  张昱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364-6366
引进13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3号、克新22号和克新23号生育期在90 d以内,为中早熟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995.7、2 583.2、3 063.1 kg,较对照增产57.37%、35.70%、60.90%,比较适合在二季作地区种植推广;克新18号、克新19号和中薯17号生育期在90 d以上,为中晚熟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922.9、2 871.0、2 505.5 kg,较对照增产53.54%、50.81%、31.61%,适合在一季作地区推广种植。克新21号、中薯1号、中薯7号产量较低,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位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QTL及互作分析,为大豆品质性状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Charleston和东农594为亲本,构建了含14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以F2:19-F2:20代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重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利用QTL Network 2.1软件分析QTL间的上位性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采用CIM和MIM 2种算法在2011和2012年哈尔滨、红兴隆、佳木斯和牡丹江每年3个地点共6个种植环境下共定位了9个蛋白质和11个油分含量QTL。蛋白质含量QTL分布在6个连锁群,分别在A1、C2、D1a、G、H和O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5.3%-18.6%,在H连锁群上的qPro-H-1贡献率最大,为18.6%,在D1a连锁群上的qPro-D1a-2贡献率最小,为5.3%,在单种植环境下有5个蛋白质含量QTL被2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分别是qPro-O-1、qPro-A1-1、qPro-D1a-1、qPro-D1a-2和qPro-C2-2。油分含量QTL分布在8个连锁群,分别在A1、A2、B1、C2、D1a、E、L和M连锁群上,对表型效应的贡献率为7.1%-24.4%,在B1连锁群上的qOil-B1-2贡献率最大,为24.4%,在C2连锁上的qOil-C2-3贡献率最小,为7.1%,在单种植环境下有2个油分含量的QTL被2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分别为qOil-C2-1和qOil-M-1。另外,有2个油分含量QTL在2个以上种植环境重复检测到,为2011年哈尔滨和2011年红兴隆2个种植环境下同时检测出的qOil-A1-1,2011红兴隆、2011牡丹江和2012哈尔滨3个地点同时被检测出的qOil-B1-2。在互作效应分析中,共检测出3对蛋白质上位效应QTL和4对油分上位效应QTL,在蛋白质上位性分析中,上位效应值在0.2068-0.3124,贡献率在0.0227%-0.0265%,分布在A1、C2、D1和E连锁群上,其中,qPro-A1-3与qPro-C2-1效应值为负,其余2对效应值为正,连锁群A1,D1a均有2个QTL发生互作。在油分上位性分析中,上位效应值在0.0926-0.1682,贡献率在0.0294%-0.0754%,分布在A1、C2、I、J、N和O连锁群上,其中,qOil-C2-4与qOil-N-1效应值为负,其余3对效应值为正,在N连锁群的qOil-N-1同时与2个QTL发生互作,分别是C2连锁群上的qOil-C2-1和qOil-C2-4。在与环境互作中,qPro-D1a-3与qPro-E-1在2012年佳木斯地点没检测出,其余6对都检测出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0.0001%-0.0378%,互作效应都较小,明显小于自身的加性效应。【结论】定位到9个蛋白质相关QTL和11个油分相关QTL,并发现3对蛋白质含量上位性效应QTL和4对油分含量上位性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