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选用25%吡唑醚菌酯EC、250 g/L嘧菌酯SC、52.5 g/L噁酮·霜脲氰WG、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66.8%丙森·缬霉威WP、50%烯酰吗啉WP和50%醚菌酯WG等7种杀菌剂,进行了"紫秋"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防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紫秋"刺葡萄霜霉病都有稳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平均防效都在80%以上。建议生产上应用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 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等6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10 d喷施1次,连喷3~4次,即可控制葡萄霜霉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室内抑菌作用与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其中40%嘧菌酯·戊唑醇SC 、43%戊唑醇SC的抑菌作用较为显著,EC50分别为1.70、2.51 μg/mL,而10%多抗霉素WP、70%甲基硫菌灵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EC50明显高于前两种处理.其中,嘧菌酯的EC50为16.97 μg/mL,抑菌作用最差.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发现40%嘧菌酯·戊唑醇SC 3 000、4 000、5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分别为91.0%、89.8%、87.3%,均高于对照药剂多抗霉素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价9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马铃薯一季作区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敏感性趋于下降,普遍产生低水平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3.45,平均抗性指数为0.48;所有供试菌株中抗性菌株频率占90.80%,其中低抗菌株占90.35%,2016年首次检测到3株中抗菌株。2016、2017连续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施药4次,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高于68%精甲霜·锰锌WG、80%代森锰锌WP、250 g·L-1嘧菌酯SC、500 g·L-1氟啶胺SC,但2017年防效略低于2016年,由89.5%降至86.0%。氟吡菌胺的混剂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仍然是目前防治晚疫病效果较好的药剂,但生产中需密切监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田间抗性发生动态,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即限制每个生长季节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的施用次数,将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与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2011—2016年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1 821株霜霉病菌,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估5种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已普遍产生了低度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5.86;所有供试菌株的抗性频率为51.89%,其中低抗菌株及中抗菌株分别占36.18%和15.71%;平均抗性指数为0.34,每年检测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呈增长趋势,且随着监测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在河北省定兴县和山东省寿光市进行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喷施,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80%代森锰锌WP及250 g/L嘧菌酯SC的防效,但防效明显下降,由2011年的92.58%~93.31%降至2016年的80.07%~80.82%。表明需要制定和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如限制山东和河北2省黄瓜的每个生长季节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的使用不超过2次,而且要与不同作用机理的卵菌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霜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通过试验,进行啶氧菌酯、氰霜唑等杀菌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对比.[方法]利用喷雾法测定6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吡唑醚菌酯25%EC、氰霜唑100 g/L SC、烯酰吗啉50%WP、啶氧菌酯22.5%SC.[结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4.13%,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9.21%,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除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外的其他几种药剂亦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开展了40%咪铜·氟环唑SC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0%戊唑醇WG、80%多菌灵WP、40%咪铜·氟环唑SC、15%丙唑·戊唑醇SC和325g/L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3.15%、60.07%、83.56%、71.81%和56.38,以40%咪铜·氟环唑SC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SC、325g/L嘧菌酯·苯醚SC、250g/L嘧菌酯SC+43%戊唑醇SC、43%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30%嘧菌酯·咪鲜胺ME、25%咪鲜胺EC、42%咪鲜·甲硫灵WP对小麦赤霉病防效63.29%~79.1%,较CK增产18.6%~32.7%,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30%己唑醇SC、40%多·酮WP。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是关键,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施第一次药,间隔7d~10d施第二次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42.8%氟菌·肟菌酯SC及对照药剂进行大青枣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SC 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平均防效分别达91.3%和83.27%,显著优于25%三唑酮WP 1 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WP 1 000倍液的防效。建议对大青枣白粉病防治应用42.8%氟菌·肟菌酯SC 1 000倍液和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氟吡菌胺·霜霉等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WP300倍+68.75%氟吡菌胺·霜霉SC6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2次,或单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SC600倍液喷湿种薯自然晾干种植后,田间喷雾防1~2次,均有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投入产出比超过1∶5。  相似文献   

10.
覃森  李其明  黄文  王燕 《广西植保》2011,24(1):19-20
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72%霜脲氰·锰锌SG100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75ml、72%霜脲氰·锰锌SG100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75ml和58%甲霜灵锰锌WP100g对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亩用72%霜脲氰·锰锌SG100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  相似文献   

11.
醚菌酯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其防病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试验表明,醚菌酯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孢子产量和菌核产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935.670、0.667、0.479和6.975mg/L。其中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低。但是,用10mg/L和20mg/L的醚菌酯叶片喷雾处理前24h,接种灰霉病菌菌碟,醚菌酯对灰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达到92.3%和100%;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效果分别达83.3%和100%,说明醚菌酯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醚菌酯具有优异的内吸活性,能在植物体内向顶传导。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药剂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率、病虫害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 针对春油菜白粉病、油菜茎象甲, 选择25 g/L咯菌腈FSC、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进行了拌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各拌种处理对春油菜的出苗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600 g/L吡虫啉SC、30%噻虫嗪SC、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 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春油菜出苗的影响大于25 g/L咯菌腈FSC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白粉病和茎象甲的防效均高于单剂拌种; 600 g/L吡虫啉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 对春油菜白粉病的最高防效可达59.3%, 30%噻虫嗪SC+25 g/L咯菌腈FSC拌种对油菜茎象甲最高防效可达69.2%。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春油菜种植密度呈正相关, 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综合产量分析, 最佳种植密度为28.5万~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锈病是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筛选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乳剂1 000~2 000倍液、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5 000倍液、10%氟硅唑微乳剂1 500倍液、1 750倍液、20%丙环唑微乳剂400~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300倍液、400倍液试验处理防效均高于50%。从增产效果来看,20%丙环唑微乳剂600倍液的增产率最高,达到42.33%。5%烯唑醇微乳剂2 000倍液,430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兼具高防效和高效益(产出/投入),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25 g/L溴氰菊酯、40%氧乐果乳油、啶虫脒、40%辛硫磷、80%敌敌畏乳油、茶皂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杀螟硫磷等药剂对星天牛幼虫进行浸泡处理,并研究了部分药剂的混配浸泡效果,得出结果:溴氰菊酯500倍、溴氰菊酯500倍+啶虫脒500倍、辛硫磷500倍+敌敌畏500倍处理星天牛幼虫15 min,4d后幼虫死亡率达到100%。在对红枫嫁接苗中星天牛幼虫的药剂浸泡试验中,溴氰菊酯500倍处理在浸泡48 h、辛硫磷500倍+敌敌畏500倍处理在浸泡36 h都可完全杀死星天牛幼虫。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 g/667m^2、700 g/667m^2、800 g/667m^2防治二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施药,药后21 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 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 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 d。其中700-800 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 d按剂量每667 m^2拌细土10 kg均匀撒施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田志慧  沈国辉 《植物保护》2016,42(6):197-20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33%二甲戊灵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和90%禾草丹乳油4种芽前除草剂防除直播小白菜田杂草效果及其安全性,筛选出了适于直播小白菜田的芽前除草剂。结果表明,药后35d,33%二甲戊灵乳油有效用量371.25~742.5g/hm2、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64~1 080g/hm2和90%禾草丹乳油1 687.5~2 025g/hm2处理无论是总草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均在94.27%以上,其次是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750~1 500g/hm2处理,防效为85.62%~90.54%。33%二甲戊灵乳油各供试剂量虽对小白菜的出苗没有影响,但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地上部株高和鲜重受抑制;其他3个供试除草剂各剂量处理对小白菜出苗和生长安全。从除草效果和安全性两方面综合考虑,推荐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64~1 080g/hm2和90%禾草丹乳油1 687.5~2 025g/hm2用于小白菜田芽前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17.
用喷雾法防治油菜田茴香薄翅野螟,结果表明: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种农药对茴香薄翅野螟的防效随着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4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和25%杀虫双水剂的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防效逐渐下降; 48%毒死蜱乳油在不同施药次数下防效变化幅度较小,平均防效在95.85%左右;上述7种农药喷施1次后, 以48%毒死蜱乳油和4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的防效最好,分别达96.03%和94.8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喷施2次和3次时的防效都在95.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胞杆菌NJ-18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定殖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株NJ-18是从油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枯草芽胞杆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8与油菜菌核病菌对峙培养能形成3.4 cm的抑菌圈;能抑制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强烈影响菌丝生长量,NJ-18发酵滤液稀释62.5倍时对菌丝生长量抑制率高达96.7 %,稀释1 000倍时抑制率16.7 %。油菜离体叶片试验表明,NJ-18发酵液原液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高达100 %,原液稀释200倍后防效10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NJ-18发酵液稀释500倍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高达57.4 %,明显高于用量为150 g a.i./hm2的醚菌酯48.1 %的防治效果。采用浸根法研究NJ-18在油菜上的定殖动态表明,菌株NJ-18能够在油菜体内定殖,并能从油菜的根部向叶子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