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7,(3):50-52
Y两优689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恢复系温恢689与不育系Y58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1年开始引进豫南稻区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较优及抗性较强等优点。总结了该组合在豫南稻区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86—2005年湖南省审(认)定的两系和三系杂交早稻情况,并以2001—2005年审定组合的区试资料为依据,比较了两系杂交早稻与三系杂交早稻之间的异同。与三系杂交早稻相比,两系杂交早稻具有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稻瘟病抗性较强等优势,但垩白粒率高,米质较差,植株偏高。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都需要缩短生育期、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抗病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提出了提高杂交早稻单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湖南安仁以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鉴定了158个湖南省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系)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显示,中籼组的稻曲病抗性较弱,只有1个组合抗病;一季晚籼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中抗的达65.2%;双季晚籼抗性弱,中感以上的达60%;优质稻抗性较弱,中感以上的占80.0%.因此,必须重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熟类型组合为515.89 kg/667 m2,近年通过审定组合的区试产量更高;组合优质达标率仅为10.8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组合占比分别为15.22%和4.35%;列入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组合29个。截至2019年,有18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4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33.34万hm2,2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  相似文献   

5.
株两优173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南金健种业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株1S与恢复系R173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优势强,具有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南部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金两优289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育核不育系金山S-2与早恢89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广西区品种认定。在福建南部和广西桂中北作早稻种植,表现优质高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提出了该组合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5年以来国家审定和湖南省审定的杂交早稻组合的区试数据分析表明,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组合选育历经25 a,育种方法由"七五"、"八五"的完全三系、到"九五"期间的三系为主两系为辅,再到"十五"、"十一五"期间的两系为主三系为辅的发展过程。三系早稻的单产、日产"七五"至"十五"的20 a中徘徊不前,"十一五"审定组合的平均单产和日产比前20 a审定组合的平均单产和日产分别提高6.45%和8.79%。两系早稻的单产、日产"九五"、"十五"的10 a中提高缓慢,"十一五"审定组合的平均单产和日产比前10 a审定组合的平均单产和日产分别提高6.49%和8.45%。"十一五"三系、两系早稻的全生育期分别此前审定组合短2.41 d和1.95 d。同时,稻米品质有明显改善,三系早稻稻瘟病抗性无明显提高,两系早稻稻瘟病抗性明显强于三系早稻。在确保抗倒的前提下,保持适度株高,适当增加有效穗和提高千粒重,显著增加穗粒数和提高结实率,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分析了杂交早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育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准两优893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公司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优点。2007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7057)。2006年进入国家区试,2007年续试并参加生产试验,2a参试种植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持久抗性在三系杂交稻上的导入续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稻瘟病持久抗性载体品种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稻瘟病抗性品种外选35和矮三芦占等4个品种,与广A、博A两个不育系配组8个组合,重复进行了详细的稻瘟病抗谱测定、数量抗性测定以及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三黄占2号、三芦占7号携带的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能在三系杂交稻组合中表达出来,杂交稻的持久抗性育种是可能的;(2)与常规稻类同,数量抗性和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可作为区分杂交稻是否具有持久抗性的指标;(3)数量抗性与不同病区田间异地同步抗性紧密正相关,数量抗性可作为区别高质量抗性组合是否具有持久抗性的重要依据,可以应用温室人工鉴定的数量抗性指标开展稻瘟病持久抗性育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广抗13A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分析了近5 a利用广抗13A、泸香618A等不育系测配的884个杂交组合在稻瘟病重病区抗性鉴定结果,广抗13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说明广抗13A对F1的稻瘟病的抗性水平提高有显著效应。并就该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组合嘉糯1优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糯1优6号是用糯稻不育系嘉农聊A1与恢复系嘉糯恢6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合适、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09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33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优332是利用协青早A为母本,与自育的新恢复系扬恢332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协优332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优质粳型不育系爱知香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爱知香A是用日本优质抗病粳稻品种爱知香与BT型不育系六千辛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中粳不育系,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农艺性状优良、花粉败育彻底、配合力好等特点,2002年8月通过江苏省技术鉴定,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粳稻新组合香优18(爱知香A/MR18)表现优质,高产,抗病,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1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皖稻119(原名两优6326)是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与优质中籼新品系wh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新组合德香4103的选育及高产原因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香4103(德香074A/泸恢H103)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9%,且稻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均优于对照,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的原因:一是因为日产量的提高而非生育期的延长;二是因为单位面积穗数和单穗重的协同增加,而以单穗重的贡献率更大,其中单穗重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的增加所致。对超级稻的育种路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优201(徐9320A×徐恢201)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2 a区试平均比对照9优138增产6.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3.94%。大面积种植产量在9.50 t/hm2左右。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该组合还表现株型优良,长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病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优质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早优1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优11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新育成的野败型不育系早A与恢复系科11配组而成的感温型早熟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产量较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达到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2006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盐粳5号A是盐都县农科所用盐粳5号与六千辛A杂交转育而成的优质抗病不育系,2001年10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委会技术鉴定,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利用其与恢复系盐93005配制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盐优1号杂种优势明显,高抗稻瘟病,于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22  
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育成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9A组配的中晚兼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国标3级)、抗性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于制种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20.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粤优938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粤优938是用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与R938配制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杂交稻新组合,经江苏省区试,该组合比汕优63增产6.5-7.5%,生育期长5-7d,米质达优质稻谷(GB/T17891-1999)标准,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广泛适合于长江流域一季中灿稻区种植,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