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家禽和所有的鸟类都可感染.各种年龄的家禽都有易感性,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症状,也有呼吸道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则可存活数月之久,禽巴氏杆菌的抵抗力足以使之能够借助污染的蛋盘、饲料袋、运料车辆和鞋子等进行传播扩散.禽霍乱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执行疫场禽霍乱免疫程序.办养禽场,禽种应单一,绝不要混养其他禽种,实行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制度.免疫和预防可用当地或本场分离的禽巴氏杆菌自制禽霍乱组织灭活苗及猪源抗禽霍乱血清.推荐使用2种禽霍乱弱毒苗,一是禽霍乱弱毒菌苗安全性好而且免疫力产生早,二是引进的克莱姆森大学(CU)菌苗,对鸡、鸭、鹅均安全无害,尤其适宜于产蛋期中的蛋鸡(鸭)和种鸡(鸭)群使用,而且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鸭霍乱(又称鸭巴氏杆菌病),俗称"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慢性型以关节炎为特征.现将1例鸭霍乱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张大丙郭玉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RA)以前曾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鸭疫莫拉克氏菌和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aanatipes...  相似文献   

5.
正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主要寄生于动物的黏膜中。目前,已知的巴氏杆菌属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咬伤巴氏杆菌、马巴氏杆菌、犬巴氏杆菌等10多种。各种巴氏杆菌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例如最为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能引起鸡、鸭等禽类发生禽霍乱,引起猪的猪肺疫以及牛、  相似文献   

6.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危害8周龄以下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对养鸭业威胁较大,是引起小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 病原 鸭疫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瑞氏染色呈两端浓染,印度墨汁染色可见细菌的荚膜。到目前为止,本菌共发现12个血清型。本菌在形态上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个,以前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天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  相似文献   

8.
鸭巴氏杆菌病(Duck pasteurellois)又称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cllamultocida)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热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8月,中方县某村一养殖户饲养的麻鸭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综合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鸭巴氏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对雏鸭危害很大,前者俗称禽霍乱,由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以腹泻、脑炎、肝脏上有针尖大小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后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典型症状为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脑炎及腹泻。鸭巴氏杆菌与鸭疫里氏杆菌混合感染的高致死率尚未见报道,现将2016年11月份郑州市市郊某养殖小区雏鸭发病的诊断及控制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郑州市市郊某养殖小区存栏约20 000只3周龄  相似文献   

10.
1987年3~4月间,对上海郊区的一些鸭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首次确定上海地区有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在数十个鸭场中,由该病引起的死亡率可达3.5%~60%;由于该病引起鸭生长迟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从病死鸭分离的17株鸭疫巴氏杆菌,经鉴定为1型鸭疫巴氏杆菌,与北京,广东等地的致病血清型相同。经用氯霉素投饲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泰国分离出鸭疫巴氏杆菌新的血清型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lPestifer),其属名已更改,种名应为Riemerellaanatipestifer(Segers等,1993)。该菌原有19个血清型(Sandhu&Leister,1...  相似文献   

12.
当前禽霍乱流行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霍乱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鸡、鸭、鹅、野禽和鸟等都可以被感染发病,并常呈急性败血性过程和剧烈下痢,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有时也呈慢性病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针对鸭疫里氏杆菌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试验根据已发表的鸭疫里氏杆菌的外膜蛋白A(OmpA)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F104937)设计1对引物,对7株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进行扩增并建立PCR方法.结果表明:均扩增出与预计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PCR方法敏感性可达到8.6 Pg;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菌、...  相似文献   

14.
禽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均可共患,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败血性传染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的,叫猪肺疫,感染兔的,叫兔巴氏杆菌病,各种畜禽都带菌,传染源广泛。最急性很快死亡,急性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雏鸭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或鸭败血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由于本病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和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院动物门诊于今年4月就接诊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现将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PA)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雷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鸭疫巴氏杆菌病于1932年由Hendrickson J M.首次报道,我国郭玉璞等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报道,并对本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cstifc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棒状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新鸭病和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现已在几乎所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发现,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RA血清型众多且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20.
正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A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病原与流行病学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染色时两端浓染(图1),在血清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后呈白色露珠样(图2)。本菌对物理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