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894年,时年28岁的孙中山向清政府中堂李鸿章上书。孙中山在上书中提出了他的四项改革纲领,这就是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四句话。引起现阶段我们重点关注的那段文字在“地能尽其利”的段落中。孙中山说:“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也。”上书中对这三件事逐一剖析。最后谈“耕耨有器”时,用字不多,极为精辟。为给农机界各位提供历史资料,再现孙中山先生光辉的农业机械化思想,现全文转录之。  相似文献   

2.
1894年,28岁的孙中山向清政府中堂李鸿章上书(李鸿章对这样一个“小人物”的“为民请命”未予理睬)。孙中山在上书中提出了他的4项改革纲领,就是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4句话。在“地尽其利”段落中,孙中山说:农官既设,...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环保型经济和建设节约社会的方针政策,其核心就是创造一个“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和谐社会氛围,以此达到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4.
《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历史文献。该文成于1894年6月,是孙中山思想从改革走向革命的转折点。这篇上书的中心指导思想,是欧美工业革命即机器革命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和社会进步。孙中山立志用机器改造社会,在中国掀起一场欧美式的工业革命,是其上书的主旨。该文提出的改革纲领,虽然不及1917-1919年的《建国方略》那么彻底、详尽,但其社会改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点小改革     
在使用中发现,多功能旋耕机在玉米、高粮茬地耕整地过程中出现有包茬子现象。即玉米、高粮茬不能旋碎和全部去掉,仍然长在耕过的原垅上,确实影响播种。当小型播种机开沟器作业遇上茬子后,突然被顶向一侧,种子播不正,复土不理想,不能保墒。  相似文献   

6.
《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历史文献。该文成于1894年6月,中心指导思想是欧美工业革命即机器革命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和社会进步。孙中山立志用机器改造社会,在中国掀起一场欧美式的工业革命,是其上书的主旨。其社会改革纲领的思想光辉,至今仍灿烂夺目。在上书中,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1.早耕深耕,以土蓄水 早耕能使土壤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团粒结构,有效地改善土壤通透性,减少耕后降水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容蓄自然降水,还可有较多时间使前茬作物根茬及杂草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龙口市农机管理局局长吕世林,带领龙口市农机局一班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器利”耕沃野,谱写着一曲曲现代农机化的壮丽篇章。情系“三农”作为局长,吕世林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调研,并经常教育机关干部多下基层,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吕局长到任第一天,就下到黄山馆镇农机站,与我们谈农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农机情况的了解如数家珍,他思路清、重实干、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是一位情系‘三农’的好局长!”这是在基层农机站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站长、57岁的王秉全…  相似文献   

9.
由西安市旋播机厂生产的亚澳牌旋耕播种机,具备一机顶四机的特性,即使用该机可同时产生旋耕机、小麦条播机、玉米硬茬播种机、保护性播种机的作用。如播小麦时,既能灭茬播种,又能在耕后地播种;播玉米时,既能全耕灭茬播种,又能条耕保护性播种,一次性可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拖平(镇压)等多道农艺要求。该机具的主要技术特点有:①12cm的小麦精量宽幅下种器使播种均匀;播种量可以在45kg/hm2~750kg/hm2范围内调节,可提高土地利用率60%;空带一般在11cm左右,增强了种子的通风透光;单株分蘖成穗率高,节省种子30%,可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为了确保犁耕作业质量,必须先下田进行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达到用户要求的标准.试耕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试耕作业中应注意6个方面的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11.
1.机组行走方法耕地机组行走最基本的方法是内翻法和外翻法,在耕地中可运用这两种基本方法,根据地块的具体条件组合成不同的行走方法。(1)内翻法。机组从耕区中心线左侧入犁,耕到地头起犁,顺时针方向转弯,在中心线另一侧回犁,依次耕完。此法耕区中间不留墒沟,耕区两边有半个墒沟,中间有伏脊。(2)外翻法。机组从耕区右边入犁,逆时针方向转弯,到耕区另一边回犁,依次耕完,此法耕区中间有墒  相似文献   

12.
按照“物能尽其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农机作业规模化→农机共同使用→农机化推动农业合作的思路,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户协会、农机合作社等纯农机所有者的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形成一种更高级的机化组织形态,这就是农机共享合作社。  相似文献   

13.
<正>1.四铧犁沟轮内装的原因 使用东方红—60推土机牵引五铧犁耕水稻地功率不足,将五铧犁改成四铧犁作业,田边地角耕不到,土地不能充分利用,也影响后续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了对四铧犁的沟轮进行内装,经过实际使用,证明了这一改装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棉花生产机械化是指在棉田耕整地、铺膜播种、田间管理、棉花采收和棉花加工等环节中实现的全过程机械化。介绍了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在耕整播种、田间管理、棉花采收和棉花加工四个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棉花生产机械化在这四个环节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发展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多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使土壤得不到保护,造成水土流失和严重的风蚀。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有许多优点:一是免耕播种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和将作物残茬留于地表,是一种改良的、集约的,防止风蚀和水蚀的耕作方法。二是免耕法取消了许多传统的耕作作业,如:耕、翻、耙、耱、平地等。作物根茬物覆盖地表能有效地减少大风引起的沙尘颗粒运动,它还可以吸收一部分风力,减少风对土壤的作用力;另外由于免耕法把作物的残茬留在土壤表面,把根茬留在土壤内部,它们都能保护土壤颗粒,不被风力移动。三是作业技术先进,种肥分层(施肥开沟器在排种开沟器侧5cm,施肥开沟器比播种开沟器深3cm),根本不存在烧种芽的问题,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增加了植物根系接触化肥的面积,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配套播种机具存在的通过性差、开沟器破茬能力弱、对地表破坏大、产品品种单一、播种质量差等问题,通过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种为7.4~14.7kW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免耕播种机,采用具有较强的破茬碎土能力并容易实现种肥分施的组合铲式开沟器,选用成本低、调节方便、使用可靠的外槽轮式排种器,该机能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和覆土镇压等项作业,有良好的耕深稳定性,较好地满足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重点分析和确定了开沟器、排种器和排肥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7.
增加附着重量是提高轮式拖拉机牵引性能的重要途径。驱动轮增重器由于具有使用调节方便,不增加机组滚动阻力等优点,在现代采用高度调节法控制耕深的拖拉机上已获得广泛采用。 增重器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液压式又分为动液压式和静液压式。机械式增重器在工作时没有附加的功率损失,但增重的调节范围较小,不能无级调节,而且会使耕深稳定性恶化;动液压式具有  相似文献   

18.
旋耕机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种床地表平坦、能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土肥混合较好,间接提高种植效率和粮食产量。但很多农户反映,很多指导资料过于冗长,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结合这一需求,本文通过筛选,抓住了旋耕机在耕耙作业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环节,突出使用维护的要点,去粗取精,言简意赅地做了概括性综述,对帮助种植户科学合理使用以及正确维护保养,延长旋耕机使用寿命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打药有天上飞的"航空植保器",耕、种、收有地上跑的大型拖拉机,粮食收完有"烘干机",一走进全国首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青岛胶州市,就能强烈地感受到全程机械化带给农民的无穷魅力。眼下虽是秋收大忙季节,可在这儿看不到农民繁忙的景象,打工的农民们照常上班,只需一个电话,农机合作社就将收好的玉米送回了家。目前,胶州市打造了耕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模  相似文献   

20.
1机组行走方法耕地机组行走最基本的方法是内翻法和外翻法。在耕地中可运用这两种基本方法,根据地块的具体条件组合成不同的行走方法。(1)内翻法。机组从耕区中心线左侧入犁,耕到地头起犁,顺时针方向转弯。在中心线另一侧回犁,依次耕完。此法耕区中间不留墒沟,耕区两边有半个墒沟,中间有伏脊。(2)外翻法。机组从耕区右边入犁,逆时针方向转弯,到耕区另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