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受体卵母细胞去核是核移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几种去核方法已在核移植技术中得到应用。为了达到完全去核的目的,荧光染料和紫外光被应用在去核方法中,但同时也带给母源胞质负面影响。末期和化学辅助去核也得到应用,但不同的方法对受体卵母细胞的影响不同,导致不同的后期胚胎发育结果和不同的克隆效率。作者综述了不同的卵母细胞去核方法在动物克隆中的效率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体外胚胎生产(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 IVP)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卵母细胞活体采卵(ovum pick-up, OPU)技术得到广泛应用。OPU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能获得优秀种母牛卵母细胞的技术,该技术在动物胚胎生产和发育机理研究及人类辅助生育技术临床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种母畜和珍贵野生动物的资源保护效率,提高优良母畜的遗传潜力,为奶牛生物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技术。卵母细胞的质量是IVP系统取得成功的关键,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是成功受精和胚胎发育必不可少的步骤。卵母细胞IVM完成了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核成熟,准备了发育至胚胎基因组激活所必需的所有必要成分。但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低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细胞核质成熟不同步,氧化应激损伤等对卵母细胞成功受精和胚胎发育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能力,以改善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本文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面临的核质成熟不同步,氧化应激等问题进行概述,同时,叙述C型钠肽、褪黑素、FLI...  相似文献   

3.
作为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之一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在牛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对牛卵母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体系已建立,但在卵母细胞成熟机理、成熟调控方面尚存在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卵母细胞的来源、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培养液的完善及卵母细胞成熟判定方法等方面详尽介绍了当前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采集方法、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因素以及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超低温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存活率的关键因素,推荐了较为成效的卵母细胞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认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胚胎工程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胚胎数量、质量要求都在增加。超数排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等增加了卵母细胞利用率,但卵巢内大腔卵泡非常有限。因此小腔卵泡作为一种巨大的卵母细胞来源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研究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发育机制,有利于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力。  相似文献   

7.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对于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牛卵母细胞对冷冻很敏感,虽然过去几年在冷冻保存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牛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还不完善,本文主要对影响牛卵母细胞冷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作为胚胎工程技术的基础,在提高繁殖潜力、加速良种繁育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卵母细胞采集、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等技术。文章主要介绍羊体外胚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羊卵泡的预测标记、卵母细胞新型质检手段、模拟羊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以期为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在胚胎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是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应用促性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在体外模拟卵泡的环境,进而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一项生物技术.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是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应用促性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在体外模拟卵泡的环境,进而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一项生物技术。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卵母细胞类型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中,一般根据卵母细胞周围包绕卵丘细胞的情况,分为四种类型,A类:由致密多层卵丘细胞包裹的卵母细胞;B类:卵丘细胞层不完全的卵母细胞;C类:完全裸露的卵子;D类:卵丘细胞呈蜘蛛网状附着的卵母细胞。即包绕三层以上紧密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为第一类;三层以下的为第二类;卵丘细胞扩展而疏松,卵母细胞卵质无斑块的为第三类;无卵丘细…  相似文献   

11.
牛体外受精技术是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其中牛卵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是体外受精技术的关键,也是重要环节。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们都付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目前,牛卵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已经确立,但其中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阻滞,卵母细胞的成熟调控机理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主要从牛卵丘卵母细胞的获得方法、体外培养条件、体外培养液及添加物、存在问题等几方面来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业性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对胚胎和卵母细胞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单靠超排技术获得的胚胎或卵母细胞已远远不能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因而推动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及体外胚胎生产(IVP)等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牛体外受精技术日趋成熟,体外胚胎生产已经开始走向生产应用,但山羊体外胚胎的生产效率远落后于牛,且质量不稳定。优化培养条件是提高山羊胚胎生产效率和胚胎质量的关键。文献报道,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干细胞因子(SCF)用于绵羊、小鼠等动物的细胞培养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未见将3种成分用于山羊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有效冷冻保存,会大大提高众多繁殖技术的实用性。那些最初用于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平衡和非平衡冷冻保存方法,已经用于卵母细胞,但受精率和发育率显著低于没有冷冻的卵母细胞。在家畜上还未曾有过从冷冻卵母细胞发育到幼畜的研究报导。细胞骨架元素、减数分裂纺锤体和其它卵皮质组分,对遇冷和防冻剂的敏感性,不利于卵母细胞冷冻保存。降温过程中其它物理因素也会影响卵母细胞的存活。那些影响卵母细胞渗透反应和冷冻生物学反应的生物物理参数的估计将日益重要,有助于创造新的冷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哺乳动物GV期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为家畜胚胎生物技术提供了卵子库,有利于濒危动物和珍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是维持物种多样性乃至人类生殖力保存的重要途径。至今,玻璃化冷冻技术已成功用于多种哺乳动物GV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与此同时,玻璃化冷冻会对GV期卵母细胞产生的细胞学损伤及表观遗传的影响,成为制约其应用潜力的关键瓶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哺乳动物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研究进展,并对冷冻损伤及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哺乳动物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从离体卵巢采集卵母细胞是体外受精研究所需卵母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是从屠宰场采集母畜的卵巢,抽取卵巢上的卵母细胞.但我国缺乏良种羊的卵巢资源,故所采卵母细胞种质一般较差,而且其系谱不明.而活体采卵技术(Ovum Pick-up OPU)正是解决当前我国体外受精研究中存在的卵母细胞资源缺乏、系谱不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羊的活体采卵主要有三种方法:常规手术法、B型超声波法和腹腔镜法.腹腔镜法活体采卵(Laparoscopic Ovum Pick-up LOPU)操作相对简便,对羊的伤害较小,可重复采卵;而常规手术法对羊的伤害较大,较难重复采卵; B型超声波法活体采卵技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可见卵泡数和获卵数较少.因此羊的活体采卵在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当属LOPU.Snyder和Dukelow在1974年首先将腹腔镜用于绵羊的活体采卵,获得了6枚卵母细胞,然而当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的发展,直到近些年在国外才逐渐得到应用.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实验开展了山羊LOPU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离体卵巢采集卵母细胞是体外受精研究所需卵母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羊的活体采卵技术(laparoscopic ovum pick-up,LOPU)始于1974年,由于当时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滞后,其后的20年里,羊活体采卵技术未得到较好发展[1].但我国缺乏良种羊的卵巢资源,所以所采集的卵母细胞种质一般较差,而且其系谱不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牛冻胚己商业化应用,如果牛卵母细胞能冷冻保存,则对建立胚胎库及提高遗传改良技术将是很有利的。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卵母细胞冷冻方法,即一步加入或除去高渗冷冻保护剂来冷冻保存未成熟牛卵母细胞。1 卵母细胞冷冻1.1 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从屠宰场取回牛卵巢,用生理盐水保存,2小时内带到实验室。从卵巢吸出卵母细胞,用改进的磷酸盐缓冲液(m-PBS)洗两次,在含有 Hepes 缓冲液的 TCM199+10%超排  相似文献   

18.
鹿类体外受精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类体外受精技术研究方面已有新西兰和法国的技术体系,但培养系统尚未建立,还处在起始阶段。作者阐述了鹿卵巢的采集、运输和卵母细胞的采集;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精子的体外获能和体外受精及受精卵的体外培养等方面研究报道的一些试验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p90rsk未被MAPK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屠宰场获得的初情期母猪卵巢中的卵母细胞 ,在修改后的 TCM199中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卵母细胞发育的一定时期取样 ,利用 SDS- PAGE蛋白质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 ,研究了 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又称 ERK)和p90 rsk (ribosomal S6 kinase)对猪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结果表明 ,修改后的 TCM199可以满足猪卵母细胞成熟的需要 ,但猪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 ,p90 rsk未随 MAPK激活而激活 ,说明维持猪卵母细胞的 M 阻滞与 MAPK有关 ,而与 p90 rsk无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了单独应用乙醇、电刺激、 6-DMAP以及乙醇/6 DMAP、 电刺激/6-DMAP 对大鼠卵母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应用电刺激、乙醇、6-DMAP均能激活大鼠卵母细胞,但激活率较低,卵母细胞的发育不能超过2-细胞阶段。单独应用电刺激时,相同的场强条件下,电刺激2次的激活效果明显优于电刺激1次的激活效果,并且电刺激场强在100 V/mm时卵母细胞的激活率最高。乙醇或电刺激联合6-DMAP激活大鼠卵母细胞,激活率和后期囊胚发育率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1种激活方法激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