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腺分泌细胞钙转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钙转运的模式,综述了乳腺分泌细胞钙转运机制,阐明了参与钙转运过程的关键分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平邑甜茶锌铁浓度处理下磷、钾和钙的分配特性及相互关系,解释苹果树在锌铁处理下矿质元素间的平衡规律。【方法】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案,通过溶液培养法培养幼苗,分析了不同锌铁供应水平下营养器官磷、钾和钙的浓度差异、转运系数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锌导致根中磷、钾和钙的浓度显著降低;茎和叶中钾浓度降低,磷和钙的浓度显著升高。高锌对磷、钾和钙在各器官中的浓度影响不显著。在铁处理中,高铁和低铁均使根系钙和磷的浓度降低,低铁使地上部的钙浓度升高。转运系数显示,低锌降低了钾向地上部的转运,高铁和低铁均降低钾向地上部的转运;提高铁处理浓度对磷向地上部转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中锌浓度与磷、钾、钙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磷和钙与锌在茎和叶中均呈负相关。【结论】低锌条件下,降低了钾向地上部的分配,促进磷和钙在地上部的累积;在根中磷、钾和钙的浓度降低。中锌和高锌处理下,提高铁的处理浓度,导致各器官钙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品种Soissons为试验材料,探讨灌浆期钙在籽粒中的累积特性以及籽粒与旗叶叶片、旗叶叶鞘、穗下节和节间、穗轴和颖壳中钙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灌浆时间延长,籽粒钙含量和钙累积速率逐渐降低,籽粒钙总量逐渐提高。相关分析显示,籽粒钙含量与叶片、叶鞘、穗下节和节间、穗轴和颖壳中的钙含量呈负相关。随着灌浆时间延长,节间、穗轴和颖壳钙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叶片和叶鞘钙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叶片和叶鞘钙并不能向籽粒中转运,籽粒钙主要来自根系的转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镉胁迫下施加镧对水稻中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缓解水稻镉毒害及降低环境中镉对作物的危害提供有效方法,也为利用稀土元素减轻水稻的镉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方大面积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湘早籼46、湘晚籼12、早籼788、早籼802、扬稻6、湘早143、中早27、赣晚籼34)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施入0.2 mmol/L氯化镧(LaCl3)的方法[对照(CK)未施LaCl3],对比分析施入镧后不同水稻品种在2μmol/L氯化镉(CaCl2)胁迫下根部和地上部对钙、铁、镁、锌和钾5种矿质元素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入LaCl3可促进多数水稻品种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其中湘早籼46的地上部铁含量升幅最高,较CK显著升高80.12%(P<0.05);施入LaCl3对多数水稻品种根部的钙、铁、锌吸收均起抑制作用,除扬稻6的钙含量、湘晚籼12的铁含量和中早27的锌含量高于CK外,其他品种的钙、铁、锌降幅分别为7.61%~35.84%、7.09%~42.01%和10.23%~55.27%.LaCl3处理提高了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大部分品种对钙、铁和锌元素的转运系数表现为LaCl3处理高于CK.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aCl3处理降低了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结论]镉胁迫下施加镧可抑制多数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对钙、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并降低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而缓解水稻的镉毒害.  相似文献   

5.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植物生长及耐镉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Cd)是一种非必需且含有剧毒的重金属元素,经根系吸收、转运和积累对植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重金属通常不能被降解,易于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累积,从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镉污染问题。钙(Ca)是参与各种植物生理过程所必需的大量营养素,如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等。由于Ca和Cd之间的化学相似性,Ca可以调节Cd诱导的植物生理代谢变化,因此研究Ca与Cd在植物体内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研究表明,Ca作为一种外源物质,通过缓解生长抑制,调节重金属的转运和积累,改善光合作用,减轻氧化损伤,从而保护植物免受Cd胁迫。本文综述了钙在镉胁迫下对植物生长,重金属转运和积累,光合作用及氧化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钙离子在植物生理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钙是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植物体内转导多种生理过程的胞内胞外信号物质之一。胞外Ca2+通过Ca2+通道内流进入胞质,并通过Ca2+-ATPase和Ca2+/H+反向转运蛋白外流,以保持胞质内低Ca2+浓度。同时为了应对植物发育和环境胁迫信号,Ca2+由质膜、液泡膜和内质网膜的Ca2+通道内流进入胞质,导致胞质Ca2+浓度迅速增加,产生钙瞬变和钙振荡,传递到钙信号靶蛋白(如钙调素、钙依赖型蛋白激酶及钙调磷酸酶B类蛋白,引起特异的生理生化反应),这一系列钙信号调节、应答机制构成了植物的钙信号系统。对钙转运系统、钙信号调节和放大及应答方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植物调控盐胁迫下离子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胁迫下,植物在细胞质溶胶中维持高浓度的K+和低浓度的Na+。植物通过调控K+和Na+转运蛋白和为这些转运蛋白提供转运动力的H+泵蛋白活性及其表达量来维持。尽管盐胁迫感受器蛋白仍不清楚,但是已明确鉴定其信号转导的一些中介化合物。迹象表明,一类蛋白激酶化合物SOS3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OS2能够被盐胁迫引起的钙信号激活。其CBL/CIPK复合物随后磷酸化和激活多种离子转运蛋白,例如位于细胞膜上的Na+/H+反转运蛋白SOS1。  相似文献   

8.
欧李果实富含矿质营养,尤以Ca、Fe含量为当今水果之冠,被人们誉为"钙果",本文综述了从欧李各器官矿质营养代谢的特点以及各器官之间矿质营养代谢的关系,初步概述了欧李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代谢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重点论述了茶树的铝、硒、钙营养特性和钙铝、硒铝互作的研究进展,并作出相应展望:对不同茶树品种,确定不同化学成分生成所需的最适铝浓度范围;茶树耐铝机理有待进一步探求;茶树对硒的吸收、转运途径和代谢机制有待进行跟踪和微观深入研究;研究茶树的硒遗传特性,以期为富硒茶树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钙硒互作对茶叶品质及茶叶中钙硒含量的影响,以期通过施用适宜配比的钙和硒肥,提高非富硒地区茶叶硒含量;探求铝硒钙互作对茶叶品质与茶叶中铝硒钙含量的影响以及互作机制,对"富硒、低铝、高品质茶叶"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铝胁迫下钙对小麦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元素含量测定和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比较铝胁迫下外源钙对两个小麦品种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提高铝胁迫下营养液中钙浓度,小麦对铝的吸收声速下降,铝从根往叶鞘和叶片的转运增加。根和地上部分铝积累之比下降;钙和磷吸收增加,根、叶鞘和叶片中钙、磷含量上升,品种Scout66比品种Altas66更为明显。铝和钙分布的变化也很明显,增加介质钙浓度后,铝在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中积累明显下降,中柱薄壁细胞没有铝分布,表皮中钙含量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归丸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肾组织中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其余组切除大鼠卵巢,造模成功后3个月进行各组干预。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骨密度(BM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钙转运通路(肾组织)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去势大鼠骨组织中新型上皮钙通道5(TRPV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大鼠骨密度均有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尼尔雌醇和左归丸均能不同程度上调去势大鼠肾组织中TRPV5蛋白、钠钙交换器(NCX1)蛋白、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和细胞膜钙汞(PMCA1b)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TRPV5蛋白表达率增加(P<0.05),而西药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较模型组蛋白表达率均下降(P<0.05)。结论 左归丸可通过上调肾钙转运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和降低大鼠破骨细胞中TRPV5蛋白的表达,而发挥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肾、骨组织中钙转运过程相关蛋白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方向、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白菜是喜钙作物,对钙的需求量较大且易在体内富集.目前白菜钙富集的代谢途径及分子机理尚未被完全解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钙水平(0, 0.2, 0.4, 0.6和0.8 g/kg)对‘黑叶五月慢’和‘上海六月慢’两个白菜品种生长及钙质量分数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初步探讨了白菜钙富集代谢途径和生物学信息,以及钙富集关键基因家族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钙诱导下,‘黑叶五月慢’和‘上海六月慢’地上部钙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4.0%~21.6%和6.6%~41.3%.两个白菜品种的地上部钙质量分数大小为‘黑叶五月慢’>‘上海六月慢’.转录组分析发现,钙处理下两个白菜品种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组分、转运和分解代谢通路、信号转导通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上.随着供钙水平的增加,两个白菜品种的BcECA和BcCAS家族基因表达量具有上调现象,BcECA和BcCAS家族基因表达量与钙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小琴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7):1456-1459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施硅肥、硒肥、黄腐酸钾和海中钙叶面阻控剂,探究4种叶面阻控剂对水稻各个部位镉(Cd)含量的影响,并计算Cd在水稻各组织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4种叶面阻控剂均能有效降低水稻各部位的Cd含量,其中黄腐酸钾阻控水稻茎、叶Cd积累的效果最好;硒肥阻控水稻籽粒Cd积累的效果最好;黄腐酸钾对水稻籽粒中Cd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茎-叶转运系数,而硒肥则是降低叶-籽粒转运系数,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和硒肥对减少水稻Cd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低镁处理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接种处理对枳(Poncirus trifoliata)砧‘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cv. Newhall]和‘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不同部位硼、磷、钾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镁处理提高了‘纽荷尔’下部叶硼、磷及上部叶钾、钙含量,却降低了‘椪柑’下部叶硼、上部叶钾及上下部叶磷、钙含量。在镁适量条件下,AM真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纽荷尔’上部叶硼含量与分配比例‘、椪柑’各部位(上部叶除外)硼含量与分配比例,同时还显著提高了‘纽荷尔’接穗茎和砧木茎磷、钙及下部叶钾、钙含量及‘椪柑’各部位钾、根部磷与钙、上下部叶钙含量。在低镁条件下,AM真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2个品种各部位硼(‘纽荷尔’上部叶除外)、磷(‘纽荷尔’下部叶除外)、钾(‘椪柑’下部叶除外)和钙(‘椪柑’根部除外)含量,尤以‘纽荷尔’明显。说明在低镁条件下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可促进枳砧‘纽荷尔’脐橙苗对硼、磷、钾和钙的吸收与转运。研究结果可为柑橘通过平衡施肥来克服营养缺乏黄化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是目前已知最大、功能最广泛的蛋白家族之一。大多数ABC转运蛋白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直接转运底物。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植物ABC转运蛋白在各种代谢产物的跨膜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橡胶的产胶代谢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类异戊二烯次生代谢.是影响橡胶产量的首要因素。相关实验结果显示,ABC转运蛋白可能参与橡胶树产胶代谢。本文介绍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ABC转运蛋白研究进展,并对ABC转运蛋白与橡胶树产胶代谢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低累积品种筛选是降低作物镉含量,减少人体摄入镉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分析了24个玉米品种苗期吸收、转运、累积镉的特性及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4个玉米品种对镉的吸收和转运存在显著性差异,地上部镉含量范围为40.8~83.8μg·g-1(以干质量计),根吸镉量为544~1 204μg·g-1(以干质量计),相差1倍以上;转运系数为0.060~0.297,不同品种相差4倍左右。地上部镉含量与每克根镉吸收量以及地上部镉含量与镉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4个玉米品种按地上部镉含量大小聚类划分低、中、高3个不同镉累积的类型。同时,玉米地上部镉含量与磷、锰、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对筛选出的镉低累积型玉米品种和3个钙易累积型、8个镁易累积型、1个锌易累积的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伟科702和登海652是兼具低累积镉和易累积营养元素特性的优势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在生物体中,糖的跨膜转运是由糖转运系统介导的,该系统由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或非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构成.细胞膜的糖转运不仅受构成转运系统的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还受蛋白质互作调节.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能够形成同源寡聚体、异源寡聚体,还能与一些非糖转运蛋白发生互作.  相似文献   

18.
磷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和植物体内磷素的再度转运是位于细胞原生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介导的需能主动运输过程。概述了植物吸收和转运磷素的生理特征,植物磷转运蛋白(PT)的结构、功能和PT及磷调节子Pho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突变体技术在植物磷吸收、转运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植物对磷素吸收和转运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国内外对小肽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的吸收特性以及影响吸收的因素。H^ -Na^ 转运体系、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等是小肽的主要转运方式。研究证实,小肽类转运系统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和不易饱和的特点。文章还介绍了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肽吸收的主要不同帮位。  相似文献   

20.
蔗糖转运蛋白在植物蔗糖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生物活性影响植物的生物量。本文从蔗糖运输、蔗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系统进化树构建、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介绍了蔗糖转运蛋白和新发现的SWEET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