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不育系212A和恢复系1521C组配的含144个单株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用RAPD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结合BSA法,对可育DNA池与不育DNA池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用分离群体进行检测。在690条RAPD引物、270对SRAP引物中,获得了与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Rf连锁的1个RAPD标记OPS11-850和1个SRAP标记M17E13-150,标记与基因Rf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8 c M和10.8 c M。  相似文献   

2.
利用组合不育系SXJLCMS1A×恢复系Z-119-99构建F_2育性分离群体,进行育性的遗传模式分析和恢复基因定位。结果表明,F_1群体全为可育株,F_2群体的可育株与半不育株经卡方测验符合1∶1的分离比例,说明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符合单基因配子体不育的遗传模式;利用F_2分离群体,采用445对大豆SSR引物对其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结果发现,该恢复基因与J连锁群的2个标记Satt674和Satt249连锁,距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7,9.6 c M。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6,(5):579-582
利用三系法生产大豆杂交种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产量。为挖掘大豆三系育性恢复基因,利用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CMS1A与恢复系AHH-8构建F2育性分离群体,开展不育系育性遗传分析及育性恢复基因初定位研究。结果表明,F1群体花粉镜检为半不育,成熟期植株结实正常;F2群体花粉镜检可育株与半不育株的分离比为1∶1,成熟期植株结实正常无不育株,从而推测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单基因配子体不育。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位于D1a连锁群上的2个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Satt184和Satt267,遗传距离分别为17.3,10.2 c M。因此,将恢复基因定位于D1a连锁群上,可为下一步精确定位恢复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3个与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TGMS)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C365-1、S2-40和In Del37,对云南低海拔(260 m)早季种植的2个籼稻TGMS株系配制的杂交组合的F2和F3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的146个单株(126个TGMS单株和20个可育株)及经多代自交获得的15个TGMS株系的基因型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只有标记C365-1在来自两个群体的不育株和可育株DNA池间显示出多态性。不育株DNA池产生两个PCR片段,分别为418 bp(定名为C365-418 bp)和344 bp(定名为C365-344 bp),而可育株DNA池只产生C365-418 bp片段。经克隆测序比对,显示多态性的C365-344 bp片段与水稻第2染色体上的OJ1001_D05克隆的DNA序列相似性为84%,与TGMS基因ptgms2-1和tms5的距离约为19.1 kb;与水稻第6染色体上的OJ1001_B06.3和OJ1001_B06.4两个克隆间隔区的DNA序列的相似性为98%,与TGMS基因TMS相距约1 c M。在146个单株中,标记C365-1的基因型值与单株育性表型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44,达极显著水平。来自15个TGMS株系的每一个株系都显示出与不育株DNA池相同的带型。以上结果说明,PCR标记C365-1可较为有效地鉴别水稻TGMS株携带的TGMS基因,该标记可作为水稻TGMS株基因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5.
利用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定位水稻核育性恢复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397条SSR引物对D62A和红米水稻红宝石B的杂交F2代不育可育分离群体及双亲的12条染色体进行筛选,定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发现在第7染色体上找到与主效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182,遗传距离是7.4cM。  相似文献   

6.
温敏型亚麻雄性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的RAPD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优化组合,建立了适合本试验的亚麻基因组DNA最佳RAPD反应体系;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利用1S×Argus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所构建的可育基因池(BF)和不育基因池(BS)进行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分析.经多次重复试验,在所用的24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条多态性引物S1113,其序列为:CACGGCACAA.S1113在可育基因池中扩增出大小约为450 bp的多态性DNA片段,暂命名为S1113450,可能与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可育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提高番茄雄性不育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利用一个与苗期绿茎基因紧密连锁的花粉败育型材料为母本,以一个苗期紫茎可育系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通过BSA法建立不育、可育DNA池,筛选多态性的SRAP分子标记。结果从544对SRAP引物组合中获得了4对呈多态性的引物组合,此4对引物组合在两DNA池间共有12个多态性位点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的位点标记对60个F2群体进行遗传鉴定及连锁分析;最终获得1张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与不育基因连锁的特异位点标记共5个,分别是C10B9_1、C10B9_2、C10B9_4、C10B9_3和C10B8_2,其与不育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3 cM、3.3 cM、3.3 cM、3.3 cM和13.7 cM。同时,获得1张雄性不育等位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与不育等位基因连锁的位点标记共7个,分别是C10B8_4、C10B8_8、C10B8_9、C10B8_6、C10B8_7、C9E6_2和C9K6_2,其与不育等位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7.3 cM、1.7 cM、1.7 cM、0.0 cM、0.0 cM、13.7 cM和21.2 cM。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筛选出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显性不育基因跟踪、鉴定,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转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方法】以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分离群体B00160([938A ×太NB]-2X3-1X2)的115个单株为试材,采用BSA方法和RAPD技术,对40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一个与核基因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距离为1.74 cM的RAPD标记M264300。将该多态性片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设计了一对长20 bp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化成为SCAR标记SM264300。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61 cM。利用该SCAR标记对另外2份育性分离群体的不育基因进行检测,准确率达到100%。【结论】该标记可用于大白菜核显性不育基因转育过程中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加速油菜不育基因转育、提高育种选择效率,利用SRAP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827AB核不育两用系的可育和不育基因池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表明:88对SRAP引物只筛选到1个与827AB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的标记,即me2em10-510;该标记的F2群体单株验证准确率为98.28%.该目的标记me2em10-51...  相似文献   

10.
用(V9112 89A/ /济南13/ 97美斯6 )三交F1代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利用1BS和1DS上的SSR引物对两池和亲本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研究,发现1BS上的4个引物GWM11、GWM18、GWM2 6 4和GWM2 73在两亲本间有稳定差异,但1DS上没有找到有差异的引物。通过在分离群体上验证,发现这4个1BS上的引物与育性恢复基因间的交换值均大于5 0 %。推测,V型不育系不适于用三交F1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萝卜(Raphanus sativusL.)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3种蔬菜作物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分葱(Allium fistulosumL.var.caespitosum Makino)根系及其地上部水浸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葱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液对黄瓜、萝卜和白菜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对黄瓜和萝卜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白菜的萌发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其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蔬菜栽培制度中,分葱可与黄瓜和萝卜进行合理的轮作与间套作;但可能不适宜与白菜进行轮作或间套作。  相似文献   

12.
W. L. SCOVILLE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了落花生、扁豆、黑大豆、绿豆、豇豆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5种药材的显微特征清楚,差异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将亚麻与红麻的愈伤组织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离出原生质体,然后利用PEG法使这2种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用2%纤维素酶+1%果胶酶+0.55mol/L甘露醇处理材料,酶解6h后,可以获得大量游离的、圆球形的原生质体;利用40%PEG6000及0.3mol/LCaCl2溶液(含9%甘露醇,pH9.5)将这2种原生质体融合,可以获得稳定的杂合细胞。  相似文献   

16.
17.
ELVIN L. VERNON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增强UV-B辐射对胡椒薄荷氨基酸及药用次生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影响.方法:人工模拟生长环境中紫外辐射增强处理胡椒薄荷,用分光光度法测胡椒薄荷内黄酮质量分数,氨基酸采用日立L-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薄荷挥发油中主要药用成分质量分数测定采用Agilent 6820气相色谱仪(配氢火焰检测器FID,美国安捷伦公司)测定.结果:0.15W/m2紫外胁迫下胡椒薄荷体内黄酮质量分数显著升高,Glu,Lys,Gly,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Leu,Phe质量分数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蛋白质质量分数在UV-B胁迫后20d和30d显著降低;0.35W/m2紫外胁迫下黄酮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在30d时达到峰值,Glu,Gly,Leu,Tyr,Phe,Arg质量分数及9种药用氨基酸之和均在前40d明显下降,蛋白质质量分数在处理的后20d显著降低,而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质量分数显著上升.结论:低强度UV-B辐射促进了芳香族氨基酸Phe和支链氨基酸Leu的合成,而高强度UV-B胁迫降低了胡椒薄荷中药用氨基酸的质量分数,UV-B胁迫增强下胡椒薄荷可以通过增加黄酮、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等药用次生代谢产物来提高对UV-B辐射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