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粮食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我国粮食安全要立足于粮食基本自给,因此,粮价的制定,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业“走出去”也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补充。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要把粮食作为基础性公共产品,完善四个利益调节机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际大合作和国家粮食安全,也是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一个敏感领域。本文结合最新国内外相关动态,尤其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外交表述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提出了有关中国农业"走出去"、走得好的新理念、新策略和新思路,即做好做大国际粮食安全的大蛋糕,在帮助全面提升全球粮食安全的状况下,从外围缓解不断增长的国内粮食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既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出路.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慢、规模小、效益低以及缺乏集团优势等,影响了“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该研究借鉴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国际4大粮商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的含义是同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但对我国来说,无论在哪个阶段,总量安全的目标应当优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其他目标。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粮食总量供给安全构成了隐患。从粮食总量供给安全的角度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分析,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在立足国内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全球粮食市场均由少数的跨国公司所垄断,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的粮食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国际粮食市场的机会,通过与国外进行农业合作不但可以直接使我国农业实现走出去,而且可以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自身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本文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比研究沿线国家基本政治、经济及人文环境,探究河南在与这些国家进行的农业合作路径,我省农业要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自身农产品附加值,需要从加强政府规划、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技术合作基础等方面实现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发挥自身的综合比较优势,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建立了一个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新友谊农场. 新友谊农场于2011年筹建,2012年8月10日揭牌,其使命是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供给总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国国有农业企业“走出去”做样板,为中国国企在境外实现“高效益、高产出、高质量”探索新路子,对开展中俄农业区域交流与合作、边境地区的稳定、邻国人民友好相处、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实现区域内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农场的建立还有利于优化现代农业开放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沿边开放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了黑龙江垦区集团化改革完成之后,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种植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良种繁育、示范区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粮食产能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国内外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阐述了塔吉克斯坦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了中塔农业合作现状,展示了中塔农业合作的前景,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明确了以我为主、统筹兼顾的原则,确立了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完善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体制机制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出了大力加强领域外交和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这不仅为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农业外经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立足省情,制定措施,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就成为当下最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成就巨大,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储备水平明显提升,但粮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多边关系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也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十四五”期间从强化国民粮食安全教育、严格把关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相关工作、加强耕地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爱农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农业经营新模式探索、健全农业相关金融服务体系和加大农业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出发,加快从品种、生产、储备等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程度的提高。提高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措施:进口部分粮食,推进土地整理战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粮食安全的观念、制度与技术创新思路。在粮食安全观念创新上,要树立“大粮食”观念,逐步实现粮食的数量安全、经济安全和营养安全三级目标,确保粮食增产与增收同步,并重点保障口粮安全,开放非口粮市场。在粮食安全的制度创新上,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强化耕地评审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粮食市场购销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粮食产购中的调控与管理力度。在粮食安全的技术创新上,着重调整粮食产销的区域布局,推行多熟超高产生产技术,构建“大粮食”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中国粮食增产背后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未来发展阶段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并从大力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不断完善粮食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农业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我国农业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围绕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讨我国农业应用研究今后的工作重点及发展策略,提出了加强农业应用研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无法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的困境,克服该困境能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粮食安全和吸纳劳动力视角,通过经济学分析构建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特征,探讨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目标的策略。研究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只有大中型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具有稳定的粮食种植倾向,新型农业主体在与农产品要素相结合时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吸纳作用,建设销售型合作社可有效提高粮食种植的经营稳定性。合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分管理,是摆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提出扶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种粮大户,严格限制下乡工商资本的经营范围,鼓励农户成立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社。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粮食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引入粮食安全系数,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作物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等都是影响粮食安全系数波动的重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趋于减弱,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和城市化率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作用正不断增强;自然灾害从近期和长期来看都会加重粮食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依据甘肃省统计年鉴等资料,分析了1978-2011年间甘肃省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的波动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增加投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更新粮食安全观念,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经济效益;统筹协调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等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营以前,粮农属于收入最低的群体,努力种粮也不能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离开粮食 生产行业,可以提高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水平。而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会出现 不一致现象。解决不一致现象,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使种粮收入大幅度提高,使粮 农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样,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粮农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才能相一 致。同时探索耕地产权自有的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作为财产的价值和功用,增强耕地吸引力,激励更有竞争力的劳动 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推动粮食生产有序开展,保障粮食安全,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疫情之下农业用工难、农资供应紧张、传统的技术下乡服务停滞、跨区耕作受阻,加之今年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和挑战加大。建议将粮食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支持春耕生产和双季稻面积恢复,保障重要物资运输通道畅通,开展多形式农业科技服务,健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预警机制,构建新型粮食生产支持体系,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任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36-4237
首先,介绍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指出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飞速发展既解决了河南省人民的温饱问题,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保持了全社会大局稳定,又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次,考虑到研究对象为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信息,对数据及其分布的限制要求少,一般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M(1,1)模型进行灰色预测。为确保所建立的灰色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并应用于实践预测,该研究采用残差检验法。再次,选用1996~2008年河南省粮食产量数据,建立河南省粮食产量灰色预测模型,经灰色系统建模软件运算得到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在今后的发展中仍将呈现平稳攀升的态势,反映了粮食产量变化的规律。最后,规划将预测目标分为3个阶段,通过分析指出,规划目标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