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5个不同遮阴强度试验区(全光处理、遮阴强度80%、遮阴强度60%、遮阴强度40%、遮阴强度20%,分别记为对照、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内栽植赤松幼苗,测定生物量、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光合特性,分析植株构型变化,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赤松生长和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区地径最大,3年总生长量48.8 cm,高于其他处理区18.06%~34.43%。总生物量依次为对照区Ⅳ区Ⅲ区Ⅱ区Ⅰ区。对照区一级侧枝最多,Ⅰ区最少。Ⅱ区和Ⅲ区平均枝长较长,Ⅰ区枝长最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对照区呈"双峰"曲线,且对照区光合速率平均值最大,其他处理区都呈"单峰"曲线。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可见,全光条件对赤松幼苗生长有利,而适当遮阴(遮阴强度低于20%)不影响赤松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SR17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硼量处理(0、2.5、5.0、7.5、10.0、12.5 g·株-1硼砂),分析不同施硼量对0.6 a黑木相思顶梢表型、叶片性状以及不同林龄(0.6 a和1.6 a)植株株高、胸径、地径、冠幅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施硼量对黑木相思人工幼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硼处理(0 g·株-1,CK)会导致植株发生严重的顶梢枯萎、叶片呈黄红色,甚至脱落的表型,而施硼处理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当施硼量达10.0 g·株-1时,黑木相思无缺硼症状。施硼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叶长、叶宽、叶周长、叶表面积的增加,相较于CK处理,12.5 g·株-1(B5)施硼量处理叶长增加17.53%,叶宽增加12.68%,叶周长增加16.77%,叶表面积增加29.15%。施硼量在12.5 g·株-1时可以显著促进不同林龄黑木相思株高的生长,分别较CK处理增加14.20%和62.2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环境因子对兴安落叶松原始林生态系统CO2浓度及其δ13C动态的影响,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过程,为模拟和预测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馈机制以及科学评估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对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不同物候期、不同高度的CO2浓度及其δ13C进行连续高频观测,并分析环境因子与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不同高度的CO2浓度在生长季和日尺度上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展叶期(522.34μmol·mol-1)和凌晨(782.81μmol·mol-1),谷值分别出现在落叶期(406.07μmol·mol-1)和中午(379.72μmol·mol-1);δ13C变化趋势与CO2浓度相反;2)CO2浓度随垂直高度升高而减小,δ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舒兰市人工造林的蒙古栎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和高氮(HN,100 kg·hm-2·a-1) 3种氮浓度处理,模拟自然氮沉降,揭示蒙古栎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性随氮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LN处理下,蒙古栎幼苗的苗高和地径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8.68%和23.34%,叶绿素相对含量较CK升高了13.17%。在HN处理下,蒙古栎幼苗叶片的气孔导度(Gs)较LN处理下降了37.81%,最大羧化速率与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CK及LN处理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LN处理提升了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Pn,从而促进了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幼苗的光合生产力(G);而HN处理则引起Gs的下降,削弱光系统电子传递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机制,以半年生幼苗为对象,在不同光照强度(CK、L1、L2、L3,即遮荫度分别为0%、25%、50%和75%)下,比较其生长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大,丹霞梧桐苗高、地径的净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比叶重呈下降趋势,但比叶面积呈上升趋。其生长量、生物量均以L1处理最高,苗高、地径净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分别为28.94 cm、0.99 mm和25.16 g·株-1。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其净光合速率增长幅度表现为CK> L1> L2> L3;在全光照条件下,丹霞梧桐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6.12 mmol·m-2·s-1)、光饱和点(24.33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1.41μmol·m-2·s-1)。PC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丹霞梧桐生长及光合参数呈显著相关性。在光照胁迫处理下,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为揭示枸杞果实品质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系统进行CO2浓度升高处理(800±20μmol·mol-1),以自然环境CO2浓度(400±20μmol·mol-1)为对照,处理60天后收集幼果期、青果期、转色期、红果期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测定其糖组分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1) CO2浓度升高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过程中半乳糖、蔗糖和总糖的积累,红果期半乳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升35.71%、23.18%、19.57%和12.23%(P<0.05)。2) 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夏枸杞发育期根、茎、叶和果实组织中苹果酸合成酶(LbMS)、中性转化酶(LbAI)、蔗糖磷酸合成酶(LbSPS)及蔗糖合成酶(LbS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α-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黑龙江省24种茖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不同茖葱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关性数值,并通过一系列软件对上述相似性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茖葱种质间遗传距离较远,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软件可以将黑龙江省24份茖葱种质聚类分为两大类群Ⅰ和Ⅱ,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又各分为2个亚类群,聚类结果反映的不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其种植地点有一定关联。SS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亲缘关系近的品种有伊春五营翠北林场和伊春新春林业局北沟林场,另外,鹤北金矿林场、同江前进农场和伊春红星林业局汤北林场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茖葱种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黑龙江省茖葱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氮添加对油茶幼苗养分积累和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等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探究氮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与碳、磷等互作关系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可为油茶苗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1(N0,CK)、5 mmol·L-1(N1)、10 mmol·L-1(N2)、15 mmol·L-1(N3)、20 mmol·L-1(N4)共5个氮浓度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油茶苗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计算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元素化学计量比。【结果】氮添加显著提升油茶体内N素含量,各器官N含量均在N3水平下达到峰值。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C、P含量和叶片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和茎部C、P、K含量保持不变。中高浓度氮素(N3、N4)能促进油茶苗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N4处理促进作用最大。氮浓度处理改变了养分的分配格局,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养分占比下降,叶片养分比例升高。氮添加降低了N素利用效率,对P、K利用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敦化市13年生长白落叶松退耕还林林地上,对土壤进行对照(处理A)、去除凋落物(处理B)、去除凋落物并切根(处理C)3种处理,用CI-340光合作用系统对处理后的土壤进行呼吸观测。结果表明:5—9月生长季土壤平均呼吸速率(RS)为2.47μmol·m-2·s-1,凋落物平均呼吸速率(RL)为0.48μmol·m-2·s-1,自养呼吸速率(RA)为0.27μmol·m-2·s-1,异养呼吸速率(RH)为1.72μmol·m-2·s-1。RL、RA、RH占总RS的百分比依次为19.43%、10.93%、69.64%。在生长季节,3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均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7月;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指数Q10...  相似文献   

10.
采用遮荫棚设置与全光(100%)对照,研究透光74.2%(Ⅰ区)、透光38.7%(Ⅱ区)和透光Ⅲ区(9.7%)的光照强度下与刺五加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刺五加当年生苗高、基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都以Ⅰ区为最高,新萌枝条数以Ⅱ区最多,商品芽则以对照区质量最大。光合速率日变化中,对照区出现"双峰"曲线,其他处理区都是"单峰"曲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与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一致。光合生理参数大小依次是CK(对照)区、Ⅰ区、Ⅱ区、Ⅲ区。表明刺五加有耐荫性,适当遮荫有利于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刘丽娜 《防护林科技》2021,(1):49-51,66
针对辽宁朝阳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将黑果腺肋花楸这一优良生态经济型树种应用于山地造林实践中,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朝阳山地黑果腺肋花楸栽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4种整地方式(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梯田)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修筑水平梯田法为最佳的整地方式,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成活率和...  相似文献   

12.
以尾巨桉(DH32-29)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氮平衡指数(NB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值)、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指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8个10~140 mg·kg-1浓度镉(Cd)盐溶液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 Cd 胁迫处理下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低浓度(10 mg·kg-1)Cd 处理对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无明显影响。当 Cd 浓度大于20 mg·kg-1,随着 Cd浓度的逐渐增大,其对尾巨桉幼苗的伤害程度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生物量减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NP、NBI)均下降,qP 无明显变化, MDA 含量升高。Cd 浓度大于60 mg·kg-1以上时,尾巨桉幼苗生长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症状和生长停滞现象。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g·kg-1)Cd处理下尾巨桉幼苗能正常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大,Cd 处理对尾巨桉的形态和生理特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结合部分桉树适生区土壤 Cd 含量调查及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尾巨桉具有一定修复 Cd 污染区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嘉氏羊蹄甲Bauhinia galpinii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嘉氏羊蹄甲带腋芽茎段诱导的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0.05 mg·L-1 NAA,诱导率为80.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0.50 mg·L-1 6BA+0.40 mg·L-1IAA,增殖系数达4.6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0 mg·L-1 IBA +0.50 mg·L-1NAA+0.10 mg·L-1 IAA +15 g·L-1 蔗糖+7 g·L-1卡拉胶,生根率达98.00%;最佳移栽基质为:V(黄心土):V(泥炭):V(珍珠岩)=1:3:1,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86.7%。试验建立了嘉氏羊蹄甲组织培养体系,提高了嘉氏羊蹄甲增殖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以雪果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质、激素和浓度的对比试验,探讨基质、激素和浓度对雪果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河沙为基质雪果扦插生根率最高,可达90%,生根数最多,达40.40条,以4∕5园土+1∕5珍珠岩配比的基质,其扦插生根率仅为50%,生根数为20.80条;不同激素和浓度对雪果插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 (50 kg·hm-2a-1)、N2 (100 kg·hm-2a-1)、P (50 kg·hm-2a-1)、N1P (50 kg·hm-2a-1+50 kg·hm-2a-1)和N2P (100 kg·hm-2a-1+50 kg·hm-2a-1)。试验测定了不同深度表层土壤(0~5 cm、5~10 cm和10~20 cm)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指标,分析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0~20 cm土层当中,P和N1P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 <0.01),N1P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P增加了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2)N1P和N2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但与N2一样降低了土壤pH值。P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碳、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H值显著升高。3)P显著增强了5~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N1P显著增强了1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在蓄水量当中,P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4)施肥6 a后杉木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杉木林土壤上升29.75%,5.45%,20.99%和10.50%。土层分析当中,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0~5 cm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且表现为: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5)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土壤蓄水性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速效钾与毛管蓄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最大蓄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pH值与渗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孔隙度与渗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综合6种施肥处理分析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施用低浓度氮肥与磷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人工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为该地区杉木林地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给湘南地区千年桐林药间作提供技术支撑,在湘南地区选择已进入盛果期的4年生千年桐,分别设置千年桐+草珊瑚(Ⅰ)、千年桐+玉竹(Ⅱ)、千年桐+山豆根(Ⅲ)、千年桐+金银花(Ⅳ)、千年桐+菊花(Ⅴ)、千年桐纯林(Ⅵ,作为对照)这6种种植模式进行了林药间作试验,观测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千年桐的产果量、药材产值、林地土壤水文效益和土壤冲刷量,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Ⅱ和Ⅳ的千年桐单株产果量最高,分别为7.17、7.13kg,其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2)模式Ⅳ的药材产值最高,每hm2可达10.8万元;3)模式Ⅰ、Ⅲ、Ⅴ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分别为1799.7、1776.4、1817.2t·hm^-2,且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4)模式Ⅰ、Ⅱ、Ⅲ、Ⅳ、Ⅴ的土壤冲刷量分别为299.3、329.2、396.7、423.7、410.3t·km^-2,都显著低于模式Ⅵ(对照,504.5t·km^-2);5)模式Ⅳ的综合效益最高,而模式Ⅰ、Ⅱ、Ⅲ、Ⅴ的综合效益依次次之,综合效益最差的为模式Ⅵ(对照)。  相似文献   

17.
遮阴处理对‘绿岭’核桃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绿岭’核桃对光照的需求及适应性,研究了不同遮阴程度(80%、50%、30%)对‘绿岭’核桃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0%遮阴处理核桃种仁的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57.38%,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3.08%和3.53%;80%遮阴处理的核桃单果质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8.34 g,其纵径、横径和侧径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36.07、26.6、26.59 mm;80%遮阴处理的核桃密度和硬壳厚度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0.46 g/cm3和0.66 mm;不同遮阴处理的坏果数量极显著高于CK,80%遮阴处理的坏果数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达到216.83个/株;80%遮阴处理的内果皮发育不良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达到68.17%;不同遮阴处理的核桃产量极显著低于CK,80%遮阴处理下的核桃产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1.04 kg/株。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以滇产岩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相对光照强度(全光照CK、遮阴40%、30%和20%)对其全株生物量、叶片生物量、根状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比、根状茎生物量比、根冠比、岩白菜素及熊果苷含量、岩白菜素和熊果苷单株产量10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光照对照的岩白菜所测定性状均极显著地低于3个遮阴处理的岩白菜;(2)3个遮阴处理间在株叶片干重和岩白菜素单株产量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岩白菜素含量上,遮阴40%和30%处理问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极显著地高于遮阴20%处理;(3)根状茎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在40%处理下最大,而叶生物量比是在遮阴30%处最大;(4)在根状茎单株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熊果苷含量和熊果苷株产4个指标上,40%光强处理极显著地高于遮阴30%和20%的2个处理,遮阴30%和遮阴20%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10个产量和品质指标,遮阴40%为栽培岩白菜的最佳相对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5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25μ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1.25 U、DNA 模板60 ng、引物0.8μmol·L-1。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按94℃变性1 min,51℃退火3 min,72℃延伸2 min,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以1年生桢楠幼苗为材料,设置5个氮水平CK(0)、N1(5.7 g·m-2·a-1)、N2(11.4 g·m-2·a-1)、N3(19.0 g·m-2·a-1)和N4(38.0 g·m-2·a-1),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均促进了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的增长,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和叶面积均以N3处理最高,分别为CK的3.93、1.51和1.33倍;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生物量,各施氮处理下整株鲜重分别较CK提高了22.15%、31.53%、96.45%和45.82%,以N3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均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N3处理的桢楠幼苗质量最佳,说明适度氮沉降能促进幼苗生长,但更高水平的氮沉降可能会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