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霉菌毒素(mycotoxins)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是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之一,而黄曲霉毒素B1(AFB1)又是其中毒性最大的一种。20世纪60年代,发现摄食饲料中含AFB1的虹鳟会导致肝病(肿瘤)等暴发性流行病。但整体而言,黄曲霉毒素在水产养殖动物中的代谢机理和毒理学研究尚不完整,目前也仅涉及少数品种。黄曲霉毒素对水产养殖的危害较大,会导致高死亡率,降低养殖动物品质。基于上述问题,本综述主要阐述了以下3方面问题:1整理目前国内外对AF/AFB1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不同养殖水产动物的致毒机理;2比较分析了AFB1在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中的代谢机制;3提出黄曲霉毒素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动物毒理学(Toxicology in animals)是动物中毒学和毒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研究重点在于毒物及其与动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和毒性作用机理,动物中毒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有毒物质的防除或利用。本文涉及近代动物毒理学的发展、我国动物毒理学的主要成就以及动物毒理学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对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处理和信息建模手段,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生物体的代谢状态。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药物毒理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基础兽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研究价值。结合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策略及在动物药物代谢、中兽药研发和动物疾病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对代谢组学的概况,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的研究,虽在动物营养和饲料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但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主要阐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中的应用,为更全面、深入地运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微生物、食品学、营养学、毒理学、药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随着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向宏观扩展和微观的深入,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将会成为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从代谢组学的提出、代谢组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从在研究营养素与机体的相互关系中的应用、用于饲料营养对动物机体影响的评价、用于研究动物消化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及代谢组学在发酵饲料开发中的应用5个方面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喹烯酮及其代谢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报道,建立起喹烯酮代谢组群,然后采取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对它们的毒理活性进行比较分析,采用ADMET Predictor 6.5软件对各代谢组群的毒性作用进行预测,最后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对毒性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探讨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毒理活性关键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性较大,可以为喹烯酮的代谢毒理学研究和食品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数据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期兽医毒理学的发展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兽医毒理学介绍 兽医毒理学又称动物毒理学,它作为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动物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引起动物中毒和死亡的原因和机理;急性中毒后动物是否能完全恢复;在短期接毒或急性中毒后,化学物质是否会产生持续的毒性作用;长时间、低剂量接毒是否会产生诸如减少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或影响其繁殖功能等的微细效应;毒物间协同作用的范围;毒物在食品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1 兽医毒理学介绍兽医毒理学又称动物毒理学 ,它作为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动物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 :引起动物中毒和死亡的原因和机理 ;急性中毒后动物是否能完全恢复 ;在短期接毒或急性中毒后 ,化学物质是否会产生持续的毒性作用 ;长时间、低剂量接毒是否会产生诸如减少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或影响其繁殖功能等的微细效应 ;毒物间协同作用的范围 ;毒物在食品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等问题。对现代毒理学来说 ,进行毒物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它能阐明接触…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二肽作为动物细胞的呼吸燃料和机体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前体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生理功能,越来越成为营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同时,作为一种外源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谷氨酰胺二肽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以及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谷氨酰胺二肽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饲粮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索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活动和功能作用,对反刍动物健康和促进饲草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传统瘤胃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组学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对瘤胃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功能进行解释,宏组学联用为系统理解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物质分子机理提供新方式,并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围绕宏组学技术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药物毒理学和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兽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因其可通过研究生物过程的终端代谢产物来考察生物过程的整体变化及代谢轮廓特征而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热点,代谢组学在医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食品科学、营养学等领域均有较多研究和应用,但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较为欠缺。本文就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其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了解水产动物营养代谢及营养素对机体合成代谢影响的内在机理,已经成为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针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水产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营养素与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营养素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概述了该方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针对水产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饲料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对食品和饲料中抗营养作用物质的深入认识和研究,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毒性作用,称之为毒素;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抗营养作用,则称之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简称ANFs)。抗营养因子可定义为“植物代谢产生的并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有些抗营养因子表现一些毒性作…  相似文献   

15.
霉菌毒素是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它是引起人类和动物不同毒性反应的一组化学物质,主要由丝状真菌的菌丝产生。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等负面作用。主要综述了生鲜乳中霉菌毒素的来源、种类、代谢转化、限量规定、毒性作用及防控措施,以期为生鲜乳中霉菌毒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鹿科动物具有生理周期性骨质疏松的矿物质代谢特点,利用鹿科动物作为骨质疏松研究模型是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本文综述了鹿科动物骨质疏松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利用代谢组学等技术,筛选负责调控骨质疏松恢复的关键因子,为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机理及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鹿科动物具有生理周期性骨质疏松的矿物质代谢特点,利用鹿科动物作为骨质疏松研究模型是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本文综述了鹿科动物骨质疏松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利用代谢组学等技术,筛选负责调控骨质疏松恢复的关键因子,为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机理及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理学、药理学、植物学等各个领域,但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起始阶段。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代谢组学将会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代谢组学概念、特点、代谢组学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和基于NMR技术的代谢组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乳汁是为新生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的最佳食物。除了为新生哺乳动物提供营养外,还含有大量小分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在母体和新生哺乳动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系。在对乳汁的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分析可以挖掘其中小分子物质的变化情况,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够将关键代谢标志物呈现,并预测营养素等对乳汁代谢组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总结了人类乳汁和奶牛乳汁分析中应用到代谢组学技术的文献,并结合其他关于乳汁或代谢组学的研究,阐述了乳汁中部分低丰度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未来在乳汁分析中的潜在方向,以期为揭示乳汁代谢组的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苏丹红是人工合成的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属工业染料,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主要分为Ⅰ、Ⅱ、Ⅲ、Ⅳ四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目前尚无对人类致癌的证据,但其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苏丹红在体内能够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主要包括苯胺、萘酚等,均为有毒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表明,苏丹红对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致氧化损伤、皮肤过敏等毒性作用。但人们对苏丹红的代谢机理、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为加深人们对苏丹红的了解,文章就苏丹红的毒性作用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