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库尔勒香梨的绿色、安全果实脱萼方案。【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母梨剂、氟硅唑、苯甲·丙环唑、美翠、金村秋进行脱萼处理,喷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脱萼剂的不同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脱萼率及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等外观和内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母梨剂处理后,脱萼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果形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效果较好的是处理T2(2 000倍液盛花期喷施1次),脱萼率为79.28%,对果实品质无不良影响。氟硅唑处理后,脱萼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不同氟硅唑处理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均低于对照,且呈现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脱萼效果较好的是处理T6(4 000倍液,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脱萼率为98.68%,比对照提高了49.50%,平均单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苯甲·丙环唑处理后,脱萼率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脱萼率呈现随处理浓度增大而提高的趋势,果形指数、心果比和果柄长度均低于对照。脱萼效果比较好的是处理T12(4 000倍液,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脱萼率为88.43%,比对照提高了39.25%,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技术处理下‘小叶紫’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Sao Paulo’的开花效果,形成可量化应用的三角梅花期调控技术体系,本研究以‘小叶紫’三角梅为试验材料,采用修剪强度(重剪、中剪和轻剪)、修剪时间(预定开花前80 d、70 d、60 d、50 d进行修剪)、施肥浓度(0.5%、0.3%、0.1%、0氮磷钾复合肥)和生长调节剂(75 mg·L-1乙烯利、2 000 mg·L-1多效唑和2 000 mg·L-1矮壮素)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强度、不同修剪时间、不同施肥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均对‘小叶紫’三角梅花期调控有显著效果,其中不同修剪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的花期影响较大,较不修剪处理均能提前进入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延长植株的整体花期,尤其以重剪处理、预定开花前60 d修剪处理的‘小叶紫’三角梅开花效果最佳;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和对照同时进入现蕾期和初花期,但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均延长了植株的盛花期持续时长和花期,0.3%浓度氮磷钾复合肥处理同对照相比,花期延长了10 d;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多效唑、盛之丰、真果力和硼砂在刺槐花期对结果性状一致的同一树龄无性系的不同单株进行了叶面喷施和灌根及干基磕伤(环剥、环割)处理,分别做了8个试验,经L_8(2~5)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初步获得了幼龄刺槐种子园促果技术的可行方案为:用40%多效唑600X液灌根,并辅之以真果力、硼砂0.3%喷冠和干基环割。找出了刺槐促果的主要措施为用40%多效唑600倍灌根;一般措施为用真果力、硼砂叶面喷施或灌根和干基磕伤;次要措施为用盛之丰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4.
赤霉素及多效唑对3种草本花卉花期与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与多效唑对3种草本花卉金盏花、雏菊及三色堇的全株进行了喷施处理,分析了其对3种花卉开花起始时间、花期持续时间及株高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是:(1)合适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喷施具有促使金盏花、雏菊及三色堇提前开花、缩短花期与增加株高的作用,而合适质量浓度的多效唑喷施正好相反,其具有推迟开花、延长花期与减小株高的作用;(2)在一定的范围内赤霉素的质量浓度与3种花卉花期的长短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p<0.05或p<0.01),而多效唑的质量浓度与3种花卉的花期呈正相关,其中三色堇的花期天数与多效唑质量浓度间的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3)100 m g/L的赤霉素喷施可使金盏花、雏菊及三色堇分别提前18.0 d、11.0 d和12.4 d开花,并使其花期持续时间分别缩短3.7%、11.0%和18.3%,结实期株高分别增加86.6%、37.0%和101.6%;(4)100 m g/L的多效唑喷施可使金盏花、雏菊及三色堇分别推迟19.7 d、12.0 d和18.4 d开花,并使其花期持续时间分别延长11.0%、38.4%和31.1%,结实期株高分别减小39.4%、53.3%和41.6%.  相似文献   

5.
以生长良好的紫穗槐播种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1、5、10、15、20 mg/L),测定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下幼苗生理特性指标参数,研究多效唑对紫穗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紫穗槐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不断提高,最高达到86.9%;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增加的趋势,最高达到35.43 mg/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最高达到173.25 mg/g;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先增加后降低,最高达到472.18 U/(g·min);丙二醛含量则是逐渐降低,最低为15.93μmol。认为将多效唑作为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通过叶面喷施可对植物形成逆境胁迫,但植物会通过调节细胞的渗透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来缓解逆境胁迫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56-61
花期调控是三角梅景观应用的关键技术。于2018年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对‘小叶紫’三角梅盆栽苗进行控水与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探讨控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紫’三角梅最佳控水时间为15 d左右,能提前盛花期且显著提高花量。在控水条件下,结合喷施CCC、缩节胺、6-BA、B9对‘小叶紫’盛花期无明显影响;PP333 300 mg·L(-1)、GA 50~200 mg·L(-1)、GA 50~200 mg·L(-1)、ETH 50 mg·L(-1)、ETH 50 mg·L(-1)能提前‘小叶紫’盛花期;CPPU 0.5、1.0、2.0 mg·L(-1)能提前‘小叶紫’盛花期;CPPU 0.5、1.0、2.0 mg·L(-1)能推迟‘小叶紫’盛花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外源6-BA对油橄榄光合特性的影响,了解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油橄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海口林场油橄榄种植园51年生油橄榄为研究对象,在生殖生长期使用200 mg/L 6-BA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任何药剂的油橄榄为对照,对比分析始花期、盛花期、幼果期和熟果期油橄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E_(WU))的差异,了解产量与各光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油橄榄生殖生长期,叶面喷施6-BA能显著提高整个生殖生长期的SPAD值、P_n、E_(WU),提高油橄榄始花期、盛花期和幼果期的G_s,降低油橄榄始花期、盛花期和熟果期的T_r,从而提高E_(WU),但对整个生殖生长期的各光合指标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影响。油橄榄整个生殖生长期SPAD值和P_n呈直线上升的趋势,G_s和E_(WU)呈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T_r呈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此外,油橄榄产量与始花期、幼果期的P_n,幼果期的G_s,始花期、盛花期和幼果期的E_(WU),始花期、盛花期、熟果期的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熟果期的G_s及始花期、盛花期和熟果期的T_r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叶面喷施6-BA能提高油橄榄的光合特性,但不影响油橄榄整个生殖生长期的光合进程。选择适宜的时期叶面喷施6-BA有益于油橄榄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麻疯树结实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麻疯树的花蕾期至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开展了多效唑对麻疯树生长影响及种子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对麻疯树具有抑制营养生长,增加果枝率比例,提高产量的综合影响。其中2g/L浓度的多效唑喷施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对巨峰葡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大蜀山山南葡萄园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比试验,证明在抑制果树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上效果较显著.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8年生巨峰葡萄.多效唑为15%的可湿性粉剂.完全随机取样,叶面喷施浓度为200毫克/公斤、400毫克/公斤、800毫克/公斤、1 600毫克/公斤,清水作对照.分别在初花期、果膨期各喷一次,分5株为一小区,3次重复.新梢生长量测定,每处理选20个生长势大致相同的新梢分不同时期测5次;测定每处理果穗平均单果重及采收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大花蕙兰生产实际需求,针对大花蕙兰产业化生产中遇到的花期不够集中、成花质量不高、花箭较短且不够整齐等具体问题,系统研究了施用时期、施用浓度,旨在探讨提高大花蕙兰开花品质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施用一定浓度的多效唑可以使大花蕙兰的花期提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花期相应提前;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显著降低大花蕙兰叶片长度;多效唑使大花蕙兰的小花发育受到影响,经多效唑处理的植株200×10-6以上的浓度水平上小花败育显著;经多效唑处理的大花蕙兰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银线绣红袍’(Paeonia lactiflora ‘Yinxian Xiuhongpao’)芍药切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低温贮藏以及不同预处理液处理的情况下,‘银线绣红袍’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芍药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贮藏初期活性较高,后期活性迅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ABT生根粉溶液对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扦插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生长抑制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对三角梅植株的矮化效应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85g/LABT处理的三角梅生根率最高,达87%,且接穗侧根多、粗壮;矮化效果最好的为多效唑(PPP333)溶液,浓度为10g/L处理的三角梅矮化率为87%。  相似文献   

13.
对土壤干旱胁迫下4个红槛木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槛木叶片含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土壤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4个红檵木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干旱胁迫下4个红檵木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檵木叶片含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土壤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为研究对象,采用浇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香花油茶生理特性及春梢花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12 d后,2 000和3 000 mg/L多效唑能增加各处理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SOD、CAT、POD的酶活性;4 000和5 000 mg/L多效唑使香花油茶叶面积变小,各浓度多效唑处理下香花油茶叶长和长宽比均显著降低;3月26日浇灌2 000 mg/L多效唑对香花油茶花芽促进效果最好,以隶属函数法分析多效唑对香花油茶的调节效应,以5 000 mg/L处理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邓恩桉嫁接种子园为研究材料,分别以赤霉素0、500、1000、1500 mg·L-1进行叶面喷施,研究赤霉素处理对花蕾直径生长、花蕾保存率,叶片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后花蕾保存率、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花蕾直径生长量第2次观测值显著大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1、2次观测值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赤霉素处理对提高花蕾直径生长量、花蕾保存率、叶绿素、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效果明显,其中以赤霉素10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控冠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为探究无花果设施栽培控冠技术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傲芬’无花果为材料,分别喷施多效唑500、1 000、1 500 mg/L、缩节胺500、1 000、1 500 mg/L、矮壮素500、1 000、1 500 mg/L的水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花果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多效唑1 500 mg/L、矮壮素500 mg/L及缩节胺1 500 mg/L显著抑制了株高、节间长、茎粗、叶长、叶宽、柄长和柄宽,且多效唑的控冠效果最佳,多效唑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多效唑1 000 mg/L的叶绿素含量最高(61.16),缩节胺和矮壮素各浓度处理后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在果实品质方面,多效唑明显缩短了果柄长度,减小了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1 000 mg/L处理下的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最大,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矮壮素1 500 mg/L的单果质量和果柄长都减小,使果实纵径、果...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澳洲坚果种植区所栽品种为调查对象,采用计数法实地调查开花情况,并在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基地以品种‘O.C’为试验材料,在花芽分化前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观测开花情况。结果表明:云南澳洲坚果各种植区正常盛花期为2—3月,大多数种植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常花期开花现象,其中品种‘O.C’和‘HAES788’尤为明显,且高海拔种植区非正常花期开花现象更明显。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发现,多效唑类可显著促进澳洲坚果提前开花,赤霉素类抑花效果较好,其余处理对开花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两种生长调节剂对榉树(Zelkova serrata)(胸径约5 cm)容器苗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两种生长调节剂使榉树容器苗生理指标(叶绿素(a+b)、叶绿素a/b、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升高,地径增粗,提高了其叶片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大了根系活力,同时,减少了MDA的含量。综合分析得到多效唑的最适施用浓度为800 mg/L,矮壮素的最适施用浓度为2 500 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程度的复硝酚钠对油茶开花过程中花芽内源激素含量及花芽分化率的影响,分析油茶花芽内源激素含量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探究促进油茶开花的最佳复硝酚钠稀释程度,以期提高油茶的花芽分化率,为提高油茶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9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植株分别叶面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的4 000、2 000、1 000、500、250倍稀释液,以喷施纯水为对照(CK)。【结果】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1.8%复硝酚钠水剂最佳稀释程度为2 000倍。喷施低浓度的复硝酚钠使油茶花芽内源ZR含量升高,ABA、GA_3、IA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油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试验水平范围内,花瓣形成期油茶花芽ABA含量、ZR含量、GA_3含量、IA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花芽分化过程中,ZR含量、GA_3含量与IAA含量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形态分化期,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1.8%复硝酚钠水剂最佳稀释程度为2 000倍,喷施低浓度复硝酚钠可能通过提高油茶花芽花瓣形成期花芽中的ZR、IAA、GA_3含量,降低油茶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