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治疗组口服坎地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24周后观察心功能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心率、6 min步行距离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UP)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心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米力农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51例,随机分为A组(联合用药组)、B组(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米力农组)、C组(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多巴酚丁胺组),每组17例,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浆脑钠肽等指标。结果 A组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与治疗前比较,3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浆脑钠肽均有改善,且A组效果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冻干重组脑钠肽联合米力农及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5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为27、22、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2、27、13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10.902,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倍他乐克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况,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近期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用rhBNP治疗,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后心率、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乌司他丁,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变化,比较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脑钠肽(BNP)、β2-微球蛋白(β2-MG)及心钠肽(A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ET、BNP、β2-MG及AN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CHF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活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rh 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48 h,治疗组静脉注射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48 h。观察两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时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治疗前、治疗后72 h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6个月随访时6 min步行试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两组用药后72 h及1周,两组NT-pro BNP均较同组用药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1、4周的LAD、LVEDD、RWMI水平均下降,LVEF水平提高(P<0.05)。而同期治疗组LAD、LVEDD、LVEF改善更显著(P<0.05);用药后4周时,治疗组RWM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时治疗组的6 min步行较对照组长[(436±89)m vs(387±92)m,P<0.05]);6个月观察期内,治疗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1.74%vs 38.64%,P<0.05)。结论 rh BNP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冻干粉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4.87±1.47)、(3.01±1.40)d;对照组则分别为(6.15±2.31)、(5.22±2.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PO2均较治疗前上升,PCO2较治疗前下降,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39,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2% vs 5.41%,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58例6个月~2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吸氧、吸痰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病程长短。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用钠催离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灯盏花素及钠催离,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钠催离,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差(△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aCO2)、肺动脉平均压差(△mPAP)、pH值差(△pH)改变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PaO2、△PaCO2、△mPAP、△pH值以及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3、19、8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1、14、20例(P<0.01).结论灯盏花素联用钠催离佐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是一种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的4种药物(硝普钠、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和卡托普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将108例R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予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联合组患者PaO2、SaO2及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且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28.7168,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R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右心室Tei指数对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使用Vivid E9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0例肺心病患者及35例健康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横径(RA)、右室前后径(RV)、右室前壁厚度(RVAW)、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室Tei指数,根据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及平均压(PAMP)。结果肺心病组右房横径、右室前后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Tei指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简便、实用、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及PCI治疗,IABP组在PCI前使用IAB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利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变化、治疗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ABP的使用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脑利钠肽及肌钙蛋白I水平(P〈0.01),缩小LVEDV和LVESV(P〈0.01或0.05),提高LVEF(P〈0.01),降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1)。结论 IABP的使用能改善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和心室重构,从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近中期的效果。方法 61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分为De Vega成形术组(23例)和人工成形环组(38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 a三尖瓣反流面积、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和心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术后各随访时点三尖瓣反流面积、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和心功能变化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期上述指标人工成形环组要优于De Vega成形术组(P〈0.01或0.05)。结论三尖瓣成形术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人工成形环对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中期改善程度优于De Vega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氨茶碱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 6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氨茶碱缓释片.比较两组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1 s用力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蒜素联合阿昔洛韦对预防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复发的疗效和血清IL-2、IFN-γ的影响。方法84例RGH患者随机分为大蒜素联合阿昔洛韦组(联合组)和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组(单用组)各42例,观察停药后1a内复发情况和每次复发时皮损、症状消失时间,并采用ELISI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2、IFN-γ水平。结果联合组随访1a内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单用组(1.02±0.78vs2.94±0.92,P<0.01);联合组治疗后的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单用组治疗后(P<0.01),而单用组治疗前后血清IL-2和IFN-γ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蒜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可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与血栓抽吸术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需行血栓抽吸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PCI术前行IABP后联合导管血栓抽吸;对照组为术前单纯行导管血栓抽吸。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无复流/慢血流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中CK-MB其峰值、CTnI峰值、肺动脉楔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急诊PCI时联用IABP及血栓抽吸术,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灌注,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林  卢丹  陈文荣  郭灵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2,30(3):258-260,263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喘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9例支气管扩张伴喘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出院后3个月的肺功能、PO2、症状计分、喘息发作频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出院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症状计分明显减少下降(P〈0.01)。出院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喘息发作频率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可改善支气管扩张伴喘息的肺通气功能、临床症状和喘息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非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非药物组接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联合组接受吡格列酮+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肝脏B超、肝脏C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两组治疗3、6个月的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非药物组治疗6个月BMI和FNS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3、6个月的BMI、ALT、-GT、FPG、FNS、HOMA-IR、TG、TC、HDL-C及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非药物组(34.4%vs 12.5%,81.3%vs 21.9%,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双下肢轻度水肿。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AFLD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多项临床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豆油代替鱼油对体重为(33.75±0.28)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免疫和组织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80尾鱼,分别添加18%(质量分数,下同)鱼油(G1组)、6%鱼油+12%豆油(G2组)、3%鱼油+15%豆油(G3组)和18%豆油(G4组)。试验期间水温为12.5~16.5℃,溶解氧为7.8~10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豆油部分或全部代替鱼油对虹鳟试验末体重、体长、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日增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2组试验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G1组)提高7.99%、11.85%和13.89%,饵料系数下降12.82%。与G1组相比,G3组鱼血浆和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肾脏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G4组鱼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2、G3组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鱼鳃中丙二醛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5);G3组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12;3、G4组鱼肾脏中CAT也显著升高(P〈0.05)。可见,用豆油可以部分代替鱼油用于虹鳟生产,但用豆油完全代替鱼油会影响虹鳟鱼体的免疫力。试验表明,用添加质量分数为6%鱼油+12%豆油的饲料饲养虹鳟时,虹鳟的生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醒脑静+局部亚低温,42例)、醒脑静组(36例)及局部亚低温组(38例),采用多田公式和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SS)评估治疗前后的血肿大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