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丰富马铃薯品种类型,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大西洋作母本、米拉作父本进行杂交,于2014年育成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黔审薯2014001-1),该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038.41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45.65%;2013年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15.2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35.65%。适宜贵州省海拔495~2 450m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杨梅 《农技服务》2010,27(4):451-453
在雷山县进行了6个马铃薯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01-31-9产量居第1位,产量为44439.0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16428.0kg/hm2,增幅为62.3%;B01-21-1产量次之,为42802.5kg/hm2,比对照增产16428.0kg/hm2,增幅为62.3%;超米拉产量为36552.0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0177.5kg/hm2,增幅为38.6%;9902-4产量为34734.0kg/hm2,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359.5kg/hm2,增幅为31.7%;B9910-9产量为33558.0kg/hm2,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7183.5kg/hm2,增幅为27.2%。其中5个品种(品系)的综合表现均优于对照米拉,适宜在雷山县种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于2009年6月12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薯块经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历年品种鉴选共26点次试验,总平均产量为2094.9kg/667m2,比对照米拉(1 611.3kg/667m2)增产483.6 kg/667m2,增产率为30.0%.区试、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适宜贵州省海拔高度在750~2530 m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是引用黑龙江克山农科所马铃薯“克疫”品种的实生籽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2143.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5.1%;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76.20kg/667m^2,比对照增产5.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2015.17kg/667m^2,比对照增产35.11%。该品种适宜在中高海拔1450-2200m的地区种植。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新品种洋人洋芋的引种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人洋芋是盘县农业局2000年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的马铃薯中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和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2005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53.4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5.6%;2006年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68.98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0.33%;2年平均产量1811.19kg/667m2,比对照增产2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45.1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9.7%.该品种适宜在贵州省不同海拔高度推广种植,中、低海拔地区产量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马铃薯新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成熟期和块茎品质等综合性状,客观评价品种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国家春作西南区中晚熟马铃薯品种生产区域试验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均比对照米拉大幅度增产,其中产量表现最高的是YS03-3349,平均产量为25.875t/hm2,比对照增产16.075t/hm2,其次是鄂T962-52,产量为25.250t/hm2,3个参试品种均可作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矮秆大豆品种吉密豆1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密豆1号。2003~2004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 408.4 kg/hm2,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18.62%,2004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 528.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20.7%。该品种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矮秆,适合密植,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业科学》2005,(1):83-83
品种来源: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用“克6717-36”作母本、鄂马铃薯1号作父本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原代号:94P9-5。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04001。品质产量:2001~2002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品质测定淀粉含量15.15%,干物质含量20.9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26970kg,比对照米拉增产26.66%。其中:2001年公顷产31185kg,比米拉增产23.75%,增产极显著;2002年公顷产22755kg,比米拉增产30.89%,增产极显著。特征特性:株型半扩散,生长势较强。茎叶绿色,白花。结薯早且集中,薯…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吉育96号,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187.2 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5.2%,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054.6 kg/hm2,比对照吉林30增产4.2%。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多分枝,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和筛选适合闽东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2010年在福建省宁德点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11个甘薯新品种及对照品种金山57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莆薯20鲜薯产量最高,达33760.50 kg/ha,比对照金山57增产6.30%;金薯3号淀粉产量最高,达5465.70 kg/ha,比对照增产6.07%;金薯2号和龙薯25号的食味品质最佳,为83分,比对照高3分。【结论】莆薯20、金薯3号和金薯2号适合在闽东地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毕节地区早熟马铃薯的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处理的产量变化,明确马铃薯实现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栽培设施。[结果]3月1日播种,采用覆膜垄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平均产量达到22 786.5 kg/hm2,纯收入21 297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结论]确定了早熟马铃薯中薯3号的适宜播期和栽培设施。  相似文献   

14.
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仅施100%化肥(即当地常规施肥量),紫云英(22 500kg/hm2)分别与当地常规施肥量的100%、80%、60%、40%配施6个处理,连续3a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008年紫云英+6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 540kg/hm2,比CK增产18.2%;其次是紫云英+80%化肥处理,产量达到9 315kg/hm2,比CK增产15.4%。2009年紫云英+8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 424.5kg/hm2,比CK增产39.6%。2010年紫云英+10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紫云英+80%化肥处理。紫云英与80%、60%、40%化肥配施,其总净收入均高于仅施100%化肥处理和CK。从稻谷产量、净收入和产投比及环境友好性综合来看,紫云英(22 500kg/hm2)与当地常规施肥量的60%配施最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为长江流域薯区甘薯淀粉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优质高产品种苏薯16号为父本、高抗高淀粉率品种浙紫薯1号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采取干物质含量和产量低世代选择,抗性和品质高世代鉴定的技术路线选育甘薯新品种,并参加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力大区比较试验.[结果]选育的苏薯29属淀粉型甘薯品种,薯形呈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平均4.6个,大中薯率84.8%,耐盐、耐贮性较好,熟食品质优;在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中,平均薯干产量9964.4 kg/ha,比徐薯22(CK)增产11.95%;平均淀粉产量6786.3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5.58%,平均薯块干物质含量和淀粉率分别为33.75%和23.00%,分别比CK高3.40%和2.95%(绝对值);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不抗黑斑病.2016年5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苏薯29,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15.[结论]苏薯29丰产稳产性好,淀粉产量高,适合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也可在江苏滩涂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刘藜  孙锐锋  肖厚军 《农技服务》2012,29(7):845-846
采用设置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在贵州黔中地区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甘薯的生长影响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分支数,薯蔓长,生物量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甘薯施用氮磷钾肥要适量,可适当施用农家肥,肥料配方为纯N 135 kg/hm2、P2O567.5 kg/hm2、K2O 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2.12%,因此,建议该区在生产甘薯采取该配方,以获得较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兴佳2号’马铃薯为材料,在减施化肥22.22%~50.00%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1,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微肥与化肥配施(T2,微肥60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无机互混肥(T3,1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T4,1500 kg/hm2)和螯合腐植酸复合肥(T5,937.5 kg/hm2)等施肥方式及常规施肥对照(CK1,复合肥1500 kg/hm2)、减量施肥对照(CK2,复合肥1125 kg/hm2)、不施肥对照(CK3)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T5、T1和T2可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T5、T2和T1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82%、11.65%和8.2%,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2提高74.87%、57.75%和50.52%;CK2比CK1减施化肥25%,产量仅降低3.21%,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6.61%;各处理间干物质、淀粉、V–C、蛋白质、钾、还原糖含量等差异显著。在减施化肥25%的基础上,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或微肥与复合肥配施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较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培育杂交节水抗旱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利用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11A与抗旱恢复系旱恢3号进行配组选育获得旱优113号,2007年在广西、上海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抗旱性鉴定;2010~2011年在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示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结果]旱优113号熟期适宜,株叶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有效穗270.0万/ha,每穗粒数162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g.旱优113号在广西早稻种植,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旱系数为1.27,抗旱性为3级,属于抗旱.2010年在广西南宁和岑溪两地作早稻种植,产量分别为7653.00和8293.50kg/ha,比特优63(CK)分别增产4.69%和5.71%;2011年在南宁扩大示范种植,产量为8361.00 kg/ha,比特优63(CK)增产7.04%.2012年参加广西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49.00kg/ha,比特优63(CK)增产6.32%.20 1 1年分别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产量分别为9513.00、8196.00和6790.50kg/ha,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22.15 kg/ha,比对照旱优3号平均增产4.51%.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旱优1 13号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