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和贮藏过程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密切相关。以干法工艺婴幼儿配方乳粉为研究对象,分析营养素混合均匀性、加速贮藏性实验营养素衰减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结果表明,干法工艺选择的15种营养素,乳铁蛋白的混合均匀度在90%以上,其他营养素的混合均匀度均在95%以上。加速贮藏实验中宏量营养素和脂肪酸相对较稳定,维生素和矿物质未发生明显衰减。可选择成分中牛磺酸的衰减率相对较高,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加速贮藏性实验结束时,牛磺酸衰减率分别为8.06%、8.40%、8.08%。加速贮藏186 d后,安全性指标(锡、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三聚氰胺)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湿法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过程要经过多道加热工序,这些加热工序会对营养素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混合均匀性是衡量混合工序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用于衡量各营养素指标是否均匀分散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设计时,要将营养素生产加工损失率和混合均匀性考虑在内,以保障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湿法工艺营养素损失率及混合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法工艺中损失最明显的是维生素,VA、VB1、VB12和VC发生明显损失,损失率分别为19.2%、20.4%、33.9%和20.3%,其他维生素未发生明显损失;矿物质在湿法工艺中相对稳定,肌醇、牛磺酸和低聚半乳糖在湿法工艺中未发生明显损失;VB1的混合均匀度小于95%,其他营养素的混合均匀度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微生物方法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叶酸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微生物法对5类不同基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叶酸含量及回收率进行检测,分析其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5类不同基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叶酸含量检测较稳定,加标回收率90.0%~108.8%,相对标准偏差1.05%~2.40%。[结论]微生物法检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叶酸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符合国标的前提下,验证了标准的合理性,为我国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叶酸含量测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在选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时被误导消费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梳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营养成分标准法规的基础上,对29款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无乳糖配方、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婴儿营养补充剂、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得出结论:大部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添加了胆碱、肌醇、牛磺酸、左旋肉碱、DHA、ARA和核苷酸等可选择性成分;根据医学用途不同,配方中的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性成分添加情况存在差异。同时,提出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看产品标签、谨遵医嘱选购和食用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消费者选择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种高效测定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中左旋肉碱含量的方法。从标准曲线制作、样品前处理、酶制备等方面对GB 29989—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标准曲线,酶提取转速不小于6 000 r/min,5 g(精确至0.000 1 g)混合均匀的乳粉前处理加入0.25 g α-淀粉酶,在50 ℃条件下水解30 min后制备样液的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加标回收率较高;该方法解决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中左旋肉碱测定过程中滤液不澄清、制备液颜色较深影响吸光度测定、加标回收率较低的问题,适用于批量测定氨基酸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和部分水解配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中左旋肉碱含量。  相似文献   

6.
王艳聪 《中国乳业》2022,(10):104-110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引起患儿神经认知及神经运动障碍、自闭症行为、湿疹和癫痫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低苯丙氨酸(Phe)限制饮食的同时,还需关注患儿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营养问题,因此开发适用于1~10岁PKU儿童的特殊医学用途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粉,对保障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PKU分型、饮食疗法、PKU患儿营养素缺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低蛋白饮食、基于游离氨基酸的特殊医学用途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粉以及详述了PKU患儿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与补充,以期为PKU饮食治疗中的营养问题以及特殊医学用途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粉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辑】2018年2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一家企业共一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获准产品为"杭州贝因美母婴营养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贝因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无乳糖配方(注册证号:国食注字TY20180001)",这也是国内首家获准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企业。截止到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共批准三家企业共5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其它两家企业和4个配方均为国外产品。它们是纽康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  相似文献   

8.
收集国内外主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营养数据,分别对国内外4 类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三大产能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在标准中要求强制添加或选择性添加的其他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国内外4 类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配方或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中,国内品牌脂肪、VK、泛酸、牛磺酸含量显著大于国外品牌(P<0.05),但国内品牌叶酸含量显著低于国外品牌(P<0.05);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中,国内品牌脂肪、锰、牛磺酸、肉碱含量显著高于国外品牌(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GB 5009.93—2017第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硒检测方法的适用性。7 家实验室分别对6 种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包括3 类配方)和婴儿配方乳粉质控样品中的硒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回收率。结果表明:GB 5009.93—2017第一法和第三法均适用于婴儿配方乳粉的检测,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各种配方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特殊人群的营养补充途径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而营养强化剂作为增加其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对提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对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和中国关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营养素与营养强化剂标准法规在限量、成分和来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完善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更好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市售国内外10 个不同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产品进行营养素分析对比。比较标签标示值与实际检测值的差异,并以偏差率表示,分析指标存在偏差的原因。研究发现,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标示值和检测值均控制在婴儿配方奶粉国家标准范围内。通过研究为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设计值及确定产品标示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GB 5009.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氯的检测方法适用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B 5009.44—2016第三法(银量法)检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得到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108%、98%~125%、10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2.7%~32.9%;采用GB 5009.44—2016第一法(电位滴定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低于第三法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质控样品测定、加标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和实际样品测定,考察GB 5413.20—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中酶比色法测定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胆碱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质控样的胆碱含量理论值为171.5 mg/100 g,测定值为168.4 mg/100 g,测定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说明实验结果可靠;乳粉样品和质控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6.1%~98.4%,相对标准偏差为1.43%,说明酶比色法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24 批次市售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乳粉的胆碱含量均符合GB 5413.20—2013的要求,表明酶比色法可以用于检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胆碱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刊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要求,各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产品标签的标示内容。婴幼儿配方粉的标签必须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热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犤包括微量元素犦),净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方法,贮藏方法,适宜人群。婴儿配方粉标签上还应标明“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适宜0~12个月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粉,必须标明“6个月以上婴儿食用本产品时,…  相似文献   

15.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9):62-62
在日前国家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通报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情况,原有的5000余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标准将被全面清理,到"十二五"末,基本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针对牛初乳的使用,苏志指出,牛初乳禁令是指婴幼儿配方食品(指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三类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特医乳基无乳糖婴儿配方粉作为全营养配方食品,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在热处理过程中,配方中营养素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产品的热稳定性。[方法]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配方组成对产品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车间中试验证了小试的结论。[结果]研究发现在配方中添加牛奶浓缩蛋白、柠檬酸钠,能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结论]利用酪蛋白具有比乳清蛋白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调整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和添加柠檬酸钠改善乳基无乳糖婴儿配方粉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全脂奶粉、蔗糖、草莓果粉等为原料,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直投式发酵剂,通过干法混合的工艺制成酸奶预拌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酸奶预拌粉的配方,并以感官评价的方式对其发酵成的酸奶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奶预拌粉的最佳配方为:全脂奶粉88%,混合直投式发酵剂添加量0.006%,蔗糖添加量7%,草莓果粉添加量5%;预拌粉发酵成酸奶的温度为43℃,时间为6h。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酸奶口感最佳。产品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8个月的稳定性测试,活菌数及发酵后酸奶的口感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香兰素是目前食品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香料之一。本文论述香兰素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国内外的使用限量要求、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在食品中可能带入的风险,重点汇总分析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香兰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光谱法等多种方法,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香兰素的科学检测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即用型沙门氏菌质控样品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含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沙门氏菌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验证即用型沙门氏菌质控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对-20 ℃贮藏0、14、28 d沙门氏菌质控样品进行质谱鉴定,最后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即用型沙门氏菌质控样品稳定性良好、均匀性符合要求,所得质谱图相近,VITEK生化鉴定结果为沙门氏菌;即用型沙门氏菌质控菌株可以作为含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质控样品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使用干法混合工艺生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企业提供混合机参数确认的思路,本试验以变异系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结论:三维混合机在混合时间为20 min、混合频率30 Hz、混料量2~3 kg时,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钙和磷的变异系数均<5%,同时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