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了云南松木材结构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木材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为重点,以地盘松[P.Yunnanensis var.pygmaea(Hsüeh)Hsüeh]、细叶云南松(P.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 Cheng et Law)、高山松(P.densata Mast.)和思茅松[P.Kesiya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为对比材料,对其木材微观解剖构造进行分析。【结果】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云南松木材的结构特征值(生长轮宽度、管胞直径、管胞长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出现减小的趋势,细叶云南松、地盘松和高山松的木材结构数量特征值比较接近,均小于云南松的木材结构特征值,思茅松的木材结构特征值最大。【结论】云南松种群不仅具有足够的当前适合度,而且具备更大的进化灵活性,进化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促进云南松母树林开花结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木材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用遗传品质低劣的种子造林。为保证云南松材质优良,提高林分经济价值,必须选用优质种子造林。优质种源基地建立以后,如何使母树早结实、多结实,作者在云南省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中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四年的实施、观察、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对云南母树施氮肥,种子产量增加265%;施硼砂,种子产量增加175.32%;在树干上注射赤霉素和高锰酸钾,种子产量增加43.76%和87.66%;对云南松母树树冠适当修剪能改变树冠的形状,增加结实层和树冠表面积,这些措施既不会改变云南松的遗传特性,又能提高种子产量,在生产上简单易行,建议在林木种子生产部门试用。  相似文献   

3.
6种针叶树活枝叶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的燃烧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内,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地盘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var.pygmaea (Hsüeh) Hsüeh,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藏柏Cupressus torulosa D. Don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6种针叶树的活枝叶进行9次燃烧试验和无样品的对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含水率、引燃时间、有焰燃烧时间、试验过程中烟气温度和质量损失变化等基础上,提出了燃烧性参数,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相对于对照试验的烟气净积温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该参数计算6种针叶树9次燃烧试验的燃烧性参数,并根据9次试验燃烧性参数的平均值对6种针叶树的燃烧性进行了综合排序,即柳杉>藏柏>杉木>地盘松>华山松>云南松.研究结果还表明,6种针叶树的燃烧性在防火戒严期呈动态变化,并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适应地域甚广,几乎遍及全省,其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64.6%,蓄积量占全省蓄积量的44.1%。其中:中、幼林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7.3%,蓄积量占52.3%,是我省主要的用材树种。由于云南松具有飞子成林、生长迅速、能耐干旱、适应性强的特点,不仅能以大面积纯林分布,还能与多种栎树、旱冬瓜油杉等树种混生形成混交林。因此,它又是我省采伐迹地更新和扩大森林资源的先锋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其可能给云南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axEnt最大熵生态位模型,运用已知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模拟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概率,将结果导入ArcGIS 10.5进行重采样并进行相关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2017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市场价格法初步建立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结果]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适生区范围广泛,其高适生区面积达17.85万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0%;中度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6.09万和5.06万km2.环境变量中,年平均温度对预测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最干季度降水、最冷季度平均温和最干月份降水,昼夜温差月值对草地贪夜蛾分布的影响较小.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烤烟、薯类和甘蔗4类主要农作物10%发生面积水平上可能对云南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95亿~8.94亿元人民币.[结论]草地贪夜蛾几乎能在云南全境适生,目前已扩散至全省120余个县,给云南省农业带来巨大威胁.应进一步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严密监测虫情动态,在采取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开展生物防治等其他控制措施,避免其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橘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橘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橘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橘小实蝇的中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橘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橘小实蝇的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7.
刘建宏  熊小真  杨丽英  熊忠平  潘涌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6-19398,19430
[目的]为在江西省对桔小实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桔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桔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桔小实蝇的中度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桔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桔小实蝇的非适生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的实际分布与GARP的预测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得到福寿螺在中国已知的分布点数据,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基于点位数据和刀切法筛选出合适的环境因子以预测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然后运用温度作为限制因子对结果进行修正,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福建、广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湖北等省和自治区,还有四川省东南部、江苏省南部,以及安徽省、云南省和陕西省绝大部分地区,总面积为207.9万km~2,占全国面积的21.58%;边缘适生区主要在四川省的中部和陕西省的南部,占全国面积的0.43%;低适生区主要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占全国面积的77.99%.预测结果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说明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110个分布点数据和19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下油松的潜在地理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MaxEnt模型均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在不同浓度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季节变化方差和年降水量.当前油松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南部、湖北北部、辽宁沿海和甘肃东南部等地区;中度适生区分布以高度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同时长江流域的沿途各省区都具有一定的适宜油松分布的条件.除RCP 2.6情景下油松的高度适生区面积有所下降外,未来其分布面积整体将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未来江苏和贵州两省将成为油松种植的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前言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地盘松Pinus yunnanensis var.pygmaea(Hsueh)Hsueh.和思茅松P.kesiya Royle ex Gord 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三个种针叶的形态解剖,过去不少学者有过报道,但缺乏详细的专题比较。本文就三个种针叶的内部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从观察中找肉它们之间在内部结构上的异同,并进行分析研究。从针叶的形态结构上看,它们之间不但在外部形态上有所区别,就是在内部结构上也反映出差异,如在表皮上,下皮层,叶肉组织,树脂道的大小,转输组织,维管束组成分子等方面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可为探索松属种的亲缘关系以及它们的分类地位进一步提供依据。同时为研究内部结构的形成和变异与外界生态条件间的相关性提供资料,也可为性状选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火灾干扰对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安宁市火烧迹地采用样地调查法初步研究了火干扰对云南松和地盘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共采集节肢动物标本853头,计104种.其中火烧云南松林278头,计48种,未火烧云南松林189头,计55种;火烧地盘松林201头,计26种,未火烧地盘松林185头,计34种.与未火烧对照样地相比,火干扰减少了植食性和捕食性类群的种类与数量,却提高了杂食性类群的种群与数量.火烧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小于其对照;而优势度指数则大于其对照,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139~0.271,体现了火干扰对整个节肢动物群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了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和主要的用材树种,但当前云南松林分的衰退问题已经日益严重,2009年至今在云南地区的连续大旱更是导致了云南松出现成片死亡的现象。基于此,从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趋势、遗传改良、生长生理响应特征等方面综述了云南松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云南松面对连年大旱的现实困难,提出了可能的对策与未来的研究展望。建议采用生理生态学方法,重点研究云南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收支进程对连续干旱逆境气候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合理改造云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云南松低产林分、提高云南松的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是我国西南地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和主要的用材树种,但当前云南松林分的衰退问题已经日益严重,2009年至今在云南地区的连续大旱更是导致了云南松出现成片死亡的现象。基于此,从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趋势、遗传改良、生长生理响应特征等方面综述了云南松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针对云南松面对连年大旱的现实困难,提出了可能的对策与未来的研究展望。建议采用生理生态学方法,重点研究云南松纯林与混交林的碳收支进程对连续干旱逆境气候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合理改造云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云南松低产林分、提高云南松的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并探究其对内生真菌胚发育的效应。[方法]分离滇重楼的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相术研究内生真菌并探究其对滇重楼种子胚发育的效应。[结果]从滇重楼根状茎中分离到9种属于3目、5科、7属的内生真菌,即PPYEF-1,PPYEF-2,PPYEF-3,PPYEF-4,PPYEF-5,PPYEF-6,PPYEF-7,PPYEF-8和PPYEF-9。除了PPYEF-4(枝孢霉属)外,其他真菌都能促进滇重楼种子的胚发育,大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PPYEF-9(木霉属)能导致滇重楼种子发育的最长胚长和最高胚率。[结论]本文可为滇重楼内生真菌在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通过野外自然调查,对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云南切梢小蠹侵入枝梢的部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蛀梢坑道的长度,二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影响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为:枝梢长度,枝梢直径,侵入孔位置。  相似文献   

16.
景东地区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组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形态鉴定之外的方法进行活体云南松和思茅松的区分,对生长于云南省景东山区的云南松、思茅松活体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加以检测.结果表明,思茅松挥发物中含有1%左右的长叶松烯而云南松挥发物中未发现该成分;云南松和思茅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成分为主,其中β-蒎烯相对含量(云南松14.44%,思茅松41.68%)均高于α-蒎烯(云南松3.68%,思茅松9.72%),与云南松松脂和思茅松脂松节油中的含量相反.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中均检测到约10%的苯系物对繖花烃,云南松挥发物中还检出其少量异构体邻繖花烃.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栽培短柱肖菝葜幼苗,了解其对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处理对短柱肖菝葜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累积均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腐殖质土栽培下的短柱肖菝葜幼苗的成活率最高,达96.67%±5.77%,同时具有最大的株高((18.28±2.88)cm)、叶数((5.20±1.75)片)和单叶面积((13.06±1.99)cm2),较黄黏土及二者的组合类型,更有利于短柱肖菝葜生物量的积累和向块茎的运输,是适宜短柱肖菝葜栽培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重楼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以解决产量问题为目的,重楼内含物含量的高低往往在研究中被忽视,为了实现重楼高产优质的目标,将云南重楼重新还原于与原生境相似的地块下进行种植,在研究平均净增产量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的同时,结合内含物含量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净增产量高的内含物含量不一定高,内含物含量高的平均净增产量也不一定高;为了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利用云南重楼各试验点收集的环境因子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科学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4个环境因子中,有效氮、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这6个土壤因子与平均净增产量和内含物含量关联密切,其中,有效氮和全氮主要影响云南重楼根茎平均净增产量,有效磷和全磷主要影响云南重楼内含物含量的积累。有机质在平均净增产量和内含物含量协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重楼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重楼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以解决产量问题为目的,重楼内含物含量的高低往往在研究中被忽视,为了实现重楼高产优质的目标,将云南重楼重新还原于与原生境相似的地块下进行种植,在研究平均净增产量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的同时,结合内含物含量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净增产量高的内含物含量不一定高,内含物含量高的平均净增产量也不一定高;为了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利用云南重楼各试验点收集的环境因子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加以科学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4个环境因子中,有效氮、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这6个土壤因子与平均净增产量和内含物含量关联密切,其中,有效氮和全氮主要影响云南重楼根茎平均净增产量,有效磷和全磷主要影响云南重楼内含物含量的积累。有机质在平均净增产量和内含物含量协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滇重楼种子中存在着萌发抑制物;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结论】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