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4):967-971
在云南丽江烟区采集273个土壤样品和烟叶样品进行分析化验。结果表明,丽江市植烟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平均交换性钙含量为3338.82 mg kg-1,交换性镁342.26 mg kg-1,有效锌2.21 mg kg-1,有效硼0.54 mg kg-1,有效钼0.44 mg kg-1,水溶性氯38.37 mg kg-1。植烟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钼含量整体比较充足,有效锌含量整体适宜,有效硼含量普遍缺乏;尽管土壤中水溶性氯含量较高,但烟叶中氯含量较低。为此生产上提出了"控镁和补硼"的施肥措施,对于连年干旱且水溶性氯含量高的植烟土壤要严禁施用含氯肥料。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取样测定,比较分析了大兴安岭东南麓旱作丘陵区1981~2007年期间土壤肥力演变状况。结果表明,二十多年间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速效磷含量增加,但不同土壤类型的变化幅度不同;草甸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幅度大于暗棕壤和黑土,碱解氮含量在黑土中的下降幅度较大,暗棕壤次之,草甸土较低;暗棕壤中有效磷增加的幅度大于黑土和草甸土;速效钾在暗棕壤中下降的幅度最大,在黑土中下降的幅度最小;该区土壤中富含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硅等中量元素和锌、铜、铁和锰等微量元素;现有耕地约有87.2%的土壤缺硼,78.2%的土壤缺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理州烟田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的施肥策略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2和2022年,在云南大理州平原地区选取连片烟田,分别采集了1131和4512个烟田耕层(0—20 cm)土壤样品。调查采样点经纬度和海拔、地形、土壤质地和前茬作物等信息,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结合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1982、2012和2022年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的时空分布,利用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量化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982、2012和2022年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分别为2.35、3.50、4.35 mg/kg,呈上升趋势;有效钼含量分别为0.18、0.14、0.11 mg/kg,呈下降趋势;有效硼含量分别为0.26、0.63、0.58 mg/kg,呈先升后降趋势。空间上,1982、2012、2022年有效锌和硼块金效应分别为50.8%、45.5%、31.8%和41.3%、39.4%、33.8%,均呈中等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四周高、中部低的地理分布格局,而有效钼的块金效应均小于25%,呈东南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IS等方法,对桑植县耕地土壤耕作层(0~20 cm)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植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1.39 mg·kg-1,属于中高含量水平,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类型差异较大,以黄棕壤最高,红壤最低。各乡镇不同含量等级的分布面积与比例相差较大,沙塔坪乡等7个乡镇处于中高水平,分布面积大,空壳树乡等8个乡镇处于低水平,分布面积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效磷平均增加了7.3 mg·kg-1。  相似文献   

5.
2005—2008年,重庆市对31个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142641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经统计分析,对养分进行分级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得出:(1)土壤pH值降低趋势明显;(2)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趋势明显;(3)有一半的土壤碱解氮缺乏;(4)土壤有效磷含量上升趋势明显;(5)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趋势明显;(6)土壤有效铁含量比较稳定;(7)土壤有效铜含量上升趋势明显;(8)土壤有效锌含量大幅度提升;(9)极度缺硼的土壤面积比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陆良植烟土壤为基础,利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测定检测方法,分析了319份土壤有效硼、有效锌和对应C3F烟叶硼、锌、化学成分、多酚类物质和感官质量,拟找出适宜的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区间,指导调控烤烟微肥营养。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硼、锌平均含量分别为0.54、2.74 mg·kg-1,空间变异较强,两者均有近1/3呈偏低水平;(2)土壤硼和烟叶硼、土壤锌和烟叶锌元素间的关系为极显著正线性相关,而烟叶硼随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烟叶锌与有效硼关系与之相似,均表现为曲线相关;(3)中等含量土壤有效硼与高含量有效锌交互可显著提高烟叶硼、锌含量和多酚类物质总量,提升烟叶的感官质量,同时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表现最高。其中有效硼、有效锌及其互作对烟叶CCUI总变异贡献率分别为61.5%、9.0%、29.5%,对多酚类物质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2.9%、33.0%、14.1%,对感官质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8.7%、20.2%、21.1%;(4)综合分析结果,当土壤有效硼含量为0.6~0.7 mg·kg-1、有效锌为3.0~4.0 mg·kg-1时,烟叶硼、锌含量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烟叶内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重庆市14个县(区)的334个植烟土壤样品的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B和Mo的含量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20%以上植烟土壤缺Mo、Zn,75%以上土壤缺B,有效铁、锰含量较丰富,有效铜极丰富。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均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关系,有效钼含量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关系,有效硼含量在pH<7.0时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在pH>7.0时含量下降。植烟土壤中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有效锰、硼和钼与有机质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昆明市各县区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普查。结果表明:各县区植烟土壤pH总体适宜,而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镁、硫和锌的平均有效含量普遍过高;钾、锰、钼和氯除个别县区外,总体不缺,但所有县区均普遍缺硼。各县区内各植烟土壤间养分状况有较大差异,均有相当比例的土壤其pH、有机质、磷、钾、镁、锰、钼和氯等一种或多种指标同时存在偏低或过高的现象。在烤烟施肥及土壤酸碱性改良等方面,各县区应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以尽可能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30年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杨帆  徐洋  崔勇  孟远夺  董燕  李荣  马义兵 《土壤学报》2017,54(5):1047-1056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科学施肥工作的基础。利用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30年来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目前,全国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4.65 g kg~(-1),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提高4.85 g kg~(-1),提高24.49%。其中,30~40 g kg~(-1)等级比例增加3.64个百分点,20~30 g kg~(-1)等级比例增加5.68个百分点,10~20 g kg~(-1)等级比例增加5.36个百分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大于40 g kg~(-1)等级比例减少了1.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开垦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以贵州喀斯特地区草地及其相应开垦的农田为对象,采用成对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草地开垦对土壤微量元素(铜、锰、铁、钼、硼、锌)的影响,并探索基于土壤微量元素密度的区域土壤微量元素丰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上呈表面富集现象,其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态铜、铁、硼和钼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为4.97%~79.17%,而土壤有效锌含量则增加,增幅为11.76%~46.06%;开垦导致土壤有效锰含量在剖面上的下降速率加快。建立了研究区6种有效微量元素的丰缺评价指标,该指标以土壤微量元素密度为参数,以参数值的不同范围界定微量元素的丰缺程度,消除了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对判定结果的影响。根据该评价指标,研究区土壤有效铁、锰处于极高水平,草地开垦导致土壤有效铜、钼、硼的丰度下降,而有效锌的丰度上升;结合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指数,整个研究区土壤有效硼处于低水平,不能够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脆弱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土壤微量元素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皖北主产烟区亳州市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亳州市谯城区是皖北烟叶主产区,但烟叶钾含量低,导致烟叶品质不高。土壤钾素状况是影响烟叶钾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于2013年采集谯城区90个典型农田的耕作层土壤,测定了其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旨在摸清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通过指导钾肥施用提高烟叶含钾量。研究结果表明: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高,但现烟叶种植集中的西北部是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最低的地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相比,种烟少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种烟多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呈勉强平衡或亏损状态;西北部应加大烟叶种植期间钾肥施用量,并可以考虑在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的西南部和中部扩大烟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非代换性钾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恒义 《土壤学报》1988,25(4):315-322
黄土地区土壤类型和发育程度与土壤非代换性钾有关。本文初步研究了黄土地区主要土壤类型非代换性钾的变化。影响土壤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粉砂粒、粘粒和有机质与非代换性钾呈正相关,而砂粒与非代换性钾呈负相关。土壤非代换性钾含量由北向南从66.71-84.62增到117.09-129.95mg/100g土;释放累积量由北向南从147.03-173.00增到251.18-346.08mg/100g土。说明黄土地区土壤非代换性钾的含量和释放累积量均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砂绵土和黄绵土,砂黑垆土和轻黑垆土的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其剖面分布较均一;而粘黑垆土和黑(土娄)土的粘化层的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高于耕作层和母质层,但因地形部位不同又存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盆栽选取四川、重庆典型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田间选取在砂岩黄壤上生长了25年的茶园,连续5年研究了施用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钾库的各类钾素,但其绝对含量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土壤中各类钾素的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土壤各类钾素的增量均为灰岩黄壤砂岩黄壤酸性紫色土。不施钾肥(CK)的盆栽茶树、田间茶树分别每年从土壤取走钾素0.10.g/kg。盆栽三种土壤的钾素年平均流失量分则别为0.18.g/kg(灰岩黄壤)、0.09.g/kg(砂岩黄壤)、0.07g/kg(酸性紫色土),可见种植茶树施用K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红壤坡地降雨入渗、产流及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选取农作区和荒草区两个不同利用模式下的红壤坡地,研究了降雨的入渗、产流及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作区和荒草区的径流系数都随着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并达到稳定。降雨量成为影响径流量的唯一主导因素;农作区的径流系数显著高于荒草区(r〈0.05)。(2)农作区的入渗比率(入渗量/降雨量)低于荒草区;在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农作区60cm以上土壤蓄水增量降低,但渗漏量保持不变.因此使入渗比率降低,而荒草区则在60cm以上土壤蓄水增量降低时,通过提高土壤的渗漏量保持较高的入渗比率。(3)降雨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受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垫面的影响。土壤初始含水量越低,降雨使土壤水分含量增量越大。在同等降雨置下,农作区只有40cm以上的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荒草区则为90c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潮土和砂土钾素淋失的调控效应,通过土柱淋溶模拟试验,以水洗生物炭为研究对象,比较生物炭水洗前后不同形态钾含量、表面形貌和含氧官能团变化,进而探究不同用量水洗生物炭对2种类型土壤钾素淋失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水洗处理可使生物炭水溶性钾含量由13.9 g/kg降至0.06 g/kg,而对生物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影响较小。水洗生物炭对潮土和砂土水分淋失的影响受其施用量的影响,表现为低量促进、高量抑制的趋势,添加1%水洗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种类型土壤水分淋失总量。生物炭对2种类型土壤钾素淋失的影响各异,添加2%和4%水洗生物炭对砂土钾素淋失表现出显著的阻控效应(P0.05),钾素淋失量分别较不加生物炭处理降低了21.2%和28.3%,而添加1%水洗生物炭却增加了潮土钾素淋失量(P0.05)。另外,生物炭可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表层土交换性钾含量,且提升幅度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对砂土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因此,从钾素淋失角度考虑,生物炭更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较低、保肥能力差的砂质土壤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土壤供钾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本文应用生物耗竭法并结合化学的对我国11种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做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孙浩燕  张洋洋  任涛  薛欣欣  丛日环 《土壤》2014,46(4):669-67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钾肥的施用对连续3季作物(油菜、油菜、水稻)生物量、钾素(K2O)吸收量、作物-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肥施用后,枸溶性钾硅肥(K枸)与水溶性钾肥(K水)效果一致,与不施钾相比,3季作物生物量都显著增加,钾素总吸收量增加155%,钾素平衡系数为0.79,钾素的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粉碎性钾矿粉(K矿)钾素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增产效果不显著。第一季油菜收获后K枸、K水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K0、K矿,但随着作物的收获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变小,最终趋于一致。枸溶性钾硅肥和水溶性钾肥均能补充土壤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的消耗,维持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主要土壤吸附外源钾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从我国北方12 个主要土类采集的25 个土壤样品对外源钾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开始时土壤对外源钾的吸附速率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率越来越低,至一定时间后吸附达到饱和。该吸附过程可以较好地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不同土壤的吸附动力学参数差异很大。吸附持续时间、总吸附量、最大吸附速率、平均吸附速率变幅分别为150 ~720 min 、138.7 ~2549.6 m gkg-1 、6.5 ~17.4 m gkg-1min-1和0.92 ~3.54 mgkg-1min-1。土壤对外源钾的吸附动力学参数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吸附钾的能力按取土地点自西向东呈明显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国  李衡  郭培明  雷玉山 《土壤》2019,51(6):1100-1105
测定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含量,评价土壤肥力状况,为指导果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研究区10个代表性果园表层土壤样品,对其pH、有机质以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结合相关分级标准,分析果园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pH在7.52~8.54,平均为8.16,属于弱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78~26.73 g/kg,平均为18.43 g/kg,达到中量水平的土壤样品仅占25.1%,整体表现缺乏;土壤速效氮含量在47.60~254.16 mg/kg,平均为138.69 mg/kg,64.7%的土壤样品速效氮含量超过120 mg/kg,仅有8.0%的土壤样品速效氮含量缺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1.01~292.10 mg/kg,平均为59.22 mg/kg,达到丰富及以上水平的土壤样品占90.3%;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2.81~458.20 mg/kg,平均为190.92 mg/kg,丰富、中量、缺乏的土壤样品分别占57.3%、28.2%、14.5%。研究区土壤pH、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相对较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比较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建议在今后土壤及施肥管理中,采取综合措施,适度降低土壤pH,以满足猕猴桃生长所需的土壤酸碱环境;加强有机肥的投入,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氮、磷、钾化肥的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型水稻土施钾效果及施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水型水稻土水稻施钾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水稻施钾能增强根系氧化力,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百分比和降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以及增加土壤好气性细菌和降低反硝化细菌的百分比等作用,均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水稻生长季节的水、土温度,土壤供钾能力和水稻吸收土壤钾素的量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而水稻吸收肥料钾占总吸钾量的比,则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并找出了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水稻施钾有效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临界值,分别为54、82和141mg kg-1。本文还提出了不同水型水稻土在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水稻最高产量和最经济产量的施钾量,以及钾肥的适宜施用期,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