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广东省惠城区耕地质量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2013-2017年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非对称 T 检验及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研究区连续5年水田和旱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土壤可持续利用、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借鉴。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呈酸性,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丰富。主成分结果显示,水田耕作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旱地耕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pH值和有效磷,不同年份水田和旱地土壤养分主要受农户每年施用氮肥和钾肥影响明显。因此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尤其是氮、钾肥利用率,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速效养分。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耕地质量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2013—2017年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非对称T检验及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研究区连续5年水田和旱地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土壤可持续利用、培肥地力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呈酸性,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水田耕作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旱地耕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效磷,不同年份水田和旱地土壤养分主要受农户每年施用氮肥和钾肥影响明显。因此,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改变施肥方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尤其是氮、钾肥利用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速效养分。  相似文献   

3.
宜良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个土样共18800项次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宜良耕地养分,水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高,速效钾含量中等;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高,速效钾含量极高。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耕地养分含量明显提升了,水田、早地提高幅度最大的均为速效钾,其次是速效磷,再次是全氮和有机质,最低为碱解氮。施肥上要按照水田“控氮稳磷增钾、增施农家肥”,旱地“稳氮磷钾、增施农家肥”的原则。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4.
吕德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60-61,70
通过对安龙县6 000余个耕地土壤进行分析化验,结果显示:安龙县大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也较高,有效磷含量偏低,钾含量为中等水平;水田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高于旱地;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结果相比,不论是水田或旱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都呈下降趋势,而有效磷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红壤丘陵区旱地与水田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近期调查的耕地地力数据,比较研究了浙江省红壤丘陵区旱地与水田土壤肥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旱地与水田土壤均呈现显著的酸化,两者pH值低于5.5的土壤比例均在60%以上,且旱地的土壤酸度大于水田;两种利用方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均属中下水平,且水田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比旱地高17.05%和7.45%;旱地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比水田高82.61%和58.79%;与自然红壤相比,水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呈现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而旱地的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有机质含量和pH值呈现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近期调查的耕地地力数据,比较研究了浙江省红壤丘陵区旱地与水田土壤肥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旱地与水田土壤均呈现显著的酸化,两者pH值低于5.5的土壤比例均在60%以上,且旱地的土壤酸度大于水田;两种利用方式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均属中下水平,且水田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比旱地高17.05%和7.45%;旱地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比水田高82.61%和58.79%;与自然红壤相比,水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和pH值呈现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而旱地的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有机质含量和pH值呈现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探析黄壤小流域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选取贵州省黔中地区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田间土样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壤小流域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的盈缺、变异程度以及养分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黔中地区黄壤小流域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相差不大且处于丰富水平,而且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相近,变异程度相当;水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33.90 g/kg、1.30g/kg、116.6 mg/kg、26.69 mg/kg、164.50 mg/kg,旱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31.66g/kg、1.10 g/kg、108.01 mg/kg、29.09 mg/kg、177.75 mg/kg,均处在国家二级、三级水平,黄壤小流域水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均处在10~100%之间,水田、旱地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大小为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p H,其变异程度属于中等变异性。不管在水生环境中还是在旱生条件下,黔中地区黄壤小流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丰富,其差异不明显。水田土壤养分间,除有机质与全氮、全氮与碱解氮有明显的关系外,其他养分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其相互影响度不强。旱地土壤养分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此外,不同类型耕地土壤p H值与土壤各养分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杭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笔者利用近期获得的耕地土壤肥力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了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以中量水平为主,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在20~40 g/kg 之间,约有1/4(27.00%)的土壤有机质偏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以水网平原最高,其次为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滨海平原最低。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全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趋于下降,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杭州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区域变异大,高低差异明显;应增加水田土壤有机肥料的投入,防止水田土壤有机质的进一步下降,并重视滨海平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对玉溪市江川区安化乡5个村委会(社区)的耕地土壤开展调查采样,并对6个理化性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安化乡耕地土壤总体呈弱酸性,有效P、速效K含量达很高等级水平,全N达高等级水平,有机质则为低等级水平,水田和旱地的水解N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村委会(社区)或同一村委会(社区)水田和旱地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明显。建议生产中应采取适当控施磷肥、钾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豫东潮土区耕地土壤养分动态监测与培肥途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系统监测和分析了豫东潮土区耕地20年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提高,而有效钾含量则下降。该区土壤养分有效利用和培肥的主攻方向是增施有机肥以全面培肥地力,广辟钾肥肥源以提高土壤钾素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钱江源国家公园不同土地利用景观区生态功能的差异,选择林地、茶园、水田和旱地等4类土地利用景观,分别采集了代表性表层和土壤剖面分层土样,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组分、酸碱度、主要养分元素及渗透性和蓄水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表层向下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贮量和活性有机质占有机质的比例均是林地>茶园>水田>旱地,土壤C/N比为林地>茶园>水田、旱地;土壤pH值为水田>旱地>林地>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茶园>水田、旱地>林地.林地表层土壤具有较低的容重,其透水性和蓄水能力明显高于茶园和旱地,并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研究认为,从土壤固碳与保水2个方面考虑,钱江源国家公园内林地的生态功能明显强于其他景观用地,旱地的生态功能最弱.因此,加强林地建设和逐渐减小旱地面积有助于强化园区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理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对烟叶生产的适宜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大理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的肥力及旱地、水田肥力的差异,对大理烟区12个县、市植烟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植烟土壤酸碱适中,有机质分布较均匀,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普遍较高,应合理控施氮肥和磷肥;速效氮含量以大理市最高(121.29 mg/kg),漾濞县最低(73.73 mg/kg);速效磷含量以洱源县最高(90.99 mg/kg),剑川县最低(38.86 mg/kg),但各地区差异均不显著;速效钾含量以洱源县最高(225.82 mg/kg),大理市最低(107.18 mg/kg),差异显著;大理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偏低,剑川县、弥渡县、南涧县、祥云县和云龙县各有75%、87.5%、44.44%、44.44%、66.6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需合理增施钾肥,洱源县和巍山县各有66.6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高,需控制施用钾肥;大理烟区35.6%的植烟旱地和51.4%的植烟水田速效钾含量偏低;植烟水田供氮、磷能力较强,旱地供钾能力较强;植烟水田肥力变异程度较旱地小,需合理控施氮肥和磷肥,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3.
丘陵紫色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丘陵紫色土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cm)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很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相反趋势,全钾则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水田、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撂荒地、旱地,但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仅在表层(0-10cm)高于水田,而撂荒地相比于旱地虽然有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作用,但也仅限于土壤表层。旱地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全磷含量,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则以水田最大,而撂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均小于旱地和水田,特别是林地表现出极小值。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林地〉旱地〉撂荒地〉水田规律,而孔隙度则表现出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丘陵紫色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丘陵紫色土区林地、撂荒地、水田、旱地土壤剖面(0~40 cm)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影响很大. 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而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相反趋势, 全钾则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 水田、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撂荒地、旱地, 但林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仅在表层(0~10 cm)高于水田, 而撂荒地相比于旱地虽然有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作用, 但也仅限于土壤表层. 旱地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全磷含量, 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则以水田最大, 而撂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均小于旱地和水田, 特别是林地表现出极小值. 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林地>旱地>撂荒地>水田规律, 而孔隙度则表现出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南方河谷平原水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变化特点。因成土物质来自周围高度风化土壤及其质地偏砂,河谷平原水田土壤酸化明显,酸性及强酸性土壤的比例高达58.75%。土壤质地是导致河谷平原水田土壤肥力空间差异的关键因素,位于河流下游的泥质田和泥筋田质地较重,保肥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全氮积累明显,供钾能力较高,土壤酸化相对较弱;相反,位于河流上游及河沿的洪积泥砂田、泥砂田和培泥砂田土壤质地偏砂,其保肥性较弱,有机质、全氮较低,供钾能力较弱,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有效磷空间异质明显,同时存在过度积磷与严重缺磷的现象。分析认为,在河谷平原水田土壤管理与施肥策略上应考虑土壤性状的空间差异,并重视磷和钾的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20年来化肥施用量倍增后,贵州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在1985年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再次进行了土壤和肥料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养分供应以化肥为主的肥料结构下,水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有所增加。旱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土壤磷素有积累。因钾肥施用不足,水田、旱地土壤钾素含量都明显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态硼锌钼普遍增加。今后需增加钾肥的施用,并重视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和防治水土流失,以培肥土壤,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剑河县水田及旱地的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贵州剑河县及类似地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相关性系数法及加权平均法探讨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和全钾养分等养分指标对其肥力的影响,并利用改进内梅罗综合评价法结合3种方法权重系数均值评价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结果】水田土壤的速效钾及旱地土壤的全磷水平较低,其余养分指标均为中上、高及很高水平;不同种植物旱地土壤6个样点碱解氮含量均很高,样点间全磷及速效钾含量波动较大,有机质含量波动较小;比较3种加权方法权重系数的平均值,水田及旱地肥力因子权重系数均是有效磷最大,分别为0.2710和0.2358,有效磷是影响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52和1.63,其土壤综合肥力均为肥沃水平。【结论】剑河县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均为肥沃水平,有效磷是影响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水田及旱地土壤的氮含量均较高,可满足农作物生产需求,生产上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水田土壤的钾含量较低,应采取相应施肥措施提高水田土壤的钾素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陶长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40-6142
通过对全区耕层土壤化验数据的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区耕层土壤肥力状况,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全区耕层土壤肥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圩区地形土壤肥力高于丘陵和山区,而丘陵又稍高于山区;旱地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水田,水田氮素、有机质含量则高于旱地。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钟祥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水平,含钾量高(有效K≥150.0 nag/kg)的耕地已明显下降,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旱地酸化突出,土壤有效Zn、Fe、Mn含量较丰富,但土壤有效B、Mo较为缺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彭州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婷  张世熔  林海川  王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01-1704,1712
根据2000~2006年彭州市耕地统计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和GIS方法研究了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彭州市耕地以灌溉水田及旱地为主,且受地形地貌和区域条件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6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基本持平,但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耕地土壤中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升高,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在普遍升高,且土壤中氮、磷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有机污染物质,因而,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彭州市耕地的整体质量是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