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芝麻高产稳产新品种,探索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选用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芝麻新品种,设置露地种植和地膜覆盖2种栽培模式,研究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影响,比较不同芝麻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增加芝麻的株高和茎粗,同时降低始蒴高度,增加有效果轴长和单株果节数,促进根系生长,增加主根长度、侧根数量和分布范围。地膜覆盖栽培对芝麻病害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增强芝麻抗倒伏能力,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和冀航芝3号露地种植倒伏率分别是覆膜种植的3.5、2.8和3.0倍;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和株高对倒伏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品种与栽培模式对小区产量、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对单株生产力和单株蒴数有极显著影响,对小区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大幅度提高各品种净收入和成本利润率,覆膜种植冀航芝2号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成本利润率达到126.57%。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盛花期湿害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芝麻影响的差异,在芝麻盛花期即始花后28天,对垄作和平作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进行湿害处理,撤水后调查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萎蔫面积、萎蔫株率、病害发生程度等指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芝麻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并测产,计算投入产出比,比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垄作比平作能有效减轻湿害造成的芝麻萎蔫、倒伏、叶枯病和茎点枯病的发生;盛花期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垄作芝麻的影响较小;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且对平作的影响大于垄作,其差异性大小为单株蒴数 > 单株产量 > 单产 > 有效果轴长度 > 有效果节数 > 株高,显著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蒴果长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蒴粒数、千粒重的差异影响不显著;垄作、平作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86、1:2.04,垄作芝麻每公顷可增加纯收益5492.7元。  相似文献   

3.
芝麻施用EM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中等肥力的土壤种植芝麻 ,免用化肥与农药 ,播种前用农家肥作底肥 ,在芝麻苗期和现蕾期喷施EM稀释液 ,试验结果表明 :EM能促进芝麻根系发达 ,叶面积增大 ,单株蒴数和群体总蒴数显著增加 ,芝麻产量比对照增 37.7% ,并能大大地降低芝麻病害的发病株率  相似文献   

4.
芝麻育苗移栽较直播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它大大减少了芝麻生育前期的管理工作(间苗、定苗、除草等)。移栽芝麻的株蒴数增加、千粒重增多,植株抗病性增强,能够避开芝麻生育前期病害和后期低温的影响,对提高芝麻产量十分有利。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芝麻移栽技术可使夏芝麻生育期增加20天以上,平均单产可达88.6公斤,比直播夏芝麻增产可达33.23%。在芝麻生产中可采取苗床育苗、带少量土移栽。  相似文献   

5.
NEB肥对芝麻干物质积累及物质转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施NEB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浓度NEB肥处理对芝麻干物质积累及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拌种对芝麻的增产效应明显好于作底肥,且拌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增产效果越高。以每hm2施用75袋拌种对芝麻的增产效果最高,平均比对照增产27.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NEB作拌种施用主要通过增加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数,提高单蒴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芝麻产量,随着NEB肥用量的提高,粒蒴比和经济系数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164份辽宁芝麻资源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产量与蒴长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株蒴数、蒴粒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蒴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株蒴数蒴粒数株高蒴长,进一步说明芝麻高产育种中必须着重于株蒴数的提高,同时兼顾蒴粒数、株高。因此,芝麻种质资源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保证一定株蒴数的基础上,协调优化株高、株蒴数、蒴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质量,才能为辽宁地区高产育种提供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施用有机物料和培土覆盖措施对烤烟大田生育进程及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大田裂区试验探讨了施用有机物料耦合培土覆盖措施下烤烟大田生育期、不同部位叶龄内不同器官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情况。结果表明:(1)培土覆盖耦合施用14925.37 kg/hm2有机物料可缩短烤烟大田伸根期6天,分别延长旺长期、成熟期和整个生育期15、10、19天;上、中、下部位叶龄分别延长8.8、9.5、5.4天。(2)培土覆盖措施显著增加烟株有效叶片数、茎高、茎围、最大叶的长和宽以及烟株根、茎器官干物质积累;烟株根、茎和整株氮积累量,茎和叶磷积累量以及根系的钾积累量也显著增加。(3)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烟株有效叶片数、茎高、茎围、最大叶的长和宽及物质积累成增加趋势,其中施用14925.37 kg/hm2有机物料处理较不施用有机物料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平均增加0.27 kg/hm2,烟株根、茎的氮、磷以及叶片、整株的钾积累也显著增加。施用有机物料结合培土覆盖措施可有效促进烟株早生快发、优化烟株生长发育进程、延长烟株大田有效生育期和促进烟株物质积累,进而提升烟叶的田间耐熟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河南省芝麻主产区分离到5 株病原菌,并进一步进行回接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比较不同消毒剂和消毒时间优化芝麻种子消毒技术;采用最佳消毒技术消毒芝麻种子,在MS培养基上培养无菌苗;5 株病原菌通过菌饼法对12 份芝麻种质资源无菌苗进行抗性鉴定。为芝麻直接生产应用筛选抗性品种,为抗病育种发掘抗性资源。结果表明,5 株病原菌均为芝麻茎点枯病病原菌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用2% NaClO消毒20 min,获得芝麻无菌苗的效果最好;菌饼法鉴定无菌苗苗期抗性,12 份资源对5 株M.phaseolina 的反应型均不同,只有ZZM0905 和ZZM1205 对5 株病原菌均表现抗病,并且抗性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芝麻成株期茎点枯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感茎点枯病芝麻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包括表型鉴定、分子鉴定以及芽期致病力鉴定)获得了具有高致病力的病原菌株M. phaseolina,然后对获得的M. phaseolina进行芝麻成株期致病性研究,并对感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再分离鉴定从而确定获得的真菌为M. phaseolina。芝麻茎点枯病原菌M. phaseolina的致病性鉴定方法采用受侵染牙签接种法,在芝麻茎杆内,M. phaseolina会导致维管束组织形成一个由上往下逐渐坏死的棕黑色条纹,随后开始呈放射性收缩并坏死并逐渐扩大;所有病原菌接种的茎杆上都出现大量的菌核。对所有接种病原菌的植株感病茎杆进行M. phaseolina再分离纯化。茎点枯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鉴定以及病原菌再分离结果都符合科赫法则,为芝麻茎点枯病相关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产生的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不同地区采集7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提取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波长下测定离体条件下芝麻茎点枯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能检测到滤纸酶、天然纤维素降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酶活变化趋势表明不同采样时间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变化趋势上都有峰值出现,但是不同菌株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酶活力综合活性大小差异极显著。说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能分泌一组胞外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并且该酶系能够降解芝麻秸秆纤维素,该结果为揭示芝麻茎点枯病菌对芝麻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授粉效果,更好地利用昆虫为其授粉提高产量。本研究利用全封闭、半封闭、开放3个处理对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数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蜜蜂是芝麻主要的传粉昆虫,占总访花昆虫数量的78.69%~88.78%。通过芝麻盛花期蜜蜂访花次数可看出,1d当中蜜蜂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9∶00-10∶30和15∶00-16∶30两时段。昆虫授粉可显著增加半封闭区、开放区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与全封闭区(CK)相比分别提高了7.06%~17.58%、10.48%~16.83%、2.19%~5.13%、11.24%~20.86%、10.12%~20.85%。因此,在芝麻杂交制种和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为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对提高制种效果和增加芝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其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端  涂文志 《种子》1994,(2):9-11,13
该文选用过翻秋的小整薯作种进行春播试验,探讨了不同大小种薯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和产量上看,每窝种薯数在1-4范围内,随着种薯数的增加,每窝基本茎数增加,出苗后第30天冠层覆盖度增加,株高降低,茎粗变细,结薯数增加,埠茎产量变化不大,单个块茎重减少,大中薯数变化不多,大中薯重下降,大中薯数率和大中薯重率降低,其中每窝和薯数与基本茎数,出苗后第30天的冠覆盖,株高,  相似文献   

13.
以新台糖22号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为材料,设每667m2种植1300株(处理A)、1600株(处理B)、1900株(处理C)、2100株(处理D)、2400株(处理E)5个种植密度,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分蘖苗数、成茎率、株高、茎径、产蔗量、总芽数等性状的影响。分蘖苗数、分蘖苗成茎率均以处理A最多,每株达6.64条和56.33%,每株组培苗的分蘖苗数和成茎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株高以处理B最高,达219.2m,其次为处理A、C,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茎径以处理A最粗(2.48cm),其次为处理B(2.43cm),茎粗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茎、产蔗量、芽数等性状表现相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有效茎、产蔗量、芽数以处理C最多,分别达每667m25581条、5633.6和103566个芽,其次为处理B,最少为处理A;脱毒健康组培杯苗每667m2种植1600~1900株为宜,单位面积可获得较高的蔗产量和总芽数。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200Gy ^60Coγ射线处理大豆风干种子,对M1、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表现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1植株生长缓慢,植株变矮,发育畸形,叶片缺绿、卷缩,出现不孕株、半不孕株、荚熟秆青株、成熟期推迟等现象。2)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3)M2代的变异系数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茎粗、株高、荚长、荚宽依次减小。4)M2代株高与百粒重、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始节、单株荚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结荚高度与有效分枝始节、主茎分枝数成负相关。5)M2代株系间有显著性差异。6)M2遗传力顺序为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单株粒数、荚宽、茎粗、单株荚数、单株产量、荚长。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各个性状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评价各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重要性,对88份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尖长、果轴长、每蒴粒数、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16%~78.99%,参试芝麻种质资源类型丰富;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果轴长>株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大小排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因此,在西北地区选育高产芝麻品种,应重视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3个性状,同时兼顾株高、果轴长等性状。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肥料对芝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氮磷肥配施以及缓/控释肥料对国芝二号和郑芝95-8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芝麻产量,使国芝二号增产9.90%~41.97%,郑芝98-3增产16.00%~42.03%;施用缓/控释肥料处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695.20kg/hm2和1394.40kg/hm2。施肥使芝麻的千粒重增率分别为13.10%~31.80%和25.47%~29.59%。施用氮肥平均增产12.95%,磷肥平均增产5.86%,缓/控释肥料与等养分量的常规化肥相比平均增产18.90%。施肥能使芝麻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株蒴数、蒴粒数和干物质积累增加,促进了芝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光合叶面积对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茎叶数人参在不同生育期人参皂苷含量变化规律,以三年生、四年生三茎、二茎和单茎人参为研究对象,以人参皂苷为检测指标,采集集安不同茎叶数和不同生育期的人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7种单体皂苷的含量,比较其变化规律。①人参皂苷的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生育期内,三年生、四年生人参在红果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为4.46%、4.94%、4.97%、6.69%、5.00%。②不同茎数人参、双茎叶人参总皂苷含量高于单茎叶人参和三茎叶人参的总皂苷含量。③不同时期参根中单体皂苷含量不同。总体而言,其不同生育期单体皂苷红果期Rb1含量最高,其四年双茎Rb1含量最高为1.035 mg/g;而枯萎期时Rd含量最低,三年单茎Rd含量最低为0.105 mg/g。且不同茎叶数人参,双茎叶人参的单体皂苷高于三茎叶和单茎叶的人参的单体皂苷。人参皂苷的含量与生育期和茎数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栽培时做双茎化处理,并在红果期末期采收。  相似文献   

18.
毛豆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21,(7)
为准确评价影响芝麻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对36份芝麻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6.13%~75.19%;单株蒴果数、果轴长、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与单株产量关联度较高(大于0.7)的性状有株高(0.720 6)、果轴长(0.740 0)、千粒重(0.704 4)、单株蒴果数(0.743 1),其排序为单株蒴果数果轴长株高千粒重。因此,在今后芝麻选育过程中,应以结蒴多、果轴长、千粒重高作为主要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