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固体发酵工艺的影响,采用大米、小麦为碳源,玉米粉、黄豆粉为植物型氮源,以菌丝体核酸含量为间接指标测定中国被毛孢的生物量,并测定菌丝体的腺苷含量,确定最佳固体发酵配方。结果表明,以大米、小麦作为复合碳源,玉米粉为复合植物型氮源,添加葡萄糖(20 g·L~(-1))、水解乳蛋白(5 g·L~(-1))、MgSO_4·7H_2O(1 g·L~(-1))、KH_2PO_4(1 g·L~(-1))、维生素B_1(0.1 g·L~(-1)),料液比(W∶V=1∶1.5),于温度18℃,相对湿度80%~85%,避光培养50 d,获得长势良好、腺苷含量高的中国被毛孢。由此发现,以复合碳源与植物型、动物型氮源组合,有利于固体发酵过程中中国被毛孢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对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实验对绣球菌的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鱼粉蛋白胨,优化后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2.10%,鱼粉蛋白胨0.32%,琼脂2%.  相似文献   

3.
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TB-12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番茄灰霉病拮抗菌Bacillus velezensis TB-12菌株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TB-12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该菌剂生产工艺条件的进一步确定及其防治应用的开展奠定相应的基础。结果表明:TB-12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乳糖2%,酪蛋白胨4%,MgSO_4·7H_2O 0.1%,KCl 0.05%;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装瓶量50 mL,初始pH 8,发酵时间60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1)。与采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相比,优化后TB-12菌株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增加了69.4%。盆栽试验表明,优化后TB-1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预防效果达到69.2%,治疗效果达到58.2%,分别提高了32.6%和19.5%。TB-12菌株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红  张敏  刘俊杰 《食用菌》2010,32(1):37-38,46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宾王5菌株培养基配方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最佳无机盐、最佳pH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的母种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宾王5菌株母种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1.0%,蛋白胨0.3%,硫酸镁0.15%,pH7。  相似文献   

5.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株的最佳碳源;3个菌株的最佳氮源均为豆粕粉;最佳无机盐1号菌株是硫酸镁,2号、3号菌株是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时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的深层发酵条件如pH、培养温度、接种量及转速的探讨及对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和无机盐的筛选,确定了其深层培养所需条件及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应为24℃、200r/min、pH5.0左右,接种量5~15%,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和氨基酸复合粉,最佳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  相似文献   

7.
侯军  范继巧  张华  林晓民 《食用菌》2009,31(1):21-22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钾、酵母膏为氮源组合成多种培养基,观察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状况,筛选出前3组最佳碳氮源组合培养基,再分别加入马铃薯浸汁、腐殖土上清液、灰分、玉米粉浸汁制成加富培养基进行二次筛选,并用正交优化法对二次筛选出的培养基碳氮源及加富成分及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羊肚菌MH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酵母膏(0.3%),腐质土(3%)上清液,pH6。  相似文献   

8.
危害白兰瓜果腐病的镰刀菌经鉴定为砖红镰孢(Fusarium lateritium Nees)。碳、氮源对产孢量的影响较大,以乳糖、氯化铵产孢最好,棉子糖、甘氨酸不利于产孢。F.lateritium在pH4.98-9.18均能产孢,但以pH6.24产孢最多。在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种类的组合试验中,F.lateritium产生孢子的最佳条件为:植物组织(配方2:muskmclon seed 50g,agar 20g,distil water 1000mL)培养基,紫外光处理2h后于20-25℃暗培养。  相似文献   

9.
液体发酵蜜环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菌体多糖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巍  李元瑞  袁静 《食用菌》2001,23(2):5-7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浓度,对蜜环菌进行液体发酵,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得到该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并证明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该菌株的培养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取蜜环菌菌体多糖,发现液体发酵菌体的多糖含量远高于人工栽培的蜜环菌菌素。  相似文献   

10.
以金地灵芝为试材,探究了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其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并运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以得到金地灵芝液态发酵产灵芝多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辅助无机盐为MgSO_4·7H_2O,最优培养基配方为3.98%玉米粉,0.68%蛋白胨,0.21%MgSO_4·7H_2O,0.05%K_2HPO_4,0.05%KH_2PO_4,0.001%维生素B_1。优化后胞外多糖得率提高了30.14%。  相似文献   

11.
鲍氏层孔菌以固体培养基为基质的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出鲍氏层孔菌子实体人工培养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配方设计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找出适于鲍氏层孔菌生长的最佳氮源、碳源及木屑种类,以及3者的最佳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12.
郝继伟 《食用菌》2009,31(6):16-17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分别优化了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氮源最佳组合以及无机盐与维生素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了金针菇88液体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玉米粉3.0%,可溶性淀粉2.0%,麸皮3.0%,蛋白胨1.0%,KH2PO4 O.10%,MgSO4·7H2O 0.05%和VB1 0.01%。  相似文献   

13.
前期研究明确了影响香蕉生根试管苗离体接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进行抗病性鉴定的4个主要因素:产孢培养基、试管苗接菌前在MIS(Medium for interaction system)培养基上生长的时间、MIS培养基的组成、Foc菌株的致病力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离体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优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发病最重要的因素是Foc菌株的致病力(P < 0.001),其次是产孢培养基和MIS培养基的组成(P < 0.05),试管苗接菌前在MIS培养基上生长的时间对鉴定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述4个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为用马铃薯葡萄糖水作产孢培养基,香蕉试管苗接菌前在MIS培养基上生长7 d,MIS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不含有机物,接种菌株为Foc热带4号小种复壮3代菌株。分析得到的最优组合与验证试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AM21菌株菌丝产灵芝三萜的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 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丝体三萜含量的9个相关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豆粕粉和山药,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主要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1.84%豆粕粉,1%玉米粉,1%葡萄糖,0.92%山药,0.5%酵母粉,0.1%麸皮,0.1% KH2 PO4,0.1% MgSO4·7H2O,0.01% VB1.使用该培养基生产的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含量较使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生产的高29.13%.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液体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最佳生产配方和最适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豆粉为最好,最佳培养基配方为:5%蔗糖,0.15%豆粉,0.2%KH2PO4,0.25%MGS04,土豆汁20%,VB1 0.001%。初始pH值6.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3斜面;菌龄7~11d.  相似文献   

16.
香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香菇液体菌种的碳氮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937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碳源以玉米粉为最好,有机氮优于无机氮,豆饼粉为最佳氮源。最适培养条件为25℃,摇床转速120r/min,接种量5%,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100mL发酵液,pH5-6,发酵时间为7d,并得到了最佳组合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7.
以10株野生罗伯茨虫草及其无性型罗伯茨被毛孢液体发酵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其多糖、甘露醇、尿嘧啶、尿苷、鸟苷、腺嘌呤、腺苷及虫草素等活性成分含量,并与西藏那曲野生冬虫夏草作比较。结果表明,罗伯茨虫草尿嘧啶含量高于冬虫夏草,尿苷、鸟苷、腺嘌呤、腺苷含量与冬虫夏草接近,而多糖和虫草素含量与冬虫夏草差距较大。在10株罗伯茨被毛孢中,菌株HRT06的多糖、尿苷、鸟苷及腺苷含量最高,与其余菌株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菌株HRT06的腺苷含量为0.140 mg·g-1,达到中国药典冬虫夏草腺苷含量不得少于0.100 mg·g-1的规定,可以筛选作为优良菌株加以利用。本研究测定罗伯茨虫草及其无性型罗伯茨被毛孢活性成分含量,为综合评价罗伯茨虫草应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19.
深绿木霉P3.9生防菌株固体发酵条件优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枇杷主干韧皮部的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P3.9菌株为试材,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固体发酵培养底物基质、碳源、氮源、磷酸盐及其浓度,含水量、接种量、温度和时间等培养条件组合,筛选P3.9菌株固体发酵最佳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底物基质为米糠,碳源为葡萄糖或D-果糖,氮源为磷酸二氢铵或硝酸钠,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钠,温度为28℃,含水量为40%,接种量为9%;正交实验表明,其孢子生产的最佳培养基为以米糠为底物基质,在其中添加0.5%葡萄糖、0.5%D-果糖、0.5%磷酸二氢铵、0.05%磷酸氢二钠,其最佳培养条件为40%含水量、5%接种量、光暗交替28℃静止培养9d;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培养,最高产孢量可达7.5×109孢子/g培养物质;此结论为其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核桃基腐病(Pythium oligandrum Drechsler)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菌株Gy-11的最优发酵条件,提高其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方法】开展了最适培养基和最优碳氮源的筛选,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Gy-11在LB培养基和NB培养基中生长量最大;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株Gy-11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p H 7.0,装液量50 m L/250m L,接种量体积分数为6%,转速为180 r·min~(-1)。【结论】明确了菌株Gy-11的最适碳氮源和最优发酵条件为进一步研发生防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