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应重点开展遗传病检查,提高生育质量,避免遗传病儿降生。先天性遗传病如呆傻、精神病、白化病以及各种畸形、癫痫、血友病、全色盲等病儿的降生,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烦恼,并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预防措施有:提倡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做好孕妇保健等。在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积极开展遗传门诊工作,对遗传病患者或家属普及相关遗传疾病知识,及时消除可能发生遗传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者需做遗传学检查:一是曾经生过有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儿的妇女;二是家族中有遗传病史,或直系亲属中出生过先天畸形儿的妇女;三是妇女怀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进口荷斯坦奶牛遗传物质、进口种牛、国产牛精液等进行BLAD、CVM、DUMPS、FDS 4种主要遗传病筛查,采用的PCR-RFLP方法是对提取产物的致病序列进行PCR扩增,后均采用酶切的方法对标本进行纯合子和隐性杂合子的鉴定,本文标本来自进口52份牛精液(美国、加拿大)、国产112份牛精液标本、650份进口种牛血液样品(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智利等国家),通过对814份样品的筛查,共检出携带BLAD隐性有害基因的样品6份,携带CVM隐性有害基因的样品15份,携带DUMPS隐性有害基因的样品4份,未检测到携带FDS隐性有害基因的样品。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荷斯坦牛隐性遗传缺陷监控体系并进行系谱标注,以逐步降低我国奶牛群体中遗传缺陷隐性等位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由于人们活动范围小,近亲结婚的现象比较多。这不仅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而且也给后代带来无穷的灾难。因为近亲结婚引发智力障碍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水稻生物产量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突变体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材料。除自然突变和物理、化学方法外,T—DNA插入诱变、转座子插入诱变等分子生物学手段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水稻分子标记技术发展,使得通过图位克隆法从非插入突变的水稻突变体获得相关基因变得相对容易,目前,在水稻上通过图位克隆已克隆到一些重要的基因。该研究在转Bar基因水稻后代T1代群体中发展了一个高生物产量突变体,并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为该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公、母羊的繁殖性能,消除有害基因,提高遗传选择强度,为羊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借鉴。从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详细阐述了羊性别控制的方法,包括X、Y精子分离法和胚胎性别鉴定法以及控制授精环境,并相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X、Y精子分离法在分离过程会损伤精子,并且仪器价格比较昂贵,一般实验室难以配置;胚胎性别鉴定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但容易受污染,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X、Y精子分离和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存在重复性差、仪器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准确率低、耗时长、对精子或者胚胎损伤大等问题;改变外界环境控制羊后代性别的方法具有效果好、方便快捷、对动物损伤小的特点,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花的通用分子检测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所收集保存的转 Bt基因抗虫棉品种以及转 Bt基因棉花低世代后代单株中提取的 DNA进行PCR扩增 ,结果显示 ,转 Bt基因棉花品种都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 ,转 Bt基因棉花低世代后代部分单株同样也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 ,而对照常规品种却没有 ,表明所合成的引物可用于转 Bt基因棉花的分子检测 ,以及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纯度鉴定、真假转 Bt基因抗虫棉的鉴别和后代 Bt基因存在与否的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7.
研究植物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问题,就植物的单基因遗传和双基因遗传性,讨论遗传基因的极限分布。单基因遗传是指后代继承亲体中的某一种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如果所考虑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种基因A和B控制的,那么后代就仍有2种可能的基因A和B。假设某种植物有A、B2种不同的单基因型,且具有单基因遗传性。采用A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的基因都是A。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是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各继承1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也称基因型),这样的遗传是双基因遗传。如果所考察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个基因A和a控制的,那么就有3种可能的基因对,分别记为AA、Aa和aa。假设某种植物有AA、Aa、aa3种基因型,且具有双基因遗传性。采用aa型与每种基因型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都是aa型。可见,在植物的基因遗传中,无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双基因遗传,用某种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这种后代,则经过若干代后,这种植物的基因均为该基因。该研究为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植物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问题,就植物的单基因遗传和双基因遗传性,讨论遗传基因的极限分布。单基因遗传是指后代继承亲体中的某一种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如果所考虑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种基因A和B控制的,那么后代就仍有2种可能的基因A和B。假设某种植物有A、B2种不同的单基因型,且具有单基因遗传性。采用A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的基因都是A。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是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各继承1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也称基因型),这样的遗传是双基因遗传。如果所考察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个基因A和a控制的,那么就有3种可能的基因对,分别记为AA、Aa和aa。假设某种植物有AA、Aa、aa3种基因型,且具有双基因遗传性。采用aa型与每种基因型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都是aa型。可见,在植物的基因遗传中,无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双基因遗传,用某种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这种后代,则经过若干代后,这种植物的基因均为该基因。该研究为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崖城居群、万宁居群、东方居群为母本,以转bar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品种B2为父本,人工杂交得到转bar基因栽野杂交F1代种子(简称"Bar野后代")。从种子活力、农艺性状、结实能力和再生能力等方面,对Bar野后代和普通野生稻的生存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ar野后代种子的发芽能力总体上高于野生稻;农艺性状方面,单作时Bar野后代与野生稻的分蘖数、剑叶面积相差不大,混作时Bar野后代总体上明显优于野生稻,且Bar野后代的相对竞争力(RCA)强于野生稻;结实性方面,Bar野后代稻穗的结实能力总体上强于野生稻;大部分野生稻的稻茬再生率均高于Bar野后代植株。  相似文献   

10.
恶疫霉生长速率与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恶疫霉菌株的线性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恶疫霉菌株同宗配合性状在无性和有性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恶疫霉菌株中上述性状的控制因子是纯合的。从试菌株生长速率的遗传情况十分复杂,至少存在3种类型:1.在单孢无性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变异;3.在无性后代和有性后代均发生变异。表明该性状可能由细胞核纯合基因、也可能由细胞核杂合基因、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去雄方法,利用抗蚜×感蚜、耐蚜×感蚜、感蚜×感蚜等组合的杂交后代和回交后代,对高粱品种抗蚜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的抗蚜基因对感蚜基因表现显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竺齐法 《农业考古》2003,(4):199-199
据专家研究,在茶、酒、烟三大嗜好品中,除茶以外,酗酒与嗜烟不仅有害健康,还有害于夫妻孕育后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功能成分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108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及121份籼粳回交后代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筛选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结果】微核心种质及其回交后代糙米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生物碱含量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微核心种质供体功能成分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黄酮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生物碱;回交后代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抗性淀粉生物碱黄酮γ-氨基丁酸。粳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富含黄酮、γ-氨基丁酸等成分材料的优势,而籼稻回交后代具有选育高生物碱含量材料的优势。在籼粳各回交后代中,筛选出糙米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都较高的共10个优良株系,这些株系可以作为功能稻米选育的桥梁材料及功能成分基因定位的近等基因系材料。【结论】云南微核心种质籼粳回交后代糙米的4种功能成分均存在广泛的变异,以微核心种质及滇屯502、合系35培育具有高功能成分近等基因系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棉花显性单基因核不育材料的遗传特性,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轮回选育,通过多亲本、多基因的充分杂交,增加基因互换、重组和累加的机会,提高后代群体中优良基因重组的频率和变异范围,再施加一定的选择力度和手段,可提高对杂交后代的选择效果,达到现代彩棉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后代玉米新不育胞质A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雅安、云南元江两地,多次对四川农业大学从农杆菌介导法所获得的转Bt基因再生植株后代中发现的玉米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编号为A)进行育性观察和遗传分析。育性观察表明,A是一个不育性及恢复性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其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和回交代数的影响不大;雄花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两种鉴定结果一致表明,A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测交后代的育性分离表明,A的育性恢复涉及3对基因,其中1对基因能单独控制育性的恢复,另两对基因具有互补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抗草甘膦基因gox、cp4-EPSPS、aroA及抗草丁膦基因PAT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抗草甘膦油菜Q3、抗草丁膦油菜HCN-19及其后代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Q3及其后代中检测到gox及cp4-EPSPS双价抗草甘膦基因,在HCN-19及其后代中检测到PAT基因特异片段。利用该方法对F1(NA6/HCN-19)纯度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乾浩 《世界农业》1993,(11):27-29
动植物的遗传改良取决于对其遗传基础的了解程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可提高育种家的选择效率。因为,对遗传标记在杂交后代中的分离进行分析,就可了解与其紧密连锁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相关性可实施有效的选择。直至目前,植物中利用的遗传标记均为形态标记,如矮秆、白化苗和叶片形态变异等,这类标记往往数量有限、常对生物体有害、表达具阶段性和等位基因为非共显性等特点,因而利用它们对多数植物来说不能构建可资利用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也很难对其基因组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研究更受限制。  相似文献   

18.
彩色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彩色陆地棉H44与海岛棉新海1号的杂交后代,采用回交类型分析法,分析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株高、果枝数、果节数、第一果枝第一果节长度和单株结铃数的平均显性度和相对优势率都较大,杂种优势明显。铃重、衣分、绒长的广义遗传率(h2B)较高,狭义遗传率(h2N)也较高,这些性状适宜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而单株结铃数、单株皮棉理论产量、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高,狭义遗传率则较低,这些性状适宜在杂种晚期世代进行选择。铃重、衣分、绒长的最少基因对数K值较大,这给彩色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后代的利用带来较大的困难;而单株结铃数的最少基因对数K值小,后代则比较容易出现重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以皖麦48和扬麦87158两个小麦品种的转bar基因株系为材料,探讨bar基因在转基因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涂叶法和PCR法研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T2的遗传表现,并对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能稳定表达;遗传分析显示bar基因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转bar基因小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将带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基因的质粒DNA导入自花授粉后的大豆品种鲁豆4号和861387—2。提取D1代大豆叶片的DNA,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基因进行了斑点杂交,从D1代440个植株中,选出7个杂交阳性后代,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基因已整合于大豆基因组中。本文还对外源DNA导入后代筛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