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3年,潢川九龙春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利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设施设备探索香菇工厂化生产技术与管理,至今共生产香菇菌棒560余万棒,涉及香菇品种有庆科212、L808、申香215等多个品种。笔者就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中的微孔污染、灭菌不彻底、接种穴口污染、热害与烧菌等易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1微孔污染微孔污染是菌棒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尤其夏末秋初及春末季节,环境气温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投资建设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车间。在扼要介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运作难点,建议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选址前要重点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已经投资建设的企业要配套其他品种或开拓出口市场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棒传统生产模式与工厂化生产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扼要介绍香菇菌棒生产工厂化模式及传统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两种模式的菌棒生产成本和适用性,得出现阶段香菇菌棒生产传统模式因可使用常压灭菌,不需要净化车间等设施设备投资,运行成本低,更适合我国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4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香菇工厂化栽培首先需要寻找或培育栽培周期短、品质优良、子实体组织紧实(口感有嚼劲)、菇体大小适中的菌株。其次,新的栽培模式须简化工序,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减少用工量,是核心。4.1菌丝培养阶段必须简化"放小、大气"工序目前国内各地香菇栽培者仿照其他工厂化栽培菌类,在培养库内培养香菇菌棒,基本解决了传统菌棒室外大棚培养,因夏季气温过高而导致菌棒"烧棒"的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可控环境下进行培养是实现香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4月26日,浙江省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中国香菇之乡"磐安县召开。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岳钧、副主任鲁长根,以及来自全省的食用菌专家、示范基地负责人等共120余人齐聚磐安,共同探讨食用菌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促进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会议观摩了磐安县玉山镇铁店村富盛农场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菌棒集中培养模式和夏季香菇出菇管理技术,同时参观考察了万苍乡金土地农业公司的南方温室大棚香菇生产等现场;听取了磐安、庆  相似文献   

7.
香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种类,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近年来,香菇生产工厂化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及年产量逐年递增。香菇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制棒养菌、大棚或农户出菇,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制棒、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该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耿立  李直鸿  李龙 《食用菌》2016,(4):34-36
从设施设备、品种特性、季节安排三个方面,简述香菇庆科212工厂化生产及周年式出菇的背景条件;分析工厂化制棒、集控式发菌、菇房统一转色及顺季出菇和反季节出菇两种模式的关键技术节点;提出了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难点及突破这些瓶颈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取得的成效和相关的生产技术。分析制约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因素有: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欠高;夏季菌棒生产能耗大,生产成本较高,且成品率控制难度较大;土地资源制约,限制了产业规模发展。提出推进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下一步工作思路:育龙头,建基地,提升食用菌经营主体统领能力;强化政策扶持,提高菌棒集约化发展能力;创新生产方式,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以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依托,提高技术指导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庆科212"香菇为试材,采用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生产方法,研究了菌棒含水量、菇房内外温差和通风频度对香菇菌棒结露作用及香菇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结露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菌棒含水量,其次是菇房内外温差,最后是通风频度,结露控制能够显著缩短出菇周期、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这一结果为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出菇过程中综合调控结露作用因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香菇产量、提升成品菇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秋冬香菇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10月,浙江省各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对常规秋冬香菇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种成品率普遍较低。许多菇农通过2~3次翻堆,使原本属于同一批次的菌棒,被分成了几个批次,既延误了生产季节,又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损失。根据当前生产实际,秋冬香菇应特别注意做好管理,避免因季节延误造成生产损失。1分别视菌棒的不同情况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菌袋的光照、空气和温度均匀,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结合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通气等措施可加快发菌速度。由于翻堆延误生产季节,应增加菌棒的翻堆次数。菌袋在菌丝培养阶段宜翻堆3~4次。翻堆可以与检查杂菌结合进行,第一次一般在接种后7~10天,以后可隔10~15天进行一次。随着发菌范围扩大,呼吸作用增强,要注意散堆和通风换气,并视天气情况调整堆形,降低堆叠层数。翻堆时不要随意丢弃污染菌棒。对于后期感染杂菌的菌棒,只要香菇菌丝生长尚占优势,就可保留,以减少损失。对于接种孔感染黄曲霉、毛霉、根霉的,只要香菇菌丝萌发良好并深入料内,仍可继续保留,香菇菌丝覆盖这些杂菌后亦能正常出菇。感染菌棒脱袋时,可切去杂菌污染部分,保留有香菇菌丝的部分,用竹签、木签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排...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香菇工厂化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通过调查海拔360、450、610m等不同区域的香菇栽培基地,对在香菇工厂化栽培中常见的5种杂菌性病害(4种真菌和1种细菌)、3种生理性病害和2种害虫等病虫害特征进行介绍,并总结其发生规律;阐述了在香菇菌棒生产、培养及出菇等不同阶段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辛颖  朱正威 《食用菌》2016,(4):31-31
正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脱袋的时期和脱袋摆菌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菌袋的转色和出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设施栽培香菇脱袋时期和脱袋摆菌棒要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1脱袋的时期脱袋必须掌握最适合的时期。根据笔者经验,菌丝生理成熟主要从菌龄、形态、色泽、基质4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判断,也就是通常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菌龄:从接种日算起,经过发菌培养,到离开培养室之前的天数为菌龄。这个时间参数,因受培养期间的温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香菇的菌棒生产存在着常规固体接种方式的繁琐、效率低下、不适宜工厂化操作的弊端,山东威海鑫宝食用菌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成熟的液体制种工艺,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采用窗式制冷空调,成功地实现了香菇的反季节菌棒生产,保证了菌棒越夏成品率,实现了一年四季香菇菌棒的生产及出菇目标。现将菌棒生产及出菇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机具设备3.5 P窗式制冷机70台,购自浙江常山明金制冷设备商行;高压灭菌柜2台;50 L与500 L液体菌种发酵罐各5台,均  相似文献   

16.
卢淑芳 《食用菌》2017,(3):8-10
总结磐安县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五统三分"生产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验,提出了:育龙头建基地,提升经营主体统领能力;强政策重扶持,提高菌棒集约化发展能力;补短板促融合,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优服务搭平台提后劲等转变香菇生产方式,促进香菇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监测工厂化栽培模式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棒和透气袋菌包CO_2释放量,并比较了刺孔以及不同类型菌株(长菌龄、中高温型品种,短菌龄、高温型品种和中短菌龄、中低温型品种)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菌棒比较,透气袋菌包的CO_2释放总量在菌丝长满菌包时较高,但在90 d培养全过程中少15.92%。与未刺孔菌棒比较,刺孔菌棒CO_2释放量、产量在栽培过程中分别增加9.60%、32.19%。与长菌龄菌株比较,短菌龄菌株CO_2的释放量在1~30 d少35.10%,为67.31 g·kg~(-1);而在31~50 d、51~74 d分别多24.47%、65.60%,为64.97、74.24 g·kg~(-1)。本研究的结果可为香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菌株选择以及环境参数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浙江省磐安县栽培表现良好的6个香菇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的结果: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差异明显,0912品种袋均产量较高,其次为158品种,两者的优质菇比例也较高,而且其菌棒培养期较短,品种抗性较强,总污染率低;1501品种袋均产量较低,等外菇比例较高,抗性较差。初步认定,适合磐安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品种为0912和158。  相似文献   

19.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20.
正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转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1袋栽香菇转色管理方法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香菇转色管理应该在菌袋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进行,并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