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金耳及近邻种命名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金耳的命名,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中文名有称为金耳、金木耳、黄耳、金银耳、金黄银耳、黄木耳、云南黄木耳、脑耳、黄金银耳、脑形银耳等多种异名,这种名称上的混乱,容易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常将同名异物混装收购,影响内销和外贸。例如,学名称金耳、异名称黄耳、黄木耳的Tremella mesenterica(Schaeff.)Retz.ex Fr.与学名称黄耳异名称黄木耳的T.frondosa Fr.,虽然同属银耳属,但它们是两个形态结构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2.
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Schaeff.)Retz.etFr.)又称黄木耳、黄金耳、黄金银耳、金木耳、脑耳、胶耳,属于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金耳是一种稀有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内含蛋白质7.04~9.56%,脂肪1.70~2.96%,总糖量14.38%,还原糖6.79%,纤维素2.62%,碳水化合物66.91%,灰分  相似文献   

3.
金耳子实体结构特性的初步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南  郑淑芳 《食用菌》1994,16(5):12-13
自从Eles Fries(1815~1822)论述并正式建立耳包革属或白耳属(Naematelia Fries)概念以后,各国的许多菌物学家对金耳的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食性和药效、驯化栽培等方面,都发表过许多论述,但存在问题较多,普遍认为金耳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比较复杂,分类命名意见不一,误定长期存在,驯化和批量栽培悬而未决。 按照早期建立并论述的耳包革属概念,国内的许多菌物学者同样认为,金耳子实体由外层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和内层的革菌(Stereum型)混杂组成的异质复合体,根据笔者对金耳解剖形态、组织结构,以及分层化学分析和物理方法测试的结果,金耳子实体的结构,确实与所有单一体菌类,例如侧耳类、斗菇类、黑伞类、木耳类等不相同,甚至与离体伴生的同质近缘种,例如银耳也有所不同。这类结构特殊的异质复合体菌类,由于单一型菌丝体自身的很大弱点,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都需要相适应的伴生菌类给予帮助,因此,在自然界小的分布量不多。在结构上,金耳的子实体是由分类学地位相距较远,形态、结构、质致显然  相似文献   

4.
金耳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耳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状况刘正南,郑淑芳(国内贸易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650223)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又名橙黄银耳、黄金银耳、黄木耳、金木耳、黄耳、脑状银耳、脑耳、胶耳等,是一种野生珍贵稀有,家种高产稳产的食、药兼用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普及银耳栽培的基础上,许多食用菌工作者很想栽培金耳。据笔者所知,目前山西、云南等省的一些科研单位,已把金耳驯化列入重点研究课题。为了避免重复,借贵刊一角把有关金耳菌种分离的方法介绍给读者,希望在继银耳之后,也能把金耳人工栽培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王玉万  王云 《食用菌》1989,(5):19-20
粗毛硬革菌(Sfereum hirsutum)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耳友菌。研究表明,只有粗毛硬革菌存在时金耳才能在木屑或木段上发育结耳。其原因之一,是金耳菌丝体本身没有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必须依赖于粗毛硬革菌分解木质纤维素来为之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金耳的这种营养特性和其同属的银耳是一样的。因此,研究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是开展金耳人工栽培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将对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及其酶学基础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综述金耳生物学特性、分类学地位、栽培技术、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深层发酵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目前关于金耳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栽培产量、生物转化率低,缺乏高质量的菌种,栽培周期长、成本高,转色机制不明确,生产过程易产生黄水而招致烂耳和虫害,以及金耳和伴生菌间的关系研究不深透,在生产操作中缺乏统一标准等。并展望金耳的转色机制和金耳菌丝与其伴生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药食两宜金耳与膳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食用菌》2002,24(5):38-38
金耳,又称云耳、黄金银耳、脑耳、黄木耳、五木耳、金木耳、金银耳、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黄耳(黄金银耳)的子实体。此菌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福建、江西等地,为珍贵稀有食用菌,国际市场称之为“名山珍”。20世纪80年代前期报道,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人工栽培试验成功。金耳胶质细腻、滑润可口、味香色美,是高档筵席的好原料。其干品可备常年使用。 金耳干品含蛋白质8.5%,脂肪1.7%~2.9%,碳水化合物66.9%,纤维素2.6%,灰分3.6%,还含有B1胡萝卜素、矿物质、胶质等多种徽量元素。据《西藏常用中草药》载:金耳味甘、性平,可滋阴润肺、生津、治虚劳、咳嗽、肺结核。现代中医认为:金耳性味甘、温微寒。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正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曾被列为"参、茸、燕、耳"四大珍品之一。银耳多糖是一种具有疗效的人体免疫激活剂,对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还可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根据统计,银耳全世界60余种,我国有6种:银耳、橙黄银耳、茶银耳、金耳(金黄银耳)、金色银耳、血耳。宝鸡市从2013年引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ITS序列对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及栽培料中不同部位的真菌物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耳子实体是由金耳菌丝和毛韧革菌(Sterem hirsutum)菌丝组成的复合结构,两者相互混合交织构成子实体,栽培料中只含毛韧革菌.在菌包底部注射15 N-铵态硝酸铵,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  相似文献   

11.
书评     
黑木耳、银耳、金耳、血耳是一类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胶质菌,其中黑木耳、银耳的生物学特性已有定论,人工栽培也早已规范化、规模化,而金耳、血耳相对落后。云南的食用菌工作者经过近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终于使金耳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由刘平、汪欣同志总结成《金耳人工栽培技术》一书。该书的问世,填补了该项内容在国内、外的空白。 《金耳人工栽培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金耳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长发育条件等生物学特性及金耳人工栽培技术。该书内容丰富、文字简炼,通俗易懂。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其在金耳菌种制作与金耳栽培、加工中的经验,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这些经验将是我国金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该书的出版发行将结束我国金耳人工栽培落后的历史,并为我国食用菌业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昆明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市科委高级农艺师刘学系及其孙延英、姚彻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袋栽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了较高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使珍贵金耳从人工段木栽培进入到袋料裁培。这是金耳裁培上的一大进步。按照他的袋栽方法,金耳将象银耳袋栽那样,迅速地走向千家万户,使广大菇农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使极其珍贵的金耳,走出高级宾宴的“禁区”,成为大众化的百姓食品。因此,金耳袋料栽培的成功,不仅是食用菌栽培者的一大福音,而且也是食用菌消费者的一大福音。左上图为金耳袋栽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82~1984年赴滇西北调查食用菌资源时,采到一种子实体肥厚、肉质细腻、富有弹性的木生食用菌,此菌味美、清香、脆嫩,中外民间早已喜食。经鉴定,系胶质刺银耳,又名虎掌菌、黑虎掌、老虎巴掌,届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刺银耳属。担子形状与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金耳(T.mesenterica)等相似。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等7种,其中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等5种的数据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银耳营养成分首见于1932年胡泽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  相似文献   

15.
综述金耳的食药用价值,相关成分金耳多糖、TAPAI、TAPBI的提取技术,金耳的深层发酵,抗氧化性及其产品的研制工艺;金耳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状况,特别是在饮料产品中的应用。指出金耳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1B1(13个)、A1B2(13个)、A2B1(12个)、A2B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 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相似文献   

17.
1987—88年,我们在大理州漾鼻县进行咨询服务,提供金耳栽培技术和优良菌种,扶持40户农民种植8000根段木,到11月调查,除2户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粗放出耳率仅50%左右外,其余38户出耳率都在80—100%,出耳最多1根段木达68朵,最大子实体鲜重1050克,大小为22.8×18.9厘米,收入最高的栽培户一年达950元,超过当年投资总额的5.6倍,一般的收入也超过当年投资总额的4.1倍,当年出过耳的段木,第二年还可大量出耳.实践表明,金耳段木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副业,云南适生林木资源丰富,用段木栽培金耳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将金耳段木大面积栽培的成功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纯种在人工合成的琼脂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出子实体完成其生活史,但在含纤维素的木屑等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出子实体,只有与耳友菌即香灰菌混合才能长出子实体。银耳不是木腐菌而是寄生菌,寄主就是耳友菌。所以银耳栽培中一定要银耳与耳友菌混合接种,才能顺利地生长出银耳子实体。只有充分认识银耳菌与耳友菌各自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在银耳栽培中做到两者兼顾,克服盲目性,夺取稳产高产的效果。 1 材料 1.1 银耳曹与耳友菌生长在三明虎头山木材上的银耳,取耳基着生处的部分耳木,按照银耳混种的分离与培养进行操作,经过培养后从中便可得到银耳菌与耳友菌以及银耳孢子。 1.2 PDA培养基制取PDA斜面待用。 1.3 木屑培养基木屑(锯屑或柴粉)78kg,米糠或麦皮20kg,食糖1kg,石膏或碳酸银1kg,清水120kg左右,pH自然,上述材料搅拌均匀后分装于菌种瓶  相似文献   

19.
金耳多糖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属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该菌食味鲜美,营养丰富。药理和临床初步研究证明,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保护肝脏提高造血机能等作用。近年来,真菌多糖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我们对金耳多糖也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报道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金耳Trernella auartia Bandoniet Zang是一种生长栎树或其它阔叶树腐木的美味食用菌,隶属于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在西藏的墨脱、波密、通麦、林芝、米林、察隅有分布,别名黄木耳。为开发这一野生食用菌资源,于200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驯化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