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虾类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的研究,各国科技工作者都在广泛深入地进行。下面就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和青虾的营养与饲料国内外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一、对虾的营养与饲料(一)对虾的营养需要1.对蛋白质的需要对虾对蛋白质的需要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Andrew等(1972)报道了白  相似文献   

2.
占秀安  刘平  王永侠 《水产科学》2007,26(3):175-178
动物的蛋白质需要实际是对氨基酸的需要,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平衡就会降低蛋白质效率。用合成的氨基酸来平衡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是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和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饲料成本的最好途径。赖氨酸、蛋氨酸是多数饲料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已经商品化生产,其添加效果也在畜禽上证实。但是,在对虾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效果不稳定,在对虾能否利用合成氨基酸及其使用条件等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就对虾氨基酸营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饲料与营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虾养殖的发展推动了营养与饲料的研究 ,促进了中国对虾营养与配合饲料的研究。好的对虾配合饲料系数可达到 1左右 ,可使养成 1kg虾的饲料成本在 6元以下 ,普通对虾配合饲料系数也在 1 .8以下。近年来 ,对虾养殖面积逐渐扩大 ,养殖品种不断增多 ,呈现蒸蒸向荣景象。随着养殖新品种的增加 ,不同品种的营养需求及摄食特性不同 ,对配合饲料的要求不同 ,营养与饲料研究又面临新的任务。1对虾养殖种类目前世界上可供养殖的对虾已接近 2 0种 ,我国可养殖的品种有 7种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虾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研究 ,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指导对虾配合饲料的研制 ,推动养虾业的发展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并使我国对虾营养学的研究 ,由空白逐渐成为受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研究领域。1对虾的营养需求1 .1蛋白质蛋白质是有生命生物体维持和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各种营养素中 ,蛋白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的组成部分。对虾品种的日粮蛋白质变化幅度为 2 3%~ 5 7%。甲壳类动物日粮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取决于该动物不同的食物习惯 ,年龄、水温、蛋白质来源及日粮能量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进行单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即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以A~E组表示)处理,投喂平均体质量0.2 g的凡纳滨幼虾,养殖60 d。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营养对凡纳滨幼虾生长、免疫与抗氧化指标和消化率特征影响显著。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系数下降,E组两项指标最好,分别为5.52和1.96。高蛋白质含量饲料有利于提高对虾免疫指标水平,血淋巴中血细胞浓度、T-AOC活力、POD活力、溶菌酶活力、总蛋白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显著增加,各项指标E组最高,比A组分别显著提高133.7%、21%、16.8%、20.8%、19.7%(P<0.05);而SOD活力C组最高,与A组差异显著。凡纳滨幼虾对蛋白质的消化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显著升高(P<0.05),E组比A组提高8.2%。通过饲料蛋白质水平与特定生长的回归分析,获得凡纳滨对虾幼虾最大生长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46.5%。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全虾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 sp.,10^9CFU·g^-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初始体重0.03g·尾^-1)生长性能、全虾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影响。7种试验饲料中芽孢杆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g·kg^-1饲料。芽孢杆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摄食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高并且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特别是添加量为1.0g·kg^-1时,差异显著;然而,其它添加量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全虾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投喂添加益生菌1.0和1.5g·kg^-1饲料,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全虾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对胆固醇、磷脂的营养需求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洪琪  王义强 《水产学报》1991,15(2):148-154
运用梯度法设计胆固醇饲料试验,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胆固醇、磷脂饲料试验。结果指出,饲料内添加胆固醇对于中国对虾有显著的促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效果,胆固醇是对虾饲料内必须添加的营养物质,根据试验虾的生长、存活以及肌肉内胆固醇的含量,饲料中添加0.5%的胆固醇就能够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磷脂也是中国对虾必需的营养物质,饲料内磷脂的添加能够提高对虾的存活率,增加肌肉中胆固醇的含量,就本试验条件下,饲料内含豆油3%、鱼油2.5%、胆固醇0.5%时,3%的磷脂就能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40%蛋白饲料的斑节对虾的增重率(417.35%)和特定生长率(2.93%·d-1)获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在38%时的饲料系数(1.88)最低且与44%和46%蛋白饲料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虾体蛋白含量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3)斑节对虾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42%蛋白组最高,44%和46%蛋白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36%~42%蛋白饲料组(P<0.05)。(4)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斑节对虾的蛋白酶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波动的趋势;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胃淀粉酶活性在38%~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斑节对虾幼虾饲料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9.70%。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饲料能量源及其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7%,蛋白能量比为20.23 mg/kJ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C),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提高饲料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调节饲料能量水平,制作饲料蛋白能量比分别为19.51 mg/kJ (中碳水化合物组, MC)、18.85 mg/kJ (高碳水化合物组, HC)、19.45 mg/kJ (中脂肪组, ML)和18.54 mg/kJ (高脂肪组, HL)的4组实验饲料,在淡水养殖条件下投喂初始体重为(0.6±0.0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提升饲料脂肪水平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HL组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沉积率;增加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 ML组、MC组、HC组对虾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HL组对虾肌肉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虾肌肉总脂肪含量则随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组1、饲料组2和饲料组3)对12月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为期60 d的营养强化培养,并以投喂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对照组。营养强化结束之后,比较分析了不同饲料组凡纳滨对虾亲虾的体重增重率、肝胰腺指数(HPI)和性腺指数(GSI);另外,检测分析了各组饲料以及亲虾性腺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雌雄亲虾体重增重率均高于3个饲料组;饲料组2的HPI最低,为(2.37±0.0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组3的GS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GSI均低于饲料组2,并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本研究还比较分析了饲料脂肪酸组成与亲虾性腺、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以及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10%~20%)的南极磷虾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凡纳滨对虾亲虾营养强化阶段的优良饲料。  相似文献   

12.
微粒胶囊饲料是国外研制多年、国内开始起步的用以饲喂鱼虾幼苗的新品种专用饲料。近几年来,国内对于对虾养殖中根据虾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供相应的全价饲料的要求愈益迫切。据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制了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出微粒胶囊颗粒饲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东方对虾从蚤状幼体到幼虾的饲喂对比试验,初试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我国水产科研工作者在对虾的消化生理、营养要求、饲料配方制订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生产的人工配合对虾饲料已起到补充天然饲料不足、促进养虾业发展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养虾人工配合饲料还不能完全代替天然饲料,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饲料系数高,一般在4—  相似文献   

14.
彭福峰 《内陆水产》1999,24(10):21-22
罗氏沼虾是目前养殖的淡水虾中体型较大的品种。我国自1976年由日本引进后,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养殖,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现将近年国内外有关罗氏沼虾营养需要、饲料技术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1营养需要1.1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罗氏沼虾对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王吉桥(1994)认为,是依发育阶段、环境条件和饲养方式等不同而变化在14%-38%之间,在天然饵料较丰富的土池塘中,饲料中蛋白质含量14%就可以;在天然饵料不足或密度过大时,饲料中蛋白质以22%-38%为宜。我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多为30%-…  相似文献   

15.
冯耳元 《内陆水产》2004,29(8):17-17
虾料种类较多.同一种类的虾料也有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质量要求有很大差别.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别质量高低的标准。例如:日本对虾料、中国对虾料、斑节对虾料。要求鱼粉用量较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罗氏沼虾料、青虾料则可以使用较多的植物性原料.蛋白质含量要求不太高的南美白对虾料则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是对虾幼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关于对虾养成期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需求量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幼体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蛋白质除了作为有机体增长的“构件”和组织修复的原材料外,还是对虾幼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育苗生产中,以轮虫为对虾幼体饵料,育苗效果最好。据此可以推测,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饵料较适宜于对虾幼体的存活与生长。本研究利用不同剂型和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饲喂中国对虾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探讨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旨在为对虾苗种生产和幼体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收稿日期:1999-01-1…  相似文献   

17.
淡水虾蟹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养虾业的主要养殖品种包括罗氏沼虾、淡水青虾、刀额新对虾、红螯螯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等;淡水养蟹业主要指河蟹养殖、本文着重就河蟹、罗氏沼虾、淡水青虾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技术作一概述。 一、河蟹 河蟹是杂食性偏动物性的水生动物。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养殖还是以天然饵料与人工饲料交替投喂为主。天然饵料包括浮物生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等。人工饲料包括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及人工配合饲料等。 1.河蟹的营养需求 (1)蛋白质与氨基酸 在河蟹营养研究方面,国外研究报道极少,国内有不少单位已先后开展…  相似文献   

18.
3月20日,辽阳特种饲料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水产养殖总场在沪召开了“辽阳特种饲料应用交流会”,来自奉贤、金山、南汇等地十多家对虾养殖场的负责人和技术员在一起交流了应用东方牌对虾饲料的经验。与会者普遍反映东方牌对虾饲料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质量稳定,在目前国内生产的对虾饲料中称得  相似文献   

19.
在对虾营养方面,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干颗粒饵料投入水中后的营养流失。众所周知,对虾摄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生长良好,但饵料成本太高,限制了对虾养殖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改进价格较贵的标准饵料的用法。该研究共有5个试验.研究延迟投饵时间对于对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对虾学名日本囊对虾,俗称花虾、沙虾、竹节虾,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适宜在盐度较高地区养殖,且耐干露能力强,适合以鲜活虾出售。近年来,该虾在国内以高位池精养和工厂化养殖为主。目前,对日本对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育苗及养殖~[1-2]、营养饲料~[3]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4-5],但对其和鱼类混养的研究~[6]较少。近年来由于日本对虾养殖病害频发,降低了广大对虾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对海南省日本对虾养殖业也造成不利影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