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92-1695
为了探明菌核净的残留污染风险,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菌核净在芹菜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菌核净在芹菜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6.9 d;菌核净在芹菜中的残留量随施药量的增加和收获时间的缩短而增高;40%菌核净WP在芹菜旺盛生长期以低剂量(360 g/hm2)和高剂量(720 g/hm2)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后菌核净的残留量均小于0.60 mg/kg。菌核净在芹菜中的降解转化途径是光解(或水解)和脱氯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菌灵在大青叶中降解残留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酮提取大青叶样品中的多菌灵,采用液-液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多菌灵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最低检测量多菌灵为0.149 44 ng,样品为2.102 44 ng.添加3个水平的多菌灵对照品溶液,回收率范围在72.27%~89.57%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田间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多菌灵在大青叶中降解半衰期为2.92 d,低浓度多菌灵在大青叶中降解半衰期为2.74 d.施用高、低浓度多菌灵后,大青叶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的安全间隔期推荐分别为21.22 d、17.38 d.  相似文献   

3.
多菌灵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稀盐酸和甲醇混合溶液提取柑橘和土壤样品中的多菌灵,并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多菌灵的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土壤0.025mg/kg;果肉、果皮和全果0.010mg/kg。添加回收率在80.1%~105.4%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田间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柑橘中降解较土壤中缓慢,半衰期可达35d。按推荐用药量施药,对于橘肉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棚栽培条件下多菌灵在黄瓜果实上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大棚黄瓜坐果后向果实直接喷雾,施药7 d后,残留量略高于最高残留限量。多菌灵在黄瓜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8~273 d,属于易降解农药。但大棚中多菌灵降解速度要慢于露地,生产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用药安全,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12):12-14
为定西市高原夏菜上施用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提供参考,进行了花椰菜、甘蓝、芹菜3种高原夏菜农药残留降解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定西市甘蓝、芹菜和花椰菜3种高原夏菜上施用推荐剂量的高效氯氰菊酯,施药3天后均降解到国家限量值以下,但在芹菜中降解周期较长,降解速率较慢,容易超标。敌敌畏在甘蓝上施药3天后、芹菜施药5天后、花椰菜施药7天后降解到国家限量值以下,但在花椰菜中推荐施用剂量高,半衰期时间较长,要注意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尤其要注意花椰菜中的残留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在芹菜中喷施乐果的安全性,研究了乐果和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以40%乐果为喷施药物,设置低浓度(600 g a.i/hm2)和高浓度(900 g a.i/hm2)2种施药剂量,在生长中期施药1次、采收期分别施药2次和3次,采集成熟的芹菜样品进行检测。样品采用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采收期按登记最高剂量喷施乐果1次,乐果的残留量3天后低于芹菜上的允许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值),但氧乐果高于MRL值。安全间隔期至少在21天以上,可以保证芹菜中乐果和氧乐果残留量低于MRL值。生长中期喷施乐果,乐果和氧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MRL值。采收期施药2次,喷施2种浓度乐果在芹菜中的残留量在7天时均低于MRL值。施药3次,喷施低浓度乐果的残留量在7天时低于MRL值,喷施高浓度乐果的残留量超过MRL值。无论施药2次和3次,氧乐果的浓度在7天时均高于MRL值。[结论]采收期多次喷施乐果,会造成氧乐果残留超标,建议在芹菜采收期禁止乐果施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d和1.4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d和2.0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d和2.3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d和2.3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量试验可知,咪鲜胺在杨梅上的半衰期为3.7~8.4 d,最终残留量总体符合施药浓度高、施药次数多、采样间隔短则最终残留量高,施药浓度低、施药次数少、采样间隔长则残留量低的规律,最终残留量与施药浓度、施药次数、采样间隔时间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精甲霜灵在西红柿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果实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植株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在西红柿果实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半衰期为1.74d;残留量与精甲霜灵施药量相关,残留浓度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施药4次处理与施药5次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以2倍试验农药厂家在西红柿上的推荐使用剂量(2248g/hm2)作施药处理,施药次数为5次,于最后1次施药2d后,精甲霜灵在西红柿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074mg/kg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农药厂家推荐精甲霜灵在西红柿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酚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晴天、人工模拟降雨2种情况下银杏酚酸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分析了银杏酚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银杏酚酸在施入土壤后可迅速降解,施药5 d后基本降解完毕。晴天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42、0.37 d。按施药剂量2 000 g/hm2施药4、5次,银杏酚酸在晴天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5 d后的残留量分别为0.21~0.23 mg/kg和未检出,7 d后的残留量都为未检出;按施药剂量4 000 g/hm2施药4、5次,银杏酚酸在晴天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5 d后残留量分别为0.09~0.11 mg/kg和未检出至0.06 mg/kg,7 d后的残留量都为未检出。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银杏酚酸在土壤中降解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多菌灵在新疆葡萄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多菌灵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添加浓度在0.05~1.0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70.14%~92.38%,RSD≤6.2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按照低剂量和高剂量各施药3次和4次,28 d后残留量均降至0.17 mg/kg以下,低于多菌灵在葡萄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3.0 mg/kg。  相似文献   

12.
氯氰菊酯在大棚西芹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氯氰菊酯在大棚西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氯氰菊酯能够渗透到西芹体内,渗透剂量占总药量的8%~15%;氯氰菊酯在大棚西芹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半衰期为6.93d,残留量与氯氰菊酯施药量、施药次数有关,氯氰菊酯在西芹中的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略有增高,氯氰菊酯施药次数对残留量影响最大,施药次数越多残留量也越高。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8d,西芹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小于1mg·kg-1。  相似文献   

13.
多菌灵在水稻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稻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多菌灵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分配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田水、土壤、稻秆、谷壳、糙米中多菌灵添加浓度为0.05~ 1.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3.16%~95.44%,变异系数在1.23%~5.32%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田水0.005mg·L-1,土壤0.005 mg· kg-1,稻秆0.050 mg·kg1-,谷壳0.050 mg·kg-1,糙米0.025 mg·kg-1.多菌灵在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3~3.41 d、6.20~7.27 d、3.27~3.91 d,原始沉积量与施药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以231 g·hm-2和346.5 g·hm-2间隔7d施用多菌灵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多菌灵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未检出(≤0.005 mg·kg-1),稻秆0.524 mg·kg-1,谷壳0.528 mg· kg-1,糙米未检出(≤0.025 mg·kg-1).多菌灵在稻秆和谷壳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以该稻秆和谷壳作为饲料有一定的风险;多菌灵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腈菌唑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腈菌唑在香蕉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中半衰期分别为10.4和7.7 d。残留量与腈菌唑施药量、施药次数相关,施药量对残留量影响更大,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而在不同施药次数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4次,最后一次施药20 d后腈菌唑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239 mg.kg-1,安全间隔期为20 d。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香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腈菌唑在香蕉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腈菌唑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腈菌唑在香蕉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中半衰期分别为10.4和7.7 d。残留量与腈菌唑施药量、施药次数相关,施药量对残留量影响更大,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而在不同施药次数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4次,最后一次施药20 d后腈菌唑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239 mg.kg-1,安全间隔期为20 d。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香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腈菌唑在香蕉上的降解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残留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腈菌唑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上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腈菌唑在香蕉上施用以后降解较快,腈菌唑在香蕉上的消解遵循指数型降解规律,在香蕉果肉和香蕉皮中半衰期分别为10.4和7.7 d.残留量与腈菌唑施药量、施药次数相关,施药量对残留量影响更大,残留量随着施药量增多而增高,而在不同施药次数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以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次数为4次,最后一次施药20 d后腈菌唑在香蕉果肉中的残留量为0.239 mg·kg-1,安全间隔期为20 d.分析结果表明腈菌唑对香蕉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异丙甲草胺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通过湖南和山东两地的大田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甲草胺在烟叶中降解较慢,在湖南和山东烟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47 d、8.49 d,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30 d、11.12 d.施药量为100 g/667m2时,烟叶成熟后异丙甲草胺在湖南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4~0.052 mg/kg;在山东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7~0.067 mg/kg.施药量为150 g/667m2时,烟叶成熟后异丙甲草胺在湖南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9~0.061 mg/kg;在山东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11~0.071 mg/kg,均低于规定的MRL值,说明异丙甲草胺是易降解农药,在烟草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王凯全  周琪  齐经济  乐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9-21081
[目的]探讨高浓度多菌灵在自然条件下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规律。[方法]通过选取质量分数为0.2%(推荐浓度)、0.4%(2倍浓度)、1.0%(5倍浓度)多菌灵溶液在植物叶片上喷洒,测定自然状态下多菌灵的残留量,并研究了3种浓度下多菌灵残留量的动态模型。[结果]推荐浓度下多菌灵降解符合降解动力学规律,而2倍和5倍浓度下的样本降解动力学模型出现了异化。分析认为,多菌灵的植物残留量受植物吸收能力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影响:吸收能力受施用浓度和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较高浓度施用和植物处于缓慢生长期时,不利于多菌灵的吸收;气候条件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度较高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多菌灵的降解。[结论]为指导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多菌灵的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套袋对厚皮甜瓜果实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厚皮甜瓜金玉为试材,对不套袋、套纸袋、套塑料膜袋的果实进行一次性喷施和重复喷施多菌灵药剂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多菌灵残留量,研究套袋对厚皮甜瓜果实中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明显降低果实中的多菌灵残留量,一次性施药中,套纸袋、套塑料膜袋的果实比不套袋果实分别减少77.9%和70.0%;重复施药,套袋能很好地控制农残积累,测定结果符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定量检测技术,研究了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硫磷和三唑酮等农药在芹菜中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农药在芹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不同,其中辛硫磷为14~21d,敌敌畏为3~5d,氯氟氰菊酯为1~3d,三唑酮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为1/24~1d;不同种类农药在芹菜中的降解速率不同,施药1d后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氯氟氰菊酯、辛硫磷和三唑酮的降解速率分别为32.4%、18.1%、33.4%、37.6%和26.8%;施药剂量直接影响农药安全间隔期和降解速率。当施用2倍推荐剂量的农药时,各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会提高1~7倍,降解速率降低11.5~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