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银染显色具有灵敏度高、显色速度快、无放射性等优点,在mRNA差异显示中应用广泛。由于银染过程中要经过酸、碱的处理,从中回收DNA条带有一定困难。本研究对回收方法进行了改进,回收后的条带经PCR重扩增得到了清晰的特异条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方法,为其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优化DNA提取和目的片段回收步骤,检测其对提取DNA质量和纯度、目的片段回收率与阳性克隆等的影响。【结果】DNA提取方法优化后,提取获得的DNA完整性好,无杂质、无弥散现象,质量较好,其OD260/OD280在1.88-1.93;优化前不同样品提取的DNA仅为40.0-60.0 ng/μL,优化后样品DNA在104.5-214.8 ng/μL,为优化前的2-3倍;目的片段回收方法经优化后,可以从扩增的PCR产物中回收获得条带较清晰的目的片段,其胶回收率较高;对回收的目的片段进行亚克隆,以gyspy74引物鉴定阳性克隆,每个样品的菌落均在700 bp左右扩增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且其中3个菌落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核酸序列一致。【结论】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棕榈科植物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DNA非变性PAGE银染法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卫星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一种常用的DNA检测手段,具有很好的分离微小差异DNA片段的能力,而银染法使该方法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在染色过程中,常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令结果的判断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研究了利用磁珠法高效率提取单粒精米DNA的技术方法。【方法】以4份市售大米为材料,利用磁珠吸附法从单粒精米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进行提取效率的检测。【结果】提取的20份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弥散、质量高,浓度均在1 ng/μl以上;进一步,以提取液为模板,利用SSR引物RM247和RM282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后分别得到180和120 bp的目标条带。【结论】利用磁珠法提取的单粒精米DNA可以直接用于PCR反应;结果为特殊目的或稀缺材料的微量DNA提取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水稻干旱胁迫诱导DNA甲基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水稻抗旱导入系DK106和旱敏感轮回亲本IR64苗期和分蘖期干旱胁迫前后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分析叶片和根部DNA甲基化变化特征,探讨DNA甲基化在水稻干旱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和高效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分析DNA甲基化变化情况;从聚丙烯酰胺凝胶回收甲基化多态性片段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MSAP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基因组中约有20%的CCGG位点发生了胞嘧啶甲基化;水分胁迫导致DNA甲基化平均水平明显增加,其中根部增加幅度尤为明显;DNA甲基化水平及状态变化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同时具有时期及组织特异性。对干旱胁迫特异诱导DNA甲基化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发生DNA甲基化的频率基本相同。【结论】干旱胁迫反应过程中DNA甲基化表现出一定时空特异性和品种特异性,且与品种抗旱性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6.
2种方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果比较及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assam银染法和Sanguinetti银染法是AFLP标记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比较这2种方法银染的AFLP条带再扩增效果的差异,发现Bassam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率达到100%,而用同样的PCR条件,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不能被扩增,限制了Sanguinetti法在AFLP标记分析中的应用.为提高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再扩增效率,对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片段回收和再扩增条件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加Sanguinetti法显色后的胶板漂洗次数、延长漂洗时间、改变AFLP条带浸泡溶液、增加浸泡液体积和增加PCR循环次数,成功地将Sanguinetti法银染的AFLP条带的再扩增效率提高到100%,从而解决了San-guinetti银染法应用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了建立甘蔗AFLP标记技术体系;【方法】本文通过对甘蔗抗、感黑穗病的杂交亲本CP84-1198和科5,以及根据其杂交后代的浸渍接种田间抗性鉴定结果所构建的抗、感黑穗病池的AFLP银染法分析;【结果】建立了甘蔗黑穗病抗性的AFLP分析实验体系,同时将AFLP-银染技术应用于甘蔗近缘植物斑茅抗旱胁迫及其对照材料的cDNA差别筛选,建立了一种mRNA差别显示技术体系。实验过程中还筛选出了四对能在抗、感亲本上扩增出特异条带的引物,以及一对在斑茅水分胁迫和对照中表现良好差异的引物,为下一步的实验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结论】通过本实验建立了甘蔗AFLP分析技术体系、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快速银染、凝胶简单保存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特异条带的高效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梨EST中SSR位点分布规律,开发梨EST-SSR引物,探讨EST-SSR用于梨品种遗传差异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1 293条,利用MISA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查找,将符合条件的序列选出,利用Primer3.0 Plus软件设计48对引物,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研究这些SSR引物的PCR扩增特点,并对部分扩增产物克隆与测序,以验证其真实性。【结果】1 293条梨的EST序列中含有SSR位点的序列为82条,SSR位点92个。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是最主要的SSR类型,分别占48.91%、17.39%和17.39%。48对引物中有31对引物能扩增出理想的PCR 产物,其中27对引物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同时发现11对引物中,有83.87%的片段具有相应的SSR位点。聚类结果表明,梨被明显地区分成东方梨和西方梨两大群,分类效果明显。【结论】梨EST-SSR标记开发效率较高,是梨SSR标记开发的重要措施,对于梨品种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野生稻DNA片段存在于高世代水稻变异系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粒野生稻(O. minuta) DNA导入水稻保持系V20B,第1代(D1)获得变异株,经过连续16代繁育,选出了完全稳定遗传的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野威A”/“野威B”。本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上证明野生稻DNA转移整合进栽培稻“野威B”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方法】通过RAPD分析、RAPD扩增特异条带测序分析及AFLP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远缘资源基因组DNA导入栽培稻的高世代变异系的基因组整合了远缘基因组片段。【结果】对供体(小粒野生稻)、变异系(野威B)和受体(V20B)进行RAPD分析发现,变异系含有供体存在而受体不存在的“特异带”,在此基础上,对“特异带”,DNA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 发现RAPD引物OPG-11在变异系与供体中扩增出的1对“特异带”DNA片段的长度均为975 bp, 二者间存在97%的同源性,有29个碱基的差异,碱基突变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及缺失4种类型;同时,AFLP分析表明:高世代(第16代)变异系“野威B”与受体(V20B)存在大量遗传多态性,并含有供体特异AFLP标记。【结论】证明了野生稻DNA向栽培稻的转移整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木薯天蛾颗粒体病毒(Erinnyis ello Granulosis Virus简称EeGV)的DNA。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病毒包涵体蛋白质和病毒粒子结构多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eGV基因组的分子量为89.82 Kbp(硷基对);包涵体蛋白只有一条带,其分子量为31.0KDa(道尔顿);病毒粒子至少有18种结构多肽,其分子量在14.00~205.00 KDa范围之间,其中,有6条带明显地不同于Piris rapae GV和Trichoplusia ni GV;经EcoR_1,Hind Ⅲ,Kpnl酶解的EeGV DNA片段数目和分子量都明显不同于PrGV和TnGV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1.
把引起豌豆枯萎病的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菌株3319和丁香假单胞菌豌豆致病变种 P.syringae pv.pisi 的模式菌株2452的染色体 DNA 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indⅢ完全消化,再用 T_4DNA 连接酶把消化好的 DNA 片段连接到用HindⅢ内切酶消化的质粒载体 pUC19上,然后把重组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RR1)中去克隆.把菌株3319和2452的 DNA 用 p~(32)标记做成探针,分别与克隆菌落杂交,筛选出只对菌株3319的 DNA 有特异性的1个重组 DNA 的克隆和对菌株2452的 DNA 有特异性的2个重组 DNA 克隆.再把这3个重组质粒 DNA 分别用 P~(32)标记做成探针,与菌株3319和2452的 DNA 杂交,也显示只对各自 DNA 来源的菌株具有特异性.这3个重组质粒中,有2个携带有菌株2452的 DNA 片段,1个为0.82 kb。另1个略小于0.58 kb,还有1个质粒携带有菌株3319的 DNA 片段,为0.85 kb.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代云南普洱茶DNA提取分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年代(贮藏时间)的云南普洱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云南普洱茶总DNA,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经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云南普洱茶DNA。建立了适合云南普洱茶DNA的提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洱茶贮藏年代的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硅胶干燥制备DNA样品和RAPD反应体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用硅胶干燥的旱稻叶片可制备出高质量的DNA样品。所提取的DNA样品的OD260/OD280(对波长260nm与280nm光线的吸光度的比值)为1.7-1.9,OD260/OD230>2,DNA分子质量为30.6Mu左右,产率在50-170μg/g,DNA完整性较好,能够成功用于RAPD扩增。②确立旱稻最佳的PCR反应体系是50-100ng DNA模板,1.2U的Taq酶,2.5mmol/L的Mg^2 ,0.25mmol/L的dNTPs,0.5μmol/L引物,10mmol/L Tris-Cl(pH8.0),50mmol/L KC,0 .1%明胶,反应终体积20μL。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实验理论和生产实践带来了新的突破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突破点与希望 .目前 ,几乎所有的家蚕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都深入到分子生物学 ,对透彻了解和掌握家蚕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串联重复序列 (SSR) ,扩增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等方法 ,除了应用于家蚕外 ,也可广泛应用于桑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因此 ,在试验与研究过程中 ,探讨摸索一条适用于可同时提纯桑树、家蚕的动植物DNA的方法对研究工…  相似文献   

15.
苗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63-11465,11491
对金属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纳米粒子等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标记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外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DNA指纹图谱鉴定结果合法性受到质疑以及检测结果可靠性难以达成共识等问题。认为应从完善申请登记数据、成立独立检测鉴定中心,创造适宜DNA分子标记应用的环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适用于动物与植物总DNA提取的方法——改良CTAB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高效且能用于提取动物与植物的总DNA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从24个花生品种嫩叶及小白鼠的肝、肺和肾中提取DNA,进行琼脂糖电泳和蛋白核酸分析仪检测及PCR扩增检验。[结果]所提取DNA电泳条带清晰,整齐均匀,OD260/OD280值介于1.77~1.83,用于PCR扩增获得理想效果。[结论]该研究介绍的改良CTAB法提取动物和植物的总DNA,满足开展PCR扩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3种植物DNA提取法中多糖类物质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DNA提取过程中去除多糖的有效方法,以丁香属3种植物为材料,用3种DNA提取方法(普通CTAB法、氯苯法和高盐法)提取丁香属植物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质量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检测,并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DNA提取过程中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多糖去除率相近且都比较高。高盐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小且操作简单,是最适合该属植物的DNA提取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专门的去除多糖的步骤,为DNA提取过程中多糖的去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DNA提取基本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大豆 DNA提取是进行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大量、高质量的 DNA提取一直是大豆科学研究者探讨的问题。根据实验经验和查阅有关文献总结了大豆 DNA提取各个步骤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栎属植物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栎属植物基因组DNA,采用经过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几种常见栎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表明:改进的SDS法和CTAB法都较常规的方法好.所提出的DNA较纯净.改进的CTAB法与改进的SDS法比较.改进的CTAB效果较好,所获得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度较高,OD260/OD280为1.75~1.80,运用SSR和RAPD进行分析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扩增片段,说明蛋白质、多糖、RNA等去除较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