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地化学除草推广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41%草甘膦,72%2,4D进行松、杉、任豆幼林抚育,银杏基地除草,防火线、林道维修,以及用72%都尔或23.5%果尔进行苗圃地除草,结果表明,除草率达96%以上,较人工抚育节约直接生产成本28%以上,节约用工80%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幼林抚育中,利用1%含量的检灵颗粒剂进行除草,药效可保持2a以上,抚育成本比人工抚育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化学除草剂对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幼林抚育试验,从幼树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化学除草确定比人工割草进行幼林抚育先进。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马尾松幼林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变松类幼林的抚育方式,1999年起我们选用了国际、外生产的新型林用除草剂,如74.7%农民乐可溶性粒剂、70%森草净可湿性粉剂、10%草灌净水悬剂、6.8%林草净水剂、75%金锄可湿性粉剂等6种8个剂型,在湿地松、马尾松幼林中进行化学除草试验,优选出74.7%农民乐可溶性粒线公顷商品量3000~3750g于杂草、灌木生长旺盛期作茎、叶处理,除草效果达90%以上,且对松类幼林安全,经济效益和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与地力维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二代幼林采用3种抚育方式: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土除草;③全面松土除草。通过3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①和②方式比③方式植被覆盖度分别大24.3%~41.3%和22.8%~34.6%,表层土壤的侵蚀度下降50.1%和40.6%,A0层覆盖率分别提高57.1%和54.7%;3种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对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抚育效果以②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不同抚育方式对林地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幼林采用全面劈草、全面劈草局部松土、全面除草松土3种抚育方式对林地植被生长、表层土壤变化及幼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植被枯落物随抚育强度提高而降低,而土壤侵蚀则随抚育强度提高而增强,马尾松幼林生长与抚育强度提高成正比.在南方马尾松集约经营的山区,宜提倡带状抚育,既可促进幼林生长,又能维护地力.  相似文献   

7.
抚育幼林的目的是为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有效地促进幼树的迅速生长。怎样进行幼林抚育呢?这要根据幼林生长状况、树种、年龄、造林方法以及林地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刚栽上的幼林每年要抚育二、三次,连续几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当年的抚育最为重要,因为这时的抚育不仅决定幼林的成长速度,而且决定幼林的能否成活。春季造的林,应该在造林后短期内进行一次抚育。幼林抚育的主要工作是除草、松土等,但由于自然条件和树种的不同,抚育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幼林化学除草要点江苏读者张国富来信说:春回大地,万木复苏,幼林抚育工作即将拉开序幕,这里我们向贵刊询问一下,用化学药剂来实施幼林除草,其原理是什么?如何选用除草剂?怎样使用?答:幼林化学除草,是指用化学药剂作为一种手段,达到抚育幼林的目的,促进林木速...  相似文献   

9.
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进行的管理措施,也是巩固造林成果,确保“两率”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说明了加强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除草、补植和保护;其原则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杂草生长情况,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有冻害的地区,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厘米,干旱地区应深一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具体做法,先小苗后大苗;先是头年造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幼林抚育对油桐生长的影响,通过油桐幼林中耕除草与未中耕除草、间作与未间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桑林的成活率以及树高、地径生长都比未中耕除草桐林有所增加,1次中耕除草效果差,中耕除草2~3次效果最好。间作薯类、豆类及谷类的油桐生长量比未间作的都有所增加,以间作薯类和豆类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营林措施对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16个径流小区,对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间种绿肥和营造林模式等营林措施的杉木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林地5年的土壤流失量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穴垦比全垦、带垦分别减少4033%和2548%的土壤流失量;不同抚育方式林地5年土壤流失量表现为扩穴连带抚育(98695t/hm2)>块状抚育(92587t/hm2)>不抚育(4066t/hm2),块状抚育比扩穴连带抚育减少619%的土壤流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5年的水、土、肥流失均表现为: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型模式,其中世行造林模式林地水、土、有机质和养分(N、P、K)流失量比传统模式造林地可分别减少660%的水、608%的土壤、1026%的有机质流失和1036%的养分流失量;在造林地上间种绿肥增加地表覆盖是防治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落叶松造林地为对象,利用化学制剂威尔伯进行幼林抚育试验,结果表明:450 ml·hm-2剂量除草效果最差,仅有12%,在生产上无应用价值;450 ml·hm-2剂量有一定的除草效果,但不明显,持效期也短;1 125 ml·hm-2剂量无论除草效果还是除草速率都优于450 ml·hm-2和750 ml·hm-2。长白落叶松对威尔伯敏感,不能应用。化学除草抚育较人工抚育更能促进幼树生长,而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抚育措施对侧柏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对北京郊区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侧柏人工幼林进行了不同强度抚育试验。结果表明:抚育1年后对侧柏幼林生长影响不显著,5年后影响显著,其中,在阳坡薄土条件下,中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阳坡厚土条件下,强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阴坡厚土条件下,随着抚育强度逐渐增加,侧柏各指标生长量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人工幼林留阔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景谷县文朗试验林场的思茅松人工幼林内,进行了3种保留林分中阔叶树抚育方式的试验。通过与常规抚育方式作比较,研究了不同留阔抚育方式,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和抗松梢螟虫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留阔抚育方式对幼林期思茅松的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大;在3年生前不会引起林地土壤养分下降,并能使林分保留较多的物种,保障思茅松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阻止松梢螟对思茅松幼林的入侵,减少林内松梢螟的数量。因此,思茅松幼林期的留阔抚育方式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6月份穴状抚育,9月份全垦抚育对秃杉幼林树高、胸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7.
化学除草技术在桉树幼林抚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和分析了化学除草技术在桉树幼林抚育中的技术措施、效果和效益。该项技术不但能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而且有效地节省了抚育费用,可在桉树幼林抚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汪清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试点工程建设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主要经验,对中幼龄林抚育的抚育间伐、修枝、割灌和剩余物处理等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如何推进中幼龄林抚育试点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