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19个不同栽培类型胡萝卜品种(或自交系)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探讨胡萝卜根粗和根长的遗传表现,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粗主要受加性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根长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根粗和根长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杂交后代的超亲优势为负值,表明在胡萝卜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增加根粗和根长比较有限,但是利用一些特殊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改善后代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3.
陈学森  吴燕  孙永华  刘文  梁青 《园艺学报》2006,33(3):477-480
 以5~6年生的‘凯特’ ב新世纪’F1 代群体52个株系为试材, 对株系的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平均单果质量及单株坐果数等性状的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杏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平均单果质量、单株坐果数及单株产量等性状在F1 代广泛变异, 其中单株坐果数及自交坐果率的变异系数最大, 分别为102.0%和99.5% , 说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潜力较大; ②单株坐果数、自交坐果率及有效花比率均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45、0.541和0.439, 且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与单株坐果数的相关性亦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自交坐果率及有效花比率均是株系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③平均单果质量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虽然为负值( r = - 0.176) , 但相关性不显著, 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由于在多因素相关分析系统中, 其他因素相互影响造成的。因此, 在本试验体系中, 果实大小不是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④依据上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初步提出并讨论了丰产选择与品质选择的“二次选择法”。  相似文献   

4.
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辣椒(Capsicam annuum L. ) 6个亲本, 按(1 /2) n ( n - 1) 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 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5个关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早期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 +Vr与Yr间相关分析表明, 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早期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 +Vr值; 辣椒素含量呈正相关, 说明含有较多辣椒素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 +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 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效应方差; 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小于显性效应方差; 早期产量的遗传是显性效应方差显著大于加性效应方差, 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复杂的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选择弱光下茄子的坐果率、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3个主要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茄子6个世代耐弱光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3个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坐果率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显性势为正向超显性;单果质量性状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略占优势,显性势为正向完全显性。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4.59 %、28.01 %和10.57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6.64 %、44.74 %和 50.58 %。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控制3个性状的最少基因数为3对、1对和4对。3个性状实施选择的适宜世代分别为F7、F5和F8,不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可充分利用茄子耐弱光性的杂种优势,选择耐弱光性好的亲本,配制F1杂交组合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 6个露地黄瓜自交系为材料 ,按完全双列杂交 (不含反交和亲本 )试验方法配制组合 ,进行早期产量及总产量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显模型 ,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早期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91.92 % ,广义遗传力为 86 .3% ,狭义遗传力为 80 .39% ;总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82 .92 % ,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6 4 .16 %和 6 0 .0 2 %。早期产量、总产量一般配合力均以自交系 0 4为最高 ,前者其次为自交系 0 2和 0 1,后者其次为自交系 0 3和 0 1;0 3早期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0 6总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所配制各组合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特殊配合力均以 0 1× 0 6最高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真  何启伟  樊治成  盛金 《园艺学报》2007,34(5):1183-1188
 选用性状差异显著的3个西葫芦自交系配制两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熟性和株型(株高、叶数、节间距)等农艺性状进行6个不同世代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在产量性状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单株结果数、坐果率和第一雌花节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第一雌花节位以负向超显性效应为主;株高、叶数、节间距、单果质量和始花期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控制株高遗传的主要是加性效应,控制始花期的主要是加性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控制叶数的主要是加性和显性效应;单果质量的广义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8.
邵登魁 《北方园艺》2016,(17):26-29
以12份不同来源的线辣椒自交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法,对12份线辣椒的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单果种子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单果干鲜比等6个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效应,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且性状改良难度较小,其余性状选择效率较低,改良难度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存在6对极显著正向相关的性状,1对极显著负向相关的性状。  相似文献   

9.
《中国果树》2012,32(4)
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10.
西葫芦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 研究了西葫芦3个杂交组合5个果实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各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在3个组合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 3个组合中大多数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的显性效应值为正值, 超过或者接近加性效应值。瓜柄长的显性效应值为负值。果长、果径及果形指数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较大。瓜柄长和果肉厚性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母本地D4为共同亲本与其他9个自交系的杂交一代组合及相应亲本作为试验材料,采用Griffing的同亲回归(c.p.r)分析方法,分析比较F1的4个性状的遗传表现和亲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实硬度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较大,分别为80.00 %、93.74 %;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别为53.85 %、54.76 %和46.15 %、44.2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65 0、0.750 0、0.649 3和0.928 5,狭义遗传力分别是0.737 1、0.532 9、0.631 5和0.527 3;仅单果质量亲子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严重影响大白菜种子质量,是一种劣性性状。以6个大白菜高代自交系作亲本,按Griffing第3种方案配制30个杂交组合,对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率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相当;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由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种子荚内发芽除了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受胞质基因影响;大白菜种子荚内发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可以在早期世代根据单株的表现型进行选择,而且应扩大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13.
以强雌性苦瓜品系09C-51、09C-54和普通性型品系09C-57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调查单株主茎50节位内的雌花节率。通过对两个组合的P1、P2、F1、F2、BC1P1各世代植株的性型观察,并经χ2 测验,表明苦瓜强雌性性状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组合09C-51×09C-57的Pl、P2、Fl、F2群体的性型分离数据,进一步对性型进行数量遗传学分析,表明强雌性性状符合1对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说明苦瓜强雌性性状由1对主基因控制,且存在微效多基因的影响,其主基因遗传率为63.06%,多基因遗传率为26.96%。  相似文献   

14.
以4个鲜食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番茄的14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番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与番茄产量的关系,为筛选番茄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番茄产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4 2**,产量与株高、始花节位、平均坐果数、果实纵径、平均单株结果个数和果形指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番茄的各性状与产量间的关联度为生育期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单株坐果数株高始花节位果肉厚度心室数量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单株结果个数果实纵径茎粗果形指数;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影响番茄产量的性状是单株产量和平均结果数;试验表明,平均结果数和单株产量是影响番茄产量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15.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模型, 研究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运用Griffing Ⅱ的方法进行遗传效应的分析, 就不育度而言, 加性作用的方差占总的遗传方差为21.89% , 而显性作用的方差为78.11%; 广义遗传力为97.22% , 狭义遗传力为21.23%。配合力的比较结果表明, 5个不育亲本中, 523-16的一般配合力最高, 达3.17; 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606-7 ×102, 达10.42。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影响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育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加性- 显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模型) ,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2.03% ~94.12% , 微效基因的遗传率为0.14% ~10.94% , 两种遗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均表明: 主基因的显性作用在不育性表达中占主导地位, 但主基因的加性作用以及微效基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不同熟期菜豆(油豆角)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北地区特色菜豆——油豆角的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相关性分析中,早熟品种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17对;晚熟品种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9对,两类熟性品种只有4对性状同时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二者各提取4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均大于1,可分别解释83.612%和84.293%的方差;在第1主成分中,早熟和晚熟品种的荚宽、荚厚、单株产量、嫩荚质量和荚长等性状的权重系数均较大,是构成油豆角产量的主导因子,其他3个主成分分别有偏重不同农艺性状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17.
青花菜花球‘荚叶’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青花菜86101 ×90196组合获得的DH群体和配制的6个联合世代( P1、P2、F1、B1、B2和F2 ) 群体为试材,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球‘荚叶’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DH群体分析结果表明, 花球荚叶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连锁并具有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主基因+多基因( E-220模型) 的控制; 经6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 花球荚叶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 E模型) 的控制, DH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0.80% , B1、B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59%、57.70%和87.07%。上述结果表明: 青花菜花球荚叶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控制, 主基因遗传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2年间选配的28个加工番茄强优势杂交组合为试材,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加工番茄9个植株性状与7个果实性状以及产量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结果数、有效侧枝数、单株总花序数、单株总花朵数、单株坐果率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结果数与单果重、果实横径、心室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1.11%,其中第一主成分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33.19%,因此,在新疆加工番茄高产育种中,应更加重视有效侧枝因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番茄的10个亲本品种5个产量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各性状遗传参数差  相似文献   

20.
辣椒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9个辣椒品种的自交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第二种方法设计试验,统计分析了7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优势显著,平均杂种优势值分别为90.04%和47.96%,分别有88.9%和83.3%的组合超过高亲;(2)开花期和病毒病病情指数有一定的负向优势;(3)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产量外的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极显著地高于其特殊配合力方差;(4)产量、病情指数和开花期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最低和最早的分别为矮杆早、83─71和华椒一号,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最低和最早的分别为伏地尖×六十早、迟班椒×六十早和矮杆早×伏地尖;(5)不同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有一定的相关关系,7个亲本性状水平与其一般配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探讨了杂种极端优势水平与亲本性状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三者的关系,以及果实生长速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