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于2012年6月至8月份对阿克苏市枣棉间作园内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将主要气象因子对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5月至6月截形叶螨种群处于缓慢增长态势,7月份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上升,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8月下旬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阿克苏7月至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有利于截形叶螨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截形叶螨在阿克苏枣树上的发生也最为猖獗。  相似文献   

2.
大棚黄瓜上烟粉虱成虫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棚烟粉虱成虫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的聚集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成虫始终处于聚集-扩散-再聚集-再扩散的动态过程之中.烟粉虱成虫在黄瓜植株上部充分展开的幼嫩叶片上数量最大;烟粉虱在大棚黄瓜上呈指数增长,其模型为Nt=2.5642e0.532t,(r=0.9858**).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烟粉虱成虫动态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建立期、发展期和暴发期,在种群建立期对烟粉虱实施控制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枣树截形叶螨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枣树截形叶螨防治方法,通过对枣树截形叶螨种群7~8月动态系统监测,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研究该螨在枣树树冠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截形叶螨种群在枣树树冠垂直方向和不同方位均为聚集型分布,其中垂直方向下层上层中层,不同方位南面东面西面北面。初步摸清了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在枣树树冠上的空间格局分布及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4.
二斑叶螨与截形叶螨是棉花重要的害螨,研究两者种群动态、种间竞争及竞争过程中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斑叶螨混合种群数量增长率大于其单种种群,截形叶螨混合种群数量增长率小于其单种种群,截形叶螨的内禀增长力(rm)为0.047 4,二斑叶螨的rm为0.079 3;竞争前后二斑叶螨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增长速度均大于截形叶螨;二斑叶螨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温室香石竹上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方程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温室香石竹不同花期、不同时间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同为香石竹上的主要害虫,盛花期朱砂叶螨数量占螨类总数的56%。5月中旬为叶螨的危害高峰期,叶螨的总量随温度的增减变化明显。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成虫在香石竹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朱砂叶螨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而二斑叶螨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习性。利用Iwao回归法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为田间调查取样提供有效方法,并为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方法】对3种不同模式下枣树、作物、土壤和杂草截形叶螨种群数量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结果】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农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在3种种植模式下,截形叶螨均早春在土壤、杂草上活动,经繁殖后种群数量逐步扩大,6月下旬开始向枣树和农作物转移,其中枣树上部分截形叶螨来源于枣园间作的棉花等农作物,8月上旬枣树截型叶螨种群数量达到高峰,8月下旬逐步向杂草和土壤转移。【结论】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规律和种群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7.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Taylor幂法则,考查了2006年7—8月份烟粉虱成虫种群(Bemisia tabaci)在黄瓜上的分布型;分析这些聚集度指标与密度的相关性,选择了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的k值,描述种群的时序动态。结果显示:在黄瓜的生长期间,该成虫种群聚集强度有明显的变化,水平空间为高→低→高→低,百株虫量最多为23359头,最少为1908头;垂直空间为低→高→低→高,百株第8叶烟粉虱成虫数量最多,为9093头,其次是第9叶和第7叶,分别为8488头和8353头。从该种群在黄瓜上的整个发生期来看,种群空间格局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合适的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新疆枣园害螨和天敌种类及其二者的种群发生动态,于2013年6月至8月份对新疆主要枣产区6个地州25个县市51样点的害螨和天敌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于5月至9月份对不同间作模式下截形叶螨及其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新疆枣园中主要害螨种类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huangensis Wang)和Tetranychus sp.3种,均属叶螨科、叶螨属,其中截形叶螨为优势种;天敌主要包括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ner)及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但天敌优势种在不同间作模式下有所差异.害螨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天敌对截形叶螨在发生时间与种群数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阿克苏市的截形叶螨在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分别于8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最高峰,其天敌高峰期滞后害螨数量高峰约1周左右(5~7d).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有益真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潜能。[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法,分别通过改变生境面积、提供不同螨态的截形叶螨,研究1头有益真绥螨的捕食量、选择嗜好性捕食作用及改变有益真绥螨自身密度对其捕食量的影响。[结果]1头有益真绥螨的捕食量随着生境面积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生境面积为10cm~2时,1头有益真绥螨的捕食量最大,理论捕食量为7.2头。有益真绥螨对截型叶螨的雌成螨、若螨和卵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704、1.24、1.06,偏好若螨。当生境面积和害螨数量一定时,有益真绥螨随着单位面积内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之间干扰增强,导致个体平均捕食量和寻找效应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1.47P~(-0.247)。[结论]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真绥螨对截形叶螨具有一定的控螨能力,具有生物防治开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析了芬兰真绥螨在苹果树冠的发生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叶螨和镰螯螨是芬兰真绥螨的主要猎物,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其种群发生高峰期,种群数量主要随着镰螯螨数量增加而增加;树冠上层、北面和内膛,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在树冠中层、下层、东面、南面和西面,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在树冠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芬兰真绥螨种群均呈现聚集分布;从7月到10月,芬兰真绥螨种群表现低聚集度,10月1日到10月中旬聚集度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枣树害螨在树冠上发生的时空动态,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螨剂.[方法]2011年2月25日至9月20日在新疆和田皮墨垦区(兵团农十四师224团)枣园统计记录田间枣树害螨自然种群各螨态的总数,并选用5;噻螨酮EC等杀螨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皮墨垦区枣园害螨5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约30 d.在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上随时间的推移分布动态时有变化,发生早期以东向和南向为多,至发生高峰期,各个方向叶片上分布数量差异逐渐减小;在树冠上、中、下层中的数量分布起初以树冠下层种群密度较高,而后经繁殖扩散,树冠上层种群密度增加,成为害螨在枣树树冠上的主要分布空间.6.8;阿维菌素·噻螨酮EC、5;噻螨酮EC和240 g/L螺螨酯SC等药后7d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达到了90;以上,在生产上可与常用杀螨剂轮换使用.[结论]枣树害螨8月中旬达到高峰,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提出根据公式λ=1.7156[-ln(1-p)]1.0921,由有虫株率估计麦蚜种群密度,并给出了以有虫株率来确定田间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13.
土壤螨群落与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螨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螨的群落分布。在北方传统农业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常规轮作农田,1年温室蔬菜大棚、4年温室蔬菜大棚和4年露天菜地下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螨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菜地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方式均会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温室大棚的长期利用会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螨群落分析显示常规农田中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常规农田转变为温室大棚后,由于施肥造成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以及人类对土壤扰动程度的提高,无气门亚目取代甲螨亚目成为温室内螨优势类群。但随着温室年限的延长,螨多样性和粉螨科丰度都要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磷累积和强扰动效应的共同后果。常规农田转变为露天菜地后,加强的人类扰动也会降低甲螨亚目丰度,但与温室螨群落相比,4个亚目分布要相对均匀。温室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土壤螨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从土壤功能的自我维持和修复方面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温室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布的适合性检验、空间格局指标分析,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在温州蜜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与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低密度下偶尔符合Neyman A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成员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种群低密度下的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高密度下的聚集与该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田间种群数量达到某一危害级别时,相应级别的危害空间容积不超过总体空间的30%,相应的田间药剂防治面积也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Gerrard阈限密度法,对57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锈螨的经济预测模型: m=1.7479[-1n(1-P)]~(1.3994)式中m为虫口密度,P为有虫叶率。  相似文献   

16.
混农林业作为集约型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之一,运用于石漠化地区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修复。2019年7月,对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镇龙场村的玫瑰+大豆、玫瑰+苹果+大豆和玫瑰+玉米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以玫瑰单作为对照,共捕获土壤螨类1 524头,隶属3目41科64属,以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和派伦螨属(Parholaspulus)为优势属。其中,玫瑰+玉米样地中具有较丰富的螨类属数,而玫瑰样地中具有较高的个体数量。土壤螨类在4种模式的样地中均呈明显的表聚性。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玫瑰+大豆和玫瑰+玉米样地上较高。4种模式下土壤螨类的群落相似性较低,表现为中等不相似。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捕食性革螨均为r选择型,而玫瑰样地中捕食性革螨为K选择型。甲螨群落结构在玫瑰样地上为P型,在玫瑰+大豆样地上为O型,在其余样地上为G型。总的来说,实施玫瑰混农林治理模式可使土壤螨类数量和多样性增加,以玫瑰为主,与苹果、大豆或玉米混合种植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螨类多样性,其中,玫瑰+大豆的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桔园昆虫群落中蚧类、螨类的亚群落结构。调查发现,柑桔蚧类17种,螨类5种,蚧类天敌38种。其中,寄生蜂30种,食蚧瓢虫6种,螨类天敌19种。初步弄清了蚧类、螨类亚群落的食物网络关系,并比较了不同施药水平的柑桔园蚧类寄生蜂及食螨瓢虫种群密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初步研究了毛竹林的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危害毛竹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EIL),结果表明竹用林的EIL为15.706%,并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南京裂爪螨种群密度与新竹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方程为y=0.147-8.351×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木薯单爪螨是08年新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螨,在非洲、南美等木薯种植国家曾导致严重损失甚至绝收,目前我国相关研究几乎空白。温度是影响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为了解木薯单爪螨入侵中国后的适生性分布,解析其入侵、扩散及生态适应性机制,本文研究了极端高温对木薯单爪螨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为其监测预警与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将木薯单爪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置于42℃高温人工气候箱中处理不同时间(0.5,1,2,4,8,16and24h)后取存活个体,采用分光光度计终点测定法测定了42℃极端高温处理各龄期螨不同时间后其体内几种保护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sA-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经42℃极端高温胁迫,木薯单爪螨幼螨和雌成螨的PPO、POD、AsA-POD、CAT活性显著增加、前若螨和后若螨CAT活性显著下降及其PPO、POD、AsA-POD活性的稳定性可能与木薯单爪螨耐热性相关。[结论]木薯单爪螨各龄螨经42℃极端高温胁迫后体内保护酶PPO、POD、AsA-POD以及CAT活性的变化可能与木薯单爪螨对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显著相关性。木薯单爪螨为新入侵我国热区的害螨,长期高温条件胁迫可能会导致其耐热性个体逐渐增多,种群耐热性增强,进而导致种群迅速扩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田间调查资料,用7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进行检定,得出苹果黄色叶螨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是卵>若螨>成螨。成、若螨是以松散个体群存在,卵是以紧密个体群存在。以各虫态平均密度横向看,中部显著高于其它方位。从纵向看,各方位都显示出若螨>卵>成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