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以充分灌水处理的灌水定额W为基准,设置0.6W、0.8W、1.0W和1.2W 4个灌水梯度,分别记为GS0.6、GS0.8、GS1.0和GS1.2共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对温室番茄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减小。GS0.6处理较GS1.0处理番茄产量显著减少,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增加,而GS0.8和GS1.2处理较GS1.0处理对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可见,适度亏缺灌溉或适度过量灌溉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过度水分亏缺将明显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充分灌水作为对照,在伸蔓期和果实膨大期对甜瓜品种‘情网’进行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研究调亏灌溉对塑料大棚栽培甜瓜光合特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水相比,果实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下光合速率变化不显著,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提高8%和75%,单株灌水量减少6%,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硬度分别提高6%和10%,固酸比增大,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充分灌水相比,伸蔓期轻度、中度及果实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下甜瓜果实产量分别降低25%、24%和2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19%、11%和18%。综合考虑亏缺处理对甜瓜各项指标的影响,果实膨大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效果最佳,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显著改善甜瓜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土壤含水量对温室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日光温室秋季滴灌栽培条件下,土壤不同含水量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法】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甜6号”为材料,在甜瓜全生育期内,设置6个土壤水分处理,其灌水下限、上限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80%(T1)、65%~90%(T2)、65%~100%(T3)、75%~80%(T4)、75%~90%(T5)和75%~100%(T6),探究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温室甜瓜株高、茎粗、果实形态、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基于果实品质指标对各水分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伸蔓期外,不同水分处理对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室甜瓜株高与茎粗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水分处理除对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对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瓜质量和可溶性总糖、V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影响显著。除VC含量外,灌水下限相同时,上述指标随着灌水上限的提高而增加;灌水上限相同时,上述指标在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65%处理中的表现整体优于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75%的处理。综合考虑可溶性总糖、V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个果实品质指标的表现,不同水分处理对甜瓜品质影响的隶属函数值排序为T3(4.85)>T6(3.00)>T2(1.95)>T5(1.82)>T4(1.26)>T1(1.20),且以T3处理果实产量与综合品质最高。【结论】陕西关中地区温室厚皮甜瓜在秋季全生育期植株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100%,在此条件下甜瓜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水平和滴头埋深条件下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对不同试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试验以常规地下滴灌(S)为对照,设置在W1、W2和W3(对应作物-皿系数kcp分别为0.6、0.8和1.0)3个灌水水平与D1和D2(分别对应15 cm和25 cm)2种滴头埋深下进行加气灌溉(O),共12个处理。基于各处理下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索较优的试验处理。【结果】加气灌溉下单株产量、单果重、IWUE、果实中番茄红素、V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1.2%、23.9%、21.0%、28.1%、36.0%、22.8%和28.0%(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主要受番茄红素、Vc、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糖酸比的正影响,且处理W2D1O和W2D2O的得分分列第1和2名。因此处理W2D1O和W2D2O在兼顾节水和番茄果实营养品质方面较优。第2主成分主要受单株产量的正影响和有机酸的负影响,各处理有机酸含量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且处理W3D1O的单株产量最高,因此得分最高。处理W3D1O的综合得分在12个处理中位列第1位。【结论】灌水水平kcp为1.0,滴头埋深15 cm的加气灌溉处理可兼顾节水和温室番茄高产、优质的要求,为加气灌溉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综合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综合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以及综合效益的影响,优化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的沟灌方式和灌水量,为该地区温室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沟灌(CFI)和交替隔沟灌溉(AFI)两种沟灌方式,以两次灌水的间隔期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梯度,共8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灰色加权关联度量化番茄的品质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对番茄的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赋权,通过TOPSIS法对各处理下温室番茄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番茄品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两者都得出AFI-0.6E、AFI-0.8E为品质最优的两个处理;AFI-0.6E处理相较于产量最高的AFI-1.2E处理减产达22.56%,而AFI-0.8E处理相较于AFI-1.2E处理仅减产9.42%,且AFI-0.8E与AFI-0.6E的IWUE无显著差异;TOPSIS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AFI-0.8E处理为综合效益最高的处理。【结论】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灌水量设为0.8E,在提高番茄的综合品质的同时又可以使产量和IWUE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为温室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沟灌方式和灌水量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水肥耦合对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水分和肥料与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关系,为温室袋培番茄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室条件下,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材,研究水肥耦合对温室袋培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番茄品质做多目标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不同处理番茄生产的成本和经济收益。【结果】单株施肥量、灌水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各品质指标影响不同。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肥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Vc、番茄红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肥料浓度下,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番茄果实中硝酸盐、Vc、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含量逐渐降低,表现为“稀释效应”,番茄红素的含量则在中水处理下较高;在单株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其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单株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同样呈现抛物线趋势,施肥量、灌水量以及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影响大小顺序为水分作用>肥料作用>水肥交互作用;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袋式栽培番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单株灌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灌水量水平下,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施肥量和灌水量作为单一因子对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且水分作用>肥料作用,而水肥交互作用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高肥高水处理的净收益最高,为4.98 元/株,与中肥中水处理(4.86 元/株)、高肥中水(4.84 元/株)以及中肥高水(4.80 元/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低肥低水处理的净收益为3.33 元/株,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考虑品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节约以及可持续生产等因素,在不显著降低番茄品质和净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中肥(5 1470 mg)中水(120 L)处理作为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温室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加气灌溉处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水平和滴头埋深条件下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对不同试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试验以常规地下滴灌(S)为对照,设置在W1、W2和W3(对应作物-皿系数kcp分别为0.6、0.8和1.0)3个灌水水平与D1和D2(分别对应15 cm和25 cm)2种滴头埋深下进行加气灌溉(O),共12个处理。基于各处理下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索较优的试验处理。【结果】加气灌溉下单株产量、单果重、IWUE、果实中番茄红素、V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1.2%、23.9%、21.0%、28.1%、36.0%、22.8%和28.0%(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主要受番茄红素、Vc、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糖酸比的正影响,且处理W2D1O和W2D2O的得分分列第1和2名。因此处理W2D1O和W2D2O在兼顾节水和番茄果实营养品质方面较优。第2主成分主要受单株产量的正影响和有机酸的负影响,各处理有机酸含量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且处理W3D1O的单株产量最高,因此得分最高。处理W3D1O的综合得分在12个处理中位列第1位。【结论】灌水水平kcp为1.0,滴头埋深15 cm的加气灌溉处理可兼顾节水和温室番茄高产、优质的要求,为加气灌溉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超前决策灌溉模型在土壤栽培中的科学性,筛选基于超前决策灌溉模型的最优灌溉量组合,以Penman-Monteith模型为对照(PM处理),分别在番茄的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设置超前决策灌溉模型计算灌溉量(ET)的3个水平(0.8 ET、1.0 ET、1.2 ET),共计10个处理,通过春秋两茬试验,分析比较不同灌溉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番茄生理指标、产量、品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利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不同处理番茄的综合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超前决策灌溉模型处理土壤含水量的波动较小,光合能力、植株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运用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进行排序,T2-3处理(开花坐果期使用1.0 ET灌溉,果实膨大期使用1.2 ET进行灌溉)排第1位,秋茬番茄PM处理(使用PM模型进行灌溉)排在第8位,春茬温室番茄PM处理排在第10位。秋茬与春茬温室番茄最优处理T2-3相较于PM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约9.7%和24.3%,蒸腾速率降低约16.5%和14.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升了4.7%、8.7%与0.8%、9.5%。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番茄的土壤栽培中,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超前决策灌溉模型比PM模型灌溉精度高;且在开花坐果期使用1.0 ET灌溉、果实膨大期使用1.2 ET进行灌溉为超前决策灌溉模型最优的灌溉量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牛粪+小麦秸秆混合腐熟物与沙化土不同配比基质及灌水量对甜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甜瓜生长的基质配方和灌水量,为沙化地区日光温室利用沙化土和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基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厚皮甜瓜"一品天下20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纯沙浇灌营养液为对照,研究了补充80%(B1)、100%(B2)、120%(B3)日蒸腾蒸发量3种灌水量,以及牛粪+小麦秸秆混合腐熟物与沙化土(体积比分别为0.75∶1(A1),1∶1(A2),1.25∶1(A3),1.5∶1(A4))4种基质配方组合对温室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基质配方A3处理的甜瓜单株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及单果质量均高于其他3个配方处理;在相同基质配方条件下,灌水量B3处理的甜瓜产量最高,而灌水量B1处理的甜瓜果实品质较好。【结论】在土壤沙漠化地区温室甜瓜生产中,将牛粪+小麦秸秆混合腐熟物与沙化土按体积比1.25∶1配比和补充灌溉120%日蒸腾蒸发量耦合,有利于甜瓜产量的提高;而与补充灌溉80%日蒸腾蒸发量耦合,有利于甜瓜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灌溉频率对甜瓜生长发育、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非耕地(沙地)甜瓜栽培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槽式沙培方式栽培,以滴灌方式灌溉,在灌溉总量相同条件下,设置W1(灌溉1次,对照)、W2和W33个灌溉频率处理,其中W2和W3为在W1的每个灌溉周期内将相同的灌水量(营养生长期每次为2.28kg/株,生殖生长期每次为4.56kg/株)分为2次和3次进行灌水处理,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3种灌溉处理对甜瓜株高、叶面积、单果质量、果型指数、果肉厚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性影响。W3处理甜瓜根部干物质含量、根冠比和蒸腾效率显著优于W1。W3和W2的茎粗、叶绿素含量显著优于W1,且果实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W1分别提高了27.31%和35.58%,40.57%和12.51%,16.18%和8.49%,果实干质量分别提高了7.50%和4.68%。【结论】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灌溉频率能促进甜瓜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提高新疆产蛭石的利用率,将蛭石与黄沙、菇渣混合,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基质栽培番茄单果质量、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双赢先锋番茄为试材,在以蛭石为主的混合基质栽培模式下,以灌水量、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4个因子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二分之一执行,设置18组水肥耦合处理、5组灌水量(分别是田间持水量的66%、70.8%、78%、85.2%和90%),分析各因子耦合效应,进行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正效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和施氮不能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肥耦合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18处理产量最高,为147.69 t/hm2,比试验各处理平均水平增长了50.38%;单株果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要大于单果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减少灌溉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和钾肥的用量能提高番茄可溶性蛋白质、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适当提高磷肥的施用可以提升植株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对番茄产量、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的处理是W6,即灌水量为70.8%的田间持水量,施肥量为N 496 ...  相似文献   

12.
采用U11(64)均匀设计原理,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分别设置灌水上限,分析不同灌水量处理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各处理耗水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水强度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为需水关键期,耗水强度最大达12.3 mm/d(408 mm)和8.3 mm/d(320 mm);当以上2个生育期水分控制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FC)的60%和85%时有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其中全生育期灌溉755 mm(处理Ⅳ)产量最大,达5 366.7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7.11 kg/(hm2·mm)。适宜大棚滴灌葡萄的灌溉制度参数:灌溉定额为755 mm,灌水周期为2 d,整个生育期灌水60次。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节水省工,研究了智能化精准灌溉的节水效果,为温室番茄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以传统滴灌为对照,基于番茄不同生育期水分需求规律设置了土壤水分的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控制灌溉,以无线水表测定灌溉量,研究了精准灌溉(PI)和传统滴灌(CDI)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处理下精准灌溉与传统滴灌的植株株高差异显著,精准灌溉的植株茎秆较为粗壮,叶片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精准灌溉处理为作物创造了一个适度的土壤干湿交替条件,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传统滴灌处理,Vc含量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与传统滴灌相比,精准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与传统滴灌处理相差不大,但灌水量显著减少1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8%,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番茄基质栽培试验,研究营养液浓度和灌溉下限对番茄光合、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营养液浓度条件下,随灌溉下限的上升,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片胞间CO_2浓度、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相同灌溉下限条件下,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硝酸盐含量、单株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多呈增加趋势,叶片胞间CO_2浓度基本呈减小趋势,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KNO_3、NH_4H_2PO_4、Ca(NO_3)_2·4H_2O、Mg SO_4·7H_2O使用浓度分别为318、127、401、288 mg/L、灌溉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为最佳营养液浓度和灌溉下限组合,此时番茄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8 kg、26.32 kg/m~3。  相似文献   

15.
FA型抗蒸腾剂对温室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瓜的全生育期设2种灌水量梯度,分别为充分灌水(100%ET)、亏水灌溉(75%ET)处理;3种不同浓度成膜型抗蒸腾剂(FA)浓度[Bl(0.2%)、Bm(0.5%)、Bh(1.0%)]处理,研究FA型抗蒸腾剂施用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苗期、结瓜初期和结瓜盛期,所有处理黄瓜株高、单株叶面积均呈先快速增加再基本稳定规律;在结瓜末期,所有处理黄瓜单株叶面积有下降趋势;当灌水量相同时,随着FA浓度的增加叶片组织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黄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呈先增加再降低规律;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逐渐降低规律。当成膜型抗蒸腾剂浓度一定时,亏水灌溉单株叶面积、组织含水率,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高于充分灌溉,虽然亏水灌溉产量低于充分灌水,但WUE高于充分灌水。试验表明,喷施0.5%浓度FA和75%ET的亏水灌溉会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叶片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各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番茄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为本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管理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百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HL2109’。通过日光温室试验,在大小行沟垄覆膜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 cm)、L2(45 cm)和L3(30 cm);以两次灌水间隔期间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每当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达到(20±3)mm时即进行灌水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运用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求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的组合。【结果】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且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上呈现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并不存在灌水量和种植行距间的交互作用。过高的灌水量会降低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量均会降低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品质最优处理均为L2-0.8E,最差处理均为L1-1.2E;番茄综合品质随灌水量和种植行距的增大呈凸型抛物线变化趋势。番茄各单一品质指标的权重比例虽然在两茬试验中略有变化,但番茄红素、VC、糖酸比3个指标的权重始终为前3名。【结论】当操作行行距为80 cm,株距为35 cm时,种植行距取37-47 cm,灌水量0.8E-1.0E为中国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综合品质最优的种植行距和灌水量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探究二者调节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方法】试验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以金棚14-8番茄为试材,用20 cm标准蒸发皿累积蒸发量(AE)作为灌溉依据,设置低量(0.8AE)、中量(1.0AE)和高量(1.2AE) 3种灌溉量,以蒸发皿累积蒸发量分别达到(10±2) mm时灌水(高频)和(20±2) mm时灌水(低频) 2种灌溉频率,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灌溉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番茄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植株不同器官干鲜质量,产量及植物营养元素累积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番茄根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营养元素吸收对灌溉量与灌溉频率的响应。【结果】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灌溉前后0~4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膨大期的根长、根体积以及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根系活力有显著影响。从开花坐果期到果实成熟期,番茄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G1根(根直径≤0.5 mm)、G2根(根直径>0.5 mm~≤2 mm)和G3根(根直径>2 mm)总长不断增加。在果实成熟期,高量高频处理的番茄根长(3 522.16 cm)、根表面积(984.35 cm2)、G1根总长(2 458.53 cm)、G2根总长(1 023.25 cm)最大,高量低频处理的番茄根体积(24.35 cm3)最大。从开花坐果期到果实成熟期,番茄根系活力不断降低,开花坐果期高量低频处理番茄的根系活力最强(根系活力为211.91 mg/(g·h)),果实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降低灌溉量可以提高番茄果实鲜质量占比,果实成熟期低量低频处理的番茄果实鲜质量占比最大(64.74%),但不同处理间果实干质量占比差异不显著,随着生育期推进,根、茎、叶的干鲜质量占比逐渐下降。增加灌溉量可以提高番茄植株K、N、P 3种元素累积量,高量高频处理的番茄K(6 687.22 mg/株)、N(7 220.38 mg/株)、P(2 006.84 mg/株)累积量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89%~26.57%,6.63%~35.40%,8.92%~33.97%。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番茄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果实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所有处理中,高量高频处理的番茄果实产量最高(93.93 t/hm2),较其他处理提高了8.68%~34.47%;低量高频处理的番茄水分利用效率(31.33 kg/m3)最高,较其他处理提高了2.62%~23.54%。根系形态指标中的根长、根表面积、G1根总长、G2根总长与植株全K、全N、全P累积量和番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量高频灌溉可以提高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G1根总长和G2根总长,优化根系结构,提高番茄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的能力,最终获得了最大的番茄果实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天津地区设施温室甜瓜栽培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参考,在春季温室甜瓜不同生育阶段进行3种灌溉梯度[充分灌溉(0.9EP)、轻度亏缺(0.6EP)、中度亏缺(0.3EP),EP值通过连续跟踪有经验种植户灌溉习惯进行测算]、4个灌溉关键节点(定植水、缓苗水、膨瓜水和成熟水)试验。结果表明:设施甜瓜关键生育节点有效灌水能够对其生长和节水产生明显效果,有效增加膨瓜期水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甜瓜产量;在6个处理中以T5处理[定植期、膨瓜期、成熟期灌水量均为0.9EP(EP=1339.29m3/hm2),缓苗期灌水量0.3EP] 能够较为合理地平衡节水与甜瓜产量关系,提高甜瓜品质,甜瓜产量达35586.09 kg/hm2,水分利用率8.85%,VC含量22.09 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8%。T5模式进一步试验后可作为日光温室春茬甜瓜推荐的最佳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提高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生产栽培和灌溉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黄瓜品种津优35的嫁接苗(G)和自根苗(Z)为试材,采用膜下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150 m3/hm2(I处理,控制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土壤含水量达到下限即进行灌水)为处理,以灌水量300 m3/hm2(C处理,按照农民传统灌溉经验的灌水量和灌溉周期进行灌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经验灌溉相比,灌水量150 m3/hm2处理的黄瓜营养生长旺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嫁接黄瓜比自根黄瓜营养生长旺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综合来看,I-G处理在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表现最优,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探索适宜的灌溉方式,促进大棚西红柿产量的不断提升。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某农业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以大棚西红柿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沟灌(CK1)、滴灌(CK2)、地下滴灌(D);地下滴灌灌溉量设置3个水平,即0.5 L/株(A)、0.75 L/株(B)、1 L/株(C);地下滴灌毛管埋设深度设置3个水平,即10 cm(a)、20 cm(b)、30 cm(c)。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以及灌溉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间的大棚西红柿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单株产量最高的为DBa和DBb处理。总产量最高的为DBc处理,产量为63.22 kg,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用水量显著高于DBa、DBb、DBc处理。地下滴灌处理的西红柿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有机酸含量、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对照组土壤体积含水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地下滴灌处理呈增加的趋势。地下滴灌方式节水效果高于沟灌和滴灌,且灌水量为0.75 L/株、地下滴灌毛管埋置深度为30 cm时,西红柿产量和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