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实现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20年进行塔里木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探索塔里木裂腹鱼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结果显示,催产塔里木裂腹鱼亲鱼44组,获受精卵25.08万粒,获水花鱼苗14.9万尾,其中塔里木裂腹鱼人工催产药物最适浓度为鲤鱼脑垂体(PG) 13.47 mg/kg、马来酸地欧酮(DOM) 15.27 mg/k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19.28 μg/kg;塔里木裂腹鱼的繁殖期在新疆南疆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塔里木裂腹鱼产微粘沉性卵,成熟卵卵径为(1.7±0.15) mm,吸水膨胀后达(2.8±0.16) mm;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19~19.2 ℃的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93 h 36 min孵化,总积温为1 785.24 ℃·h;初孵仔鱼全长(7.19±0.15) mm,具心跳和血液循环;早期仔鱼发育分为卵黄囊期、弯曲前期、弯曲期和弯曲后期4个时期,出膜后7 d,卵黄囊完全吸收。通过对塔里木裂腹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掌握催产塔里木裂腹鱼最适药物浓度,描述塔里木裂腹鱼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以期进一步丰富塔里木裂腹鱼早期生活史资料,为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影响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其人工选育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方法]随机选取45、65和110日龄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池塘养殖的卵形鲳鲹群体,共383尾,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头高、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09~0.85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尾柄长>吻长;6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88~0.90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高>尾柄长>眼后头长>吻长>眼径;110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674~0.826,关联度排序为:体长>体高>全长>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吻长>尾柄长.各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相关性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均为体长、全长和体高.[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的各形态性状中,以体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全长和体高次之,因此生产中宜将体长和体高作为间接选育卵形鲳鲹体质量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生长阶段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生长性状,为开展花鲈选育工作时不同阶段应采取何种筛选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外池塘养殖模式对花鲈(平均体质量12.29~599.33 g)开展为期250 d的养殖试验,每隔50 d随机采样测量其表型性状,包括体质量、全长、体长、眼径、头高、头长、上颌长、躯干长、尾鳍长、体高、尾长、尾柄高和吻长,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结果】在测定的13项花鲈表型性状中,除吻长外,其余性状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其中,花鲈的体质量从12.29±2.87 g增长至599.33±116.50 g,体长由86.73±7.75 mm增长至328.12±21.10mm。花鲈体质量和体长的变异系数波动变化均不明显,分别为19.44%~24.74%和6.43%~9.09%。不同生长阶段与花鲈体质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生长性状分别是:养殖第1 d为全长;养殖第50 d为体长、头高和吻长;养殖第100 d为体长和体高;养殖第150 d为体长、眼径、上颌长和体高;养殖第200 d为体长、躯干长和体高;养殖第250 d为体长和头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第1 d以全长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894);养殖第50 d、第100 d、第150 d和第250 d均以体长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531、0.663、0.403和0.686;养殖第200 d则以体高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11)。【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与花鲈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生长性状也各不相同。花鲈平均体质量为12.29 g时全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平均体质量在70.25~599.33 g时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较大;花鲈的体质量还与其体高和头高有相关性。因此,在花鲈选育过程中建议以体长为主要选育性状,同时辅以体高、全长和头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0~90日龄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仔、稚鱼全长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28日龄;其多数外部器官均具有异速生长特点,头部和尾部的生长快于躯干部,头长、肛前长、肛后长分别在24~25日龄、36~37日龄、37~38日龄出现生长拐点,头高和体高分别在40~41日龄、49~50日龄出现生长拐点;眼径在18~19日龄较早出现生长拐点,促使眼睛充分发育,以提高早期仔鱼在开口期摄食外源食物的能力;吻长在42~43日龄出现生长拐点,促进了口的充分发育,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饵料环境;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和尾鳍分别在18~19日龄、39~40日龄、43~44日龄、46~47日龄、37~38日龄出现生长拐点,其中臀鳍和腹鳍长在拐点前后相对全长均呈现正异速生长,但是拐点后生长指数明显降低,各鳍在仔鱼早期的快速生长使拉萨裂腹鱼仔鱼的游泳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拉萨裂腹鱼仔、稚鱼的异速生长模式,保证了各重要功能器官的充分发育,有效地保障了其开始摄取外源性营养后的生存能力,同时对早期野生资源保护和苗种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率,完善其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军曹鱼的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指标测量军曹鱼个体的全长、头长、吻长、口宽、眼径、头高、体高、躯干长、尾长、胸鳍长及尾鳍长等指标,然后结合回归方程拟合的方法对军曹鱼仔鱼早期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头部器官、游泳器官和躯干部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军曹鱼仔鱼全长(y)与日龄(x)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3.8912e0.0388x(R2=0.9623),即在军曹鱼正常摄食的情况下,其全长增加速率随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军曹鱼仔鱼全长的增长,其口径增加速率越高,其中最小和最大口径对应的全长分别为4.087和6.351 mm.在军曹鱼的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和头高在仔鱼发育阶段表现为正异速生长,眼径则表现为等速生长;在躯干部中,头长和尾长在仔鱼发育阶段为正异速生长,体高为等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军曹鱼胸鳍在仔鱼发育阶段保持正异速生长,尾鳍则为负异速生长.[结论]军曹鱼仔鱼发育阶段优先发育游泳器官和摄食器官,以增强其追逐及捕食能力,为生长发育提供饵料保障,保证营养充足,适应外界环境,进而提高仔鱼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尾13月龄养殖齐口裂腹鱼,测定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头长(X_6)、头高(X_7)、头宽(X_8)、吻长(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和躯干长(X_(12))等12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齐口裂腹鱼的眼间距外,其他11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有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5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0.369)最大,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25,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66.052+9.378X_2+18.727X_3+7.419X_4+12.658X_9-4.742X_(10)。综上,齐口裂腹鱼的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提高齐口裂腹鱼优良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与主要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眼斑双锯鱼快速生长品系选择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月龄眼斑双锯鱼为研究对象,准确测定其体质量(W)及全长(L1)、体长(L2)、体高(L3)、头长(L4)、头高(L5)、吻长(L6)、尾柄长(L7)、尾柄高(L8)、背鳍前距(L9)、胸鳍前距(L10)、腹鳍前距(L11)和臀鳍前距(L12)等12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计算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应用通径分析筛选显著影响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13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0.01),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高(0.965),其次是尾柄高(0.944),与体质量相关系数较小的是吻长(0.730)和尾柄长(0.601);剔除共线性影响后,通径分析筛选出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5个形态性状分别是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其中,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排序为体高(0.574)>体长(0.404)>尾柄高(0.284)>吻长(0.108)>头长(-0.358),间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为头长(1.256)>尾柄高(0.667)>吻长(0.621)>体长(0.540)>体高(0.391);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排序为体高(0.330)>体长(0.163)>头长(0.128)>尾柄高(0.081)>吻长(0.012)。体质量与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等5个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W=-0.708+0.085L3+0.084L8+0.025L2-0.090L4+0.070L6,R2=0.963。【结论】体高可作为以2月龄眼斑双锯鱼选育快速生长品系的首选目标性状,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高等变量则可作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车尔臣河的塔里木裂腹鱼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形态学与框架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了19个可量性状和20个框架距离,分析了塔里木裂腹鱼外观的可数性状与可量性状。结果表明,塔里木裂腹鱼体长较长,身体较细,头相对较小,尾柄呈长方形且较长,眼小且位于头前部等特征与塔里木裂腹鱼的俗名"尖嘴鱼"相统一;通过构建的框架结构进一步说明,塔里木裂腹鱼体形呈纺锤状,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进行觅食活动或洄游产卵,符合塔里木裂腹鱼实际觅食情况以及洄游产卵的习性。结果丰富了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内容,为塔里木裂腹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测量分析了锦江河野生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和框架特征,为黄颡鱼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锦江河黄颡鱼的背鳍为Ⅰ-6~9;臀鳍为19~22;腹鳍为6~8;胸鳍为Ⅰ-6~8,平均全长是体长的1.19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肠长的4.21、3.86、7.22、1.57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2.19、6.23、2.34倍,体高是体宽的1.09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36倍,肥满度系数K=1.82±0.29,其体长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异齿裂腹鱼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繁殖的异齿裂腹鱼Schizathorax oconnori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早期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异齿裂腹鱼的成熟卵近似于圆球形,呈淡黄色,卵径为(2.92±0.16)mm;受精后35min卵膜吸水膨胀,卵膜径达(3.72±0.31)mm。在13.0—14.5℃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93.22h。异齿裂腹鱼胚胎发育速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孵化期历时92.83h。初孵仔鱼全长为(8.97±0.31)mm。10日龄仔鱼初次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  相似文献   

11.
对大口鲇和革胡子鲇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大口鲇体长范围34.1-44.2 cm,体长/体高为5.1,体长头长为4.75,头长眼径为14.6,革胡子鲇的体长范围41.8-49.6 cm,体长体高为6.56,体长头长为4.65,头长眼径为13.71。运用传统测量法和框架法(Truss)共同测量分析,为研究鲇科鱼类种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匙吻鲟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阶段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匙吻鲟早期生活史可分为仔、稚、幼鱼3期。出膜至23~25日龄,全长约57mm时为仔鱼期。此期形态变化以吻部最为显著,由钝状占全长的15%,发育至扁平桨状,接近全长的30%。稚鱼期结束时(67~73日龄),鳍条发育完成,鳍式为背鳍(D)37~44,臀鳍(A)33~45,胸鳍(P)21~26,腹鳍(V)23~30,尾鳍(C)79~91,全长约164mm。生长73日后为幼鱼期,全长>164.0mm,吻长大于全长的30%,身体各部分比例与成体相似。在匙吻鲟早期发育中,其吻长、头长增长较迅速,而体高、眼径、尾柄高增长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人工繁殖和育苗过程的早期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早期发育可以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受精卵在水温(24.73±2.11) ℃,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经过36~48 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025±0.367) mm,肌节数23,出现胸鳍芽;2 d时鳔出现一个室,且开始充气;4 d时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仔鱼进入混和营养阶段;5 d时背鳍、臀鳍原基出现,尾鳍出现,脊索周围出现3~4条黑色素带;6 d时油球消失,仔鱼尾索弯曲,仔鱼饱食后体色变为银色,进入后期仔鱼阶段;12 d时第二鳔室出现;14 d时腹鳍开始形成;18 d时各鳍基本发育完成,尾部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22 d时稚鱼布满鳞片,体色为银色,形态上已和成鱼相似,进入幼鱼期.全长、体长、肛前长、体重、体高、眼径与日龄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关系,体高与全长的比逐渐变大,至24 d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测量并分析了沙塘鳢(0dontobutis obscu rus(Temminck et Schlegel))的体重、体长、全长、体宽、体高、头长、眼间距、吻宽和尾柄高及其相互关系,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模型y=αx^b拟合较好外,体长与其它长度指标的关系均以模型y=α+bx拟合较好。随着体长的增加,体高/体长、眼间距/体长和吻宽/体长等指标均显著增加,这表明,随着沙塘鳢的生长,鱼类的体型一直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池塘圈养条件下大口黑鲈养殖周期的生长特征变化规律,测定体质量为(16.3±4.9)~(424.9±27.2) g生长周期内大口黑鲈的体长、全长、吻长、眼径、头长、尾柄长、头高、体高、尾柄高、体宽和体质量生长特征参数,分析其生长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和随机森林回归(RF)的体质量预测模型,将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确定最佳模型;并运用模型拟合的方法建立各个生长特征参数的最佳生长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与生长特征参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体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6,均方根误差为9.004,平均绝对误差为6.598;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7×L3.224,决定系数R2为0.977;全长、体长、吻长和头长的最佳生长模型为Logistic模型,头高、体高、眼径和体宽最佳生长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模型,体质量、尾柄长和尾柄高最佳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在养殖周期内大口黑鲈肥满度在2.26%~2.93%波动。以上结果表明,可以利用生长模型和体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掌握圈养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生长过程,并通过精准投喂达最佳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7.
对人工培育条件下鱼仔稚鱼的早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鱼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1.95 mm(1.88~1.98 mm),在水温24.6~24.9℃,盐度26~3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卵黄囊仔鱼,5~14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15~2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29~4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41日龄开始进入稚鱼期。各鳍发育的体长范围在3.63~10.38 mm,进入稚鱼期完成了所有鳍的发育。鱼的早期发育中头背部不出现枕骨棘。自卵黄囊期后阶段开始到稚鱼期,在尾部中央侧面和腹缘具1个或数个星状的色素,是鱼早期发育阶段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鱼仔稚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鮸鱼仔稚鱼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人工培育条件下鱼仔稚鱼的早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鱼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1.95 mm(1.88~1.98 mm),在水温24.6~24.9℃,盐度26~3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卵黄囊仔鱼,5~14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15~2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29~4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41日龄开始进入稚鱼期。各鳍发育的体长范围在3.63~10.38 mm,进入稚鱼期完成了所有鳍的发育。鱼的早期发育中头背部不出现枕骨棘。自卵黄囊期后阶段开始到稚鱼期,在尾部中央侧面和腹缘具1个或数个星状的色素,是鱼早期发育阶段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鱼仔稚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体重200~300 g的三倍体全雌性滇池高背鲫进行人工催产试验,雄鱼选择体重180 g左右的云南光唇鱼和100 g左右的短须裂腹鱼,利用雄鱼精液刺激滇池高背鲫卵子,观察受精卵雌核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雌鱼注射500 IU/kg鱼体重的HCG(水温14℃左右),15~18 h后可进行人工催产,平均催产率93%。受精卵胚体呈青绿色,比重大于水,黏性强,平均卵径1.8 mm;受精卵经历胚盘隆起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肌节出现期、眼囊期、尾牙期、尾泡期等16个阶段、23个时序。水温12.5~14.2℃条件下历时10 493 min出膜,初孵仔鱼全长6.1 mm。滇池高背鲫受精率81%,孵化率77%。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的可量性状。[方法]首次采用传统形态(TM)度量和框架结构形态(TBM)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黑尾近红鲌的体长与全长、体高、吻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0和0.73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尾柄高与尾柄长、体长与头长、头长与眼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0.482和0.355。黑尾近红鲌体长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15L2.971(r2=0.978,P〈0.01);全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0.786+0.390TL(r=0.988,P〈0.01);体高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3.363+1.471BD(r=0.960,P〈0.01);吻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7.361+5.879 SnL(r=0.739,P〈0.01)。[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呈匀速生长规律,其肥满度较自然生长条件下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