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解剖学、组织学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航性腺的形态、组织结构及产卵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裂腹鱼性腺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其繁殖期为4—6月份:已达性成熟年龄的个体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但参与繁殖活动的个体性腺发育同步,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四川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的形态差异,结合常规形态学数据和框架测量数据,以多元变量分析方法为主,传统形态学分析方法为辅,定量比较3种鱼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3种鱼除背鳍鳍条数和臀鳍鳍条数无差异外,胸鳍鳍条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余7项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16项比例性状中,除头长/眼径间无差异外,其余15项比例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昆明裂腹鱼与光唇裂腹鱼的形态距离较小,首先聚为一支,四川裂腹鱼独立为一支;判别分析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对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1%~100.0%(P1)和87.5%~100.0%(P2),综合判别率达93.4%;主成分分析显示,35项可量和框架性状中处于躯干部横向、纵向和斜向的19项长度性状对3种裂腹鱼的差异贡献最大,其中四川裂腹鱼与光唇裂腹鱼的差异最为显著.表明,四川裂腹鱼与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之间形态差异较大,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间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别及评价其种间和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差异和种质质量、原种选择和制定繁育计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20年进行塔里木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探索塔里木裂腹鱼繁殖时期、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等关键技术,结果显示,催产塔里木裂腹鱼亲鱼44组,获受精卵25.08万粒,获水花鱼苗14.9万尾,其中塔里木裂腹鱼人工催产药物最适浓度为鲤鱼脑垂体(PG) 13.47 mg/kg、马来酸地欧酮(DOM) 15.27 mg/k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 19.28 μg/kg;塔里木裂腹鱼的繁殖期在新疆南疆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塔里木裂腹鱼产微粘沉性卵,成熟卵卵径为(1.7±0.15) mm,吸水膨胀后达(2.8±0.16) mm;其胚胎发育过程经历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在水温19~19.2 ℃的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93 h 36 min孵化,总积温为1 785.24 ℃·h;初孵仔鱼全长(7.19±0.15) mm,具心跳和血液循环;早期仔鱼发育分为卵黄囊期、弯曲前期、弯曲期和弯曲后期4个时期,出膜后7 d,卵黄囊完全吸收。通过对塔里木裂腹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掌握催产塔里木裂腹鱼最适药物浓度,描述塔里木裂腹鱼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以期进一步丰富塔里木裂腹鱼早期生活史资料,为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裂腹鱼生物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裂腹鱼是新疆自治区特有的二级保护动物,国内外关注的学者甚少,其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本文从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致危因素等方面介绍了塔里木裂腹鱼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塔里木裂腹鱼的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采自喀斯特地区长江水系乌江上游的180尾四川裂腹鱼和珠江水系北盘江上游的180尾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采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这2种鱼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包括6个形态性状、10个可数性状和25个比例性状.结果表明:这2种鱼外形特征差异明显,有7个可数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9个传统测量比例性状和8个框架测量比例性状在该2种鱼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25个比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率达83.508%;在贡献率最大、能明显将四川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区分开来的前3个主成分中,有13个比例性状显示了较大的因子载荷;在25个比例性状中,用逐步判别法筛选出了对这2种鱼类判别贡献较大的11个比例性状,并建立了各自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率达89.44%.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异齿裂腹鱼肽YY基因(PYY)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并研究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异齿裂腹鱼摄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采集于西藏雅鲁藏布江的7~12龄,体质量为(1.22±0.20) kg/尾的异齿裂腹鱼为对象,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异齿裂腹鱼PYY基因CDS序列长度为7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294 bp,编码9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PYY基因与同属裂腹鱼属的鱼类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YY蛋白质包括典型的特征序列和信号肽,其蛋白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结构和跨膜结构。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微弱表达;餐前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餐后PYY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随着餐后时间的逐渐延长,其表达量继续升高;禁食使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的PYY基因表达量下降,复喂后PYY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克隆了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CDS全长序列,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高度表达,但在肠道中微量表达,异齿裂腹鱼PYY基因是餐后饱感信号因子,具有调节动物摄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群体形态学差异,基于12个常规性状和20个框架性状的比例数据,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异齿裂腹鱼10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23%,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受全长/体长、吻长/体长、眼径/体长、D1-2/体长、D1-3/体长等14个鱼体水平轴向性状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受体高/体长、尾柄高/体长、体宽/体长、胸鳍起点间距/体长、腹鳍起点间距/体长等10个鱼体垂直轴向性状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下游支流帕隆藏布江通麦和卡达桥2个群体、大峡谷上游8个群体之间形态分化明显,分别聚为一支,而大峡谷上游8个群体聚为2个组群。建立了10个群体的判别函数,总判别准确率为88.60%,其中日喀则、拉孜、墨竹工卡和通麦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5.92%~100.00%。大峡谷上游、下游异齿裂腹鱼群体间的形态分化可能与地理隔离及适应特定栖息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分布于北太平洋水域的鲑科(Salmonidae)鱼中的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鱼类。在北纬30—70°范围内的海域及亚洲、北美洲等流入太平洋、北极海的河流里均有发现。 该属共有6个种,均为溯河洄游冷水性鱼。即①大麻哈Oncorhynchus keta W(又分夏季溯河洄游产卵与秋季溯河洄游产卵两类群,前者称夏大麻哈或夏鲑。后者称秋大麻哈或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齐口裂腹鱼的精子活力,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pH值及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精子的运动时间和寿命.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精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5~9之间,pH值为7时精子的活力较好,快速运动时间为(42.56±1.81)s,精子寿命为(84.33±4.77)s;齐口裂腹鱼精子最适的NaCl溶液百分浓度为0.5%,其快速运动时间为(42.78±3.03)s,寿命为(119.89±11.75)s.在较低百分浓度的NaCl溶液中,精子寿命较长,但是快速运动时间较短,当NaCl百分浓度大于0.7%时,精子基本上会被抑制,加水稀释后精子被激活且不影响其活力.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破坏精子的生理结构,使其死亡,0.8%~0.9%NaCl溶液可用作齐口裂腹鱼精液稀释剂室温暂时保存,且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齐口裂腹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底至5月中旬,在青衣江、金沙江、岷江和大渡河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的野生生境、资源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在雅安采集青衣江水系驯养成熟齐口裂腹鱼亲本13尾,对其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的绝对生殖力在16 031~35 217粒之间,平均为2.56万粒;相对生殖力为7.99±4.23粒·g-1.齐口裂腹鱼为一次性产卵型,繁殖高峰期为3~5月份.  相似文献   

11.
1999~ 2 0 0 0年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游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 )生殖群体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群体结构。采用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对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大麻哈鱼生殖群体进行了种群鉴别。结果表明 ,乌苏里江大麻哈鱼较黑龙江大麻哈鱼吻短、眼大、鳞大、尾柄粗短、背鳍位置稍偏前 ,且背鳍条和臀鳍条均少。各龄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洄游至黑龙江的大麻哈鱼 ,但肥满度较低 ,性成熟早 ,繁殖力低。产卵群体个体小并以 4龄鱼占优势 ,其各龄组体长、体重均高于黑龙江群体的同龄组鱼 ;而上溯至黑龙江的大麻哈鱼产卵群体的个体大 ,以 5龄鱼为主 ,其肥满度、成熟系数及怀卵量则均高于乌苏里江产卵群体。比较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大麻哈鱼群体的生物特征和群体组成 ,其差异显著 ,二者应为两个不同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群体。  相似文献   

12.
柞蚕主要性状与产量关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柞蚕8个品种的5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除孵化率外,其它各项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单蛾产卵量、收蚁结茧率、千粒茧重与单蛾产茧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单蛾产卵量与千粒茧重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收蚁结茧率与二者的相关性不显著,且收蚁结茧率遗传率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以单蛾产茧量为依变量的四元回归方程,并验证该线性回归方程的可靠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是:收蚁结茧率>千粒茧重、单蛾产卵量>孵化率。在柞蚕育种的性状选择中,只要分清主次,掌握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遗传传递能力的大小,对提高产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四川裂腹鱼的生产性能和肌肉矿质营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四川裂腹鱼35个个体的含肉率以及30个个体肌肉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含肉率平均为67.72%。在四川裂腹鱼100g肌肉中,钙、磷、钾、钠、镁等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在28.74~1329.33mg之间,铜、锌、铁、锰、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平均在1.19μg~11.26mg之间,四川裂腹鱼肌肉钙磷比平均为1:79.41。四川裂腹鱼肌肉中,钙、钠、锌的含量与其个体体长或体重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在四川裂腹鱼性成熟个体和未达性成熟个体之间,含肉率及肌肉中铜的含量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四川裂腹鱼含肉率较高,肌肉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Glu和5-HT细胞的形态、位置与分布情况。方法:使用Glu和5-HT抗哺乳动物血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Glu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以中肠分布最密集,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低;重口裂腹鱼肠道中,前肠和中肠分布密度较高,后肠极低。5-HT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的分布密度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重口裂腹鱼则在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高,中肠较低。Glu和5-HT细胞主要呈梭形和锥形。结论:Glu和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两种裂腹鱼食性和肠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旨在明确宽口裂腹鱼体长-体质量关系和肥满度,为宽口裂腹鱼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根据2017年9月份塔里木河流域拖网调查资料,收集宽口裂腹鱼形态数据,运用3种不同方法统计分析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并进一步拟合方程、计算肥满度,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预报性回归法拟合的方程更适合描述宽口裂腹鱼生长特征,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1.504×10~(-5)L~(2.952)(r~2=0.921),雌、雄群体均为异速增长,且两群体体长-体质量关系参数b无显著性差异,lga与b呈线性关系;运用Fulton状态指数K表示宽口裂腹鱼肥满度,雌性肥满度高于雄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裂腹鱼胚胎和仔鱼的发育与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4月至6月,在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三苇场(新疆且末县)进行了塔里木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人工授精的受精率为83%,孵化率为89%。塔里木裂腹鱼受精卵在16~19 ℃下历时约93 h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孵化期等时期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平均体长(7.29±0.18) mm。1~25日龄的仔鱼可分为卵黄囊期、弯曲前期、弯曲期和弯曲后期4个发育阶段;对仔鱼阶段的全长(LT)、头长(LH)、躯干长(LQ)、尾部长(LC)、眼径(D)、体高(HB)、头高(HH)、湿重(W)8项生长指标的特定生长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仔鱼各个阶段的发育是异速的;仔鱼全长、尾部长、头长、头高、体高、眼径的生长方程都为二次多项式,体长与体质量之间呈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尾13月龄养殖齐口裂腹鱼,测定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头长(X_6)、头高(X_7)、头宽(X_8)、吻长(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和躯干长(X_(12))等12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齐口裂腹鱼的眼间距外,其他11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有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5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0.369)最大,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25,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66.052+9.378X_2+18.727X_3+7.419X_4+12.658X_9-4.742X_(10)。综上,齐口裂腹鱼的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提高齐口裂腹鱼优良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理想的引物检测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各12尾个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通过对种群内、种群间共享片段的分析,用Nei氏公式计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4,小于昆明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884,并得到两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9。在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中各检测到124个和1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60个和77个,平均多态位点频率分别为48.39%和60.63%。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20.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