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楸树育苗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育苗试验表明,楸树不同覆盖物育苗以塑料小棚最好,草袋与草帘次之;埋根育苗粗度以1.0~1.5 cm、密度以30 cm×30 cm为佳;楸树的高生长在7月前较慢,7~8月为高峰期,以后生长减缓,地径6月前较慢,6~8月为高峰期,次后生长减缓;楸树的垂直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平均135 cm,塑料小棚苗木的生物量地上地下均大于草帘覆盖苗;不同径级苗生物量是大径级>中径级>小径级,其径干、叶片、根系分配比例为27∶35∶38较合理.造林试验表明,楸树适宜海拔1 000 m以下地方生长;楸树栽培以大穴(80 cm×8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省泡桐发展很快,为了适应当前造林苗木的迫切需要,特别解决良种苗木之急需.过去埋根育苗的根段,一般根粗1厘米以上、长12-15厘米,进行埋根育苗,用根量大,繁殖数量少、成本高.去年我们在安阳将根粗0.6-2.5厘米、长2-6厘米的短根段埋在营养钵中并放入土温室内育苗,经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一、试验地的情况和材料1、试验地点在安阳县郭村公社黎园大队园林场.苗圃地设在幼龄苹果树行间.面积约1.5亩.轻沙土,有灌溉条件,肥力中等.2、试验材料豫林一号泡桐、白花一号  相似文献   

3.
楸树是珍贵用材树种,也是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通过开展楸树播种育苗、嫁接育苗和楸树造林试验,掌握了楸树栽培关键技术,嫁接成活率达到95%,栽培成活率达到99.8%,为加快楸树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楸树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催根加地膜覆盖使楸树埋根育苗的成活率由25%提高到93%,苗高增长58%,地径增长40%,根系总长度增加20%,根系鲜重增加78%,一年生苗出圃率增加48%,且苗木成活、生长与根穗长度、粗度及母树年龄具有一定关系。塑料小棚播种移栽育苗法变二年出圃为一年出圃,每亩播种量由1000—2000克减为30克,一年生苗地径、苗高约增长1—1.7倍,当年出圃率高达94.2%。应用嫁接法培育楸树大苗获良好效果,春季袋接、劈接、带木质方块芽接成活率分别为98%、96%及94%,嫁接时期3月下旬为宜,梓砧嫁接亲和力达95%。  相似文献   

5.
<正> 楸树是我国北方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树干高大通直,树姿雄伟壮观,材质优良,生长迅速,自古以来有"木王"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为积极发展这一珍贵树种,我所今年采用了全光播种育苗办法,获得亩产揪树苗5000余株.平均高度120厘米,地径1.3厘米,最高苗木达178厘米,地径2.3厘米,整齐均匀,长势喜人.实践证明全光播种育苗,不仅可以获得成功,而且产苗量高,成本低廉.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结楸树优良品种埋根和嫁接育苗等无性繁殖技术,以为各地在进行楸树优良品种繁育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高低,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推广起着决定性作用.1981~1982年我们研究了楸树试管苗移栽技术.1983年起又对猕猴桃、月季、山楂、吊钟海棠等试管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经过试验分四个处理:(1)诱导根原基苗移栽.具体做法是:将苗高3~4厘米的试管苗在超净台上切下,转移到MS NAAO.5~1.0ppm或MS IBA  相似文献   

8.
楸树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埋根育苗,嫁接育苗及大苗培育,各地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育苗方法,其宗旨是培育出良好的用材树和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9.
江丰 《北京农业》2002,(1):32-32
<正>埋根育苗就是将根条埋入或插入土中,使之发芽成苗。有许多用枝条扦插时生根比较困难的,用埋根繁殖则成活率较高。如楸树、樟树、檫树、漆树、泡桐等。  相似文献   

10.
楸树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用材树种。木材质地坚韧细密,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有光泽,易干燥,收缩率低,不翘不裂,耐腐蚀,不易虫蛀,油漆、胶粘力好,抗压抗弯、抗拉强度在抗冲击韧性强。本文详细介绍了楸树的育苗技术要点,播种育苗,插根育苗。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育苗方法 1.穴盘式育苗 ①育苗前准备育苗大棚须有便捷的水源和盖棚保温用的棉被、火炉等.上冻前扣膜并封膜严实.苗床长112厘米.宽12厘米(即两个穴盘),中间开20厘米的沟为界,在苗床上铺一层地膜,以防棉花主根扎入土层;也可不铺地膜,据棉苗的长势适时变动苗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以淳化县刺槐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床插根育苗、垄底插根育苗、高床容器插根育苗、垄底容器插根育苗4种育苗方式,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期为220 d,试验第75天和第220天分别对刺槐的地径和苗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5 d时高床容器插根育苗方式的地径和苗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育苗方式(P<0.01);...  相似文献   

13.
本所利用地热温室不仅在山茶花的扦插育苗获得成功,而且对于茶树、柑桔、桃、蕃石榴、葡萄、肉桂、罗汉松、梅花、桂花、杜鹃、米兰、月季、广玉兰等等,其中有些难发根的植物,也能生根成苗,取得初步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打下了基础。据观察山茶花用常规育苗,一年苗高仅有10~15厘米,利用地热温室育苗,一年苗高可达30~35厘米,最高的可达45厘米,比常规育苗生长快一倍以上(见图1),有的甚至可当年开花。  相似文献   

14.
高产栽培综合技术是根据大豆对上壤环境的要求规律,采用有利于提高大豆根系生理活性的有效耕作,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以培养一个深广并具有强大吸收能力的高产大豆根群,为创高产打基础。 试验方法 高产综合技术试验田,采用70厘米行距垅作双条精量播种,垅台深松30—35厘米,同步深施底肥(二铵14斤,施入土中15—20厘米),种肥(二铵6斤、深7厘米位于双条间),花  相似文献   

15.
省农科所试验农场遵照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去年在水稻育苗上,利用粉煤灰进行了水稻育苗复盖试验。试验是在薄膜育苗和湿润育苗两种育苗地上进行的。薄膜育苗在播种后复盖粉煤灰0.5厘米;湿润育苗为0.5厘米和1厘米。以复土为对照。小区面积每个处理为13平方  相似文献   

16.
<正> 泡桐是我省农桐间作、四旁和城市绿化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近年发展很快,育苗面积逐年增加,1982年全省泡桐育苗面积已达30多万亩.为解决和减轻育苗和粮食争地的矛盾,我们于1980-1982年在安阳县天喜镇公社三仓大队的冬小麦地进行了泡桐埋根育苗试验.当年苗高3.79米,地径5.85厘米,亩产成茁570株,出圃率72.4%.小麦亩产372斤、大豆112斤,和对照地比较,亩木和小麦产量均无明显差别.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总产值平均比对照地提高3.88-6.42倍.为便于生产上应用,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属太行山东麓丘陵河谷台地,  相似文献   

17.
影响花楸树嫩枝扦插成活率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花楸树嫩枝扦插试验,研究不同基质、激素、激素浓度以及不同母树年龄对嫩枝插穗成活的影响,测定了生根率以及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鲜根重等根部形态性状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花楸树嫩枝扦插最优组合为选取3年生母树的嫩枝插穗,在珍珠岩、草炭和蛭石等体积混合的基质中,以2 200 mg/kg的NAA为外源激素采用速蘸扦插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生根率最高达到89.66%,并且该组合对花楸树生根后期的根部的生长发育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寒冷的北方无霜期短。采用保护地栽培措施,实行集约经营,使瓜菜等作物早上市,保证均衡供应,增加经济收益,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几年试验示范表明,栽培西瓜应用地膜加小棚技术是达到上述目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技术要点地膜加小棚技术是在覆盖地膜基础上,再扣个40—50厘米高的小拱棚,给西瓜早春生长创造个良好生态环境。 1.育苗。利用温室或室内阳光充足地方培育壮苗。育苗袋用12×12厘米塑料薄膜袋或自制纸袋,剪掉底部两个角,以利渗水透气;装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至距袋口上端处1厘米左右,以备浇水、播种;随装袋随运往育苗场所,一个紧贴一个排好。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根蘖苗繁殖在枣树生产中被普遍采用。母本园的根蘖苗由于管理粗放,产苗量低,根系短少,大多数苗达不到造林标准,定植成活率低。我们在1988—1989年将等外根蘖苗,栽植前用激素进行浸根处理,提高了归圃苗成活率和质量,并可提早一年出圃。一、试材和方法 1988年春,在静海县孙坝口村老枣园里挖取20—50厘米高的枣苗8600株。移栽前,从中随机取出600株进行不同浓度激素浸根处理试验。供试激素是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1*)(ABT~(1*_)),见表1。先用少许酒精将激素溶解后再配置  相似文献   

20.
芽苗菜生产不受场地限制,外界环境要求不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用化肥和农药,属于绿色食品。芽苗菜庭院栽培,应掌握如下技术要点:1.场地选择农村或城市芽苗菜生产,可选择大棚、日光温室、室内、庭院和阳台等地方。2.工具及设备浸种盆(普通塑料盆)、喷水壶、育苗盘[标准型规格60厘米×24厘米×(4厘米~6厘米),非标准型为普通塑料篮]、育苗架。育苗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