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建立和优化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 Cheng)ISSR-PCR反应体系,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方法对影响PCR扩增体系中的Mg~(2+)、d NTPs、DNA模板、引物和Taq聚合酶一定浓度的用量5个因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宝华玉兰ISSR-PCR 25μL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子最佳水平分别为DNA模板(20 ng/μL)3.5μL,引物(10μmol/L)1.25μL,Taq聚合酶(5 U/μL)0.2μL,Mg~(2+)(25 mmol/L)2.0μL,d NTPs(2.5 mmol/L)0.8μL。宝华玉兰ISSR-PCR反应的最优体系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对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探索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的最优化用量,对影响野牛草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d NTP、Taq DNA聚合酶、引物(Primers)、Mg~(2+)的用量]进行优化,获得野牛草的ISSR-PCR最适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包括引物(2.0μmol/L)4.0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0.2μL、MgCl_2(25 mmol/L)1.6μL、d NTP(2 mmol/L)2.0μL和模板DNA(20 ng/μL)3.0μL。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野牛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鉴定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适合苦参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经典的CTAB法提取苦参新鲜幼嫩叶片DNA;针对Mg2+、d NTPs、引物、模板DNA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正交设计L_(16)(4~5),优化黔产苦参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90 ng、0.4μmol/L引物、2.0 mmol/L Mg~(2+)、TaqDNA聚合酶0.5 U、0.5 mmol/L d NTPs。[结论]建立的苦参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19份苦参样品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苦参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技术研究蒙古扁桃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和种质资源鉴定,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L_(16)(4~5)正交设计,从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活性和模板DNA质量5种因素和4个浓度水平来优化蒙古扁桃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如下:在25μL反应体系中加入2.0 U Taq聚合酶,引物浓度0.80μmol/L,Mg~(2+)浓度2.0 mmol/L,dNTPs浓度0.25 mmol/L,模板DNA质量50 ng。对蒙古扁桃ISSR-PCR反应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Taq聚合酶活性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模板DNA质量。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优化了花生疮痂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和细调性单因素试验对模板DNA用量、最适引物、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 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影响ISSR反应结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优体系中各成分浓度分别为Mg~(2+) 2. 0 mmol/L,dNTPs 0. 2 mmol/L,Taq酶1. 5 U,引物0. 88μmol/L,模板DNA 30~40 ng/25μL;筛选出8条适用于花生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引物。  相似文献   

6.
长春花ISSR-PCR 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顾志敏  陈析丰  金杨  马伯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61-2263,2267
[目的]筛选最适的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dNTP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正交试验,建立适合长春花ISSR-PCR的反应体系。[结果]长春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引物浓度0.50μmol/L,dNTP浓度0.10 mmol/L,Mg2+浓度3.00 mmol/L,Taq酶浓度0.75U/25μl,DNA模板浓度350 ng/25μl。采用该反应体系筛选出12对适合于长春花ISSR-PCR反应的引物。[结论]利用优化系统进行长春花的ISSR-PCR反应,可获得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背景清晰的电泳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基于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量、DNA模板用量、d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因素对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褐苞薯蓣ISSR-PCR的20μL最佳反应体系为Taq DNA聚合酶1. 875 U,DNA模板量52. 5 ng,d NTPs浓度0. 25 mmol/L,引物浓度0. 437 5μmol/L,Mg~(2+)浓度1. 5 mmol/L,10×Taq Buffer 2. 0μL,其余用dd H_2O补齐。  相似文献   

8.
吴波  高丹  潘超美  张寿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86-19688
[目的]建立吴茱萸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吴茱萸基因组DNA,研究模板DNA、dNTPs、Mg^2+、引物(U834)、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 10×PCR buffer,0.15 mmol/LdNTPs,1.6 mmol/L Mg^2+,0.4 mmol/L引物,20 ng模板DNA,1.2 U Taq DNA聚合酶。[结论]为研究吴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适宜安祖花DNA的ISSR-PCR扩增体系,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各组分(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引物、dNTPs、Mg2+浓度)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安祖花的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即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0×PCR Buffer 2.0μL、25 mmol/L MgCl21.2μL、10 mmol/L dNTPs 0.8μL、5 U/μL Taq酶0.2μL、10μmol/L引物3.0μL、20 ng/μL模板2.0μL;并利用2条引物对15个安祖花品种进行了稳定性鉴定,为安祖花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对大豆孢囊线虫ISSR-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酶、模板DNA、d NTPs、引物),在4个用量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 DNA聚合酶(5 U/μL) 0. 34μL、模板DNA 1. 2μL、d NTPs(2. 5 mmol/L) 1. 5μL、引物(10μmol/L)0. 8μL、10×PCR Buffer 2. 5μL。引物PTY26最适退火温度为55℃。用引物PTY188和PTY888对大豆孢囊线虫最佳ISSR-PCR的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和程序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王岚  唐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49-13951
[目的]建立和优化适合川芎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川芎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了叶片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DNA模板、Mg2+、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的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对适合川芎的ISSR-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适合川芎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5.0μl,其中含2.5μl 10×TaqDNA聚合酶缓冲液、2.1 mmol/LMgC l2、300μmol/L dNTP、0.4μmol/L引物、1.0 UTaqDNA聚合酶和20~40 ng模板DNA。[结论]为进一步对全国17个不同分布区的川芎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合雷公藤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雷公藤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影响雷公藤ISSR-PCR扩增效果的Taq DNA聚合酶、dNTPs、Mg2+、引物浓度和DNA模板含量及退火温度,并以32份雷公藤样品对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优化的雷公藤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0μL反应液中含1.50 U Taq DNA聚合酶、0.30 mmol/L dNTPs、2.00 mmol/L Mg2+、0.40μmol/L引物、20 ng DNA模板和2.00μL 10×Buffer.ISSR-PCR扩增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4.7℃.[结论]建立优化的雷公藤ISSR-PCR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适用性,可应用于雷公藤不同地理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和优化桑叶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和单因子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最适因素水平进行筛选。[结果]适用于桑叶的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dNTPs 0.35 mmol/L、Mg2+2.5 mmol/L、Taq酶1.25 U、引物0.4μmol/L、DNA 100 ng。[结论]对于桑叶ISSR-PCR试验,一次正交试验基本可以建立满足要求的ISSR-PCR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松江鲈鱼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及优化松江鲈鱼ISSR-PCR的反应体系。[方法]采用ISSR-63引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TaqDNA聚合酶、Mg2+d、NTPs和引物浓度等4种PCR原料进行优化,以确立松江鲈鱼的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并通过温度梯度PCR,筛选适宜的退火温度。[结果]确定了松江鲈鱼的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2.5 mmol/L Mg2+,250μmol/L dNTPs,0.25μmol/L引物,1.0UTaqDNA聚合酶,30 ng DNA模板及1×PCR buffer,确立退火温度为50.8℃。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4份野生松江鲈鱼样本的检验,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DNA谱带。[结论]该研究为松江鲈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汪琛颖  赵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90-16493
[目的]试图通过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真藓科(Bryacae)植物的种类鉴定提供分子分析数据。[方法]为获得标准试验程序,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真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引物、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4水平进行试验。[结果]最适扩增条件是: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5 ng模板DNA,0.2μmol/L引物,2.25 mmol/L MgCl2,0.6 U 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带为86条,多态率达100%。根据扩增结果进行NJ聚类分析,得到的支序图呈星状。[结论]ISSR指纹能够在种级分类水平提供适度的多态性,利用引物UBC808、811以及826构建的ISS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所有供试植物,为利用ISSR指纹技术解决真藓科植物种级水平分类关系问题时提供了分子辅助证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冯俊姣  何苗  联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25-17527
[目的]建立贯叶连翘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贯叶连翘基因组DNA为模板,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系统分析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种因素对贯叶连翘ISSR-PCR反应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可以用于贯叶连翘1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经过优化得到贯叶连翘ISSR-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20μISSR-PCR反应体系中含10×PCR buffer,Mg2+浓度1.2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50 U/ml,DNA浓度20 ng/μl,dNTP浓度250 μmol/L,引物浓度0.75 μmol/L.[结论]试验建立的贯叶连翘的ISSR-PCR反应体系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设计L16(44)探讨引物、Taq聚合酶、dNTPs、Mg^2+对菜心ISSR-PCR反应的影响.得到适合菜心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buffer,2.0 mmol/L Mg^2+,0.5UTaqDNA聚合酶,0.24 mmol/L dNTPs,0.5μmol/L引物,60 ng DNA模板.  相似文献   

18.
苦瓜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DNA水平上估计苦瓜种质的遗传差异提供了更准确、更高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瓜SRAP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Mg2+、dNTPs、引物、Taq聚合酶及模板DNA)4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确立了适合苦瓜SRAP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即1×buffer,1.0 ng/μl模板DNA,1.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5μmol/L引物,0.075 U/μlTaq聚合酶,总体积20μl。[结论]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SRAP技术进行苦瓜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